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再訪美麗新世界》—自由世界的統治秘密

更新於 2024/09/27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

1932年《美麗新世界》出版,其中描寫的烏托邦—敵托邦成為上世紀初時人類對未來的恐懼想像,其中富含著生理學、心理學、人口論的知識,成為這經典的特色之一,而在1959年《再訪美麗新世界》則是經過了二十多年後赫胥黎對於中葉的反思,以及在起初的恐懼上更加確立了過往的擔憂,因為人口正在急速成長、組織也更加地細膩化、制約型的催眠也更加的不是小說中的產物,人類的發展彷彿拿《美麗新世界》當作樣本在前進。

人口過剩、過度組織化以及因此而形成的個體性摧毀以及反民主的可能,讓赫胥黎產生了大量的反省,醫療的進步使得人的存活率上升也使得壽命延長,但是資源並不會隨此變多,反而隨著分母的增加讓每個人能獲得的資源減少,但他也提出那個時期優生學的觀點,即便在今日看來政治不正確,但若在知識上是正確的也無從被扭曲其真理性,即我們讓那些原先會被淘汰的殘缺、畸形的個體得以存活,看似是善舉,但是我們不僅可以從這些人的生命是否值得「活」來提問,也可以從更宏觀的人類的「品質」來提問,這樣真的是正確的舉動嗎?

不過生理的方面倒非本文所關注的重點,毋寧更多是落在文化的層面。人口爆炸與工業化讓個體群聚在都市,但這並不使得人群之間更加緊密,卻是更加疏離,因為其中互動的並不是主體與主體,而是位置對位置,我是以某種身分與他人進行互動,卻沒有實質的交流,我們更感到孤獨,也使得「文明病」的精神官能症更容易患發。而真正的危害出現了,也就是現實世界中的索麻,也就是電視媒體,電視像是民主的落實一般空降在每個家庭的客廳,而過往擔憂權力壟斷的自由主義者沒有考量到宣傳不只有真假上的問題,也有分神的問題,

「在宣傳方面,消除文盲及出版自由的早期倡導者,只看到了兩種可能性:宣傳不是真的,便是假的。他們並沒有預見到,目前西方資本民主社會所發生的現象—龐大大眾傳播的畸形發展,此種大眾傳播的宣傳目標並不是真實或虛假,而是另外一種幾乎與真偽全部相關的東西。換言之,他們完全沒有考慮到,人類對分神事物(distractions)的無窮胃口。」

而這些分神事物或是娛樂消遣,正是《美麗新世界》的元首穆斯塔法˙蒙德統治的秘密。就像是政治與宗教宣傳重要的不是真假、善惡,而是如何進行宣傳,換句話說,只要是在人民的疲憊狀態下那麼宣傳的成效就是十分,而什麼樣能造成人民的疲憊?布迪厄就電視所造成的人的狀態稱作「永恆的失憶狀態」,我們總是記不得上一則新聞報導了什麼,因為這些內容從來不具有實質的溝通效用,而正是在這樣的狀態下,統治者更容易進行「統治」。更不用說在電視媒體之外,還加上了大量的化學物品,統治者深諳此法,知道要讓人民服用降低控制力的方式不是強制餵食,而是隨手可得,所以菸酒不再是違禁品,反而是生活的解憂劑。

媒體不只是如此地荼毒著我們,尤其是他的性質是反知識的。當哲學的定義是教導我們去思考、懷疑、批判時,媒體卻全然與此相反,因為媒體的宣傳正是要讓我們服從。而不再思考、懷疑、批判,它要你接受它所播送的所有資訊。然而,無論是民主國家或是非民主國家,政治檢查都存在著,只是不同的形式罷了,

「在東方極權國家裡,到處都有政治檢查制度,一切大眾傳播工具皆為國家所控制。而西方民主國家卻有經濟檢查制度,大眾傳播工具皆由大財閥所屬成員所控制。」

這時我們才發現,媒體自由不過是空話,因為媒體從來都不自由,而被媒體所帶有的濾鏡過濾出的世界形象傳播給我們的知識,也從來都是片面與不完整的。就拿最近的例子而言,網飛在《The Baby-Sitters Club》這齣戲劇中就明顯地放入了左派宣傳(Leftist Propaganda),因為在兒童向的節目中卻明顯地置入了政治正確的觀念。別忘了,電視媒體是讓人在疲憊的狀態下更容易被「催眠—制約」,更不用說它的娛樂性質使得疲憊狀態更容易被達致。

我們總是以為我們自由,但其實我們可能深存於意識形態的牢籠,因為以為自己自由的不自由才是最令人恐懼的。我們以為自己想要購買什麼,但實際上卻是被廣告所暗示,這方式是這樣運作的,「首先去找出一些共同的慾望、一些普遍的無意識恐懼或憂慮;再想辦法把這種欲望或恐懼與你要出售的產品聯繫在一起;然後再設法建造一些語言象徵或畫面象徵的橋樑,以便使你的顧客由事實跳到補償性的夢想,又從這種夢想跳到幻覺上,如此一來,當他們購買了你的產品之後,他們的夢想好像獲得實現了。」我們以為買了牙膏是生理清潔,但我們也買了不被異性厭惡的保證;我們以為買了酒精,但其實那是友誼的象徵;我們以為買了特定牌子的衣服是自己的品味,但其實早就被洗腦成這是時尚的象徵。這有些像是中學時抽菸以為自己是出於寂寞,過了十年回頭看才發現自己是因為同儕的影響才覺得這樣酷炫的愚蠢。

而會在這樣的迷思下行動、購物的個體其實是社會中的大多數,因為我們都被迷惑成混淆了象徵與被象徵物,而今日世界的統治者之所以還沒使用《美麗新世界》中的胚胎篩檢技術,是因為能力尚且欠缺而非不願,畢竟從其他補救方式中—利用社會及文化的劃一性(例如左派宣傳),創造個體間的集體性,使得秩序得以被形成。而集體與個體間是無法調和的,這個過程的終端正是特個體性的解消。

那我們該怎麼辦?如果我們還熱愛自由,還希望在集(極)體中保存個人的獨特性,還希望民主長存,那就為自由而教育吧。

「…為自由的教育,首先必須注重現實及價值—我們必須承認個人多樣性及遺傳獨特性的事實,必須建立自由、容忍,以及互愛的價值,因為這些價值正是這些事實的倫理成果。...平靜的真理往往為動人的謬誤所破壞。訴諸激情的狂熱,其力量之大往往會破壞了正確的決斷。...語言的建立使人類由動物界進入文明的領域。但是,無可否認的,語言也誘導了人類持久性的愚昧,系統性的愚昧,以及種種邪惡的行為,而人類的這些行為特徵絕不亞於語言所啟發的種種美德。」
avatar-img
82會員
386內容數
雜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友俞 的其他內容
好友留宿寒舍贈送的這本書,留下了一張寫有對我自身作為知識份子的自詡與肯定,映襯到這本書作為90後港人的寫作,看似十分的相連,尤其內容上也以數十篇不同主題的短文串成,更讓即將出版著作的我感到共鳴。 然而,在內容上卻沒辦法感受到任何的核心,這也對比到先前在與編輯討論時提到著作即便由不同的短文組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 https://paratext.hk/?p=2865 民粹的時代,民主的概念被極端推演成政治社會中的事物必須連庶民都具有可及性,專業被貶斥成賣弄筆墨、故作玄虛,象牙塔成為形容知識份子封閉系統的象徵,高聳入雲卻不近人情。有點像是處在法治國家中—
所謂的惡俗,在作者的著作中是代表著BAD,而這是相對於糟糕的bad,這之間的差別何在?所謂的糟糕就只是糟糕,不堪入目、令人鄙嫌的那種糟糕,而惡俗就是糟糕卻要裝作不糟糕的那種矯揉造作。而「惡俗」這個詞翻譯得恰到好處,與日文的惡趣味的有近似的意義,同時與中文的庸俗(vulgar)以及習俗(custome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2837 波斯曼在《娛樂至死》中宣言20世紀烏托邦的捏塑是赫胥黎更勝一籌,在從電報開始的資訊媒介轉換中,進化成了電視機的娛樂文化,包籠了整個人類社會,而在媒介排斥訊息、甚至媒介就是訊息的情形中,一切的
有時會從書名看中一本書,《旅人》就是這樣被我發現的,在二手書店因為能以原先三分之一的價格獲得同樣的文本,有時候更有意料之外的收穫,例如前一位讀者的筆跡、劃痕,甚至有首購者在頁首的簽名、署期,似乎這本書從來不打算離開身邊的,但時間會變人也會變,不知怎的書就開始漂流,同時把自己過去的痕跡一併飄向遠
聽過席慕容的名字,但從不知道是個女子,也不知道故鄉在大漠,鄉愁只能透過文字,描寫愛情好像寂幽,但卻又那麼深刻地懷念著時間,既是神、也是木、是花是草,也是河流。看著現代詩的不知所云,萬事萬物似乎一定要牽上與「性」的關係,做愛明晃晃地放在文字裡,深怕別人不知道前衛似的,老派浪漫都已變成破廉恥的競賽。
好友留宿寒舍贈送的這本書,留下了一張寫有對我自身作為知識份子的自詡與肯定,映襯到這本書作為90後港人的寫作,看似十分的相連,尤其內容上也以數十篇不同主題的短文串成,更讓即將出版著作的我感到共鳴。 然而,在內容上卻沒辦法感受到任何的核心,這也對比到先前在與編輯討論時提到著作即便由不同的短文組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 https://paratext.hk/?p=2865 民粹的時代,民主的概念被極端推演成政治社會中的事物必須連庶民都具有可及性,專業被貶斥成賣弄筆墨、故作玄虛,象牙塔成為形容知識份子封閉系統的象徵,高聳入雲卻不近人情。有點像是處在法治國家中—
所謂的惡俗,在作者的著作中是代表著BAD,而這是相對於糟糕的bad,這之間的差別何在?所謂的糟糕就只是糟糕,不堪入目、令人鄙嫌的那種糟糕,而惡俗就是糟糕卻要裝作不糟糕的那種矯揉造作。而「惡俗」這個詞翻譯得恰到好處,與日文的惡趣味的有近似的意義,同時與中文的庸俗(vulgar)以及習俗(custome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2837 波斯曼在《娛樂至死》中宣言20世紀烏托邦的捏塑是赫胥黎更勝一籌,在從電報開始的資訊媒介轉換中,進化成了電視機的娛樂文化,包籠了整個人類社會,而在媒介排斥訊息、甚至媒介就是訊息的情形中,一切的
有時會從書名看中一本書,《旅人》就是這樣被我發現的,在二手書店因為能以原先三分之一的價格獲得同樣的文本,有時候更有意料之外的收穫,例如前一位讀者的筆跡、劃痕,甚至有首購者在頁首的簽名、署期,似乎這本書從來不打算離開身邊的,但時間會變人也會變,不知怎的書就開始漂流,同時把自己過去的痕跡一併飄向遠
聽過席慕容的名字,但從不知道是個女子,也不知道故鄉在大漠,鄉愁只能透過文字,描寫愛情好像寂幽,但卻又那麼深刻地懷念著時間,既是神、也是木、是花是草,也是河流。看著現代詩的不知所云,萬事萬物似乎一定要牽上與「性」的關係,做愛明晃晃地放在文字裡,深怕別人不知道前衛似的,老派浪漫都已變成破廉恥的競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月亮雙子在情感表達上的獨特性與複雜性。他們的內心如同繁忙的城市,隨著思緒與情感的交織而不斷變化,渴望理解和溝通。月亮雙子擁有特別的情感智慧,能在喧囂中尋得平衡,並在變幻中找到真理。透過這場心靈的探索,讀者將感受到一種自由與靈感,學會如何擁抱不確定性與自身的複雜性。
或說就是像風一樣的訊息,你、解讀過嗎?有得到甚麼確切的說明或答案嗎? 想來那應該是完全不可能吧!除非趕上風的速度、除非風會為你停歇,除非... 急了是急了,跳腳也無用的急了。 嘗試為自己解讀如風一般的訊息,抓了是這條嗎?那條是在講何時的?看似自己的實則是別人的吧!敗陣在資訊漫天飛的風哩,既享受但又
Thumbnail
《城市裡的小訪客》是繪本,小訪客是誰呢?如果有天自己走在街頭,會怎麼跟自己介紹街頭呢?如果有天朋友來你的城市,你會怎麼介紹你的城市呢?如果有天動物來你的地盤,你會怎麼介紹你的地盤呢? 書名原文是Smill in the city. Small 翻成中文是『小』,什麼在城市裡是小的呢?
Thumbnail
《在夜空中綻放星星》共五則短篇,講的是生命中不同形式的失去。除了第四篇<潮濕的海>沒有提及星星,其他故事裡都或多或少提及夜空中的星星與星座帶給人的力量與撫慰。
Thumbnail
    非洲陸地上有五種制霸的動物,分別是非洲象、非洲犀牛、花豹、非洲水牛、獅子。早先人們來到非洲大陸獵殺野生動物,公認這五種動物最危險也最難捕獵;但隨著動物保護意識興起,這五霸也都被列入近危、易危與極危了。 這部小說敘述的是一個男孩來到非洲大陸看野生動物,並尋找生命意義。恰好遇到智者化身的嬤
Thumbnail
對文化的挖掘以及對登山活動的反思,八九十年代的台灣攀登歷程就這樣匯聚在本書作者楊南郡身上,他專注的對象也極為單純:山與其周遭不起眼的人們,即那些原住民,那些登山歷程中,往往被忽視的存在。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月亮雙子在情感表達上的獨特性與複雜性。他們的內心如同繁忙的城市,隨著思緒與情感的交織而不斷變化,渴望理解和溝通。月亮雙子擁有特別的情感智慧,能在喧囂中尋得平衡,並在變幻中找到真理。透過這場心靈的探索,讀者將感受到一種自由與靈感,學會如何擁抱不確定性與自身的複雜性。
或說就是像風一樣的訊息,你、解讀過嗎?有得到甚麼確切的說明或答案嗎? 想來那應該是完全不可能吧!除非趕上風的速度、除非風會為你停歇,除非... 急了是急了,跳腳也無用的急了。 嘗試為自己解讀如風一般的訊息,抓了是這條嗎?那條是在講何時的?看似自己的實則是別人的吧!敗陣在資訊漫天飛的風哩,既享受但又
Thumbnail
《城市裡的小訪客》是繪本,小訪客是誰呢?如果有天自己走在街頭,會怎麼跟自己介紹街頭呢?如果有天朋友來你的城市,你會怎麼介紹你的城市呢?如果有天動物來你的地盤,你會怎麼介紹你的地盤呢? 書名原文是Smill in the city. Small 翻成中文是『小』,什麼在城市裡是小的呢?
Thumbnail
《在夜空中綻放星星》共五則短篇,講的是生命中不同形式的失去。除了第四篇<潮濕的海>沒有提及星星,其他故事裡都或多或少提及夜空中的星星與星座帶給人的力量與撫慰。
Thumbnail
    非洲陸地上有五種制霸的動物,分別是非洲象、非洲犀牛、花豹、非洲水牛、獅子。早先人們來到非洲大陸獵殺野生動物,公認這五種動物最危險也最難捕獵;但隨著動物保護意識興起,這五霸也都被列入近危、易危與極危了。 這部小說敘述的是一個男孩來到非洲大陸看野生動物,並尋找生命意義。恰好遇到智者化身的嬤
Thumbnail
對文化的挖掘以及對登山活動的反思,八九十年代的台灣攀登歷程就這樣匯聚在本書作者楊南郡身上,他專注的對象也極為單純:山與其周遭不起眼的人們,即那些原住民,那些登山歷程中,往往被忽視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