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時期的三個音樂產業趨勢(外文編譯)下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原文標題:Three Music-Industry Trends From Quarantine That Are Here to Stay

原文作者: TIM INGHAM

上篇:
在上篇提到了第一個趨勢:

一、藝人突破了社交媒體的束縛壁壘,並讓粉絲為其買單


本篇續聊另兩個趨勢現象:

二、線上串流已經是個巨大(且高度競爭)的商業模式

https://www.caffeine.tv/
線上串流的快速崛起已經從過去數月來的現象可以觀察到。有許多新創公司都產生了爆炸性的成長,例如:Instagram phenom Verzuz、Caffeine...等。線上串流平台 Catteine 在2020年2月與知名音樂人 Drake 簽署了複數年合約,將 Ultimate Rap League 帶到其平台。(媒體報導連結:https://www.theverge.com/2020/2/11/21131381/drake-partnership-caffeine-ultimate-rap-league-streaming
白牌(提供技術支撐但不作為自有品牌推廣)直播平台 Maestro 也開始進入了音樂產業領域(通過與 Katy Perry、Tim McGraw...等人合作),Good Charlotte(Veeps)樂隊、Laura Marling 的管理團隊(Driift)以及 Pandora 前 CEO Tim Westergren 的 Sessions ...等平台也都紛紛加入了這場「淘金行列」。
問題來了:當顛覆者紛紛來瓜分既有行業巨頭的蛋糕時,他們會怎麼對應?
理所當然的,全力反擊!並試圖全力壓制新入局者。這正是未來幾個月可以預期的狀況。 Live Nation 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Michael Rapino 在2020年8月5日發布的第二季度財報會議上即已透露 Live Nation 在疫情對應下產生的隔離政策中,透過嘗試性的視頻直播已經吸引了超過 6,700萬粉絲在三個月內觀看了超過18,000場演唱會與音樂節。
Rapino說:“有鑑於這些直播節目吸引的巨大人氣,我們看到了直播帶來的潛力可能成為演出產業的另一個長期性的重要組成。”他還補充道 Live Nation正在“開發”串流媒體相關的技術產品以在新的一年推出。由於產業巨頭 Live Nation 在全球擁有許多演出場館,加上其視頻製作專業能力以及其超過900多家的贊助商們,Rapino自豪的認為與規模較小的新興競爭對手入局者相比,Live Nation 在“直播串流媒體業務中具有天生的自然優勢”。
另一家認為自己在市場上具有“自然優勢”的公司是全球第二大音樂版權持有人 - 索尼音樂集團(Sony Music Group)。目前該集團是由總部位於東京的索尼公司(Sony Corp.)旗下運營。在索尼公司第二季度財報會議(2020年8月4日),索尼公司首席財務官兼執行副總裁Hiroki Totoki 指出 Sony 全球音樂收入因在日本推出的 Stagecrowd 而獲得了增長。他提到“ Stagecrowd 是一項付費提供現場視頻分發的服務,可以一條龍式的結合門票銷售、週邊商品和舞台工程等服務。” 如果看到 Stagecrowd 在接下來的半年內進入西方音樂市場,並將競爭壓力帶給眾多初創公司時,請不要感到驚訝。
https://stagecrowd.live/

三、獨立品牌的崛起(向英國致敬)與 實體銷售 D2C的復興(向 Taylor Swift 致敬)

現今音樂產業中,存在著兩種平行力量:一是橫跨全球的音樂品牌公司,獲利能力強大。另一則是靠著個人力量獨立製作與發行的藝人,目前正在瘋狂的成長著。
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經常會忽略了夾在其中但也快速崛起的「獨立唱片公司」,以及擁有自己旗下藝人獨立版權的「獨立服務公司」。
在英國市場,傳統音樂唱片公司的發行速度放緩可能是值得關注的一個趨勢。或許也正是因為這樣促成上述因素的發生。環球唱片索尼唱片華納唱片以外發行的獨立專輯很值得被關注。根據英國官方排行榜(OCC)數據,在2020年前半年,英國最大的專輯發行來自於 YouTube 名人 KSI 於5月通過 BMG唱片 發布了 Dissimulation。OCC 確認了 Dissimulation 既是2020年上半年“下載量冠軍”同時也是“串流播放量冠軍”。
同時期英國第二大黑膠唱片發行則來自獨立唱片公司 Lauv 發表的《How I'm Feeling》。專輯於3月時通過 Kobalt 的 AWAL 發布。對於英國獨立音樂圈來說,好消息還不止於此:創立於五年前的獨立品牌 Perfect Havoc 目前正通過 Joel Corry 的 Head&Heart(ft. MNEK)以及 Atlantic / Asylum Records 共同發行,該專輯目前在英國排行榜榜首位置佔據了第四週。
Jubel
另外,由前華納音樂英國負責人 Christian Tattersfield 創立的獨立唱片公司《Good Soldier》本月通過旗下藝人 Jubel 的《Dancing in the Moonlight》翻唱,在英國 airplay 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當主流音樂廠牌正在觀察局勢之時,獨立音樂團體們是否趁勢掘取榜首位置夠久呢?
說到在疫情期間的頂級佳作,Taylor Swift 不得不被提到!由於實體唱片行的關閉再加上前述提到的發行專輯趨緩,美國實體音樂銷量在3月和4月紛紛跌至紀錄新低點。然而,借助《Folklore》專輯的威力,Taylor Swift 向市場做了個類似曲球般的示範:直接面向消費者(D2C)發售其實體專輯。其中,這張專輯中有超過八個(誇張吧!)豪華版本以CD和黑膠唱片的形式發行,所有形式都獨家透過她個人的線上商店獨家發售。
Folklore
令人驚嚇的數據
因此可以理解,為什麼人們對唱片銷售在疫情流行後的未來仍感到擔憂(更不用說那些讓人心愛的獨立唱片零售商了)。通過少少的零錢購買無論是零排放的數位發行音樂或是傳統CD、黑膠唱片甚至磁帶等實體形式發售, Bandcamp Fridays 已向藝人們支付了數百萬美元,至少仍為一種未來的商業模式提供了一絲希望,使實體音樂仍有喘息餘地。
Taylor Swift 為毀滅似的預測提供了另一個反例。根據 Rollin Stone 支持公司 - Alpha Data 的數據顯示,得益於她和她團隊的創新思維,《Folklore》專輯發佈後第一週在美國售出了實際銷量(並非串流銷售量)共 627,000套。她的上一張唱片《Lover》於2019年在全國 Target 百貨的 hoopla上和其他大唱片零售商發行,實體僅售出了71.5萬張。
作者在此還提醒了大家另一個了不起的成就是,這是在沒有做任何的宣傳廣告的情況下達成的。因為始料未及的全球疫情爆發幾乎癱瘓了一切。期待音樂行業能受到其啟發找到合適的應對方式。

最近聽一些業內人士分享疫情趨勢經驗時,提到華語音樂圈尤其台灣深受日本音樂與歐美音樂影響,而日本音樂也同樣受歐美音樂潮流影響。因此在最源頭的歐美音樂產業發生的問題與因為疫情讓幾乎一兩年沒有現場演出可以參與後帶來的行為影響,後續中長期可能帶來更深的對音樂消費的變化。也許幸運的因為在台灣的觀眾尚未有明顯的感受,得益於疫情控制較顯著成功,但並不能因此放鬆未來的整體影響。也只能繼續無止盡似的疫情出現曙光之時了~


相關產業觀察與趨勢文章: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6會員
81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erom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昨日看了一篇 Rolling Stone 的報導,很是精采~來做一下隨手翻譯,順道寫寫感想。 原文出處:https://www.rollingstone.com/pro/features/pandemic-music-industry-trends-cardi-b-taylor-swift-104
自從在成都生活與工作後,除了在那邊的一切是重新適應與體驗外,慢慢的重心轉移過去後,每每返台會發現對台灣的一些文化與人情事故,也是得重新適應與體驗。 距離感 首先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台灣時,人與人之間實體的距離與心理的距離,都會保持著一定的「舒適」間隔。這讓習慣了的自己與身邊一眾朋友都發現到了大
利用在台灣的時間,開始探索一下被遺漏而錯過的城市角落,或是新興開發的一些山林景點,不是那種付費門票進去的大型遊樂區,而是更偏向於屬於當地居民可能才會知道的一些點。可能設施不那麼的完善齊備,可能指標也沒有盡善盡美的設置,可能有那麼一點難找,或許還有那麼一點點的小小挑戰性。但卻在每次造訪後,都不禁心裡默
亞洲的流行音樂產業最有指標性的,除了我們熟知的華語流行音樂之外,永遠繞不開的兩大主流:一個是日本流行音樂,另外就是韓國流行音樂(K-POP)了。如果要追溯起源,那要回到1996年,由知名的三大經紀公司之一的 SM 娛樂推出了當紅團體 - H.O.T。(Wikipedia 連結:https://zh.
我們這一輩年輕,喔不!中年大叔們,普遍對南韓有種莫名的敵意。這種敵意算是「善意的敵意」,就如同運動競賽中對抗的雙方般,在比賽結束後,會歸回舊好。 很大一部分應該是來自於棒球吧!在我輩成長過程中,尚未出現百花齊放的媒體頻道,尤其是有線電視台,更別提網路平台的大爆炸似轟炸出現,瞬間讓選擇成了一門學問。
週期性的習性,會起起伏伏有著類似波浪般的潮汐現象。例如有一段時間熱愛紙本閱讀,久了之後忽然發現又有哪類新的科技被發表了,例如:RSS閱讀風行之期,於是轉而天天打開電腦、手機,用心維護著訂閱列表,做好仔細的分門別類,每天用心把所有「未讀」都消滅成「已讀」,感覺像是打怪取得成就一般。但持續幾個月後,又忍
昨日看了一篇 Rolling Stone 的報導,很是精采~來做一下隨手翻譯,順道寫寫感想。 原文出處:https://www.rollingstone.com/pro/features/pandemic-music-industry-trends-cardi-b-taylor-swift-104
自從在成都生活與工作後,除了在那邊的一切是重新適應與體驗外,慢慢的重心轉移過去後,每每返台會發現對台灣的一些文化與人情事故,也是得重新適應與體驗。 距離感 首先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台灣時,人與人之間實體的距離與心理的距離,都會保持著一定的「舒適」間隔。這讓習慣了的自己與身邊一眾朋友都發現到了大
利用在台灣的時間,開始探索一下被遺漏而錯過的城市角落,或是新興開發的一些山林景點,不是那種付費門票進去的大型遊樂區,而是更偏向於屬於當地居民可能才會知道的一些點。可能設施不那麼的完善齊備,可能指標也沒有盡善盡美的設置,可能有那麼一點難找,或許還有那麼一點點的小小挑戰性。但卻在每次造訪後,都不禁心裡默
亞洲的流行音樂產業最有指標性的,除了我們熟知的華語流行音樂之外,永遠繞不開的兩大主流:一個是日本流行音樂,另外就是韓國流行音樂(K-POP)了。如果要追溯起源,那要回到1996年,由知名的三大經紀公司之一的 SM 娛樂推出了當紅團體 - H.O.T。(Wikipedia 連結:https://zh.
我們這一輩年輕,喔不!中年大叔們,普遍對南韓有種莫名的敵意。這種敵意算是「善意的敵意」,就如同運動競賽中對抗的雙方般,在比賽結束後,會歸回舊好。 很大一部分應該是來自於棒球吧!在我輩成長過程中,尚未出現百花齊放的媒體頻道,尤其是有線電視台,更別提網路平台的大爆炸似轟炸出現,瞬間讓選擇成了一門學問。
週期性的習性,會起起伏伏有著類似波浪般的潮汐現象。例如有一段時間熱愛紙本閱讀,久了之後忽然發現又有哪類新的科技被發表了,例如:RSS閱讀風行之期,於是轉而天天打開電腦、手機,用心維護著訂閱列表,做好仔細的分門別類,每天用心把所有「未讀」都消滅成「已讀」,感覺像是打怪取得成就一般。但持續幾個月後,又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數位時代,口碑行銷已經成為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關鍵橋樑。從明星代言到YouTuber和KOL業配,再到網紅分享,這些方式曾經引領潮流。然而,進入2024年,自媒體行銷正迅速崛起,成為消費者最青睞的推廣管道。 當我們在網上搜尋資訊或產品時,相比於傳統廣告,用戶/商家評論和自媒體社群分享推薦…
Thumbnail
▌Netflix 會像 Spotify 那樣成為所有藝人的平台嗎?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0626 ■ 獨立電影也必須想辦法變成事件型電影 作為目前美國獨立電影的龍頭之一,Neon 的主管在一場論壇上解釋了獨立電影目前的處境。降低前往電影院的頻率之後,觀眾變得比過去更加精挑
最近幾年在對岸的選秀節目大行其道,從「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夢想的聲音」等,從素人到專業歌手的比賽,營造出一片華語樂壇百花齊放的「繁榮現象」 因為短影音的盛行,許多素人也因為網路上的流量爆發,一夕之間成為網紅歌手,不論是詞曲創作還是歌唱作品,都以從前數十倍甚至百倍的速度在更新迭代
Thumbnail
Hi there,不曉得大家最近有沒有覺得電音領域中,又重新掀起了取樣經典歌曲的風潮,雖然一直都有這樣的做法去取得關注,不過今年也才過了四分之一,就已經有不少的歌曲是採取這樣的方式去發行新歌,在以經典歌曲博取眼球的同時,重新製作過的歌曲也是有很不錯的品質,今天我就選了兩首最近覺得很不錯、取樣
Thumbnail
國內兩波疫情延燒,在全國進入三級警戒整整兩個月後,終於看見本土案例降至個位數眾人已發展出各式各様的居家休閒模式,音樂也聽了、劇也追了,運動也做了,也嘗試過下廚,不禁讓人想問,還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再進一步了解的?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點在疫情期間,國際與國內發展出的幾種創作樣態。
Thumbnail
泰勒絲的巡演不是我的主題,但有個角度值得大家深省 就算你以前不曉得誰是泰勒絲Taylor Swift,今天你一定多少聽說過她縱橫全球音樂界,讓年輕男女為之瘋狂的新聞。泰勒絲從小玩音樂,14歲開始作曲,16歲簽了唱片約,2006開始就火紅到現在,甚至越演越旺,變成全世界各國爭相邀請的第一女歌手。
Thumbnail
政治操作市場風向,但市場邏輯不可小看。TikTok成全球前五大社群之一,87%廣告主願意在TikTok行銷。影音世代流量密碼是「誠意」,5G快速網絡讓影像傳輸更便利。短影音平臺如reels和short也在修正,搶佔未來市場一席之地。
Thumbnail
現代網路發達,音樂串流平台選擇多元,而平台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呢?要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平台呢?若有喜歡的音樂人,狂聽他的音樂來衝點擊率能支持到他多少呢?要怎麼讓自己的音樂被串流平台青睞呢?如果你對音樂串流平台也有很多疑惑,歡迎和本篇文章一起探索解答。
Thumbnail
泰勒絲成為 2023 年的音樂藝術家和企業家的巨星,經濟效益超越一般大公司或銀行。她的《The Eras Tour》全球巡演一票難求,粉絲瘋狂購物,並打破首映週末票房紀錄,泰勒絲成為億萬富翁。這引起全球 500 大企業經營者的驚艷,她的龐大粉絲群形成強大的經濟體系,奠定了商業上的強大地位。
Thumbnail
▌分析師:串流大戰已經結束的三個證據 ▌ #葉郎每日讀報 20240108 從2023年底到才剛開始的2024年,短短幾個星期內已經有連續三家國際媒體的資深產業記者發出了訊號,試圖推論串流大戰已經結束,而 Netflix 已經贏得這場牽連無數人的娛樂媒體戰爭。 證物一:Netflix 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數位時代,口碑行銷已經成為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關鍵橋樑。從明星代言到YouTuber和KOL業配,再到網紅分享,這些方式曾經引領潮流。然而,進入2024年,自媒體行銷正迅速崛起,成為消費者最青睞的推廣管道。 當我們在網上搜尋資訊或產品時,相比於傳統廣告,用戶/商家評論和自媒體社群分享推薦…
Thumbnail
▌Netflix 會像 Spotify 那樣成為所有藝人的平台嗎?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0626 ■ 獨立電影也必須想辦法變成事件型電影 作為目前美國獨立電影的龍頭之一,Neon 的主管在一場論壇上解釋了獨立電影目前的處境。降低前往電影院的頻率之後,觀眾變得比過去更加精挑
最近幾年在對岸的選秀節目大行其道,從「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夢想的聲音」等,從素人到專業歌手的比賽,營造出一片華語樂壇百花齊放的「繁榮現象」 因為短影音的盛行,許多素人也因為網路上的流量爆發,一夕之間成為網紅歌手,不論是詞曲創作還是歌唱作品,都以從前數十倍甚至百倍的速度在更新迭代
Thumbnail
Hi there,不曉得大家最近有沒有覺得電音領域中,又重新掀起了取樣經典歌曲的風潮,雖然一直都有這樣的做法去取得關注,不過今年也才過了四分之一,就已經有不少的歌曲是採取這樣的方式去發行新歌,在以經典歌曲博取眼球的同時,重新製作過的歌曲也是有很不錯的品質,今天我就選了兩首最近覺得很不錯、取樣
Thumbnail
國內兩波疫情延燒,在全國進入三級警戒整整兩個月後,終於看見本土案例降至個位數眾人已發展出各式各様的居家休閒模式,音樂也聽了、劇也追了,運動也做了,也嘗試過下廚,不禁讓人想問,還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再進一步了解的?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點在疫情期間,國際與國內發展出的幾種創作樣態。
Thumbnail
泰勒絲的巡演不是我的主題,但有個角度值得大家深省 就算你以前不曉得誰是泰勒絲Taylor Swift,今天你一定多少聽說過她縱橫全球音樂界,讓年輕男女為之瘋狂的新聞。泰勒絲從小玩音樂,14歲開始作曲,16歲簽了唱片約,2006開始就火紅到現在,甚至越演越旺,變成全世界各國爭相邀請的第一女歌手。
Thumbnail
政治操作市場風向,但市場邏輯不可小看。TikTok成全球前五大社群之一,87%廣告主願意在TikTok行銷。影音世代流量密碼是「誠意」,5G快速網絡讓影像傳輸更便利。短影音平臺如reels和short也在修正,搶佔未來市場一席之地。
Thumbnail
現代網路發達,音樂串流平台選擇多元,而平台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呢?要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平台呢?若有喜歡的音樂人,狂聽他的音樂來衝點擊率能支持到他多少呢?要怎麼讓自己的音樂被串流平台青睞呢?如果你對音樂串流平台也有很多疑惑,歡迎和本篇文章一起探索解答。
Thumbnail
泰勒絲成為 2023 年的音樂藝術家和企業家的巨星,經濟效益超越一般大公司或銀行。她的《The Eras Tour》全球巡演一票難求,粉絲瘋狂購物,並打破首映週末票房紀錄,泰勒絲成為億萬富翁。這引起全球 500 大企業經營者的驚艷,她的龐大粉絲群形成強大的經濟體系,奠定了商業上的強大地位。
Thumbnail
▌分析師:串流大戰已經結束的三個證據 ▌ #葉郎每日讀報 20240108 從2023年底到才剛開始的2024年,短短幾個星期內已經有連續三家國際媒體的資深產業記者發出了訊號,試圖推論串流大戰已經結束,而 Netflix 已經贏得這場牽連無數人的娛樂媒體戰爭。 證物一:Netflix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