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黃軒醫師說:好的腦死計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疫情的流行下,最近有一個腦死的共識報導叫 世界腦死計劃,
The World Brain Death Project 8月3日,呈現在國際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 JAMA》發表。
此計劃累計了許多世界級腦死專家,包括急重症醫師,神經內外科醫師⋯⋯等,寫下世界目前對腦死的共識,共有17個,不同的附件,講述對於腦死不同的專業聲音。

也許對於腦死,已經進行幾十年了,有什麼新的?

其實不是什麼新的,這個計劃專家學者提醒,判定腦死一定要尊循法規和標準作業程序,而不是由一個醫生,就可以判腦死了
一直到了現在,醫生👨‍⚕️們仍然判錯腦死的案例。一個出現在南非,一個出現在美國紐澤西州。這些誤判,都會有【一個共同點】:沒有專業團隊一起判決死亡,而是任由個人去決定,此人是否已經腦死!而「此人」,又不會嚴審他自己的臨床檢查,都是導到誤判腦死的最大主因


「好的腦死」判斷

一個「好的腦死」判斷
在此計劃書,開宗明義指出,一定要符合以下三大項:

1.病史詢問
在進行臨床檢查之前,醫生應該核實詢問【病史】。沒錯!病史,是醫生的基本訓練。眼前的這一個人,是否有遭受過神經損傷(內,外傷)或任何可能導致腦死亡的疾病?這都得靠病史的掌握。
2.排除可逆/干擾因子
接下來,臨床醫生應該尋找其他任何可以類似腦死亡的狀況!實際上是在尋找和確認,這個時候,還有沒有什麼條件,有【可逆的】機會。 同時移除【干擾因子】,例如:重症病患使用【低溫治療】,是可以使大腦功能暫時消失的。 還有某些【藥物】,【酒精】和其他新陳代謝【毒素】也可以產生類似腦死狀態。
3.完整的臨床檢查
確定腦死亡的最低要求就是要有【完整的臨床檢查】。

完整的臨床檢查( Clinical Testing )

腦死,完整的臨床檢查應包括了,共8項,缺一不可:
(1)外部刺激(包括有害的視覺,聽覺和触覺刺激)仍然沒喚醒或覺察的感覺;
(2)瞳孔固定在中等大小或擴張的位置,對光不反應;
(3)沒有角膜,眼小腦和眼前庭反射;
(4)對刺激,沒有面部表情的運動;
(5)沒咽喉刺激反射;
(6)沒有咳嗽反射;
(7)四肢刺激沒有大腦的運動反應;
(8)當呼吸暫停測試目標達到pH <7.30和Paco2≥60mm Hg時,仍未觀察到有自發呼吸。

如果無法完成以上臨床檢查,病人仍表現出深度昏迷,腦幹反射減弱和呼吸暫停,可以考慮通過腦部【血流研究】或【電生理檢查】進行來輔助檢查。

成人和小朋友的腦死

確定成人的腦死亡應包括一次神經系統檢查; 但是指南建議,【小朋友應接受兩次】。(Identifying brain death in adults should include a single neurological exam; children should receive two )
專家指出“小朋友們可以從很多不同的事物中恢復起來,這和成年人則有所不同。” “我們再次請不同的醫生團隊,再次做完整檢查,是要真正確保,小朋友他們的腦袋是真正遭受了毀滅性傷害。”
任何接受【葉克膜】和接受【低體溫治療】過的人,都當慬慎評估,避免誤判死亡。

好的腦死判定,是要遵循法規和文化

當地的【宗教】,【社會】和【文化】觀點都需要特別考慮在腦死判定,除了當地的【法律】要求,也得依當地的【資源】可用性。
因為不同地區,甚至同一個【地區】,也有不同的【醫院】,在判斷腦死亡方面都有自己的規則。 其他各個【國家】的做法也不同,故宜遵從當地的腦死的共識去執行,才是好的腦死判定。
來源:
The World Brain Death Project : Determination of Brain Death/Death by Neurologic Criteria (doi:10.1001/jama.2020.11586)
如果你已經看到最後 : 【免費支持我】
幫我按下方的 [拍手五下],我有機會獲得內容創作的酬勞喔~
創作不易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86會員
45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軒醫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個人一生中的最後幾天,可以稱為末期時期或瀕死階段。 每個人的死亡經歷都不盡相同,可能很難知道一個人何時到達生命的最後幾天。但仍有一些常見的跡象,可以幫助您跟瀕死者,好好的説話... 最後的溝通 即使一個人患有絕症,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即使到達生命的最後幾天時,他們也會恐懼和焦慮。與對方,以及對
什麼是末期者的煩燥💢? 煩燥💢,是一個描述焦慮,躁動和偶爾什至會出現攻擊性行為的術語。末期患者的煩燥💢,是指在生命的最後幾天,發生的煩燥不安,緊張氣氛的情況。 末期煩燥💢,其實有很多類似的名字。可以稱為 : [末期躁動],[末期憤怒]、[末期困惑] 或[末期譫妄],這些術語都有不同的含義
腦子細胞死亡基本知識已經很清楚了。  當心臟停止。血液停止流動時,腦袋內部便沒有氧氣了。  氧氣是細胞產生維持功能所需的能量所必需的。 如果腦袋細胞忽然,被剝奪了這種能量,他們會死亡。 在這項研究中,停止生命支持後,大腦中的氧氣水平下降,心臟也停止了運動。 但是,《當一個人的【血壓驟降】時,他們
台灣已經好久沒有分屍案了,近日台灣高雄市的愛河,發現了分屍且又放了20kg啞鈴,這種的分屍犯罪動機,早已有學者研究發表過,這是殘酷,又怪的犯罪行為...不外乎,依其犯罪行為模式,歸納成五大特性  :  “防禦性”(Defensive) 這是分屍者,常見的犯罪行為模式。 其動機 : 就是幫助隱藏或
人終究一死,所以,你我一定會死,大部分平常都以為自己不會死? 死亡的,都是老人,都會是別人,大家好像瞬間忘了,自己的祖先也死了,不就是會輪到自己會死嗎? 我在臨床上,看太多了!也說太多了,大家都要凖備好,自己隨時會死,大部分都會聽聽而已。 臨床上,有一群,人一定知道,什至感受到,我所說的話,那就
在一般民眾,瀕死經驗的發生率,約4-8%。在心跳停止的患者,可以增加到10-23%發生率。 瀕死經驗的發生率,約4-8% 平常我們的大腦🧠,幾乎所有腦葉是同步處理,所有輸入大腦內的資訊連結,例如意識、記憶、感知和分辨的處理。但是在危險⚠️情況下,大腦神經就一時得不到相互合作的作用。 嚴大壓力下的
一個人一生中的最後幾天,可以稱為末期時期或瀕死階段。 每個人的死亡經歷都不盡相同,可能很難知道一個人何時到達生命的最後幾天。但仍有一些常見的跡象,可以幫助您跟瀕死者,好好的説話... 最後的溝通 即使一個人患有絕症,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即使到達生命的最後幾天時,他們也會恐懼和焦慮。與對方,以及對
什麼是末期者的煩燥💢? 煩燥💢,是一個描述焦慮,躁動和偶爾什至會出現攻擊性行為的術語。末期患者的煩燥💢,是指在生命的最後幾天,發生的煩燥不安,緊張氣氛的情況。 末期煩燥💢,其實有很多類似的名字。可以稱為 : [末期躁動],[末期憤怒]、[末期困惑] 或[末期譫妄],這些術語都有不同的含義
腦子細胞死亡基本知識已經很清楚了。  當心臟停止。血液停止流動時,腦袋內部便沒有氧氣了。  氧氣是細胞產生維持功能所需的能量所必需的。 如果腦袋細胞忽然,被剝奪了這種能量,他們會死亡。 在這項研究中,停止生命支持後,大腦中的氧氣水平下降,心臟也停止了運動。 但是,《當一個人的【血壓驟降】時,他們
台灣已經好久沒有分屍案了,近日台灣高雄市的愛河,發現了分屍且又放了20kg啞鈴,這種的分屍犯罪動機,早已有學者研究發表過,這是殘酷,又怪的犯罪行為...不外乎,依其犯罪行為模式,歸納成五大特性  :  “防禦性”(Defensive) 這是分屍者,常見的犯罪行為模式。 其動機 : 就是幫助隱藏或
人終究一死,所以,你我一定會死,大部分平常都以為自己不會死? 死亡的,都是老人,都會是別人,大家好像瞬間忘了,自己的祖先也死了,不就是會輪到自己會死嗎? 我在臨床上,看太多了!也說太多了,大家都要凖備好,自己隨時會死,大部分都會聽聽而已。 臨床上,有一群,人一定知道,什至感受到,我所說的話,那就
在一般民眾,瀕死經驗的發生率,約4-8%。在心跳停止的患者,可以增加到10-23%發生率。 瀕死經驗的發生率,約4-8% 平常我們的大腦🧠,幾乎所有腦葉是同步處理,所有輸入大腦內的資訊連結,例如意識、記憶、感知和分辨的處理。但是在危險⚠️情況下,大腦神經就一時得不到相互合作的作用。 嚴大壓力下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腦中風是一種突發性疾病,可能導致嚴重的健康後果,甚至致命。預防腦中風至關重要。瞭解腦中風的五大警訊症狀及如何預防腦中風的以及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控制危險因素。
Thumbnail
《都是大腦搞的鬼》作者謝伯讓著名的腦科學專家,先前有介紹過非常推薦的《大腦簡史》,《都是大腦搞的鬼》則是比較早的作品,用比較詼諧、簡單、生活化的內容,從腦科學角度介紹消費、職場、社交到知識等面向,大腦可能產生的盲點和誤區。 大腦會有盲點,非常正常,因為演化的過程只會選擇出「足以幫助生物贏得競爭或繁
Thumbnail
阿念以前是讀生物科的,他剛好對這方面頗有研究。據他的說法,人一生用到的腦細胞量極少,只有0.00幾個百分比,所以就算腦細胞死了一大半也無所謂。只要醫院有足夠的技術能夠從剩餘的部分喚醒所需的腦細胞,就能夠維持日常生活的基本功能。
Thumbnail
這一陣子遇到的頭部外傷,包含車禍撞到,跌倒撞到頭部等等,只要是有頭部相關的問題,大家都會有上百種問題問,所以我把之前的文章統整,做一個簡單的頭部外傷解說。
Thumbnail
靈魂與思想不死,若存在於腦細胞越久,那麼延長壽命就可以因此合理化,畢竟生理所有器官機能運作,全是靠腦細胞控制。 |義大利科學家指出研究,生理機能死亡後,因腦細胞沒有生命期,如將腦細胞移植至另一生物體,仍可存活至此生命體結束。而嗅覺功能,更是存活在腦細胞時日最長的。| 了解腦細胞的強大功能
Thumbnail
最新研究: 國際權威期刊《自然》於3月20日再次針對冠狀病毒對大腦的傷害線索 ,歸納2024年最新研究後整理了四大線索,分別為免疫風暴 (Immunological storm)可能導致神經系統症狀、屏障滲漏 (Leaky barrier)/BBB壞了、腦部侵犯(Brain invasion)。。。
Thumbnail
如果一個人勞心過度,用腦過度,旁邊的人就會提醒他,小心腦神經衰弱,腦細胞死光光。這是關心的話卻不是事實,因為每個人的腦細胞不知多少兆數,如果正常使用,可以用到下輩子還有剩,因為腦細胞老舊淘汰會再新增,源源不絕。相反的,如果長時間不用腦,缺少刺激,腦神經接到「類退休」的命令逐漸鬆弛下來,反應就鈍了,智
Thumbnail
《別再錯用你的腦,七招用腦法 終結分心與瞎忙》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最懂大腦的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他認為,當我們根據腦內物質的特性,去「改變生活習慣和工作方式,就能大幅提升自我能力,改善工作效率和品質。」 書中根據大腦運作的方式,以腦科學為基礎,衍生出七招用腦方法。這種工作方式,不僅效
Thumbnail
科學解密長新冠的時間點來到2023年底,科學家再次確認腦細胞間的連接,突觸(Synapse)被破壞、被過度修剪,可能就是長新冠腦霧的罪魁禍首...
聒噪的大腦 寧靜的感受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腦中風是一種突發性疾病,可能導致嚴重的健康後果,甚至致命。預防腦中風至關重要。瞭解腦中風的五大警訊症狀及如何預防腦中風的以及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控制危險因素。
Thumbnail
《都是大腦搞的鬼》作者謝伯讓著名的腦科學專家,先前有介紹過非常推薦的《大腦簡史》,《都是大腦搞的鬼》則是比較早的作品,用比較詼諧、簡單、生活化的內容,從腦科學角度介紹消費、職場、社交到知識等面向,大腦可能產生的盲點和誤區。 大腦會有盲點,非常正常,因為演化的過程只會選擇出「足以幫助生物贏得競爭或繁
Thumbnail
阿念以前是讀生物科的,他剛好對這方面頗有研究。據他的說法,人一生用到的腦細胞量極少,只有0.00幾個百分比,所以就算腦細胞死了一大半也無所謂。只要醫院有足夠的技術能夠從剩餘的部分喚醒所需的腦細胞,就能夠維持日常生活的基本功能。
Thumbnail
這一陣子遇到的頭部外傷,包含車禍撞到,跌倒撞到頭部等等,只要是有頭部相關的問題,大家都會有上百種問題問,所以我把之前的文章統整,做一個簡單的頭部外傷解說。
Thumbnail
靈魂與思想不死,若存在於腦細胞越久,那麼延長壽命就可以因此合理化,畢竟生理所有器官機能運作,全是靠腦細胞控制。 |義大利科學家指出研究,生理機能死亡後,因腦細胞沒有生命期,如將腦細胞移植至另一生物體,仍可存活至此生命體結束。而嗅覺功能,更是存活在腦細胞時日最長的。| 了解腦細胞的強大功能
Thumbnail
最新研究: 國際權威期刊《自然》於3月20日再次針對冠狀病毒對大腦的傷害線索 ,歸納2024年最新研究後整理了四大線索,分別為免疫風暴 (Immunological storm)可能導致神經系統症狀、屏障滲漏 (Leaky barrier)/BBB壞了、腦部侵犯(Brain invasion)。。。
Thumbnail
如果一個人勞心過度,用腦過度,旁邊的人就會提醒他,小心腦神經衰弱,腦細胞死光光。這是關心的話卻不是事實,因為每個人的腦細胞不知多少兆數,如果正常使用,可以用到下輩子還有剩,因為腦細胞老舊淘汰會再新增,源源不絕。相反的,如果長時間不用腦,缺少刺激,腦神經接到「類退休」的命令逐漸鬆弛下來,反應就鈍了,智
Thumbnail
《別再錯用你的腦,七招用腦法 終結分心與瞎忙》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最懂大腦的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他認為,當我們根據腦內物質的特性,去「改變生活習慣和工作方式,就能大幅提升自我能力,改善工作效率和品質。」 書中根據大腦運作的方式,以腦科學為基礎,衍生出七招用腦方法。這種工作方式,不僅效
Thumbnail
科學解密長新冠的時間點來到2023年底,科學家再次確認腦細胞間的連接,突觸(Synapse)被破壞、被過度修剪,可能就是長新冠腦霧的罪魁禍首...
聒噪的大腦 寧靜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