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從嚇跑日本土木技師變成技師展示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說到日治時期的土木建設,腦海跑過去的應該有日月潭水力發電、嘉南大圳、發達的鐵路網、總督府或歷史博物館等雄偉的建築⋯⋯。

許多有名的建築師在臺灣都有留下作品,像是野村一郎的臺灣總督賓館(今臺北賓館)、森山松之助的臺南州廳(今國立臺灣文學館)、井手薰的臺北公會堂(今中山堂)等等臺灣簡直是日本土木技師的展示場

但是,剛開始臺灣並不是人人稱羨的工作環境,身為灣生的竹中信子在書中回憶 ₁:

臺灣有如日本人的垃圾場,臺日間的定期船有如載糞船

傳染病、抗日活動、缺乏衛生下水道、基礎建設、水土不服、貪污的日本官員⋯⋯這就是日本人對去臺灣工作的印象。


raw-image

到底臺灣怎麼從嚇跑土木技師,轉變成土木技師的展示場呢?



學弟們,臺灣需要你!

殖民初期,日本明白要治理就需要有基礎建設,尤其是與軍事重要的道路設施,於是引進內地的土木人才到臺灣,進行許多土木的開發。

因此,「工手學校」剛畢業的學生來到了臺灣。

工手學校成立的背景,與日本明治時期學習西方近代化的過程有關,是一所學習西方工業技術的學校,校長是「辰野金吾」 ₂。大家逛日治古蹟的時候,常聽到「辰野式」這個名詞,或是更常聽見「巴洛克式」,其實指的是辰野金吾融合英國維多利亞與古典派風格,創造出獨樹一格的辰野氏,並且影響了許多弟子,呈現在臺灣許多的古蹟上面(所以嚴格說起來,不是巴洛克式風格!)。

工手是介於高等技術人員(通常是帝大畢業)跟職工(工夫、礦夫)之間,屬於中等技術人員。

臺灣總督府搬出高薪、升官快的誘因,老師學長也會鼓吹學弟去臺灣,新殖民地成為工手學校畢業生的熱門選擇,或是原先待在日本內地就職考慮要轉調的人。

不過,來到臺灣後,畢業生的考驗正要開始。

初期臺灣總督府設立的土木課,要包辦許多調查工作、基礎建設:道路、橋樑、河川、港口⋯⋯(相比現在,一個項目就是獨立的部門)。另外,土木課的課長是非土木專業的事務官,而課內的人員組成也不單只有工手學校畢業生,也有陸軍、海軍體系的技師或雇員。

嚴重的是,還發生貪污事件,土木技師被臺北地方法院判定詐欺犯罪。難怪臺灣給日本國內的印象,就是個糟糕的工作環境。看在內地政府的眼中,臺灣殖民地是個浪費錢、難治理的地方,開始有「臺灣賣卻論」₃ 的聲音出現。

直到兒玉源太郎及後藤新平出現,改變大家的看法。

raw-image



後藤新平:事務官?NO,交給技術官來領導

臺灣賣卻論平息後,日本確定要留下殖民地臺灣。1896 年頒布「六三法」,讓臺灣從軍政過渡到民政的階段,總督人事流動雖然仍有軍方的影子,但任用的權力不再需要由軍方授權。

雖然此時期的總督是兒玉源太郎,但是交給民政長官後藤新平來執行政策。他決定組織要交給「技術官」領導,同時積極從東京帝大等工學院招攬高等技術人才,土木課的成員重新洗牌異動。

這段時間,土木課的工作仍舊繁雜,有許多調查工作要做,但是隨著後藤新平其他方針,如大幅增加警察人力、採用保甲制度,降低抗日活動,以及成立專賣制度讓臺灣總督能經濟自主,奠定臺灣社會局勢穩定的基礎。

也是從這時候開始,許多我們熟知的建築師來臺灣,留下經典的建築作品,土木開始有更大的進展,組織編制有更細部的分工。

有了帝大的土木人員加入,土木開始有更大的進展,組織編制有更細部的分工。此時期有許多我們熟知的建築師來臺灣,留下經典的紅磚建築作品。尤其以辰野金吾的弟子們最著名,像是:森山松之助、伊藤十郎、井手薰、長野宇平治等等。

raw-image

帝大學歷的土木人員,相對工手學校畢業的人比較有競爭優勢,升官升得比較快,但是以人數來說,依舊是工手學校畢業的人較多。使得帝大畢業生傾向留在官廳任職,而工手學校畢業生傾向轉往業界發展,專辦官廳的土木工程。


當年剛到臺灣的土木技師們,也許純粹是想擁有賺錢機會,聽了總督府的宣傳廣告來臺灣,又或者是想跟前人開創日本一樣,想為國家奉獻心力建設臺灣。看起來,前期處於一片混亂,工作環境克難,還發生土木技師貪污事件,縱使日本土木技師有心想建設,恐怕也沒有機會可以發揮。要等到政局穩定、醫療衛生條件改善,土木技師們才得以往前進步。

不過,這些土木技師們對於臺灣本身的風土民情有多少瞭解呢?直接複製西方知識在殖民地,就能蓋出漂亮建築物了嗎?或許往後能再更細究土木技師們在臺灣的奮鬥過程,用他們的眼睛重新觀察臺灣。

話說,臺灣總督府到 1919 年才蓋好,能想像之前的總督大大們都窩在哪裡辦公嗎?



註解

1:出自《日治台灣生活史 — 日本女人在台灣(明治篇)》,竹中信子,時報出版。

2:辰野金吾,1854 年生,受英國建築師喬賽亞·康德(Josiah Conder)影響,融合西洋維多利亞及古典元素,創造紅磚與白石帶相間的「辰野式」風格。

3:殖民初期,臺灣在日本眼中是難搞的殖民地,頻傳抗日戰爭,傳染病嚴重,耗費國庫資源,因此當時的總督乃木希典在國會提議「臺灣賣卻論」,討論是否該將臺灣賣給法國。兒玉源太郎起身反對提議,他認為臺灣地處重要的戰略位置,是日本南邊的屏障,不可以輕易放棄。後來總督也變成了兒玉源太郎。



我喜歡搜集日本近代文學、台灣歷史資料,寫小說寫累的時候,就換個口味來寫寫文章。

歡迎追蹤我的 IG pan.yutang 掌握新文章及讀書會活動消息!




參考資料

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之技術官僚 — — 以土木技師為例,蔡龍保,興大歷史學報第 19 期。

日本工手學校的設立及其畢業生的海外活動——以臺灣為中心的考察(1895–1905),蔡龍保,興大歷史學報第 24 期。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土木局營繕課建築人才的來源及建樹:以尾辻國吉為例,蔡龍保,《臺灣史研究》第 22 卷第 3 期。

日治初期臺灣的道路事業,蔡龍保,國史館學術集刊第 7 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熬夜的便當(BenDon 班與唐)的沙龍
62會員
58內容數
2025/04/13
在《進擊的巨人》中,艾倫所代表的,就是這種被極端化的積極自由。他為了保護帕拉迪島人的「自由」,選擇摧毀整個世界。他相信只有先消滅潛在威脅,才能創造絕對的安全感與自主空間。這種邏輯聽起來就像「為了和平先發動戰爭」,是一種扭曲的自由實踐。
Thumbnail
2025/04/13
在《進擊的巨人》中,艾倫所代表的,就是這種被極端化的積極自由。他為了保護帕拉迪島人的「自由」,選擇摧毀整個世界。他相信只有先消滅潛在威脅,才能創造絕對的安全感與自主空間。這種邏輯聽起來就像「為了和平先發動戰爭」,是一種扭曲的自由實踐。
Thumbnail
2025/04/09
最近的大港開唱,引發了一場關於「音樂與政治」之間關聯的熱烈討論。起因是藝人楊舒雅在台上的一段發言:「音樂是政治、政治是音樂、女人是政治、身體是政治、身份是政治。」這番話瞬間在網路上掀起爭議。許多人質疑:為什麼什麼都要扯到政治?
Thumbnail
2025/04/09
最近的大港開唱,引發了一場關於「音樂與政治」之間關聯的熱烈討論。起因是藝人楊舒雅在台上的一段發言:「音樂是政治、政治是音樂、女人是政治、身體是政治、身份是政治。」這番話瞬間在網路上掀起爭議。許多人質疑:為什麼什麼都要扯到政治?
Thumbnail
2025/03/30
在國際關係的學術界,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以其「攻勢現實主義」理論聞名,並且以「悲觀」的視角解析世界局勢。他的著作《大幻象》正是一部批判自由主義的經典之作。我會知道這本書,也是因為八旗出版社前總編輯富察曾在讀書共和國 Podcast 聊過此書。
Thumbnail
2025/03/30
在國際關係的學術界,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以其「攻勢現實主義」理論聞名,並且以「悲觀」的視角解析世界局勢。他的著作《大幻象》正是一部批判自由主義的經典之作。我會知道這本書,也是因為八旗出版社前總編輯富察曾在讀書共和國 Podcast 聊過此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清領時期 臺灣府設臺灣、鳳山、諸羅三縣,清之所以將台納入版圖絕非是想除去明鄭勢力,對於台的建設和經營定不以為然,為此怕臺灣在成為反清基地,特頒「渡台禁令」,使得臺灣于清初時並無太大墾辟,清朝的消極政策使在台的漢人與原住民衝突更加,治安的惡化、’官府的苛政,1721年爆發的「朱一貴事件」,就此雍正在位
Thumbnail
清領時期 臺灣府設臺灣、鳳山、諸羅三縣,清之所以將台納入版圖絕非是想除去明鄭勢力,對於台的建設和經營定不以為然,為此怕臺灣在成為反清基地,特頒「渡台禁令」,使得臺灣于清初時並無太大墾辟,清朝的消極政策使在台的漢人與原住民衝突更加,治安的惡化、’官府的苛政,1721年爆發的「朱一貴事件」,就此雍正在位
Thumbnail
五月多雨的台北,百年建築矗立在沐浴過後的館前路。 曾經這裡是最紛擾的十字, 因為疫情,不得停下, 等待八月的太陽和頻繁遊盪過身的無常。
Thumbnail
五月多雨的台北,百年建築矗立在沐浴過後的館前路。 曾經這裡是最紛擾的十字, 因為疫情,不得停下, 等待八月的太陽和頻繁遊盪過身的無常。
Thumbnail
高中課程:台灣歷史與台灣建築史
Thumbnail
高中課程:台灣歷史與台灣建築史
Thumbnail
被稱為明治浮世繪三傑之一的小林清親(1847-1915),是戰爭繪中最活躍的畫師,存世約300多件甲午已為主題的三連錦繪中,他的貢獻便占近百幅。
Thumbnail
被稱為明治浮世繪三傑之一的小林清親(1847-1915),是戰爭繪中最活躍的畫師,存世約300多件甲午已為主題的三連錦繪中,他的貢獻便占近百幅。
Thumbnail
城門,曾經是入城及出城必經之過道。
Thumbnail
城門,曾經是入城及出城必經之過道。
Thumbnail
閩南人擴張史很少被放在國族歷史論述的中心來討論,也不常為自己的歷史、文化、民俗留下有系統的紀錄。事實上,臺灣其實是閩南人擴張史中所建立過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殖民地。承認這個事實,至少可以重新將閩南人擴張正確地視為一種侵略行為,為未來的解放踏出有意義的一步。
Thumbnail
閩南人擴張史很少被放在國族歷史論述的中心來討論,也不常為自己的歷史、文化、民俗留下有系統的紀錄。事實上,臺灣其實是閩南人擴張史中所建立過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殖民地。承認這個事實,至少可以重新將閩南人擴張正確地視為一種侵略行為,為未來的解放踏出有意義的一步。
Thumbnail
台北市政府又湮滅了一個歷史證據...... 珍稀日治糧倉 「台灣拓殖株式會社穀倉」被拆了 台灣拓殖株式會社穀倉被拆 北市文化局:不具文資價值
Thumbnail
台北市政府又湮滅了一個歷史證據...... 珍稀日治糧倉 「台灣拓殖株式會社穀倉」被拆了 台灣拓殖株式會社穀倉被拆 北市文化局:不具文資價值
Thumbnail
一提到嘉南大圳,人人都會想到八田與一,但你可曾認識大圳背後的其他推手?
Thumbnail
一提到嘉南大圳,人人都會想到八田與一,但你可曾認識大圳背後的其他推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