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幅減少接觸死亡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19世紀以前,我們的祖先
個個都在家『壽終正寢』
19世紀以後,我們的家人
無法能在家『壽終正寢』
也許因為醫院多了,交通多了,安養中心多了,藥物多了,科技多了,工作多了,唯一的,
『在家裡死亡』的就不多了⋯⋯
所以,
不能在家『壽終正寢』,
就變多了
最重要的,現在人類更不會
親眼目睹親人死亡過程,會在自己眼前發生
很多時候,幾乎是靠醫護人員或
禮儀師,清理乾淨後,
才看到一具冰冷的大體,安靜躺在那兒⋯
逐漸的我們現在人
對於接觸死亡,我們不明白的,愈來愈多了
恐懼愈來愈多,後悔愈來愈多,悲憤愈來愈多,無力愈來愈多⋯
不因為科技進步了、文明進步了
接觸死亡的心情,也進步了
常常看到《造成了驚慌失措,而不知所措》也更多,更多,更多⋯⋯
什至,你會懐疑:人類,哪裡有在進步 ?
比古人面對死亡的自然,我們現代文明人,還不如我們的祖先們。
基本上,我們每天都【假裝,自己不會死亡】
即使聽過N遍的無常
我們最多寫一下 R.I.P.或唸佛號
從不問自己如何接觸
即將且必然到來自己的死亡
[珍惜當下 ] ,好多人都會這樣說
聽起來,好像説這話的人,對於自己必接觸的死亡,必然會接受吧?
現實是殘酷、殘酷的 :
接觸不是接受
臨床太多人,會叫哭泣的人家 [ 節哀 ]
自己接觸死亡來臨,卻不知道已經偷偷哭了多少便
只因看別人接觸死亡,和自己卻不接受死亡...2者完全不同的感覺!
那人死亡,就註定你會死亡
你活在世上,不僅是看別人死亡,隨便寫寫R.I.P.
而是每個週邊的死亡案例,一直是無數次的提醒你 :
你必死,準備好了嗎 ?
好像死亡,是別人家的事,跟我家無關
什至忘了,至終,【死的是自己】呢!
而你 , 怎麼不提早學習接觸死亡呢?
對了,不只是你,而是全家每位成員
如何一起學習接觸死亡呢?
臨床上,我見過全家每位成員,只要懂得接觸死亡
躺在床上往生者,往往都是如此安祥善終的...而我內心,會如此非常感動和感恩 :
有你們陪伴真好
不要只敲敲鍵盤,寫下R.I.P或閱幾遍文章,以為自己就在接受死亡了
人和人的交心、交流、交談...才是世間有情人的交滙...
快點去醫院做「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並直接簽署「預立醫療決定」,這是全家具體面對死亡,今年的耶誕禮物...
如果你已經看到最後 : 【免費支持我】
幫我按下方的【 拍手五下】,我有機會獲得內容創作的酬勞喔~
創作不易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86會員
45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軒醫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常常受邀出席志工訓練的教育,我常常會放一句話: 你有想過 你適合當志工嗎? 我會問這樣,我遇到身邊很多的醫療志工,什至安寧志工,都完成了,所有單位給的訓練課程,這些包括了見習,實習呢...她們有些人的個人痛苦指數開始爆表,還得假裝自己很行的,一直在跟末期病人說話!結果一堆感動故事,一堆情緒負能量
我們人類一生,除了吃喝拉撒外,尚需五大性格支配。 五大人格 這個五大人格,英文叫“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 五大性格特質 )或叫 “The Five Factor Model” ( 人格五大因素模式 ) 人的一生,逃不出這5大特質,這是心理專家常常描述: OC
在疫情的流行下,最近有一個腦死的共識報導叫  世界腦死亡計劃, The World Brain Death Project    8月3日,呈現在國際期刊JAMA發表。 此計劃累計了許多世界級腦死專家,包括急重症醫師,神經內外科醫師⋯⋯等,寫下世界目前對腦死的共識,共有17個,不同的附件,講述對於
一個人一生中的最後幾天,可以稱為末期時期或瀕死階段。 每個人的死亡經歷都不盡相同,可能很難知道一個人何時到達生命的最後幾天。但仍有一些常見的跡象,可以幫助您跟瀕死者,好好的説話... 最後的溝通 即使一個人患有絕症,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即使到達生命的最後幾天時,他們也會恐懼和焦慮。與對方,以及對
什麼是末期者的煩燥💢? 煩燥💢,是一個描述焦慮,躁動和偶爾什至會出現攻擊性行為的術語。末期患者的煩燥💢,是指在生命的最後幾天,發生的煩燥不安,緊張氣氛的情況。 末期煩燥💢,其實有很多類似的名字。可以稱為 : [末期躁動],[末期憤怒]、[末期困惑] 或[末期譫妄],這些術語都有不同的含義
腦子細胞死亡基本知識已經很清楚了。  當心臟停止。血液停止流動時,腦袋內部便沒有氧氣了。  氧氣是細胞產生維持功能所需的能量所必需的。 如果腦袋細胞忽然,被剝奪了這種能量,他們會死亡。 在這項研究中,停止生命支持後,大腦中的氧氣水平下降,心臟也停止了運動。 但是,《當一個人的【血壓驟降】時,他們
常常受邀出席志工訓練的教育,我常常會放一句話: 你有想過 你適合當志工嗎? 我會問這樣,我遇到身邊很多的醫療志工,什至安寧志工,都完成了,所有單位給的訓練課程,這些包括了見習,實習呢...她們有些人的個人痛苦指數開始爆表,還得假裝自己很行的,一直在跟末期病人說話!結果一堆感動故事,一堆情緒負能量
我們人類一生,除了吃喝拉撒外,尚需五大性格支配。 五大人格 這個五大人格,英文叫“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 五大性格特質 )或叫 “The Five Factor Model” ( 人格五大因素模式 ) 人的一生,逃不出這5大特質,這是心理專家常常描述: OC
在疫情的流行下,最近有一個腦死的共識報導叫  世界腦死亡計劃, The World Brain Death Project    8月3日,呈現在國際期刊JAMA發表。 此計劃累計了許多世界級腦死專家,包括急重症醫師,神經內外科醫師⋯⋯等,寫下世界目前對腦死的共識,共有17個,不同的附件,講述對於
一個人一生中的最後幾天,可以稱為末期時期或瀕死階段。 每個人的死亡經歷都不盡相同,可能很難知道一個人何時到達生命的最後幾天。但仍有一些常見的跡象,可以幫助您跟瀕死者,好好的説話... 最後的溝通 即使一個人患有絕症,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即使到達生命的最後幾天時,他們也會恐懼和焦慮。與對方,以及對
什麼是末期者的煩燥💢? 煩燥💢,是一個描述焦慮,躁動和偶爾什至會出現攻擊性行為的術語。末期患者的煩燥💢,是指在生命的最後幾天,發生的煩燥不安,緊張氣氛的情況。 末期煩燥💢,其實有很多類似的名字。可以稱為 : [末期躁動],[末期憤怒]、[末期困惑] 或[末期譫妄],這些術語都有不同的含義
腦子細胞死亡基本知識已經很清楚了。  當心臟停止。血液停止流動時,腦袋內部便沒有氧氣了。  氧氣是細胞產生維持功能所需的能量所必需的。 如果腦袋細胞忽然,被剝奪了這種能量,他們會死亡。 在這項研究中,停止生命支持後,大腦中的氧氣水平下降,心臟也停止了運動。 但是,《當一個人的【血壓驟降】時,他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對許多人而言,為了溫飽而奮鬥理所當然成為其生活的主軸。就像任何一名偉大照顧者一樣,他們將生命的多數時間用在維繫某個人的生命與基本生活。這個被照顧的對象與照顧者有著相同的姓名與身體,照顧者早晨帶著時間出門,夜間帶著餐食回家。這一個成為自己的父母與子女,無私地奉獻自身,來讓自己被豢養的生命得以繼續。
Thumbnail
隨著時代發展和醫療技術的進步,人類壽命逐漸延長,人口增加的同時,死者佔據的墓地也威脅到活人的生存空間。 在中國,城鄉差距變大也讓貧富差距在殯葬產業上出現。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三四線城市購置骨灰宅,充當陰宅使用。中國政府推出環保葬的補助措施,以減緩骨灰宅產業的發展。
Thumbnail
古時候人很難活到老,於是有了未知生,焉知死。但其實對殯葬業者而言,每天接觸的都是死人事兒,從死見生,這本書是殯葬業者的敘事,也是他和先尊的故事,但凡書中的故事跟打電話都不太有關係就是了。 先從自身談起,怎麼會接殯葬業,也同時鋪陳整本書,像擠牙膏一樣的敘事,拼湊他和先尊的故事。殯葬真的是許多人避之唯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Thumbnail
講到臨終你可能會想到遺囑、遺產等關鍵字,但臨終照顧卻鮮少有人提及。當親友即將離開人世,站在病床前的家人能對病人做的遠比護理人員能做的還多。以6大步驟來提供臨終照護,包括同理病人的心理和需求、說話、傾聽、翻身、滋潤口腔、給予宗教的力量。
Thumbnail
許多人談及死亡,總感覺害怕,與自己至親的家人告別的時候,也讓人感覺悲傷。然而,不去談死亡,並不會讓死亡消失,反而我們應該去珍惜與家人的相處的時光,因為生命短暫,必須把握每一次的相聚。死亡並不是人生的盡頭,死亡只是生命的一個階段,越過死亡,是生命另一個階段的開始。
這個年紀去過的葬禮不多,且大多為一直仰望的長輩,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真曾學懂如何哀悼。 記得到爺爺的上位儀式時,旁邊同時有群親友在為一位早逝的年輕人上位。父親瞟了一眼,說道:「也許正是因為他這麼年輕就離開世界,所以才這麼多人來送他呢。」 我竟無從辯駁。 畢竟維繫關係是要耗費許多力氣的。
Thumbnail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最讓我感到害怕的並不是死亡,而是疾病,因為生病影響的不只是我自己,還會影響到我愛的及愛我的家人,如果嚴重不能自理,我的家人就會很辛苦,不論經濟或是健康與精神.....亞健康族群逐年增加、重大疾病年輕化等問題都是不可輕忽的,我們老是說健康很重要,健康是唯一,但真正重視的人卻
輕生 ㄧ則在高雄ㄧ家五口因經濟壓力選擇輕生的小新聞,僅ㄧ天的報導就戛然而止,這社會的冷漠可見一斑,為往生者致哀,是人之常情,而生老病死乃生命循環自自然然,這種家庭悲劇除致以哀悼外,應該有值得深思的吧! 年輕的夫妻究竟是已到什麼境地,絕望的攜子共赴黃泉,他們曾經求助過嗎?親人無力相助嗎?學校`同事
Thumbnail
死亡明明是每個人都得面對的現實,但我們總缺乏勇氣打開這道禁忌的大門。年輕人不談死就算了,年長者,這群與死亡最為接近的族群,更逃避談論死亡。但善終是建立在提早溝通及交代的情況下才能達成的願景。如果你不知道該怎麼開口,可以參考看看本文中提到的方法。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對許多人而言,為了溫飽而奮鬥理所當然成為其生活的主軸。就像任何一名偉大照顧者一樣,他們將生命的多數時間用在維繫某個人的生命與基本生活。這個被照顧的對象與照顧者有著相同的姓名與身體,照顧者早晨帶著時間出門,夜間帶著餐食回家。這一個成為自己的父母與子女,無私地奉獻自身,來讓自己被豢養的生命得以繼續。
Thumbnail
隨著時代發展和醫療技術的進步,人類壽命逐漸延長,人口增加的同時,死者佔據的墓地也威脅到活人的生存空間。 在中國,城鄉差距變大也讓貧富差距在殯葬產業上出現。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三四線城市購置骨灰宅,充當陰宅使用。中國政府推出環保葬的補助措施,以減緩骨灰宅產業的發展。
Thumbnail
古時候人很難活到老,於是有了未知生,焉知死。但其實對殯葬業者而言,每天接觸的都是死人事兒,從死見生,這本書是殯葬業者的敘事,也是他和先尊的故事,但凡書中的故事跟打電話都不太有關係就是了。 先從自身談起,怎麼會接殯葬業,也同時鋪陳整本書,像擠牙膏一樣的敘事,拼湊他和先尊的故事。殯葬真的是許多人避之唯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Thumbnail
講到臨終你可能會想到遺囑、遺產等關鍵字,但臨終照顧卻鮮少有人提及。當親友即將離開人世,站在病床前的家人能對病人做的遠比護理人員能做的還多。以6大步驟來提供臨終照護,包括同理病人的心理和需求、說話、傾聽、翻身、滋潤口腔、給予宗教的力量。
Thumbnail
許多人談及死亡,總感覺害怕,與自己至親的家人告別的時候,也讓人感覺悲傷。然而,不去談死亡,並不會讓死亡消失,反而我們應該去珍惜與家人的相處的時光,因為生命短暫,必須把握每一次的相聚。死亡並不是人生的盡頭,死亡只是生命的一個階段,越過死亡,是生命另一個階段的開始。
這個年紀去過的葬禮不多,且大多為一直仰望的長輩,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真曾學懂如何哀悼。 記得到爺爺的上位儀式時,旁邊同時有群親友在為一位早逝的年輕人上位。父親瞟了一眼,說道:「也許正是因為他這麼年輕就離開世界,所以才這麼多人來送他呢。」 我竟無從辯駁。 畢竟維繫關係是要耗費許多力氣的。
Thumbnail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最讓我感到害怕的並不是死亡,而是疾病,因為生病影響的不只是我自己,還會影響到我愛的及愛我的家人,如果嚴重不能自理,我的家人就會很辛苦,不論經濟或是健康與精神.....亞健康族群逐年增加、重大疾病年輕化等問題都是不可輕忽的,我們老是說健康很重要,健康是唯一,但真正重視的人卻
輕生 ㄧ則在高雄ㄧ家五口因經濟壓力選擇輕生的小新聞,僅ㄧ天的報導就戛然而止,這社會的冷漠可見一斑,為往生者致哀,是人之常情,而生老病死乃生命循環自自然然,這種家庭悲劇除致以哀悼外,應該有值得深思的吧! 年輕的夫妻究竟是已到什麼境地,絕望的攜子共赴黃泉,他們曾經求助過嗎?親人無力相助嗎?學校`同事
Thumbnail
死亡明明是每個人都得面對的現實,但我們總缺乏勇氣打開這道禁忌的大門。年輕人不談死就算了,年長者,這群與死亡最為接近的族群,更逃避談論死亡。但善終是建立在提早溝通及交代的情況下才能達成的願景。如果你不知道該怎麼開口,可以參考看看本文中提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