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區內的4種線上策展「新突變」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我想目前世界各國與台灣生活狀態的差別,就像我手中這張還未兌現的Alanis Morissette演唱會門票,之於周興哲萬人演唱會的差距。本來今年暑假能親臨年少偶像Alanis的機會,也因疫情而延至明年,至於明年會怎樣仍是未定之天。
而疫情肆虐的世界各地,對於生活上最普遍且直接的改變就是,所有的活動都改以線上(online)進行,學生上課用Zoom聽課、上班族用Teams開會,每天每人花在虛擬的世界比真實世界要多許多,剩下能夠稍微安慰自己的小確幸,就是省去通勤的煩惱與置裝費大減吧。
以往大肆舉辦的演唱會、體育賽事、甚或是藝文展覽活動,無一不受影響,興起了「數位轉型」的念頭。以娛樂產業為例,許多大牌藝人都改以直播或錄影的方式在影音平台進行線上演唱會,新潮如饒舌歌手Travis Scott甚至在線上遊戲Fortnite舉辦個人虛擬演唱會:
透過線上遊戲的平台,你可以跟其他玩家(歌迷)進行互動,藝人在虛擬遊戲空間中所能呈現的影音效果就更為誇張,例如Travis Scott就塑造了自己的虛擬替身(Avatar)在這場虛擬演唱會中以巨人的姿態進行表演,打破了票價決定座位的機制,讓歌迷享受近距離觀看的體驗。
除此之外,學術界最重視的國際研討會,不論是嚴謹如IEEE的電機資訊研討會,或以藝術為主的SIGGRAPH也都改以線上進行。而藝文展覽這一塊,也無可避免被迫踏入這數位轉型的行列。
以下將以個人經驗與觀察,歸納目前藝廊展覽轉型的四種主要的方式與優缺點:

一、 線上(社群)網站展覽

當疫情無預警進入我們的生活,甚至到了封城的階段,最直接影響的就是藝術設計系的畢業展,當然還有各大小型藝廊跟展館。在這猝不及防的危機下,透過既有的個人或社群網站展覽,是最直接也最快速的因應對策。
以筆者執教的德拉瓦大學藝術與設計系為例,今年的學生畢業展就透過Instagram、ISSUU(線上雜誌分享平台)、ACRE TV(影音平台)各種不同線上平台展示。藝廊方面也推出線上展覽的徵件,以藝術家提供的作品在網站上進行展覽。例如加州策展公司Dab Art Co,今年就以ART IN THE TIME OF CORONA™為題,透過官方網站artsy平台進行每月更新作品的線上展覽。
【缺點】對於運用傳統媒材的藝術家,這絕對不是最佳的呈現方式。羅丹的雕像如果可用線上欣賞,為何還要去巴黎呢?基本上此缺點也適用以下任何線上或虛擬展覽方式,不再贅述。

二、線上影音平台展覽

有別於第一類型著重的平面、靜態影像的展覽呈現,此類為「動態影像」的展覽方式。世界各地的影展,因疫情也大受影響,劇院、電影院也是關到最近才有漸漸開放的趨勢。好在目前線上影音平台的成熟,這些影展的策展單位,也找到了疫情下的對策。
以筆者有入選美國紐約州水牛城的Squeaky Wheel第17屆動畫影展為例,影展當天即透過直播的方式首映,將所有入圍的影片輪流播放,並提供連結於24小時之後關閉。貼心的主辦單位有鑒於大家已疲於視訊會議,影片首映後Q&A是透過Google Docs進行的,也是另一種新奇的體驗。
【缺點】家裡的影音設備當然不及劇院或電影院的高規格,可能無法傳達創作者所想呈現的震撼,同時觀者或許會受環境干擾而不能專注接受影像帶來的感受。

三、線上虛擬空間(Virtual Reality)展覽

「虛擬空間」這個產業在疫情的影響下反增無減,甚至加速吸引各個行業投入發展,藝術展覽也不例外。虛擬空間展覽提供觀者一種新的在家線上觀展體驗,我想這是讀者最好奇的部分,也是所有策展單位心目中理想的虛擬展示方式。
簡而言之,線上虛擬空間的展場就像是打電動玩(線上)遊戲一般。觀者欣賞藝術品的方式,不同於觀看Instagram的2D圖像,而是透過螢幕走進一個虛擬的空間去欣賞3D立體作品.觀者可以隨心所欲地以第一人稱視角,在「展場內」恣意遊走欣賞。
當然,技術上的執行是策展單位無可避免的挑戰,因此市面上也湧現了許多便捷設計虛擬展場的網頁.例如免費的artstepsnew art city, 或以展覽件數及展場設計不同而收費的KUNSTMATRIX,都可設計獨一無二的客製化展覽空間、動線、音效等功能(連結內有虛擬展覽可供體驗),聖荷西州立大學今年的碩士畢展,就是用new art city製作。
Photo credit: 截圖自用new art city虛擬空間製作的CODAME ART+TECG Gallery展覽
此外這種虛擬展覽的空間,觀者間彼此也可以透過平台上的私訊即時互動,可以說是另一大賣點。旅居紐約的台灣人更與友人創立自己的虛擬空間網站artspot,不僅提供3D虛擬展場的服務更結合藝術品線上交易。在提供虛擬空間體驗的優勢下,許多藝術相關研討會展覽也改此方式進行。
【缺點】不論設置線上虛擬展場的技術如何簡易,主辦單位仍需具備相關3D知識的人才輔助。從創作者角度來看,使用傳統媒材的藝術品還是較難呈現那個真實的實體感,但筆者認為在不久的未來這是可以透過創新科技突破的障礙。

四、線上虛擬空間展覽頭罩式

第三類所說的線上虛擬展覽基本上是使用滑鼠與鍵盤操作,如同打線上遊戲般看著螢幕遊覽其間。如果要在家裡感受更真實的虛擬展覽體驗,那就得透過像是HTC VIVE、Oculus等所謂的虛擬頭罩(HMD, Head-Mounted Display)體驗。
以筆者參與紐約策展單位Never Knows Better舉辦的Creative Code Visual Art Showcase為例,觀者必須先下載虛擬活動平台Sansar才可使用,而登入Sansar後,更可塑造自己的虛擬替身:
主辦單位將虛擬展場分成二區,一間為放映的大型劇院、另一間則為可以放鬆討論的lounge bar。戴著虛擬頭罩進入挑高10公尺的超大劇院,劇場內有三面環繞的超高巨型屏幕,地平面是一座座小土丘,這些虛擬空間裡天馬行空的設計,不僅達到實體空間無法實現的效果,透過虛擬頭罩更增強身歷其境的刺激。
此外,不論在哪個空間,都可以透過頭罩的麥可風直接與其他觀者談話互動,仿若來到一個逃離現實的平行時空。你是否曾想像在汪洋大海上看影展、或在美術館中隨性的手舞足蹈,而下一秒又突然跟其他觀者玩起沙灘排球?這些看似狂野的想像,都可在虛擬展覽中真實感受。
筆者參與由Never Knows Better舉辦的Creative Code Visual Art Showcase於虛擬劇場空間展示作品“innerNature”
【缺點】虛擬頭罩帶來的是更強烈的感官刺激,缺點就是普及度未廣,無法觸及大部分觀眾。再以策展者角度來看,工作夥伴中需有熟稔虛擬科技的技術人員,並有像是以影音直播作為輔助的備案,否則一出狀況將毀掉整場活動。

以上是筆者近幾個月來觀察藝文展覽轉型數位線上化的情況,甚至還有畫展和人工智慧研討會在Switch遊戲「動物之森」舉辦的有趣例子。
這樣的轉型受惠最多的是影像科技藝術這類適合線上展出的作品,及不怕接觸新科技的受眾,觀者可不受地點的限制欣賞世界各地的展覽為數位轉型最主要的優勢;然而卻同時也無形地對科技產品不熟稔的民眾築起高牆。
即便如此,因其可觸及性高的好處,數位轉型已形成銳不可擋的趨勢。就策展單位而言,可省去實體空間及設備的租借成本與佈展時間,也不再受限於實體空間的展覽數量與大小限制,但相對的空間與人力成本將轉嫁到較不熟悉的網站和虛擬空間展覽的設置。
你或許會問,既然台灣的防疫做得這麼好,各鄉鎮縣市也每每舉辦大型藝文活動,為什麼我們需要了解藝文活動數位轉型的狀況?
從技術層面而言,科技島台灣絕對不缺開發虛擬線上展覽的高科技人才,只是當前台灣策展團隊是否已具備這樣的想法,並願意與相關人才合作去因應? 台灣目前的確沒有像其他國家那樣急迫性地轉型,因而沒有強烈的市場需求。然而,在技術具備而願意開拓市場的前提下,這絕對是台灣跟世界接軌交流的絕佳契機;除此之外,台灣策展團隊也可以透過數位轉型增加藝文活動與創作者的國際能見度。
如果可以在虛擬世界裡面看展,那會是怎樣的體驗?圖片出自筆者作品“innerNature”
今年科技藝術節龍頭,奧地利林茲藝術節2020因應疫情特地展開了為期五天的克普勒花園計畫,破天荒在世界120個城市(包含台北)同步進行在地實體與網路虛擬的展覽,超越時空限制地串連起全球的藝術網絡,這也是本文中不斷強調線上虛擬化的優點:走向虛擬不代表捨棄實體空間展覽,而應該是並行。作為這波疫情侵襲下的淨土,若我們願意乘著虛擬的翅膀,不僅能把全世界的作品引進,更能將台灣的創作推展出去,遍地開花創造無限的機會。
疫區下的藝術媒介和線上策展,在短短數月中所經歷的驟變與突破,不就像是一場突變?雖然讓人措手不及,然而「突變」不就為了「進化」嗎?

張家瑞
在荷蘭台夫特大學讀完博士後從建築專業叛逃,38歲才開始學習如何當個數位藝術家,喜歡創作互動虛擬影音相關藝術空間作品。目前於美國德拉瓦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擔任助理教授,專攻3D與互動設計領域(作者個人網站
責任編輯:羊正鈺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5會員
214內容數
雜學校以全新姿態推出Daily互動交流平台,每個月提出一個主題線上策展,主要以圖文方式呈現,包含「不太乖」的議題設計,還有各種主流媒體不敢講的犀利教育評論、教育產業以及多元國際觀點,打造多元深度的教育垂直交流平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雜學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台灣人出國遊玩或是留學都願意接受各種異國文化、跟外國人當朋友,為什麼在國內面對不同的族群反而做不到?能不能用包容的態度來接受多元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人,並自在地跟他們相處,那才是我心目中的「國際素養」⋯⋯
Minerva認為應該在進入武器庫之前,先帶我們上操場,操練基本的素養,再去學習各別的專業武器。因為有效的高等教育,不能再著重於教知識,任何知識幾乎都會在教完的那刻被淘汰或更新⋯⋯
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創投基金的操盤邏輯是「出手前就先想好分手劇本」。多數創投基金在做完市場分析,公司訪談,盡職調查 (Due Dilgence),進入投資委員會階段 (IC, investment commitee) 作出決定時,必定要求投資分析師或合夥人,設想該筆投資5~7年後的出場機制(exit
抖音(TikTok)在台灣每月活躍用戶超過300萬,其中13~17歲的比例高達27%,也就是說台灣用抖音的青少年接近百萬人,比起FB、IG僅有3-4%互動率,抖音互動率是驚人的29%,這意味著用戶有「上癮」的現象。透過這些資訊環境,各種不實訊息與資訊操弄都正在影響著學生的世界觀⋯⋯
回顧自己純藝術的學習成長歷程,深深覺得「有用」這兩個字害死了很多人。「學這個以後要幹嘛?」、「學那個沒有用,未來會餓死!」資訊爆炸的年代,仔細去觀察就會發現我們被多少「販賣未來的焦慮」給轟炸?
「不要再看抖音了,這會讓你變得淺薄!」、「現在年輕人都不看長文了。」、「IG那種碎片化的圖卡,我實在看不下去⋯⋯」這些對話常在30歲以上的群族中出現。但是,我認為「適度的淺薄」對整個社會是件好事,也是新一代年輕人的優勢⋯⋯
如果台灣人出國遊玩或是留學都願意接受各種異國文化、跟外國人當朋友,為什麼在國內面對不同的族群反而做不到?能不能用包容的態度來接受多元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人,並自在地跟他們相處,那才是我心目中的「國際素養」⋯⋯
Minerva認為應該在進入武器庫之前,先帶我們上操場,操練基本的素養,再去學習各別的專業武器。因為有效的高等教育,不能再著重於教知識,任何知識幾乎都會在教完的那刻被淘汰或更新⋯⋯
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創投基金的操盤邏輯是「出手前就先想好分手劇本」。多數創投基金在做完市場分析,公司訪談,盡職調查 (Due Dilgence),進入投資委員會階段 (IC, investment commitee) 作出決定時,必定要求投資分析師或合夥人,設想該筆投資5~7年後的出場機制(exit
抖音(TikTok)在台灣每月活躍用戶超過300萬,其中13~17歲的比例高達27%,也就是說台灣用抖音的青少年接近百萬人,比起FB、IG僅有3-4%互動率,抖音互動率是驚人的29%,這意味著用戶有「上癮」的現象。透過這些資訊環境,各種不實訊息與資訊操弄都正在影響著學生的世界觀⋯⋯
回顧自己純藝術的學習成長歷程,深深覺得「有用」這兩個字害死了很多人。「學這個以後要幹嘛?」、「學那個沒有用,未來會餓死!」資訊爆炸的年代,仔細去觀察就會發現我們被多少「販賣未來的焦慮」給轟炸?
「不要再看抖音了,這會讓你變得淺薄!」、「現在年輕人都不看長文了。」、「IG那種碎片化的圖卡,我實在看不下去⋯⋯」這些對話常在30歲以上的群族中出現。但是,我認為「適度的淺薄」對整個社會是件好事,也是新一代年輕人的優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幾年線上藝廊平台逐漸成為藝術趨勢,因為你只需要透過手機、電腦等裝置,就能買畫及賣畫,吸收最新的藝術資訊。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注意到香水百合最近在個人沙龍討論區開啟當日線上工作台,所謂線上工作台模式,大致上就像是之前疫情期間最常見的線上直播會議畫面,只不過加入之後不需要特別開啟麥克風或視訊鏡頭。
最近幾年在對岸的選秀節目大行其道,從「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夢想的聲音」等,從素人到專業歌手的比賽,營造出一片華語樂壇百花齊放的「繁榮現象」 因為短影音的盛行,許多素人也因為網路上的流量爆發,一夕之間成為網紅歌手,不論是詞曲創作還是歌唱作品,都以從前數十倍甚至百倍的速度在更新迭代
記者林允兒/綜合報導 2024第14屆台北新藝術博覽會(Art Revolution Taipei 2024),25日晚上,在世貿一館盛大登場。藝術、科技、與魔幻結合的異次元主題,成功吸引民眾注目。寶勝畫廊藝術家聯合創作的AI藝術系列作品,開展7分鐘後完售;主辦單位的「3天2夜的藝術之旅」專案,更
Thumbnail
國內兩波疫情延燒,在全國進入三級警戒整整兩個月後,終於看見本土案例降至個位數眾人已發展出各式各様的居家休閒模式,音樂也聽了、劇也追了,運動也做了,也嘗試過下廚,不禁讓人想問,還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再進一步了解的?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點在疫情期間,國際與國內發展出的幾種創作樣態。
Thumbnail
Feb/27/2022 ABBA concert在ABBA Arena首次公開演出,到個人於上週過去觀賞時已是定期定點演出了兩年的定目劇。看後諸多感想,不禁要從有為者亦若是的角度出發,幾點觀察,羅列如下:
Thumbnail
欣賞者以為自己體驗了一場互動VR,其實參與了一場演出,成為其中一名演員。
Thumbnail
今天去看了演唱會。不,正確來說,是演唱會電影。 不常接觸影視的我,是因為女兒這一兩年看了幾場偶像團體的演唱會電影,才知道有這個形式的電影存在。去年泰勒絲演唱會電影掀起熱潮,原想去朝聖一番,但幾次意外緊湊的差旅來回,竟然就錯過了。 上週女兒偶然看見福山雅治演唱會電影的消息,主動約好要帶我去嘗新。
Thumbnail
圖: 2024年短影音高峰會探討台灣短影音市場的未來趨勢和在IP行銷領域中的重要性,深度分析短影音的商業價值和創意應用。 【李婉如/ 報導】在數位行銷新浪潮的推動下,短影音已成為當今最受歡迎的行銷工具之一。2024年1月19日,「2024年短影音高峰會」在台北101舉行,由穿透行銷X-way主
Thumbnail
本集節目邀請到台灣玩具博物館總監 Angela 和大兼製作導演胡志漢,和克萊兒一起暢聊疫情前和疫情後對於線上展覽與線下展覽的看法?實體展覽有什麼核心價值,是線上展絕對取代不了的呢?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幾年線上藝廊平台逐漸成為藝術趨勢,因為你只需要透過手機、電腦等裝置,就能買畫及賣畫,吸收最新的藝術資訊。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注意到香水百合最近在個人沙龍討論區開啟當日線上工作台,所謂線上工作台模式,大致上就像是之前疫情期間最常見的線上直播會議畫面,只不過加入之後不需要特別開啟麥克風或視訊鏡頭。
最近幾年在對岸的選秀節目大行其道,從「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夢想的聲音」等,從素人到專業歌手的比賽,營造出一片華語樂壇百花齊放的「繁榮現象」 因為短影音的盛行,許多素人也因為網路上的流量爆發,一夕之間成為網紅歌手,不論是詞曲創作還是歌唱作品,都以從前數十倍甚至百倍的速度在更新迭代
記者林允兒/綜合報導 2024第14屆台北新藝術博覽會(Art Revolution Taipei 2024),25日晚上,在世貿一館盛大登場。藝術、科技、與魔幻結合的異次元主題,成功吸引民眾注目。寶勝畫廊藝術家聯合創作的AI藝術系列作品,開展7分鐘後完售;主辦單位的「3天2夜的藝術之旅」專案,更
Thumbnail
國內兩波疫情延燒,在全國進入三級警戒整整兩個月後,終於看見本土案例降至個位數眾人已發展出各式各様的居家休閒模式,音樂也聽了、劇也追了,運動也做了,也嘗試過下廚,不禁讓人想問,還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再進一步了解的?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點在疫情期間,國際與國內發展出的幾種創作樣態。
Thumbnail
Feb/27/2022 ABBA concert在ABBA Arena首次公開演出,到個人於上週過去觀賞時已是定期定點演出了兩年的定目劇。看後諸多感想,不禁要從有為者亦若是的角度出發,幾點觀察,羅列如下:
Thumbnail
欣賞者以為自己體驗了一場互動VR,其實參與了一場演出,成為其中一名演員。
Thumbnail
今天去看了演唱會。不,正確來說,是演唱會電影。 不常接觸影視的我,是因為女兒這一兩年看了幾場偶像團體的演唱會電影,才知道有這個形式的電影存在。去年泰勒絲演唱會電影掀起熱潮,原想去朝聖一番,但幾次意外緊湊的差旅來回,竟然就錯過了。 上週女兒偶然看見福山雅治演唱會電影的消息,主動約好要帶我去嘗新。
Thumbnail
圖: 2024年短影音高峰會探討台灣短影音市場的未來趨勢和在IP行銷領域中的重要性,深度分析短影音的商業價值和創意應用。 【李婉如/ 報導】在數位行銷新浪潮的推動下,短影音已成為當今最受歡迎的行銷工具之一。2024年1月19日,「2024年短影音高峰會」在台北101舉行,由穿透行銷X-way主
Thumbnail
本集節目邀請到台灣玩具博物館總監 Angela 和大兼製作導演胡志漢,和克萊兒一起暢聊疫情前和疫情後對於線上展覽與線下展覽的看法?實體展覽有什麼核心價值,是線上展絕對取代不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