【一些給大學新生的心得分享 #1】做自己的選擇!別讓妥協成為習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很多人會說大學的生活和高中有很大的差別,這點毫無疑問,尤其對於獨自在外地大學住宿讀書的人來說,選課、宿舍、社團、時間、生活費、環境等方方面面都和過去有很多不同。我現在是準備升大三的學生,雖說我的經驗未必適用所有人,但我想分享一些自己目前為止兩年大學生活的感想,希望能多少幫到一些高三畢業生們。
這個系列的第一篇,我想說一個自己認為在大學生活開始之前一定要建立的心態:
認知到自己為自己做選擇的權利。
雖說不是全部,但許多台灣的家長都有幫小孩規劃好一切的習慣,包含我家,出門時間、家教、補習、交往、成績、科系、學校,什麼都喜歡自作主張的安排,甚至有些時候還會因為小孩沒有依照自己的預期,而不斷對小孩碎念嘮叨或發怒咆哮。往往為了息事寧人,以往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我都會選擇妥協,也讓我在上大學以前,都沒有太多自己做選擇的機會,也甚少認真想過自己喜歡與有熱情的事情究竟是什麼。
上大學的這兩年,有很開心的回憶,也有很痛苦的低潮,和過去在家中什麼事都得請示父母,被按表操課的生活相比,在時間、金錢、人際等方面,我確實撞過很多次牆,但也因為這些經驗,讓我對很多以前沒想過的事情都逐漸生出自己的想法。

關於,選擇的權利。

人生是一連串選擇的綜合,從早上鬧鐘響時要不要努力一點強迫自己爬起床,到要不要向暗戀已久的人表白,全都是各種複雜的選擇題,每一次選擇都是一次微小改變,這些微小改變積累的力量,則會在某些關鍵時刻成為對整個人生帶來重大影響的改變。
人生是一連串選擇的綜合,撇開錢這種很現實的限制,所有的選擇──無論是主動做出,抑或是想歸咎於人情壓力、權力位階等不得已的被迫做出──都是自己做出的選擇,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能決定要長成什麼模樣,雖然人難免會有身不由己的時候,但是選擇對於這些身不由己要長期保持屈從還是反抗,還是在某個平衡點中堅持一點自己的理想,這依然是我們自己做的選擇。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二十年後,你會懊悔的是更多的,不是已經做過的事情,而是那些現在沒去做的。不要太輕易放棄自己的夢想,甚至是隨隨便便把父母的提案強加成自己的意願,當妥協變成一種慣性,人生就沒辦法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我看過網路上前一陣子很多人傳的影片,是今年世新大學口傳系小畢典的致詞,裡面有一句我很喜歡的話:你是作者,你就是作品。會忽然突發奇想,寫下這篇文章,也是受到那部致詞的感動。希望如果有今年高三畢業的學生看到這篇文,可以記得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你的人生,你決定!過去18年的每一個階段,都分別學了一些技能,如何生存、如何和同學互動、如何學習、如何達成別人的希望,或許你還學過如何在考試作弊的技能(?),但在接下來的大學新階段………
希望你能學會如何為自己做喜歡的選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大學生活就像一場精彩的冒險,你的選擇將決定你未來的方向。從認清自己想要什麼,到建立豐富的人脈,再到善用校內資源與自主學習,大學的每一步都將成為你成長的基石。無論你想要成為學霸、社交達人,還是追求真正的興趣,最終的選擇與行動都是由你主控。所以,勇敢去追尋你想成為的那個人,享受大學帶來的自由與挑戰吧!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距離離開學生的身份,已經有4年之久了。 在校期間我從沒想過失去課表之後的人生,我該如何安排。 大學畢業之後,我成為了一個自由的人類,一天24小時可以隨我安排,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這對我來說也是焦慮的開始,我不太確定這段時期的其他畢業生,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
Thumbnail
念哪間大學、跟哪個對象交往、是否要結婚,從小到大我們必須做出許多選擇。但卻很少有人或課程系統性的跟我們討論怎麼做選擇才好。今天上午的營隊就要用經濟學的角度,帶著學生一起思考與討論影響一個人很重要的「選擇」問題。 課程先從「你有選擇困難嗎?」提問開始。 在座多數同學都舉起了手。選擇困難不一定是壞處
Thumbnail
當開始填寫大學自願的排序,就得決定你是留鄉派,還是離鄉派。 這道問題並沒有一定的解答,其實不論要離開家鄉還是留下, 都會獲得不同的人生體驗。
Thumbnail
就是說 18 歲以後的人生,很大概率是硬湊出「選項」來的,這種有限性就是做題目有的慣性。
Thumbnail
學生時期,不算是個愛讀書的人,有趣的是,大學可以自主選課時,超修了學分外,也跨修它系的課。 如果給予學生時期的自己自主權,可以一頭栽進自己喜歡的領域,可以自由表達需求,可以去嘗試各式各樣的課程,去體驗自己的喜歡或擅長的技能是什麼。 學生時期一直不懂背多分的意義, (現在想想,根本是...
Thumbnail
「人生課題」 人生中,我們總是面臨無數的選擇,每個選擇都會帶來不同的結果。回頭看看,今天的我們就是過去選擇的結果。有些人因為不滿意原來的工作,選擇到國外念書,成為了“海歸”。這個決定需要提早進行,只有早早準備,才能在學成歸國後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慢慢升遷。 說到爸媽,他們的身體也逐漸老去。以前能夠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是讀完《大人學選擇》這本書的心得。我們無時無刻都在面臨選擇,尤其在大學畢業之後,例如選擇職涯方向、轉職、創業、理財、人際關係、感情等等,面對這些人生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因此常常感到不安、徬徨。該如何做抉擇,或許可以閱讀這本《大人學選擇》,幫助自己增加思維的廣度,做出好選擇。
Thumbnail
我常常在懷疑,是否做出一個錯誤的選擇,就會影響到之後的成就:當大多數的人都告訴你,你讀的這個科系未來找工作會很難找,系上的老師也會告訴你,連在上課時,課程也傾向於考公職這條路:我思考了很久最終還是沒有選擇加入這條路,你永遠都有選擇權,你知道如何做決定,這句話使我徹底的醒悟。 每天我們都要面臨大大小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大學生活就像一場精彩的冒險,你的選擇將決定你未來的方向。從認清自己想要什麼,到建立豐富的人脈,再到善用校內資源與自主學習,大學的每一步都將成為你成長的基石。無論你想要成為學霸、社交達人,還是追求真正的興趣,最終的選擇與行動都是由你主控。所以,勇敢去追尋你想成為的那個人,享受大學帶來的自由與挑戰吧!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距離離開學生的身份,已經有4年之久了。 在校期間我從沒想過失去課表之後的人生,我該如何安排。 大學畢業之後,我成為了一個自由的人類,一天24小時可以隨我安排,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這對我來說也是焦慮的開始,我不太確定這段時期的其他畢業生,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
Thumbnail
念哪間大學、跟哪個對象交往、是否要結婚,從小到大我們必須做出許多選擇。但卻很少有人或課程系統性的跟我們討論怎麼做選擇才好。今天上午的營隊就要用經濟學的角度,帶著學生一起思考與討論影響一個人很重要的「選擇」問題。 課程先從「你有選擇困難嗎?」提問開始。 在座多數同學都舉起了手。選擇困難不一定是壞處
Thumbnail
當開始填寫大學自願的排序,就得決定你是留鄉派,還是離鄉派。 這道問題並沒有一定的解答,其實不論要離開家鄉還是留下, 都會獲得不同的人生體驗。
Thumbnail
就是說 18 歲以後的人生,很大概率是硬湊出「選項」來的,這種有限性就是做題目有的慣性。
Thumbnail
學生時期,不算是個愛讀書的人,有趣的是,大學可以自主選課時,超修了學分外,也跨修它系的課。 如果給予學生時期的自己自主權,可以一頭栽進自己喜歡的領域,可以自由表達需求,可以去嘗試各式各樣的課程,去體驗自己的喜歡或擅長的技能是什麼。 學生時期一直不懂背多分的意義, (現在想想,根本是...
Thumbnail
「人生課題」 人生中,我們總是面臨無數的選擇,每個選擇都會帶來不同的結果。回頭看看,今天的我們就是過去選擇的結果。有些人因為不滿意原來的工作,選擇到國外念書,成為了“海歸”。這個決定需要提早進行,只有早早準備,才能在學成歸國後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慢慢升遷。 說到爸媽,他們的身體也逐漸老去。以前能夠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是讀完《大人學選擇》這本書的心得。我們無時無刻都在面臨選擇,尤其在大學畢業之後,例如選擇職涯方向、轉職、創業、理財、人際關係、感情等等,面對這些人生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因此常常感到不安、徬徨。該如何做抉擇,或許可以閱讀這本《大人學選擇》,幫助自己增加思維的廣度,做出好選擇。
Thumbnail
我常常在懷疑,是否做出一個錯誤的選擇,就會影響到之後的成就:當大多數的人都告訴你,你讀的這個科系未來找工作會很難找,系上的老師也會告訴你,連在上課時,課程也傾向於考公職這條路:我思考了很久最終還是沒有選擇加入這條路,你永遠都有選擇權,你知道如何做決定,這句話使我徹底的醒悟。 每天我們都要面臨大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