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黃軒醫師說:好的腦死計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在疫情的流行下,最近有一個腦死的共識報導叫 世界腦死計劃,

The World Brain Death Project 8月3日,呈現在國際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 JAMA》發表。

此計劃累計了許多世界級腦死專家,包括急重症醫師,神經內外科醫師⋯⋯等,寫下世界目前對腦死的共識,共有17個,不同的附件,講述對於腦死不同的專業聲音。

也許對於腦死,已經進行幾十年了,有什麼新的?

其實不是什麼新的,這個計劃專家學者提醒,判定腦死一定要尊循法規和標準作業程序,而不是由一個醫生,就可以判腦死了

一直到了現在,醫生👨‍⚕️們仍然判錯腦死的案例。一個出現在南非,一個出現在美國紐澤西州。這些誤判,都會有【一個共同點】:沒有專業團隊一起判決死亡,而是任由個人去決定,此人是否已經腦死!而「此人」,又不會嚴審他自己的臨床檢查,都是導到誤判腦死的最大主因


「好的腦死」判斷

raw-image

一個「好的腦死」判斷

在此計劃書,開宗明義指出,一定要符合以下三大項:


1.病史詢問

在進行臨床檢查之前,醫生應該核實詢問【病史】。沒錯!病史,是醫生的基本訓練。眼前的這一個人,是否有遭受過神經損傷(內,外傷)或任何可能導致腦死亡的疾病?這都得靠病史的掌握。

2.排除可逆/干擾因子

接下來,臨床醫生應該尋找其他任何可以類似腦死亡的狀況!實際上是在尋找和確認,這個時候,還有沒有什麼條件,有【可逆的】機會。 同時移除【干擾因子】,例如:重症病患使用【低溫治療】,是可以使大腦功能暫時消失的。 還有某些【藥物】,【酒精】和其他新陳代謝【毒素】也可以產生類似腦死狀態。

3.完整的臨床檢查

確定腦死亡的最低要求就是要有【完整的臨床檢查】。

完整的臨床檢查( Clinical Testing )

腦死,完整的臨床檢查應包括了,共8項,缺一不可:

(1)外部刺激(包括有害的視覺,聽覺和触覺刺激)仍然沒喚醒或覺察的感覺;

(2)瞳孔固定在中等大小或擴張的位置,對光不反應;

(3)沒有角膜,眼小腦和眼前庭反射;

(4)對刺激,沒有面部表情的運動;

(5)沒咽喉刺激反射;

(6)沒有咳嗽反射;

(7)四肢刺激沒有大腦的運動反應;

(8)當呼吸暫停測試目標達到pH <7.30和Paco2≥60mm Hg時,仍未觀察到有自發呼吸。


如果無法完成以上臨床檢查,病人仍表現出深度昏迷,腦幹反射減弱和呼吸暫停,可以考慮通過腦部【血流研究】或【電生理檢查】進行來輔助檢查。

成人和小朋友的腦死

raw-image

確定成人的腦死亡應包括一次神經系統檢查; 但是指南建議,【小朋友應接受兩次】。(Identifying brain death in adults should include a single neurological exam; children should receive two )

專家指出“小朋友們可以從很多不同的事物中恢復起來,這和成年人則有所不同。” “我們再次請不同的醫生團隊,再次做完整檢查,是要真正確保,小朋友他們的腦袋是真正遭受了毀滅性傷害。”

任何接受【葉克膜】和接受【低體溫治療】過的人,都當慬慎評估,避免誤判死亡。

好的腦死判定,是要遵循法規和文化

raw-image

當地的【宗教】,【社會】和【文化】觀點都需要特別考慮在腦死判定,除了當地的【法律】要求,也得依當地的【資源】可用性。

因為不同地區,甚至同一個【地區】,也有不同的【醫院】,在判斷腦死亡方面都有自己的規則。 其他各個【國家】的做法也不同,故宜遵從當地的腦死的共識去執行,才是好的腦死判定。

來源:

The World Brain Death Project : Determination of Brain Death/Death by Neurologic Criteria (doi:10.1001/jama.2020.11586)

https://jamanetwork.com/learning/video-player/18529668

https://www.sciencealert.com/man-declared-dead-3-doctors-wakes-up-morgue-hours-before-autopsy-prisoner-

catalepsyhttps://www.sciencealert.com/woman-declared-dead-put-in-morgue-freezer-but-someone-noticed-her-breathing-south-africa-gauteng

如果你已經看到最後 : 【免費支持我】

幫我按下方的 [拍手五下],我有機會獲得內容創作的酬勞喔~

創作不易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軒醫師的沙龍
891會員
47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黃軒醫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2/08
英國Bristol大學(University Hospitals Bristol)的一個新研究小組宣布,“每天看電視超過 4 小時的人患血栓的風險比看電視少於 2.5 小時的人高 出35%。” 分析的調查結果是美國2個研發及日本1個研發綜合分析。 結果發現:
Thumbnail
2022/02/08
英國Bristol大學(University Hospitals Bristol)的一個新研究小組宣布,“每天看電視超過 4 小時的人患血栓的風險比看電視少於 2.5 小時的人高 出35%。” 分析的調查結果是美國2個研發及日本1個研發綜合分析。 結果發現:
Thumbnail
2021/03/29
身為醫者,我也很難預測一個人生命的最後幾天或幾小時內發生的變化。 每次病人問我,死亡前會有什麼變化?我通常都會先問問他們,你用你的想法,你預期會有什麼變化呢?大部分的病人,都會覺得像是: 死亡之前,會先告別了至愛的家人和朋友。然後自己會輕輕地閉上眼睛,死亡去了⋯⋯進一步我會問一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
Thumbnail
2021/03/29
身為醫者,我也很難預測一個人生命的最後幾天或幾小時內發生的變化。 每次病人問我,死亡前會有什麼變化?我通常都會先問問他們,你用你的想法,你預期會有什麼變化呢?大部分的病人,都會覺得像是: 死亡之前,會先告別了至愛的家人和朋友。然後自己會輕輕地閉上眼睛,死亡去了⋯⋯進一步我會問一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
Thumbnail
2020/11/20
19世紀以前,我們的祖先 個個都在家『壽終正寢』 19世紀以後,我們的家人 無法能在家『壽終正寢』 也許因為醫院多了,交通多了,安養中心多了,藥物多了,科技多了,工作多了,唯一的, 『在家裡死亡』的就不多了⋯⋯ 所以, 不能在家『壽終正寢』, 就變多了 最重要的,現在人類更不會 【親眼目睹親人死亡
Thumbnail
2020/11/20
19世紀以前,我們的祖先 個個都在家『壽終正寢』 19世紀以後,我們的家人 無法能在家『壽終正寢』 也許因為醫院多了,交通多了,安養中心多了,藥物多了,科技多了,工作多了,唯一的, 『在家裡死亡』的就不多了⋯⋯ 所以, 不能在家『壽終正寢』, 就變多了 最重要的,現在人類更不會 【親眼目睹親人死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阿念以前是讀生物科的,他剛好對這方面頗有研究。據他的說法,人一生用到的腦細胞量極少,只有0.00幾個百分比,所以就算腦細胞死了一大半也無所謂。只要醫院有足夠的技術能夠從剩餘的部分喚醒所需的腦細胞,就能夠維持日常生活的基本功能。
Thumbnail
阿念以前是讀生物科的,他剛好對這方面頗有研究。據他的說法,人一生用到的腦細胞量極少,只有0.00幾個百分比,所以就算腦細胞死了一大半也無所謂。只要醫院有足夠的技術能夠從剩餘的部分喚醒所需的腦細胞,就能夠維持日常生活的基本功能。
Thumbnail
最新研究: 國際權威期刊《自然》於3月20日再次針對冠狀病毒對大腦的傷害線索 ,歸納2024年最新研究後整理了四大線索,分別為免疫風暴 (Immunological storm)可能導致神經系統症狀、屏障滲漏 (Leaky barrier)/BBB壞了、腦部侵犯(Brain invasion)。。。
Thumbnail
最新研究: 國際權威期刊《自然》於3月20日再次針對冠狀病毒對大腦的傷害線索 ,歸納2024年最新研究後整理了四大線索,分別為免疫風暴 (Immunological storm)可能導致神經系統症狀、屏障滲漏 (Leaky barrier)/BBB壞了、腦部侵犯(Brain invasion)。。。
Thumbnail
近年來,病人家屬對醫護人員暴力相向的新聞層出不窮,不論是言語暴力還是肢體暴力,都讓在前線與病毒病魔奮戰的他們對於自己踏入醫護界的初衷產生疑惑……
Thumbnail
近年來,病人家屬對醫護人員暴力相向的新聞層出不窮,不論是言語暴力還是肢體暴力,都讓在前線與病毒病魔奮戰的他們對於自己踏入醫護界的初衷產生疑惑……
Thumbnail
MIT與哈佛大學,開發了用「搖桿」來遠距操縱的「磁性機器人」,專門處理腦中風這種緊急事件。以後即使偏鄉專業的醫療人員不足,只要配備這套系統,就可以由醫學中心的醫師來進行遠距手術了。這套系統操作的方式就跟打電動一樣...
Thumbnail
MIT與哈佛大學,開發了用「搖桿」來遠距操縱的「磁性機器人」,專門處理腦中風這種緊急事件。以後即使偏鄉專業的醫療人員不足,只要配備這套系統,就可以由醫學中心的醫師來進行遠距手術了。這套系統操作的方式就跟打電動一樣...
Thumbnail
大腦是非常精細的器官,需要充足的血液供應才能夠正常運作,倘若血管發生病變,無論是破裂或阻塞都可能讓患者昏迷,甚至死亡。
Thumbnail
大腦是非常精細的器官,需要充足的血液供應才能夠正常運作,倘若血管發生病變,無論是破裂或阻塞都可能讓患者昏迷,甚至死亡。
Thumbnail
腦動脈瘤破裂會引發爆炸性頭痛、頸部僵硬,可能在短時間內昏迷、甚至奪命。若能提早發現、提早治療,有助於改善預後,降低失能的風險!
Thumbnail
腦動脈瘤破裂會引發爆炸性頭痛、頸部僵硬,可能在短時間內昏迷、甚至奪命。若能提早發現、提早治療,有助於改善預後,降低失能的風險!
Thumbnail
「啊!我頭…好痛…」正在辦公室開會的小陳突然緊緊抱住頭,痛到說不出話,隨後便癱倒在桌上,失去意識。同事們連忙呼叫救護車,把小陳送到急診室。 做完緊急處置後,醫師立刻安排了腦部電腦斷層掃瞄。電腦斷層影像中明亮顯眼的白色訊號顯示,讓患者突然昏迷的原因是危及性命的出血性中風。
Thumbnail
「啊!我頭…好痛…」正在辦公室開會的小陳突然緊緊抱住頭,痛到說不出話,隨後便癱倒在桌上,失去意識。同事們連忙呼叫救護車,把小陳送到急診室。 做完緊急處置後,醫師立刻安排了腦部電腦斷層掃瞄。電腦斷層影像中明亮顯眼的白色訊號顯示,讓患者突然昏迷的原因是危及性命的出血性中風。
Thumbnail
感染新冠病毒對大腦有顯著的影響!這個研究包含了785位受試者,年齡51-81歲,其中401為有確診Covid-19,384位為陰性者。兩次大腦磁振造影的時間間隔平均為141天。大腦影響顯示確診者腦部出現顯著的變化,包括輕症狀者。
Thumbnail
感染新冠病毒對大腦有顯著的影響!這個研究包含了785位受試者,年齡51-81歲,其中401為有確診Covid-19,384位為陰性者。兩次大腦磁振造影的時間間隔平均為141天。大腦影響顯示確診者腦部出現顯著的變化,包括輕症狀者。
Thumbnail
昨天下午,我被燒傷加護病房的護理師call去看一床會診,那位病人是70多歲的伯伯,在突發性心肌梗塞做完心導管手術後血壓仍不足,用上了葉克膜。在昨天之前他的瞳孔一度不等大,由電腦斷層證實了他有個左橋腦中風,幸好沒影響其他功能。但是昨天,他的昏迷指數掉到3,最低的分數,而且四肢完全無力,雙眼極度看向右側
Thumbnail
昨天下午,我被燒傷加護病房的護理師call去看一床會診,那位病人是70多歲的伯伯,在突發性心肌梗塞做完心導管手術後血壓仍不足,用上了葉克膜。在昨天之前他的瞳孔一度不等大,由電腦斷層證實了他有個左橋腦中風,幸好沒影響其他功能。但是昨天,他的昏迷指數掉到3,最低的分數,而且四肢完全無力,雙眼極度看向右側
Thumbnail
當我接收到阿嬤之後行動可能會有問題的資訊後,立刻致電給我的母親和繼父,他們也在一小時內趕到了醫院,當然,在這之前我已經簽了很多的切結書,包括是不是要急救??插管??不插管??藥物急救??電不電擊??..... 各家醫院版本不同,此為行政院衛生署範本 雖然我知道這都是對醫病雙方之間的一個保障 (因為
Thumbnail
當我接收到阿嬤之後行動可能會有問題的資訊後,立刻致電給我的母親和繼父,他們也在一小時內趕到了醫院,當然,在這之前我已經簽了很多的切結書,包括是不是要急救??插管??不插管??藥物急救??電不電擊??..... 各家醫院版本不同,此為行政院衛生署範本 雖然我知道這都是對醫病雙方之間的一個保障 (因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