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不起眼的殖民者:閩南人擴張與臺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客人,請問您是小學老師嗎?」

面對計程車司機突如其來的問題,我有點不知所措。

「為什麼您會這麼想呢?」我反問司機。

「您要去伊倉小學校,看起來又像老師,自然就這麼想了。」

原來是目的地造成的誤會。我便向司機解釋,自己是來自臺灣的研究者,要去的地方其實是伊倉小學校後方的墳墓。

「墳墓?」這次換司機無法理解了。

「四百年前,江戶時代的墳墓。」我嘗試用一般日本人能理解的用語說明。

「真稀奇啊……」


確實是滿稀奇的。從臺灣大老遠跑到日本熊本縣北部的玉名市,再搭計程車去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落伊倉,果然是讓一般人難以理解的行程吧。但在伊倉這個小地方,不只有「唐人町」這個小地名,還有唐船用以繫泊的大銀杏、自中國傳來的唐茶種樹、十七世紀早期的基督教徒墓碑,更有兩座出身明帝國福建省的商人,在日本過世後所留下的墳墓。而我要去的目的地,就是兩座墳墓中規模較大,建立於1619年的「肥後四位官郭公墓」。[1]如此密集的海外交流史蹟,表示在十七世紀中葉日本鎖國,將對中國及荷蘭的貿易集中於長崎一地之前,伊倉這個小地方也曾是繁盛的貿易據點。

raw-image

對研究東亞海域歷史,特別是閩南人擴張史的人來說,伊倉這個小地方可說是個史蹟豐富的寶庫,但一般人恐怕就難以理解這樣的研究趣味了。計程車司機的反應,說明了一般人對於這個議題的陌生感。

歷史論述中的不起眼角色

陌生,是因為於閩南人擴張史很少被放在國族歷史論述的中心來討論。雖然有人用譬喻性說法,將閩南人建立的海上網絡稱為「帝國」,[2]但實際上閩南人一直都走在帝國的前面,是一群沒有帝國撐腰的勢力,也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勢力。因為閩南人缺乏帝國,缺乏中心,所以就沒有系統性的史料編纂。即使有像鄭氏家族這樣曇花一現的勢力,他們也沒有為自己留下有系統的史料,更別說是其他閩南人勢力了。

閩南人並不是沒有文字書寫傳統的族群,但他們確實不常為自己的歷史、文化、民俗留下有系統的紀錄。因此,我們在閩南人的歷史中,看不到類似中華帝國中央悉心編纂的檔案、實錄、會典,沒有像荷蘭東印度公司一樣,有透過龐大官僚體系留下檔案可供查考,也沒有近代歐洲國家的檔案館可供探索。我們往往只能在中國、荷蘭、西班牙、英國、日本等其它帝國所編纂的史料中,尋找閩南人所留下的蹤跡,來拼湊出閩南人擴張史。

raw-image

但又因為閩南人擴張史本身並不是一個穩定的題目,研究者往往在運用其它帝國所編纂的史料時,就被其它帝國的大論述拉走,以至於我們會看到歐洲人在東亞的活躍,看亞洲如何被織入全球之網,結果卻忽略在歐洲人活躍的背景中,有著亞洲在地族群建立的文明傳統、商業網絡、農耕事業。歐洲人甚至是航行在亞洲人所開闢的航道上,成就其貿易事業。

難道亞洲本身不是世界的一部分,不具有世界史的主體地位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但是在歷史書寫的實踐上,歐洲殖民帝國往往比走在帝國前面的閩南人,更加受到研究者的重視。結果就讓閩南人長期處於歷史論述的邊緣,成為一般人難以理解的族群。


臺灣:被忽略的殖民地

在閩南人擴張史中,有一個被許多人忽略的事實:臺灣其實是閩南人擴張史中所建立過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殖民地。依照客家委員會於2014年所做的研究顯示,認同自己是閩南人的民眾,佔全臺灣人口的69%,人口數超過1600萬。[3]相較之下,原住民人口僅佔2.7%,可見臺灣已經在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的多波移民下,成為一個以各種外來文化為主流的社會。[4]在這個多元文化的社會中,閩南文化也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不論是語言、宗教、風俗、建築,在臺灣處處都可以看到閩南文化的蹤跡。

更重要的是,臺灣目前是一個擁有自我主體歷史論述的獨立國家。雖然「臺灣史」的成立是近三、四十年臺灣本土意識逐漸發展後的結果,但至少在二十一世紀20年代初的此時,沒有人會質疑臺灣史作為獨立學科的地位。這樣的地位,讓臺灣史不是大一統國家下的地方史,不是原鄉向外移民的華僑史,也不是西方帝國殖民史的遺緒──臺灣史就是臺灣史。

但不論是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這些廣義上稱為「漢人」的族群,都不是臺灣的原住民。在目前的歷史論述中,對1895年以前漢人對臺灣的殖民,通常都以「移民、拓墾、開發」等用語描述。但如果我們將臺灣放在閩南人擴張史中討論,就必須正視閩南人殖民臺灣,這件大家不願面對的事實。

將漢人移居臺灣的現象稱作「殖民」,並非筆者的發明。臺灣確實符合定居者殖民地(settler colony)的定義。[5]史書美在對於「華語語系(Sinophone)」的闡發中,就將臺灣視為一個定居殖民地,並將其與英國人移居北美、澳洲、紐西蘭的殖民地相比。同時,「連續殖民」亦為臺灣被殖民史上值得關注的現象。[6]吳叡人指出,臺灣歷史上的殖民經驗具有「歷時的連續殖民經驗」,以及在支配結構上「並時的多重殖民」。這些論述都強調了臺灣作為一個漢人殖民地的事實。[7]

其實回到「殖民地(colony)」的傳統意義,就是將一大群人從原鄉移民到另一片土地,在當地營生、定居。從腓尼基人和古希臘城邦建立的殖民地,到近代初期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等等,都是屬於這種傳統意義上的殖民地。要到十九世紀新帝國主義盛行以後,「殖民地」才成為任何由外國勢力統治,並具有經濟和政治意義的地方。[8]在討論十七至十九世紀漢人移民臺灣上,傳統的「殖民地」定義顯然比新帝國主義時代的定義更加適合。

在此我想將閩南人移民臺灣的時間斷限,用世界史的用語定義為「近代初期(early modern)」,時間則是從十五世紀末葉開始,一直延伸到清帝國結束臺灣統治的1895年。將起始點設得這麼早,目的是呼應閩南人在明帝國海禁下重返東亞海域的行動。十七世紀初試圖為閩南人的東亞商業網絡留下紀錄的張燮曾說:「成弘之際(按:1465至1505年),豪門巨室,間有乘巨艦貿易海外者。」[9]這表示在1567年明帝國正式解除海禁之前一世紀,閩南人就已經「違法犯禁」,重新活躍於東亞海域。就在這段與明帝國海禁衝撞,閩南人或被誣為「寇」、「盜」的時期,歐洲人越過大洋來到東亞,開啟了歐亞大陸兩端文化與商業交流的新頁,也就是世界史上所說「近代初期」的開端。[10]

將閩南人擴張定義為近代初期的殖民,可以將這個發生在東亞與東南亞的案例,與歐洲近代初期在美洲大陸的殖民比較其相同之處,對照其不同之處。特別是在臺灣與其它漢人族群一起建立的殖民地,更可說是一個典型的定居者殖民地。只差還沒有在法理上(de jure)正式建立國家,雖然現況與事實上的(de facto)國家也已相去不遠。

而在政治上,將漢人移民、開墾臺灣的行為視為殖民,也是正視漢人滲透佔據臺灣這片原本屬於原住民土地的事實。雖然改用一個詞彙並不能對原住民做出什麼有意義的補償,但這一詞之差,至少可以重新將閩南人擴張正確地視為一種侵略行為,為未來的解放踏出有意義的一步。

[1] 另一座是「大明振倉謝公墳」,建立年代不明。此外,位於伊倉南方約2.5公里的天水町,還有建立於1621年的「明人林均吾墓」,墓主來自福建省龍溪縣。

[2] 例如湯錦台,《閩南海上帝國:閩南人與南海文明的興起》(臺北:如果出版社,2013)。

[3] 原文作「福老人」。

[4] 客家委員會,《105年度全國客家人口暨語言調查研究報告》(臺北:客家委員會,2017),頁6。

[5] 史書美,〈理論臺灣初論〉,載於《知識臺灣:臺灣理論的可能性》,史書美、梅家玲、廖朝陽、陳東升(編)(臺北:麥田出版社,2016),頁69。亦參考Lorenzo Veracini, Settler Colonialism: A Theoretical Overview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0).

[6] 史書美,《反離散:華語語系研究論》(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7),頁16, 37-40, 72。

[7] 吳叡人,《受困的思想:臺灣重返世界》(臺北:衛城出版,2016),頁12。

[8] Stephen Howe, Empire: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26.

[9] 黃省曾、張燮著,謝方點校,《西洋朝貢典錄校注‧東西洋考》(北京:中華書局,2000),頁131。

[10] 至於將1895年作為近代初期的結束,純粹是為了將日本統治時期視為另一個時代所作的方便切割。事實上,一個時代的開始與結束,都應該是漸入淡出(fade in, fade out)的過程,很難有明確的分割。


修改自寫在Twitter上的推文串:https://twitter.com/FreeLeaf/status/136141271274018406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reeLeaf的沙龍
129會員
21內容數
東洋貓所見的長崎與世界
FreeLeaf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2/25
擁有知名的東區商圈、金融總部、頂尖大學,以及廣大森林公園的大安區,代表了中產階級臺北的現代都會生活。在現代化、全球化的表面下,大安區的歷史地景早已被遺忘。很多人不知道今天的東區商圈,其實建立在一座大湖的遺跡之上。更多人不知道,這座大湖的歷史,就是歷來殖民者改造此處環境的微歷史。 
Thumbnail
2021/02/25
擁有知名的東區商圈、金融總部、頂尖大學,以及廣大森林公園的大安區,代表了中產階級臺北的現代都會生活。在現代化、全球化的表面下,大安區的歷史地景早已被遺忘。很多人不知道今天的東區商圈,其實建立在一座大湖的遺跡之上。更多人不知道,這座大湖的歷史,就是歷來殖民者改造此處環境的微歷史。 
Thumbnail
2021/02/23
這麼長的文章,絕對沒有人要看的
Thumbnail
2021/02/23
這麼長的文章,絕對沒有人要看的
Thumbnail
2021/02/10
貓最近在某學術期刊上發表了一篇叫〈從蟒甲到社船〉的論文。這篇文章可以說寫了很久,也可以說寫得很快。說寫得很快,是因為這篇文章的初稿在2019年2月中旬,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就寫好了。但這是將之前累積很久的資料和想法一口氣輸出,而這些前置作業,可是花了近五年才完成。
Thumbnail
2021/02/10
貓最近在某學術期刊上發表了一篇叫〈從蟒甲到社船〉的論文。這篇文章可以說寫了很久,也可以說寫得很快。說寫得很快,是因為這篇文章的初稿在2019年2月中旬,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就寫好了。但這是將之前累積很久的資料和想法一口氣輸出,而這些前置作業,可是花了近五年才完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閩越是一片位於東南亞東北角的沿海地區,大致呈四邊形,整體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北,西,南三面分別與吳越,贛,粵相鄰,東隔台灣海峽與台灣島對望,位於從東北亞通往東南亞的海路交通要道上。閩越的陸地面積約為124, 000平方千米,大小約與希臘相仿佛。閩越的大部分地區為海拔500-1500米的丘陵山地,有
Thumbnail
閩越是一片位於東南亞東北角的沿海地區,大致呈四邊形,整體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北,西,南三面分別與吳越,贛,粵相鄰,東隔台灣海峽與台灣島對望,位於從東北亞通往東南亞的海路交通要道上。閩越的陸地面積約為124, 000平方千米,大小約與希臘相仿佛。閩越的大部分地區為海拔500-1500米的丘陵山地,有
Thumbnail
西元1697年的台灣人,是什麼? 是甚麼樣子? 郁永河說,台灣人是一種生活安逸之後,就想要作亂的民族。常常會有人聚眾就自稱王侯,幾乎是年年有來。即使很容易就被討平,仍是前仆後繼。 其實台灣人,大多都是來自泉州漳州,這五十年來,也算是常見兵戈。
Thumbnail
西元1697年的台灣人,是什麼? 是甚麼樣子? 郁永河說,台灣人是一種生活安逸之後,就想要作亂的民族。常常會有人聚眾就自稱王侯,幾乎是年年有來。即使很容易就被討平,仍是前仆後繼。 其實台灣人,大多都是來自泉州漳州,這五十年來,也算是常見兵戈。
Thumbnail
我們認為主要解釋在於: (1)這種說法忽視了並非全臺各地理區的開發皆漳泉籍移民先到,而粵籍移民後至,以及臺灣的開發並非全面由海岸向內陸進墾的歷史事實。 (2)更重要的是,這種說法忽略了漳、泉、粵各籍移民的原鄉地理背景和生活方式,對選擇新鄉居住地的影響。
Thumbnail
我們認為主要解釋在於: (1)這種說法忽視了並非全臺各地理區的開發皆漳泉籍移民先到,而粵籍移民後至,以及臺灣的開發並非全面由海岸向內陸進墾的歷史事實。 (2)更重要的是,這種說法忽略了漳、泉、粵各籍移民的原鄉地理背景和生活方式,對選擇新鄉居住地的影響。
Thumbnail
歷史上短短幾筆紀錄,卻是無數有血有肉的人生 而那些無名的小人物們,正是堆疊出一整個時代的關鍵 現在,他們將帶你走進,那些你從不知道卻真實存在的臺灣歷史
Thumbnail
歷史上短短幾筆紀錄,卻是無數有血有肉的人生 而那些無名的小人物們,正是堆疊出一整個時代的關鍵 現在,他們將帶你走進,那些你從不知道卻真實存在的臺灣歷史
Thumbnail
台灣漢人的祖源問題,近來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扣掉來自中國各地的外省族群,1945年二戰結束前,就已定居在台灣的漢人,大多數人的祖先究竟是閩粵移民,還是被漢化的平埔族?目前已出現一些挑戰主流觀點的論者,本文要介紹的是其中一位論者潘智仁。(詳見內文)
Thumbnail
台灣漢人的祖源問題,近來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扣掉來自中國各地的外省族群,1945年二戰結束前,就已定居在台灣的漢人,大多數人的祖先究竟是閩粵移民,還是被漢化的平埔族?目前已出現一些挑戰主流觀點的論者,本文要介紹的是其中一位論者潘智仁。(詳見內文)
Thumbnail
有一個疑問纏著我不放,而且對於這個疑問,力主「台灣漢人是由大多數閩粵移民後代構成」的論者,也沒有提出令我信服的說法,那就是:明清時期,大批閩粵人移民來台,不論合法移居還是非法偷渡,泉州、漳州、潮州,以及週邊的州府縣,為什麼沒有出現長年且大規模的經濟蕭條?
Thumbnail
有一個疑問纏著我不放,而且對於這個疑問,力主「台灣漢人是由大多數閩粵移民後代構成」的論者,也沒有提出令我信服的說法,那就是:明清時期,大批閩粵人移民來台,不論合法移居還是非法偷渡,泉州、漳州、潮州,以及週邊的州府縣,為什麼沒有出現長年且大規模的經濟蕭條?
Thumbnail
閩南人擴張史很少被放在國族歷史論述的中心來討論,也不常為自己的歷史、文化、民俗留下有系統的紀錄。事實上,臺灣其實是閩南人擴張史中所建立過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殖民地。承認這個事實,至少可以重新將閩南人擴張正確地視為一種侵略行為,為未來的解放踏出有意義的一步。
Thumbnail
閩南人擴張史很少被放在國族歷史論述的中心來討論,也不常為自己的歷史、文化、民俗留下有系統的紀錄。事實上,臺灣其實是閩南人擴張史中所建立過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殖民地。承認這個事實,至少可以重新將閩南人擴張正確地視為一種侵略行為,為未來的解放踏出有意義的一步。
Thumbnail
械鬥事件還會因為姓氏、風俗習慣、語言,甚至是「西皮」與「福祿」、也就是現在廟會常見的北管樂團的分裂派系,都會因此打上一架;從上述提及移民的組成複雜性,就不難明白為什麼臺灣早期的械鬥如此頻繁混亂了,因為簡單來說臺灣就是把原本在中國大陸分屬不同地區的族群全部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一起生活,偶有摩擦,合情合理
Thumbnail
械鬥事件還會因為姓氏、風俗習慣、語言,甚至是「西皮」與「福祿」、也就是現在廟會常見的北管樂團的分裂派系,都會因此打上一架;從上述提及移民的組成複雜性,就不難明白為什麼臺灣早期的械鬥如此頻繁混亂了,因為簡單來說臺灣就是把原本在中國大陸分屬不同地區的族群全部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一起生活,偶有摩擦,合情合理
Thumbnail
20181120陳醫師訪談劉仲敬第11集整理文稿
Thumbnail
20181120陳醫師訪談劉仲敬第11集整理文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