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田心
不正田心 =歪思|上了年紀的少女,尚未出人的老人|玖零後|外星人星座
本書是動畫教父今敏僅有的自傳性隨筆,記錄了他的執著夢想和坦率生活。為了能讓每一天都過得有意義,他扔掉了世俗意義上的幸福,捨棄了安定的生活,一生沉浸於摯愛的動畫事業。《千年女優》中最後一句台詞:「其實我真正愛的,是追尋他的我自己。」是今敏的心聲,也是他追尋夢想的寫照。
構思和想像力是被過去的體驗限制著的,對吧?不知道的事物當然也想不出來,我因為不學習,所以沒看多少電影和小說,一到需要大量知識的時候,能想到的實在是非常少。這都是當年懶惰的報應。P22
我沒精力為畫面付出更多時間和勞動,因此我打算在腳本上多費心思,為分鏡付出更多。雖然有時候想法諸多,不知道如何是好,但是一點都不痛苦。這麼快樂又能賺錢,啊,真是蜜月啊蜜月。P54
每天工作的時候,我都在心裡想著「真的要按這個進度表來工作嗎?」或「為了便於按進度工作,肯定要吵架」,與不安玩著兩人三脚,拼盡全力的修改眼前的鏡頭。P98
打算認真製作的作品換來啼笑皆非的反饋,連故事都講不明白還算什麼作品,連商品都算不上--剩下的時間就算拼死工作,做出來的也無非如此。給糞堆上灑一杯香水也蓋不住臭味。那我還費什麼勁啊?P89
降低工作質量、畫自己意識到沒畫好的畫、為了量而草率工作,能獲得的樂趣和自豪感連灰塵都不如。P102
說的拼命工作,並不是只靠作畫導演和導演兩人就能修改構圖設計和原畫。演出松尾先生雖然在各方面貢獻了智慧,但他並不是畫畫的人。洪水面前,只有兩個水桶,能有什麼用啊!?P102
髮際線也在打撤退戰嗎?真是湊熱鬧。P95
蛤蜊的話將我發怒的力氣都奪走了。人型黑洞。將所有向前的意願和努力都吸走、不再吐出來的虛無。大家的血與汗、努力與熱情啊,再見。P143
曾經有看過成品的女性質問我:
「你把女性的人權置於何地!?」
「我關心著社會上的所有女性。」我吐了一口煙。
「這是將女性視作物品、蔑視女性的動畫。至少想一想這會對孩子們造成怎樣的影響啊!」
「小看動畫不也是個問題嗎?動畫又不是只給小孩看的。」噗的一口煙。
「你有沒有意識到這種直白的性和暴力描寫,會助長現實犯罪行為啊?」
「不管看沒看,該犯罪的人還會去犯罪,不犯罪的人還是不會去犯罪。」噗噗——
「你不知道現實裡確實有因為下流的影片而引發的犯罪的例子嗎?」
「不也有用球棒殺人的例子嗎?那就把球棒都銷毀吧?但這麼做也實在太沒腦子了吧。」呼——一口煙。P121
比起考慮讓觀眾看到什麼內容,我更希望是個「有回報」的故事。
如果讓留美扮演的假想未麻──不用說,就是過去的未麻──死了,故事會有一種「抹殺過去」的感覺。不應該這樣。未麻沒有抹殺過去,而是只能接受過去。雖然救了即將被卡車撞上的留美這樣的行為有些不合理,但是能很好的解釋未麻向前邁步這一超出理解的無意識動作。總之,我不想讓留美死掉。P128
過去,曾經被認識的人說「你根本不珍惜朋友」,我考慮後得出了「確實,就是這樣」的結論。應該怎樣才能算是「珍惜朋友」?說到底,我從沒有不珍惜朋友的想法,但只是為了維持而維持友誼確實毫無意義。P193
當時,我任性的讚揚著那種生活,一邊感到滿足,對無拘無束的生活說著「高興就好」,一邊被腦海中某處對將來的巨大不安所吞噬。P194
仔細想想,沒有正經工作的我「如果不希望以後大富大貴,可能就這麼糊里糊塗過下去了」之類幼稚妄想纏身,籠罩著整個社會的、泡沫期的集體無意識可能是間接原因。總之,這都是因為當「自由職業者」在當時受追捧且流行。
泡沫時期,那些頂著與其說是「自由職業者」不如說是「不被公司束縛的自由者」這一稱號的、為擁有空虛的優越感而感到自豪的人,現在怎麼樣了啊?還是說已經上吊了?如果有出色的「第一代自由職業者」這種生物棲息在世上,請一定要聯繫我。別當真。
但是,這裡所說的「第一代自由職業者」不是現在在經濟不景氣情況下的那類,而是從心所欲的自由職業者們。現在經常見到的人,應該說是「不得不成為自由職業者」才對吧,那時恐怕是打工比上班更能賺錢的輕鬆狀態。
「不用上班也能維持生計。」
這種情緒濃重的籠罩著整個社會。
「上什麼班啊?」現在變成了「上班難」,這也能讓人切深體會到「十年一昔」。父母和錢不會一直在,一樣的道理,世上沒有不變的東西。眾所周知,現在的經濟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即便如此只是說經濟狀況變差了,也不能說日本是經濟狀況不好的國家──是個充滿了商品和金錢的好國家。
能單純的替代無保障生活中的「輕鬆」的詞,只有作為資本的「年輕」吧。我身邊讚頌著輕鬆生活的人們中,也出現了從事穩定工作並結婚的人。他們突然開始對未來感到不安與膽怯,順勢留下了不知從哪來的「要安定下來」、「沒才能」、「東京不適合自己」這些意味不明的話。對「安定」這兩個字的渴求讓他們像拔梳子齒一樣,一個接一個的回到鄉下。現在和過去一樣,回鄉下這事當然也在不斷重演。P195
就算將「U型灣」改為「I型灣」,英文字母的改變也不能改變回鄉下的事實。
東京是買賣才能的巨大市場,我認為這一特性到現在都沒有改變。這裡不適合那些只擁有成不了商品的才能的人長住。雖然這麼說,沒有用武之地的才能與能力,它們的殘骸到底被埋在了東京的巨大隙間。真的感到困擾的是將東京作為故鄉祖祖輩輩生活著的人們,他們真是可憐,鄉下人進進出出、吵吵鬧鬧的。
明明說了「討厭鄉下」而離開,生活不好便又啟動安全裝置似的回鄉下,這種行為是來自農耕民族的基因吧,我是怎麼都理解不了。再有,將「回鄉下」隨意、愚蠢的與「環保」混為一談的人真悲慘。P196
「果然還在養育了我們的大自然中生活好啊。」
呵呵。為了地球的環境,這類人應該消失。在城市裡四處製造垃圾、生活在自以為是文化環境的大量消費生活中並讚揚之,這些人們在生活中透過物質獲得情緒上的滿足。別告訴我他們悠閒。
我大概也不喜歡「在都市生活太累而回鄉下療癒身心」這種想法。把鄉下當成什麼了啊?說「希望故鄉永遠不要改變」這些話,把住在故鄉的人們都當成什麼了啊?鄉下不是城市落伍者的收容所。電視劇《北國之戀》讓我厭惡得反胃。北海道不是喪家犬的樂園。真是的,我越來越生氣了。
還有,將年輕當作過去犯下的愚蠢過錯的免罪金牌,我厭惡這種沒有責任感的行為。「過去犯下了錯但是現在已經好好的改正了」的人也是一樣。我厭惡廉價的不良少年美學和溺愛他們的世間。不過是曾經的不良少年改過自新,成了合格的社會人,周圍卻過度喜悅──至少也會表示讚許。愚蠢的傢伙。不良時期犯下的罪過,在成為普通人後就會被原諒嗎?這就可以補償當時的受害者了嗎?愚蠢的傢伙。用一生去贖罪吧。啊,真是反胃。P196
第一是「自己一定會過上平凡的生活」這種自大。P199
究竟打算怎麼做呢?
「慢悠悠的生活著,不知何時過上了符合大眾文化的生活」這種自作主張、堅定不移的想法非常蠢,「自己沒法鶴立雞群,但是過中產生活的能力還是有的」這種主張大概是毫無根據的、愚蠢的。尤其是對按照「小學─中學─高中─大學」生活的這種人生沒有起伏的人來說,可能會不由自主的產生「將至今為止在集體中的位置延續到社會」這種瘋狂的想法,為了確實的過上「平凡的生活」,在文部省所鼓勵的範圍內競爭。
至少我高中時的成績非常好。我是學美術的人,雖然大學多上了一年,但總有一天會畢業,可能也迷迷糊糊的糾結過「以後也會過上平凡生活」吧。真是愚昧。
那時我的過錯是,我拒絕了依靠「上班」這棵大樹而生存,選擇了「自由職業者」這一本質都不明的社會角色為起點。當然不會每個月都有收入,在穩定的白領家庭成長的我也就會對無法想像的生活型態感到不安。是我自作主張選擇了「不安」。覺悟實在是太不夠了。說到我為什麼討厭「上班」這兩個字,是因為害怕「能夠具體的看到十年後的自己」。讀大學時,我經常目擊白領們在居酒屋用講上司的壞話當下酒菜而觥籌交錯這一能化成畫的場景。就在那時,我突然這麼覺得:他們自己在多少年之後,也會變成自己所品頭論足的無能上司那樣──而且還需要某種程度的運氣和能力。P200
我感到恐怖:如果作為白領生活下去的,在同樣的工作場所,每天都可以看到幾年後的自己。總有一天自己會坐上自己現在所咒罵的人的位置,在暗地裡被部下用同樣的話議論,自己還會說更上層的上司的壞話。這樣不斷循環,感覺不到愛和希望,能感受到無法忍受的厭惡吧。反而言之,這也是在販賣一種「安定感」。
此時販賣的「安定感」這支股票,現在能看到世間的家家戶戶都在買,有點賺到了的感覺。騙你的,不是他們有點賺到了,而是我看到他們的失敗有點痛快。
過著「自由職業者」這雖然有時快活但實際上不安定的生活,就離「平凡的生活」越來越遠了。其中當然有年紀輕輕就取得成功、過上非凡生活的人,但我不過是在果實很少的貧瘠土讓上耕種罷了,沒辦法結出平凡生活的果實。
之前提及的本質上的誤解就是這樣。「平凡的生活」究竟是什麼啊?「正經地過著普通日子」這種事實際上根本不可能存在,每個人的生活都有其特殊之處。
雖然這麼說,但多數人所想像的「那樣」卻覆蓋了世間。正因如此,可以感到相對的「不如『那樣』」和「已經超過『那樣』了」這些忌妒感和優越感,可為有喜有憂。
「順利地從大學畢業,在不用擔心會破產的公司工作,然後找到一生的伴侶,共同敲響幸福之鐘。周末開自家的車兜風或者旅行,幾年後有了孩子,存了足夠的錢後卻買房這一心願,雖然還貸有點痛苦,但是擁有了被寵物和孩子所包圍的、快樂的一家。老年時,家庭也安心幸福。」P201
雖然會有異見,但大體如此。人們所謂的「幸福」看上去應該就是這樣吧。電視廣告裡不斷播放著這些具體化的「幸福」,這是政府應該獎勵、日本人應當追求的道路。只要不偏離這條道路,就會聽到一個聲音對你說:「沒問題,繼續吧。」有能夠經常確認自己位置的指針,也有值得追求的樣本,這樣就可以安心了吧?
日本沒國民普遍信仰的宗教與意識形態,我認為這些「幸福」可能正是在經濟快速發展期形成的「習慣被馴養的方法」。國民齊心協力將其作為目標,形成安定的社會秩序,這就是「被馴養的方法」所強加的價值觀。
為幸福的模糊印象與現實中的自我之間的溝壑感到不安是自然的心理狀態。反過來說,正因被它們所束縛,我的大腦才意識到自己被多餘的焦躁與不安所困擾。但我不會善罷干休。
扔掉吧。
這麼想的那一剎那,我的心情放鬆了些。
美滿的婚姻、安定的生活、美食的滿足、孩子們的可愛笑靨、夢想的住宅……我全部扔掉了。我不由得意識到,這些模糊的規畫不過是虛無。並非厭惡,也不是想超越這些「幸福」,如果人能真正擁有的至多一兩樣,那就只能選最重要的。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工作。P202
雖然這麼說,但不可能如此簡單。捨棄,伴隨著苦澀的結果。我將它鮮活的紀錄在了這裡。
當然,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在專業人士的世界中歷練,讓突出的才能得以綻放。大概還有以普通才能無法企及的領域,和以更高境界為目標的人,每天看著這樣的人,絕對不會繼續有「我才厲害」這種妄想。如果自己的才能使用殆盡,也不再努力,就會變得比普通人還遭。自己沒有想像中那麼厲害就放棄嗎?並非如此。
自己不行的話就承認這一點,然後以此為起點。做到這一點,心情會愉悅起來,看待事物的方法也會變得更為平和。
還有,懷疑自己的技術和能夠表現的題材也是必要的。無論做什麼,都有一個個的懷疑定理、常識的必要。雖然這會耗費精力,但是我認為懷疑自己已經獲得的技術和想法,不斷提出「真的如此嗎?」的疑問很有必要。P203
再具體一些。例如要畫一幅「人坐在椅子上」的畫,如果將這個課題交給你,你會怎麼想呢?那個人男的女的?老年人還是小孩?怎樣的身材?穿著怎樣的衣服?開心還是傷心?疲憊還是精力充沛?椅子是四條腿的嗎?是板凳還是沙發?有多高多大?那個人是端端正正的坐在椅子上,還是斜靠著的,或是把轉到前面、跨坐著的?
只要稍微想想就能想出很多可以成為細節的特徵,逐一驗證,按自己的喜好選擇,應該會遠離自己最初的設想──「懷疑」就是這個意思。詞彙量少的人和他說出的話一樣無聊,詞彙量和想像力都很豐富的人可以表現出更多內容。習得一種表現方式,可以表現的對象應該也會增加。
我在某段時期盡己所能地捨棄了自己主張與「一定能做到」,首先嘗試從「什麼都不做出來」這一步重新開始。這當然有效,只不過可能因為我無法擺脫這種嗜好,反而也有在毫不動搖地自信中做不出決斷的情況。
回到原來的話題。
我那時毫不猶豫地選擇的「工作」,不是「賴以為生的工作」──當然也包含這一部分,我想表達的是自己願意去做一輩子的工作,也許可以說就是我自己。
肯定會有人對他人抱怨「工作和我哪個更重要?」,對我來說,這個問題等同於「你與我哪個更重要?」。當然是坦率的回答:意味著「我」的工作。我認為,無法珍視自己的人,大概也無法珍視他人。P204
我選擇了工作,但我工作沒有附帶「安定」二字。如果能喜歡上附帶「安定」二字的工作也好,但我喜歡自己的工作。真沒辦法,迷迷糊糊地走上了無法回頭的路。
將喜歡的事物置於最上位後,我想整理一下其他事物的位置,既然已經不期待有安穩的現實,可以將其置於次位。
這麼說是因為僅僅是維持現實生活就要花費大量金錢,就這一點而言,可以說,人可以換算為金錢──這當然不是無情的話。「人的價值是無法用數字衡量的」只是學生氣的玩笑話。可以計算。「我真去做就能做到」和「無論何時都能睡著的才能」之類幼稚妄想在飢渴面前沒用。「做得到」就是全部。擁有作為日本國民而生活的權利,自然附帶著義務,要明白自己現實中每個月要花多少錢。
為了活下去需要吃飯。人不能只靠吃麵包活下去,還要喝酒──尤其是我。還要買衣服,有住處,工作需要道具和交通費,還要交稅。
雖說我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但做為社會一員,不得不做的事情有一大堆,以這些事情「當然要做到」為前提再去考慮其他的──因為它是立足之本。雖然「當然要做到」,但是自己能不能做到就不好說了,這也是我之前所糾結的問題。
做不到這點的話怎麼辦?P205
這就是我在天亮之前焦躁的根源。對此,我想到的就是文章開頭提到的「上吊自殺怎麼樣?」這一非常正確且明智的回答,簡直是烏雲間射下的一道光。我怎麼就沒意識到這一點呢?真是不可思議。
貸款買東西後還貸天經地義。因為還不起而上吊自殺也是沒辦法的事。即便是在泡沫時間沒有直接過失,但現在自殺的中老年人越來越多也不是沒道理。說真的,我覺得這令人惋惜,但蜥蜴斷尾求生是世間常態。P194
說到「上吊自殺」,我當時曾經認真思考過這件事。「敏感、容易受傷的我不被周圍任何人理解,活得有點累了」、「一死了之也不錯」──我想過這些。騙你的,自殺什麼的這種不知為何就令人感到恐懼的事情我根本不會去想。與其上吊,不如說是做好最壞的打算。最近本該勒緊的腰帶有點鬆,腰粗了。這是我切深體會到的「十年一昔」阿。我變胖了。P194
可是,十年前有過類似的感覺。之前提到的上吊自殺就是那段時間的事,是我在二十五歲的時候吧。P198
我曾經被強烈的不安侵襲。
我當時住在骯髒的公寓裡。離日出還有一會兒、天還沒亮的時候,我突然受到了焦躁、不安與憂慮三為一體的攻擊。精神城堡沒有防禦,城牆接連崩潰,敵人以破竹之勢逼近內城。
大概那時我正處於工作不順的時期,正備受煎熬,還要為了第二天養精蓄銳,我躺在床上怎麼也睡不著。黑色不安突然襲來,從四面八方包圍,我無處可逃。
房間漸漸變得明亮,我從床上起身。表面上我一直在忍耐,但內心卻只有焦躁。奇妙的狀態。
無論何時都無法預想未來的自己,那時恐怕處於連五年後、十年後的自己都無法想像的狀態。什麼都想像不出來,期望的狀態都想像不出來。即便只想消除不安,值得想的、積極的事情也一點都沒有。全身搔癢、想要抓撓般的不安。
我沒有抽菸,只有沉思。
那時突然有了撥雲見日般的天啟:
說得有點偏離主題。我那時候簡直已經下定去死的決心了。不,我不會去死。順著這個思路接著思考下去。P199
一言以蔽之,過著這種連明天會發生什麼都不知道的日子,以後會過上平凡生活吧?這是我不安的根本原因:沒有新鮮感。
這種不安的想法本質上包含了自大和誤解。
「上吊自殺」P205
這不是為了讓自己更珍惜人生而做出的懲罰。雖然不是鼓勵自殺,但這麼點權利自己是有的。──還稱不上是權利吧?真死了的話可不行,不能忘了向生活在世上所獲得的事物表達至高的感謝。
做喜歡的事情,但是不被社會接受,現實生活艱難。比起這樣羞恥的活在世上,還如去死。但即便羞恥,如果活得下去就活下去,我那時是這麼想的。
因為我意識到,做了就是做了,如果徹底完蛋也不用後悔。這一點到現在都沒變。比起那時,我現在肩負起更多的責任,但是「如果徹底完蛋就上吊自殺」我這一最基本的大原則沒有改變。當然,我不是一直這麼認為的,說到底,它只像是我的最後保險。
在本應輕鬆愉快的文章裡,難得出現了「自殺」與「死」之類不合時宜的話題。我再思考一下。
小時候有「死了怎麼辦」「不想死」這種非常普通的畏懼,我在被子裡極度不安地望著天花板。那時,我切身體會到並思考源於重病等的死亡,不是「什麼時候總會死的」這類死了心的想法,也並非理性的「接納」死亡,而是真正感受死亡。這是一定要鈍化的感受吧。P206
無論是皈依了特定的宗教或是無信仰,我認為,隨著歲月流逝在自己的心中樹立宗教觀,可以形成自己對待死亡的態度。對我而言,我不認為「什麼時候死都可以」,但常認為「無論何時,死了都是沒辦法的事」。多虧日常中常有這種混雜著覺悟與執念的感覺,我每天都想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天經地義。只是將其作為天經地義的事情是因為理性與知識,若要自己去接受它,面前有一道又深又廣的溝壑。
每天播放的新聞報導著由於災害、戰爭、爭執、事故與疾病等死亡的人。最近有在光天化日下殺人的無差別殺人者,也有非常頑劣的年輕人因搶劫白領導致無辜者死亡。看到這些新聞,我雖然產生了「又來了」這樣能感到自己精神鈍化的感想,但這些新聞與自己並沒有關係──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的名字也會作為被害者出現在新聞哩,那時我就會連自己的新聞都看不到了。
離開家之後可能會突然被車輾死,睡覺的時候可能會被墜毀的飛機壓死,既然可能發生這些意外事故,我也可能因飲酒過度引發重症肝炎,也可能因過度吸菸使心情灰暗,肺部全嘿,罹患肺癌。這些因自己而導致的死亡也近在身邊,不可能不去想。
我明確意識到了這些。正因此,我想讓度過的每一天都有意義。
好了,話題已經扯得夠遠了。對我在十年前天還沒亮的時候感受到的焦躁,對我所想到的「上吊自殺」這一最後保險,想法如下:P207
雖然得到了這一道光,但生活當然不會有重大改變。雖說人生如戲,但是狀況不可能輕易好轉,過度的敏感會像薄膜一樣蓋住自己。但即便如此,也會活得再開心一點點吧。我沒想過在享樂中渡過人生,但想要活得開心。
我所喜歡的工作沒有大起大落。我的依賴漸漸增強,一直從事這份工作至今。我可能就是因為這種可恥的骨氣,在捨棄了許多「幸福」後好好的工作,才得到了幸福的真隨。騙你的。
多虧我減少了心中多餘的負擔,為工作整備出更多精力,工作本身才更有趣。工作毫無疑問比什麼都開心。
可以樂於工作並保持這份心情,「上吊自殺」也從無意識中消失了,總之我認為這十年非常值得感謝,希望今後也如此。
自那個焦躁的黎明以來,我在工作中取得了些許成功。仔細想想,曾經想要參與卻沒有實現的泡沫經濟可能已經像一層薄膜蓋住了我。我的「泡沫經濟」可能還在繼續。為了讓氣球不被扎破,現在更要讓裡面填滿東西,我正考慮著這些不符合我性格的溫和作法。
即便如此,如果到了不得不被扎破的時候,上吊就可以了吧。
感謝您的傾聽。以上是我的「青年的主張」。P208
(NOTEBOOK20 1999.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