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行為的引導與暗示-艾瑞克森的催眠之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米爾頓‧艾瑞克森Milton H. Erickson ,是美國百年來催眠治療領域的泰斗,著名於催眠技巧快速處理心理問題,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催眠治療師。他洞悉人類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說故事」巧妙的植入隱喻是他的專長,是他的心理治療主要模式。在他具啟發性的故事中,常巧妙穿插一些鮮為人知的醫學、心理學及人類學珍聞,技術性地引導當事人改變意識,導正偏差的行為。
本文整理自催眠之聲伴隨你,描述了一位有強迫行為的青年人,因為受到父母親的壓制,無法自主決定生涯走向,導致了失序的生活行為,所有問題的起因,就是向父母表達抗議。在故事當中,讀者可以看見治療師如何使用“雙重束縛”的溝通技巧,尊重當事人自主選擇的意志,但卻也限制了當事人破壞性的表達憤怒傾向。

  某位醫師有兩位兒子與一位女兒。他決定大兒子亨利必須繼承衣缽,成為一位醫師。母親卻認為這兒子應該成為鋼琴演奏家,因而規定他每天必須練琴四小時。由於父親對此並無異議,亨利體會到自己必須以智取勝,設法逃過母親的嚴格要求,遂將指甲啃咬到極為細緻敏感的部分,彈鋼琴時便在琴鍵上留下了斑斑血跡。未料,他的母親竟是個鐵石心腸的人,依然要他按照規定行事,完全無視於血跡的存在。亨利只好愈發啃咬他的指甲,只不過,再多的血跡也無法達到終止練琴的目的。他繼續不斷地啃咬指甲,卻依舊每天必須練琴四小時,否則不准上學。他渴望去上學,因而不得不乖乖從命。稍後,他渴望繼續上高中,於是每天練琴四小時。隨後,為了繼續上大學,也只好每天練琴不輟。
  大學畢業後,亨利的父親強迫他進入醫學院就讀,但亨利卻百般不情願地遵守父命,千方百計令自己遭到退學的命運。未料,他那交友廣闊的父親卻利用關係將他轉入另一所醫學院,不過他再次遭到退學。此時,亨利已有自己的主張,他決定攻讀政治學,進而在醫學院中公開作弊,刻意地違反校規,使他成為所有醫學院拒收的黑名單。他的父親只好帶他來見我:“將他催眠,讓他停止啃咬指甲。”
  當時,亨利已二十六歲了,他向我表示:“我想要研讀政治學,但我的父親卻不再向我提供任何經濟支援。”他隨後在殯葬業找到了一份工作。他對這份工作恨之入骨,每天必須開著救護車上下班。我告訴他的父親:“我會照顧你的兒子。我有一套進行心理治療的方式。”
  那位父親回答:“我不在乎你用何種方式進行心理治療,只要你能讓亨利的指甲長回原狀。瞧他那些可怕的手指頭,我怎麼可能把他弄進任何醫學院就讀。”
  我對亨利說:“你對自己啃咬指甲的習慣作何感想?”
  亨利回答:“這是我自小發展出的模式。我不得不啃咬指甲,一定是我在睡覺時不知不覺養成的習慣,我也不想把指甲弄成這樣。他們實在醜陋不堪!我根本不願讓美麗的女孩看見我手指的模樣。”
  我說道:“亨利,你有十隻手指頭,對吧?我絕對相信九隻手指頭即可以供給你十隻手指頭所能提供的指甲來源。你應該可以讓其中一隻手指頭自由生長,而專心啃咬另外九隻手指甲。”
  亨利說道:“言之有理。”
  我繼續表示:“事實上,你可以放過兩隻手指甲,而讓其餘八隻手指甲滿足你的口腹之欲。”
  亨利立即體會我話中的含義:“我知道你的伎倆。你將步步進逼,最後告訴我只需啃咬一個手指甲即可。真是該死,我竟然掉入了你的邏輯圈套中。”不多久,他的十隻手指甲均恢復了正常。
  我隨後對他說:“亨利,你的父親不再給你提供經濟支援,如今你必須自力更生。而你依舊每天練琴四小時!”
  他說道:“我熱愛音樂,但憎恨鋼琴。我真的非常熱愛音樂。”
  我提醒他:“鋼琴並非是唯一的樂器。如今,你已擁有二十二年彈奏樂器的扎實經驗。”
  亨利接口:“我要買部電子琴。”
  他彈奏電子琴的技巧純熟出色,隨即不斷受邀至婚禮與宴會中展現琴藝。靠著此一技之長,他半工半讀地完成了法學院的課業。他的父親對我感到大為光火。
  至於家中次子,這位父親決定將他培育成基督教聖公會的牧師。未料,這位兒子卻娶了一位猶太女子,並找到了一份推銷二手車的工作。他是個不折不扣的酒鬼,以轉賣二手車過活,而且娶了一位猶太女子!
  家中唯一的女兒也有其既定的任務,她應該成為一位護理人員。可惜,這女孩十六歲即離家前往卡羅來納州下嫁她的年輕戀人。
  亨利的弟弟認為,如果亨利可以自行攻讀政治學與法律,他和猶太妻子也不必勉強繼續過著憎恨彼此的日子。他們倆均受不了這段婚姻生活,他也不見得非要酗酒不可,於是他選擇與妻子離婚。聖公會的牧師原來不該離婚才是,他卻表示:“我根本就不是擔當聖公會牧師的料——我準備以賣車維生。我要轉行賣新車!”事實證明,他確實是個中好手,他的賣車事業相當成功。
  身為律師的亨利以及他這位成功的車商弟弟,隨後聯手為妹妹與年僅十六歲的妹夫爭取權益。他們拜訪了雙方家長並替小倆口爭取權利。妹夫繼續上大學而且獲得好成績,他有權利研讀任何喜歡的科目。妹妹也應同時進入大學攻讀學士學位。他與丈夫有權利共同計畫兩人的未來。

  艾瑞克森在故事中使用“雙重束縛”技巧:告訴他可以咬,卻又不必去咬所有指甲。換句話說,他被允許表達行動,卻同時得將行動引向其中一隻手指甲。艾瑞克森還描繪出史賓格所謂的“連鎖效應”,如此效應可以在文中每位當事人身上以及整個家庭中看出端倪。亨利解除了啃咬指甲的習慣後自信心倍增,而充分的自信令他行事果斷。他終能“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當某位家族成員自非理性的壓制中獲得釋放時,其他的家族成員勢必一一循線發展、破繭而出。
由此可見,在任何形式的心理治療過程中,即使我們的治療焦點在於當事人本身,當事人的改變終將影響與改變他所屬“世界”或“系統”中的每一位成員。
故事全文 出自《催眠之聲伴隨你》催眠治療大師-艾瑞克森的故事與手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根緣療癒室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原來我是這樣的人!」這樣的經驗累積下來以後,成就了我們的自我概念的產物。如果我們要去追溯失敗經驗的歷程,那麼可以發現,長期遭遇挫折的人進而缺乏自信的朋友,有很大部分是因為由扭曲的「自我概念」,累積、循環而來的。
我們的人際魅力,讓人喜歡與否、容易互動與否的能力;跟在原生家庭當中,你花多少力氣引起誰的關注、努力的讓誰喜歡你、想辦法讓誰給你愛,有非常大的關係!因為你從小就在這個家庭裡學習人際互動,所以你擅長的伎倆,也在現實其他的人際關係中複製著。
所謂的「象徵語言」,根據榮格的想法,其來功能是方便人類用簡單的符號來表達甚深的意義。「由於有太多事情超越了人類的理解範圍,我們便經常用象徵語言來表述我們無法界定或完全理解的概念。」(榮格主編,2015:3)。
《「開創式共創模式」:創連、創流、創變實務》在社群網絡時代,新創商業的遊戲規則早和過去競爭自利最大化的模式截然不同。 新創領域的共享經濟、社會型企業、企業社會責任、社群營銷,這些新的商業範疇自然也需要新一代的商業理論模型來探討。
「近代自我」意義是生活在現代社為中,作為個人認識自我的一種基礎。自我,這樣的設定框架,在佛法裡面被視為是「無明」,因著自我錯覺的框架,執著於種種設定,是痛苦的根本來源。
過往的時代,人們不會把愛放在嘴邊,因為太珍貴,難以啟齒。現在的小孩,可以放心、大膽的說愛,生活的溫度,竟也暖了起來...
「原來我是這樣的人!」這樣的經驗累積下來以後,成就了我們的自我概念的產物。如果我們要去追溯失敗經驗的歷程,那麼可以發現,長期遭遇挫折的人進而缺乏自信的朋友,有很大部分是因為由扭曲的「自我概念」,累積、循環而來的。
我們的人際魅力,讓人喜歡與否、容易互動與否的能力;跟在原生家庭當中,你花多少力氣引起誰的關注、努力的讓誰喜歡你、想辦法讓誰給你愛,有非常大的關係!因為你從小就在這個家庭裡學習人際互動,所以你擅長的伎倆,也在現實其他的人際關係中複製著。
所謂的「象徵語言」,根據榮格的想法,其來功能是方便人類用簡單的符號來表達甚深的意義。「由於有太多事情超越了人類的理解範圍,我們便經常用象徵語言來表述我們無法界定或完全理解的概念。」(榮格主編,2015:3)。
《「開創式共創模式」:創連、創流、創變實務》在社群網絡時代,新創商業的遊戲規則早和過去競爭自利最大化的模式截然不同。 新創領域的共享經濟、社會型企業、企業社會責任、社群營銷,這些新的商業範疇自然也需要新一代的商業理論模型來探討。
「近代自我」意義是生活在現代社為中,作為個人認識自我的一種基礎。自我,這樣的設定框架,在佛法裡面被視為是「無明」,因著自我錯覺的框架,執著於種種設定,是痛苦的根本來源。
過往的時代,人們不會把愛放在嘴邊,因為太珍貴,難以啟齒。現在的小孩,可以放心、大膽的說愛,生活的溫度,竟也暖了起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有曾經拿過獎嗎?你說鋼琴嗎?對。沒有。嗯?好像拿過一次第三名,在公開賽。那也蠻強的啊。其實,我小時候也報名參加過水彩畫比賽,是老師推薦的,拿了銅牌。
Thumbnail
我開了口,卻認不得自己的聲音:「菲德勒,你傷害了這麼多人……」我一時語塞。「總有一天,你會得到你應得的。」沒錯,就是要這樣嗆。 「所以我才會當你老闆。有時候,負責人必須做一些不得人心的事情;外科醫生會對病人開刀,將軍會命令士兵上戰場赴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母親的孩子遭遇突然調課的狀況,以及孩子對於練琴時間的堅持和需求。文章中呈現了母親如何處理孩子情緒爆發的過程,以及對於未來課程安排的想法。這是一篇關於家庭教育和親子關係的事件呈現。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身體長期疼痛的狀況,並深入探究這些疼痛背後的心理層面。通過與一個被餵養成邪惡的龍的對話,揭示瞭如何通過整合並不抵抗來克服內心的痛苦。文章中還通過聖經以及象徵物品的討論,將情感治療的過程與米迦勒與龍的關係進行了聯繫。
Thumbnail
穗波心理師描述了自己在加護病房中的經歷,包括在做腦部MRI前的情境,以及在醫院中的各種護理過程和心情起伏。
Thumbnail
一個農家年青人愛上彈琴技巧高超、音樂世家的小姐,他沒有彈琴天份,卻不知道自己是編曲天才,一位中年鋼琴家同情他的單戀之情,答應在鋼琴方面指導他。
Thumbnail
我要學琴。」那年,英男7歲,他央求媽咪讓他學琴。 「你真的要學琴?為什麼想學?」媽媽好奇的問。 英男害羞地笑著,什麼都沒有說。隔天,媽媽問小學老師:「班上有同學學鋼琴或小提琴嗎?」「沒有,只有隔壁班的小二生Emily 每天練鋼琴。」
Thumbnail
大提琴手果許雖然很認真練習,但琴藝不佳,常被指揮責罵。某個深夜,當他獨自在鄉郊河畔的破舊小家裡練習著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田園」》時,突然傳來敲門聲!究竟是誰來敲門呢?共讀後,可以找找書中出現的曲子來聽聽,然後再讀一次故事,親自感受一下繪本與音樂合奏的魅力喔!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植療師德維克和麥諾兒在森林中意外相遇,並一同探討機械蟬的問題。同時探討了森林復育和汙染的議題,充滿了懸疑、動作和戲劇性。
年少的德維克和麥諾兒在面對突如其來的蟬聲威脅時,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逃亡,考驗著團隊成員之間的信任關係。當一切都被揭開後,他倆將面臨怎樣的挑戰和抉擇?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有曾經拿過獎嗎?你說鋼琴嗎?對。沒有。嗯?好像拿過一次第三名,在公開賽。那也蠻強的啊。其實,我小時候也報名參加過水彩畫比賽,是老師推薦的,拿了銅牌。
Thumbnail
我開了口,卻認不得自己的聲音:「菲德勒,你傷害了這麼多人……」我一時語塞。「總有一天,你會得到你應得的。」沒錯,就是要這樣嗆。 「所以我才會當你老闆。有時候,負責人必須做一些不得人心的事情;外科醫生會對病人開刀,將軍會命令士兵上戰場赴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母親的孩子遭遇突然調課的狀況,以及孩子對於練琴時間的堅持和需求。文章中呈現了母親如何處理孩子情緒爆發的過程,以及對於未來課程安排的想法。這是一篇關於家庭教育和親子關係的事件呈現。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身體長期疼痛的狀況,並深入探究這些疼痛背後的心理層面。通過與一個被餵養成邪惡的龍的對話,揭示瞭如何通過整合並不抵抗來克服內心的痛苦。文章中還通過聖經以及象徵物品的討論,將情感治療的過程與米迦勒與龍的關係進行了聯繫。
Thumbnail
穗波心理師描述了自己在加護病房中的經歷,包括在做腦部MRI前的情境,以及在醫院中的各種護理過程和心情起伏。
Thumbnail
一個農家年青人愛上彈琴技巧高超、音樂世家的小姐,他沒有彈琴天份,卻不知道自己是編曲天才,一位中年鋼琴家同情他的單戀之情,答應在鋼琴方面指導他。
Thumbnail
我要學琴。」那年,英男7歲,他央求媽咪讓他學琴。 「你真的要學琴?為什麼想學?」媽媽好奇的問。 英男害羞地笑著,什麼都沒有說。隔天,媽媽問小學老師:「班上有同學學鋼琴或小提琴嗎?」「沒有,只有隔壁班的小二生Emily 每天練鋼琴。」
Thumbnail
大提琴手果許雖然很認真練習,但琴藝不佳,常被指揮責罵。某個深夜,當他獨自在鄉郊河畔的破舊小家裡練習著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田園」》時,突然傳來敲門聲!究竟是誰來敲門呢?共讀後,可以找找書中出現的曲子來聽聽,然後再讀一次故事,親自感受一下繪本與音樂合奏的魅力喔!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植療師德維克和麥諾兒在森林中意外相遇,並一同探討機械蟬的問題。同時探討了森林復育和汙染的議題,充滿了懸疑、動作和戲劇性。
年少的德維克和麥諾兒在面對突如其來的蟬聲威脅時,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逃亡,考驗著團隊成員之間的信任關係。當一切都被揭開後,他倆將面臨怎樣的挑戰和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