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反芻:知識圖譜的打造訣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週期性的習性,會起起伏伏有著類似波浪般的潮汐現象。例如有一段時間熱愛紙本閱讀,久了之後忽然發現又有哪類新的科技被發表了,例如:RSS閱讀風行之期,於是轉而天天打開電腦、手機,用心維護著訂閱列表,做好仔細的分門別類,每天用心把所有「未讀」都消滅成「已讀」,感覺像是打怪取得成就一般。但持續幾個月後,又忍不住懷念起翻著一頁頁書本、聞著一陣陣書香的感覺,到書店去挑了幾本書,就又跳進紙本書的世界。

慢慢地隨著閱讀的廣度與深度相較於自己而言有了堆積的小成果後,有時候也會想說這些被翻過之後束之高閣的書,以及被印刷在上面的油墨與其背後的作者思維,有隨著被閱讀之後真正的進到心裡面嗎?

raw-image


是的,我就是一個這麼經常跟自己 mur mur 的奇怪生物。

有段時間看了覺得有意義的文章後,會複印、用螢光筆劃上重點,然後分發給團隊里的伙伴一起共享。持續了半年左右的時間。這樣的習慣當時只知道要做,並且滿腔熱血的期待讓大家會逐漸被文章裡的一些觀點帶動影響自己的行事與管理風格。

事隔多年之後回想起來,這樣的自己有點傻。其實書本、文章的信息能被「瀏覽」、被「閱讀」與能不能被「內化」完全是兩回事。

要能真正活用他人文章中的一些經驗傳承、絕妙點子,絕對不可能只是看過之後,就有如被原作者附身一般的心領神會。當時自己對這樣的觀念沒有個好的邏輯來總結,但能深刻一直記住當時的一個理念是:

「你永遠不知道哪一篇文章中的哪一個觀念在哪一個時候會被用到,但唯有不斷的積累著就會慢慢發現在某個時候忽然間會有獨特的"閃光時刻",這時候自己曾經讀過的一段文字、聽過的一個觀念,會恰巧的浮上心頭,印證閱讀的重要性!」

亂槍打鳥

在又經歷了世間數載之後,才發現年輕時的自己就是個「亂槍打鳥」主義者,因為不知道系統化且聰明的方式,於是愚昧的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逼自己一直讀就對了。而年輕,時間就是最大的本錢,有著大把時間、有個耐操的體魄,所以既始這個方法看似愚昧,卻至少還是在往正確的領悟路上前行著。

輸入 →(反芻+內化)→ 輸出

而最近看了一些思想大家的一些無私觀念分享,慢慢的也更懂得一些較為系統化且更有目的性的思維邏輯建立法。也試著自己理解後總結看看:

前題:腦袋的「習性」

這觀念的最初衷與基礎是關於人腦的特性剖析。重點提到是人腦有著無窮的適應能力,化為普通觀念就類似俗語常提到的人類的潛力無窮,其實就代表腦可以不斷的適應。簡單而言,如果給腦袋一直刺激以艱澀困難需要花精力去理解的信息,腦袋就會在這樣的刺激下越來越調整到更能去快速分析並連通每一個「知識點」,讓腦袋自己可以對艱澀的信息輸入越趨輕鬆,也就是「適應」了。但同樣的情況反過來說,如果每天都讓自己關在自己舒適的環境中,不用腦袋就可以輕鬆的過著一天又一天的時光,那麼同樣的腦袋也會讓自己「適應」這樣的狀態,越趨減少耗能般的進入類似休眠模式。

→ 所以,記住要時時「刺激」自己的腦袋,別以為他會累,他會適應的讓你自己都嚇到!

活水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古人詩詞意境足可借鑑,要讓水渠清澈如鏡,源頭就得有活水源源注入。人也是如此,為了讓自己時時成長常保活力,就得讓新的信息透過各種方式進到自己的腦袋中。可以是 Old School 式的書本、雜誌、報紙,也可以是新時代點的 YouTube、Podcast、各種 Websites...等。最重要的是要做,要持續,要養成習慣。

而其中更重要的一點是「廣度」。也就是要能去探索!

誰天生會懂得全世界各種無奇不有的事物呢?所以新的領域,一定要讓自己打開心思去接納與接觸,看看每個領域有意思、有意義、有意境之處,別擔心與自卑自己的無知,活到老不正就該學到老,不是嗎?

→ 這就是「刺激」的開始,拿各種不一樣的酸甜苦辣來好好嚐嚐!

反芻
raw-image

只是一直讀,一直輸入,最後就只是一個過客般的讓知識單向成為一種刺激,然後心智單純的產生反應,這就結束了。這也就是最大的可惜!

更應該做的是把收到的資訊與知識,透過各種方式如同牛吃了草之後還會反芻一般的細細「品嚐」。讓這些知識用自己的腦袋獨立思考看看,做一做橫向對比,做一做同質類比,自己做點歸納總結的動作。

→ 「刺激」後別只是反射出喜怒哀樂,要多一步去想想與對比。

內化
raw-image

這與反芻應該是連結在一起的動作。能做反芻,就會產生內化。內化就是將收到的新知識、新觀念,透過自己對比過去生活經驗、種種類似對比之後得到的心得,去蕪存菁甚至衍生出屬於自己的新總結,如同吸星大法一般將其化為己用。

→ 反芻就是內化的開始,藉力使力似的站在巨人的肩膀,為自己搭建更全面的知識圖譜!

輸出

最後一步也就是閉環的關鍵。那就是產生輸出!這輸出型式太多了,現在就是一個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有著自己的 facebook頁面、instagram、weibo、WeChat、telegram、YouTube、PodCast......等太多渠道可以用文字、聲音、影像來表達自己腦袋中的信息。也有著無數的線下場合如演講、創業聚會、沙龍......等,都能將自己經過前述處理過的知識,用自己的方式展現出來。

這為什麼重要?

raw-image

因為在輸出的過程中,會更容易發現與看到自己的欠缺與不足,從而循環回去補強自己,並且各種輸出的形式也都是訓練自己表達最佳的機會。有了輸出,就多了個機會得到反饋,任何一點對於自己的批評、評價、指教,甚至謾罵,最後都能成為多一點的人生體驗與智慧堆疊。

→ 給自己的期末總結報告似的儀式,讓自己知道是不是真正的有了屬於自己的知識點。

從其他人的分享,刺激了自己的種種感觸,並且嘗試做了吸收之後的歸納與分享。這樣的文章寫起來越寫越有精神,但也很容易失控到越寫越雜亂。畢竟一路發散下去的結果很可能什麼都想寫最後導致什麼重點都沒有了。

讓這樣的自我督促習慣,繼續養成,繼續豐富與完整生命的質量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erome的沙龍
46會員
813內容數
Jerom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07
這是個天空湛藍到不可思議的日子,有時候想想已經往生了的親人,回想許多人世間的紛擾,就像想著宇宙與自己的渺小這種時空差異對比,會讓人更懂謙卑,也更感念生命的每一個精采片段。
Thumbnail
2022/08/07
這是個天空湛藍到不可思議的日子,有時候想想已經往生了的親人,回想許多人世間的紛擾,就像想著宇宙與自己的渺小這種時空差異對比,會讓人更懂謙卑,也更感念生命的每一個精采片段。
Thumbnail
2022/08/06
民間都說貓有九條命,這次不知名原因的病痛,看起來是慢慢要過去了。或許用掉了他的一次機會,但至少又多了可以跟大家相處的美好時光。
Thumbnail
2022/08/06
民間都說貓有九條命,這次不知名原因的病痛,看起來是慢慢要過去了。或許用掉了他的一次機會,但至少又多了可以跟大家相處的美好時光。
Thumbnail
2022/08/05
大家都很關心到底怎麼了。可惜我們都沒有讀心術,醫師也沒有,連獸醫師都無法辨別發生什麼情況,只能繼續觀察,祈禱他儘速恢復健康了。
Thumbnail
2022/08/05
大家都很關心到底怎麼了。可惜我們都沒有讀心術,醫師也沒有,連獸醫師都無法辨別發生什麼情況,只能繼續觀察,祈禱他儘速恢復健康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這篇文章將會分享關於我在看書時,關注到自己的思維方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將會分享關於我在看書時,關注到自己的思維方式。
Thumbnail
現在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相信大家這句話已經聽到很多次了。每天從四處而來的資訊,佔據了我們的腦袋與眼睛。電子信箱裡的新聞、廣告,社群軟體裡一則一則的貼文,讓我們的大腦開始超載。 在這樣的世界裡,有價值的好資訊也非常多,混雜在其中。這個情況間接促使了想要成長的人,陷入了有如倉鼠滾輪般的輪迴。 知
Thumbnail
現在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相信大家這句話已經聽到很多次了。每天從四處而來的資訊,佔據了我們的腦袋與眼睛。電子信箱裡的新聞、廣告,社群軟體裡一則一則的貼文,讓我們的大腦開始超載。 在這樣的世界裡,有價值的好資訊也非常多,混雜在其中。這個情況間接促使了想要成長的人,陷入了有如倉鼠滾輪般的輪迴。 知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當代,人手一支的智慧型手機,以及隨處可見的螢幕抓走了絕大多數人的注意力。隨意上網瀏覽文章,觀看新聞時事,我們就可以知道世界上發生的種種故事,可謂是「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但是,這些佔據我們大多數注意力的資訊,是否能真正成為幫助我們成長的知識或能力?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當代,人手一支的智慧型手機,以及隨處可見的螢幕抓走了絕大多數人的注意力。隨意上網瀏覽文章,觀看新聞時事,我們就可以知道世界上發生的種種故事,可謂是「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但是,這些佔據我們大多數注意力的資訊,是否能真正成為幫助我們成長的知識或能力?
Thumbnail
文字看似無所不在,但真正要和「心」產生連結,必須要有幾個要素才能達到。比如說:集中的注意力、理解作者的表達進而思考、與自身經驗產生共鳴、寧靜的心境等等
Thumbnail
文字看似無所不在,但真正要和「心」產生連結,必須要有幾個要素才能達到。比如說:集中的注意力、理解作者的表達進而思考、與自身經驗產生共鳴、寧靜的心境等等
Thumbnail
我們被太多事物給制約,導致於很多事情都認為答案是理所當然,欠缺了獨立思考的機會。
Thumbnail
我們被太多事物給制約,導致於很多事情都認為答案是理所當然,欠缺了獨立思考的機會。
Thumbnail
你覺得看完一本書或學一項技能之後,這四個階段(記住、分享、應用、賺錢),應該怎麼排序能夠達到高效學習(能夠實踐跟使用)的目的呢?​
Thumbnail
你覺得看完一本書或學一項技能之後,這四個階段(記住、分享、應用、賺錢),應該怎麼排序能夠達到高效學習(能夠實踐跟使用)的目的呢?​
Thumbnail
今天下午,在閱讀過程中,我的腦袋裏,思考中,浮現了許多的閱讀的記憶,貫穿了許多本📖書,我很開心,我常常個人稱之為 ‘ 整合型閱讀’  整合型閱讀法 一如我醫者,正在搶救生命,吾人必然要閱讀很多書、很多文獻、很多研究報告,再以我個人的 ‘ 整合型智慧’去醫治我的患者生命,是故 :  我天天閱讀,時
Thumbnail
今天下午,在閱讀過程中,我的腦袋裏,思考中,浮現了許多的閱讀的記憶,貫穿了許多本📖書,我很開心,我常常個人稱之為 ‘ 整合型閱讀’  整合型閱讀法 一如我醫者,正在搶救生命,吾人必然要閱讀很多書、很多文獻、很多研究報告,再以我個人的 ‘ 整合型智慧’去醫治我的患者生命,是故 :  我天天閱讀,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