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簡史(下)

tsai
發佈於History
2022/12/2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清領時期

臺灣府設臺灣、鳳山、諸羅三縣,清之所以將台納入版圖絕非是想除去明鄭勢力,對於台的建設和經營定不以為然,為此怕臺灣在成為反清基地,特頒「渡台禁令」,使得臺灣于清初時並無太大墾辟,清朝的消極政策使在台的漢人與原住民衝突更加,治安的惡化、’官府的苛政,1721年爆發的「朱一貴事件」,就此雍正在位,增設了彰化縣、淡水廳,改澎湖為廳。
乾隆年間,西元1786年臺灣中部爆發規模的抗官民變,林爽文事件,起義者達數十萬,暴亂鎮平後,清領下令福建官員定期巡察臺灣,嘉慶年間,海盜橫行,於是又增設葛瑪蘭廳,臺灣規模最大的民變屬林爽文事件,而動亂最久則是同治元間的戴潮春之亂。
1840年,鴉片戰爭戳破了天朝的謊言,也開啟了日後的不平等條約,再再證明,清朝結構殘破不堪,第一次英法聯軍所簽訂的天津條約,將臺灣開港通商,銜接世界貿易之環。
開港後的臺灣,經濟作物茶、樟腦,連同蔗糖成為外銷商品,起而帶動了經濟效應。
19世紀西方勢力大量東來之時,上方新興小國日本正一步一步步向帝國主義。1874年藉琉球漁民遭殺害,出兵南侵臺灣恒春,為牡丹社事件。此事件讓清廷對台治制有了大轉變,從消極轉而積極。把行政區域重劃為臺灣府、臺北府、臺灣縣、鳳山縣、恒春縣、嘉義縣、彰化縣、新竹縣、淡水廳、宜蘭縣、澎湖廳、埔裡設廳、卑南廳、基隆廳,即「二府八縣四廳」,並派沈葆楨來台治理。
沈葆楨首先廢止清初頒佈的渡台禁令,開山撫番重視原住民,提倡愛國精神並引進當時內陸的洋務運動。臺灣本規劃於福建省,並照明令福建巡撫來台尋察,繼沈葆楨後為福建巡撫丁日昌。
丁日昌在台不久,但卻絲毫不怠惰在台建設,首先與沈相同,推行自強運動,再者推廣經濟作物,架設台南至高雄電線,並整飭吏治……
臺灣正式脫離福建而獨立建省市在1884年中法戰爭後,臺灣建省首任巡撫為劉銘傳。
劉銘傳對台治理,便把臺灣推向現代化,對臺灣甚至接後治台的日本而言,意義性極大。首先,廢除原沈葆楨增設的府縣外,劉時代亦曾台南府、安平縣,雲林縣,苗栗縣,台東直隸州、南雅廳。後開山撫番,財政、土地、生活煥然一新,茄中完成了臺北到基隆的臺灣第一條鐵路,並把府城遷至臺北,為北部成為臺灣重心打下基礎。
1894年,日本藉朝鮮之亂,蓄意挑起與清朝戰爭,甲午戰爭爆發,清軍兵敗如山倒,隨後就是戰敗割地,簽訂議和,不是承擔戰敗後款,就是割土喪權,雖然內部有人主張再戰,但清大臣李鴻章卻持意識和,這樣,馬關條約簽訂,影響的是朝鮮自主、割台、澎湖和遼東半島,但在俄國等國利益上,與德法干涉,日需還遼東半島,可悲的清朝,還必須出資把原國土贖回。
晚清的腐敗,非西方勢力大肆入侵,而在所謂架構已搖搖欲墜,內部改革是必要,流血革命已悄悄運行。
明治維新,日本不再是閉關自守和忍吞不平等條約的國家了,日本的崛起,至取得日俄戰爭的勝利,日本已躍為亞洲強國,30年代的經濟大恐慌,日本選擇以戰養戰,走入侵略主義之步。在中國這片大土地眼中,臨東小小國,竟是掀起二次世界大戰的亞洲戰場,連帶影響的是日據時代的臺灣。

日治時期

1895年馬關條約,割日消息傳回臺灣後,在台隨即成立以唐景崧為總統,丘逢甲領導下的「臺灣民主國」,台民的抵抗確實讓日本出乎預料,但隨著領導者潛逃,擋不住日本精銳部隊進佔,在由北而南節節敗退下,臺灣終淪為日本殖民。
日本殖民之初,以武官統治,推「六三法」的獨裁權力(六三法:臺灣總督府有直接頒佈法律之權力,並不受日本國土憲法保障),1898年兒玉源太郎執掌,任用後藤新平,並成立「舊慣調查會」,調查台民風俗和習慣以利統治,後推行「保甲制」,奠定其統治基礎。
臺灣總督府對台政策治理,即有統一貨幣、設立銀行、開通基隆至高雄鐵路,連結市鎮通道、經營傳播事業、定日語為共通語言、實施定期人口普查、移入「時間觀」,重視公共衛生、建水利設施等等…..日據的臺灣建走入先進的步道,但畢竟只是個殖民地,臺灣總督府對台建設並非為了臺灣人民而定,也非平等對待臺灣人民,日商的壟斷、侵佔農地土地、壓迫生計等等….台民的許多不平等待遇。
原住民也曾被日商剝奪資源,而爆發以莫那魯道領導的抗日運動,歷史上稱為「霧社事件」,但是卻被日軍血腥的鎮壓下來。
1907~1915年為台民抗日後期,規模較大的以1913年「苗栗事件」及1915年「西來庵事件」,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的「民族自決」後,無疑是對被統治的第三世界而言,一顆自治的震撼彈。
臺灣方面以自治政治運動啟蒙等伺機而起,如「臺灣文化協會、「臺灣民眾黨」、「臺灣農民組合」等…社會團體就此展開。在世界帝國主義正其反省時,對此日本提出「同化政策」,企圖讓台民對於日本更有向心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場爆發後,日本因應對中戰事,在台推動了繼同化政策後,較大規模的同化「皇民化運動」,鼓勵漢人改日姓,台民對日本天皇的效忠、廣招台民青年男子遠赴前線作戰,把台民改良為無異地日本人,也因戰場延展,臺灣亦成為日本前線的後勤補給站,而台的內部經濟起而轉為軍事需求的工業經濟。
1945年,美國在長崎廣島投下原子彈,日本無條件投降,長達八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臺灣因應和平宣言而回歸于當時的中華民國政權。
總歸來說,有人說臺灣歷史只有五百年,但是這短短的五百年,卻是歷經滄殤,風風雨雨,在世界歷史接軌上,像是嗷嗷待哺的嬰兒,臺灣深受中華文明的影響,在二次世界大戰終戰後,歸還給中華民國政權,隨著中國大陸易主,1949年國府遷台。
現今臺灣和中國關係已經日趨親近,開放海峽探親,小三通等政策,臺灣已經和世界接軌,和中國接軌,日後不管道路如何發展,臺灣深根的中華文化是不可抹滅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9會員
176內容數
繪圖創作、憂鬱生活、體驗及如何成長走出和更多其他觀點等 #LGBTQ🏳️‍🌈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