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27 Larger than life⁠⁠⁣⁠

2020/08/0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Jack Dawson from Titanic, 1997⁠⠀ ⁣
Titanic 幕幕經典,有在船頭「Jack, I'm flying! 」兩人之擁吻、「Draw me like one of your french girls」之裸體畫畫、車廂霧氣裡的手印。但最深刻感動還是 Rose 登上救生艇後,抬頭看著 Jack 越來越遠這幕。 ⁠⠀ ⁠⠀⁠⠀
船撞上冰山後,Rose 兩度有登上救生艇的機會,一是早段與其母親準備登船,聽到她的階級論後,決意跑回 E-deck 解救被冤枉偷竊,鎖上了手銬的 Jack。第二次是兩人幾經辛苦逃生至甲板上,Rose 本著那時「婦女與孩子優先」的原則能夠登艇,而 Jack 要留在船上。⁠⠀ ⁠⠀⁠⠀
背景響起《Hymn to the Sea》的音樂,Jack 背後閃出用作求救訊號的煙花散落,象徵彼此以生命與靈魂觸碰的短暫燦爛之消散。二人凝望彼此,知道經此一別,可能生死相隔。隨著救生艇下降,距離越來越遠,Jack 默默點頭道別。Rose 最後捨棄逃生機會,選擇跳回大船與 Jack 共渡難關。⁠⠀ ⁠⠀⁠⠀
這一跳除了是 Rose 選擇了愛情,更是她選擇了 Jack 所賦予的救贖和人生意義。那是比與母親登上救生艇的 physical safety,比那富二代未婚夫能給予的物質上流生活,更靠譜的事情。⁠⠀ ⁠⠀⁠⠀
到他倆墮進水裡,慢慢看著眼前的愛人死去,沉到大西洋海底。加上冰冷到僵掉的身軀,幾乎消失的呼吸和意識,可想像 Rose 如何絕望。那一刻,在電影開頭就活在地獄想尋死的她,有放棄生命的一切原因。如果這只是部狗血愛情電影,結尾 Rose 就會像 Romeo & Juliet 那般殉情。⁠⠀ ⁠⠀⁠⠀
但她沒有。救生艇快離開時,她與 Jack 道別,毅然跳下水求生,拼命吹哨,最後獲救,活出精彩一生。少時不能認同 Rose 苟活還下嫁他人,現在才明白,要帶著思念繼續活下去,需要更大勇氣與信念。⁠⠀ ⁠⠀⁠⠀
那一刻,她必須一股 larger than life 的生存動力,才可絕處逢生。而對 Rose 而言,這原因就是電影用了三小時,二億美元製作費帶出的,是 Jack 給予她的人生啟發: 生活有值得追求的美好。縱使如何絕望,你必須勇敢追求,永不放棄。⁠⠀ ⁠⠀⁠⠀
「You jump I jump」看似是俗氣的愛情口號,在電影其實代表一種人生態度。因有 larger than life 的人和事要追求和捍衛,才可放棄所謂的安定,對生命投射出如野獸般的熱情(live),達到人生真正的「自由」。相反,活在恐懼,或被世俗社會帶來的不安全感所支配的人,就只求生存(survive),所以怕死,或絕望到求死 - A life driven by desire VS driven by fear。⁠⠀ ⁠⠀⁠⠀
人們愛說,Rose 乖乖等上救生艇, Jack 就不會死,或如 Jack 沒死的話,他倆就會變成《Revolutionary Road》的夫妻那副德性。真想跟這些人說, NO you’re missing the point here!他們並不是一般的 Mary and John。兩個愛生命愛自由,為對方能赴湯蹈火的人,去到哪都不會放棄生命,放棄彼此。⁠⠀ ⁠⠀⁠⠀
而電影就是想藉這對璧人的愛帶出,有些關係,有些事情,的確能跨越物質、階級,甚至生死。在 1912 年 4 月 15 日凌晨北大西洋發生的這個世紀船難上,就是發生過這樣的事蹟:很多男士堅決把救生艇位置留給婦女和孩子;船長選擇堅守船隻,共同下沉;造船設計師沒有逃命,而是到處分發救生衣;樂隊沒有即時逃難,選擇繼續演奏音樂;因丈夫未能登船而決定留在船上一同赴死的老夫妻;有如 Molly Brown 這樣,努力呼籲救生艇船員回去救人的英雄,而這都是歷史上的真人真事。⁠⠀ ⁠⠀⁠⠀
Jack 與 Rose 的愛情正是如此「不理性」,所以無私美麗。正如人性的光輝往往顯現在非理性,larger than life 的事情上。⁠⠀ ⁠⠀
-⁠Image of Jack Dawson from Titanic, 1997⁠⠀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戀於蒙法爾科內的流行樂徒
留戀於蒙法爾科內的流行樂徒
熟悉四肢節奏,卻難明海波掠動。 追尋光影、放逐情感、流離自我、忘記別緒。 囉嗦世界患得患失,聽說開朗的人都暗自憂鬱。 所以留戀於蒙法爾科內的流行樂徒, 借通俗歌影字人,醉難言千頭萬緒。 Facebook/instagram @leftinmonfalcone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