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實務】從現場到雲端,導覽活動在疫情當下該如何轉型突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如果線下導覽不能走,線上真的走得動嗎?
raw-image

因為國旅崛起,台灣的地方小旅行近年正夯,文化走讀與特色導覽也是地方團隊不可或缺的互動形式。

但面對這幾個月的疫情升溫,三級警戒禁止了群聚與團體活動,也嚴重地影響到此類型的主要活動。

原本歡迎內用的實體店面,不是選擇歇業,就是改成可供外帶。

而提供主打場域體驗的空間展覽,也紛紛宣告延期,或轉變為線上模式。比如台灣文化部推動的線上博物館,或是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妻子Meresankh III王后的陵墓VR參觀

還有由關注東南亞移工的非營利組織One-Forty所籌辦的1/40" 立體攝影展,也應用了線上3D 展廳技術,將原本展覽搬到了線上呈現。

One-Forty的1/40" 立體攝影展

One-Forty的1/40" 立體攝影展


當然,對於「講座類型」活動來說,大家對於線上的接受度變高應該是好事。

畢竟原本負擔最高的場地費也許可以省掉,還能夠不受時間地點以及氣侯限制,無論幾個人報名都能照常舉辦,的確是更為方便。

但對於講求人際互動與空間體驗的導覽活動,可就沒那麼幸運了。

除了導覽員本身的收入,連帶合作的手作課程、餐飲店家、伴手禮商品等周邊商機也跟著歸零,幾乎找不到能突破的方法。

然而,就算在這樣的困境當中,還是能找到一些機會,開始嘗試轉型或蹲低準備。那就是改為「線上導覽」,或稱作「雲端走讀」。

乍聽之下,將適合現場實際感受的活動搬到線上,的確很難達到相同成效。

但手法雖然類似,目的卻不盡相同。

把「講座改成線上」跟把「導覽改成線上」的差異,大概就跟「短期銷售」與「長期推廣」的品牌願景有點類似,各有各的行銷定位。

以下就來分享一下,改為線上導覽的實例觀察與實作心得吧!

raw-image

現場導覽改為線上的「定位差異」

既然改成了線上,就算你的線上技術多麼地絢麗誇張,觀眾其實還是面對著一片平板螢幕。如果想拿來「替代」原本的商品定位,終究是不切實際的。

那我們到底該不該把導覽轉型到線上呢?如果搬了,要收費還是不收費呢?

我的建議會是,面對疫情,要轉。但收不收費則是都可以

因為在後疫情時代,幾年內的情勢將波動性時好時壞。如果你是一般的實體店家,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做好準備」,在壞的時候提供外帶外送、新品試吃等,讓更多人可以認識你、接觸你,在好的時候才會回流店面跟你消費。

同理,線上導覽雖然無法取代現場的完美效果,但提供了一種「試吃、試看」的機會。

所以線上導覽應該要視為「行銷推廣」的功能定位。

利用網路的傳播力道,吸引更多人分享你的影音內容,進而認識你未來的實體活動。

至於線上導覽要不要收費,我個人保持開放態度。

如果團隊有員工要養或固定支出,那當然酌收費用是不無小補。只是如何平衡品質及定價策略,就需要特別去衡量了。

像我自己五六月原本有好幾場新莊廟街導覽,都因疫情延期或取消。但還是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這裡的文史故事,所以就嘗試用Google Map結合蒐集的史料/老照片,預計做成單元性的雲端走讀系列。

雖然還有一些細節需要改進,但確實也獲得了不少迴響。(影片為我以Google Map實景應用的線上導覽)


現場導覽改為線上的「目標差異」

這裡的目標,是指產品最想要觸及的目標客群(TA)。

因為”現場v.s線上”不可能達成100%的相同體驗效果,所以在定位調整之後,對於這樣的內容「打算給誰看」,其實也需要思考一番。

原本現場導覽的TA:
高度興趣/已經想來參加/願意花錢/願意花時間/注重導覽品質
轉型線上導覽的TA:
低度興趣/未有意願參加/不太想花錢/較沒時間/較不注重品質

以上兩種TA主要分別,就是在轉型線上之後,應該要更鎖定接觸到「潛在客群/未開發客群」。

因為是線上、因為很方便、因為低成本、因為防疫宅在家。所以原本沒興趣或沒時間的人,就多了機會點進來看看你的導覽。

所以內容設計的比例,建議要著重「引起興趣」,而不是太過龐大的資訊量。

讓看的人覺得...好像有點收穫、好像挺好玩、好像以後可以參加一下、好想知道更多...

帶動潛在客群的注意力,吸引原本沒興趣的人來分享關注,比較會是現場改為線上的核心目標喔!


現場導覽改為線上的「執行差異」

知道產品定位與目標客群的差異調整後,最後就是方式和手法了。

除了上面提到,內容應該要簡化、淺化,避免沉悶並增加趣味度之外,因為無法即時互動,比較沒有空間景色讓人分心,所以導覽員的口語表達也要更加引人入勝。

像是咬字的清晰度、語調節奏、時間步調等,可能需要參考一些廣播節目或自媒體創作者的隔空表達,進而學習優點、改正缺點。

另外,在線上影音的「文案規劃」也要多多研究,畢竟如Youtube的標題設定就有很多學問了。如何瞄一眼就吸引人進來看,也是網路行銷的重要環節。

而線上影音製作的需求層面,也比現場只需要「導覽員+麥克風」難度又再複雜了些。從攝像錄音設備、剪輯軟體,再到平台的上傳與發佈設定,都需要實際操作與試錯熟悉。

執行初期的挫折感,可能不比背誦文史資料來的小喔!


raw-image
raw-image
島內散步近期推出的雲端散步

島內散步近期推出的雲端散步


線上導覽不算是一種趨勢,而是一種延伸的行銷技能。他無法用來取代原有的導覽品質,卻有機會吸引更多的未來潛力客群。

後疫情時代,線上資源需求也將相對提高,提早強化與數位轉型,會是地方團隊所需要的思考佈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梁子Liangz的沙龍
150會員
101內容數
從策展企劃到知識跨界的職人筆記,偶而聊聊古生物博物館的冷門經歷。
梁子Liangz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1/18
地方刊物既不是傳統報刊也不是流行媒體,該如何透過每期的主題設定來吸引讀者,便是最重要的挑戰與趣味。
Thumbnail
2024/01/18
地方刊物既不是傳統報刊也不是流行媒體,該如何透過每期的主題設定來吸引讀者,便是最重要的挑戰與趣味。
Thumbnail
2024/01/18
話說AI生成的確能省掉很多製作費用,但精準度還沒那麼高,除非你願意每月課金訓練。這篇就來分享近半年的協作過程心得。
Thumbnail
2024/01/18
話說AI生成的確能省掉很多製作費用,但精準度還沒那麼高,除非你願意每月課金訓練。這篇就來分享近半年的協作過程心得。
Thumbnail
2021/11/13
無論是地方刊物或創生合作夥伴,終究還是要了解TONE調這件事。但如果你跟我一樣,之前是上班族(或學生),完全沒有自己的工作團隊,也沒有地方人脈,更不可能有聘用員工的人事預算。那麼「找夥伴」這件事,就真的需要磨合過程和判斷技巧。
Thumbnail
2021/11/13
無論是地方刊物或創生合作夥伴,終究還是要了解TONE調這件事。但如果你跟我一樣,之前是上班族(或學生),完全沒有自己的工作團隊,也沒有地方人脈,更不可能有聘用員工的人事預算。那麼「找夥伴」這件事,就真的需要磨合過程和判斷技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突如其來的本土新冠疫情讓台灣的線上教育產業得到猛爆性的進展,無論是各級學校或是民間機構,都開始投入大量的資源在線上教育的研究上。 關於台灣線上教育的演變,與未來會走向何處,我做了一個簡單的分析。
Thumbnail
突如其來的本土新冠疫情讓台灣的線上教育產業得到猛爆性的進展,無論是各級學校或是民間機構,都開始投入大量的資源在線上教育的研究上。 關於台灣線上教育的演變,與未來會走向何處,我做了一個簡單的分析。
Thumbnail
這兩年常聽到實體展覽已無用,線上展覽才是未來趨勢。好像真的線上展覽可以取代實體展覽。投資金額低,但目的、效果、看起來好像沒有太大差距? 實際上,實體展覽目前還有不可被取代之處。既然展覽的錢應該花,但如果沒有好好規劃亂花,不如把這筆錢拿去花天酒地,至少還吃個飽。
Thumbnail
這兩年常聽到實體展覽已無用,線上展覽才是未來趨勢。好像真的線上展覽可以取代實體展覽。投資金額低,但目的、效果、看起來好像沒有太大差距? 實際上,實體展覽目前還有不可被取代之處。既然展覽的錢應該花,但如果沒有好好規劃亂花,不如把這筆錢拿去花天酒地,至少還吃個飽。
Thumbnail
武漢疫情COVID-19已經持續了2多年,企業也到了需要復工的日子,一邊是疫情戰一邊是經濟戰,很多人已經從春節的氣氛中漸漸走了出來開始認真地思考起需要面臨的業務和工作。 比如線上辦公之前在用戶的心智中溝通效率低下、嘗試成本很高,但真的嘗試以後隔離期間強制養成的習慣會延續一部分下去。 重新診斷流量
Thumbnail
武漢疫情COVID-19已經持續了2多年,企業也到了需要復工的日子,一邊是疫情戰一邊是經濟戰,很多人已經從春節的氣氛中漸漸走了出來開始認真地思考起需要面臨的業務和工作。 比如線上辦公之前在用戶的心智中溝通效率低下、嘗試成本很高,但真的嘗試以後隔離期間強制養成的習慣會延續一部分下去。 重新診斷流量
Thumbnail
線上課程與實體有本質上的差異,並不是把「實體課搬到線上」,不同媒材之間需要「轉譯」。我的心得是,目標明確地一次帶走一個觀念,最適合線上課程。
Thumbnail
線上課程與實體有本質上的差異,並不是把「實體課搬到線上」,不同媒材之間需要「轉譯」。我的心得是,目標明確地一次帶走一個觀念,最適合線上課程。
Thumbnail
如果線下導覽不能走,線上真的走得動嗎? 因為國旅崛起,台灣的地方小旅行近年正夯,文化走讀與特色導覽也是地方團隊不可或缺的互動形式。但面對這幾個月的疫情升溫,三級警戒禁止了群聚與團體活動,也嚴重地影響到此類型的主要活動...
Thumbnail
如果線下導覽不能走,線上真的走得動嗎? 因為國旅崛起,台灣的地方小旅行近年正夯,文化走讀與特色導覽也是地方團隊不可或缺的互動形式。但面對這幾個月的疫情升溫,三級警戒禁止了群聚與團體活動,也嚴重地影響到此類型的主要活動...
Thumbnail
這一個多月,陸續在線上進行了好幾場演講,開了幾次會,也接受媒體採訪,最神奇的是連電視節目的訪談都改成在線上進行,自己拍影片上傳再由製作單位剪接進節目裡。 三級警戒禁止群聚已達一個半月,但是除了一些非得面對面營業的行業暫時關閉外,其他工作仍然是得照常上班繼續正常進行,但是要避免人與人的接觸,只好什麼事
Thumbnail
這一個多月,陸續在線上進行了好幾場演講,開了幾次會,也接受媒體採訪,最神奇的是連電視節目的訪談都改成在線上進行,自己拍影片上傳再由製作單位剪接進節目裡。 三級警戒禁止群聚已達一個半月,但是除了一些非得面對面營業的行業暫時關閉外,其他工作仍然是得照常上班繼續正常進行,但是要避免人與人的接觸,只好什麼事
Thumbnail
《維斯塔繭居日記》:線上教育 2021年6月25日 根據國外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預計到2025年時,全球線上教育市場將達到3500億美元的規模。 原本就方興未艾的線上教育產業,這兩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如今更受到各界的矚目,開始有更多的機構、學校和個人投入相關研究。好比我的一些實體課程,如今也都
Thumbnail
《維斯塔繭居日記》:線上教育 2021年6月25日 根據國外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預計到2025年時,全球線上教育市場將達到3500億美元的規模。 原本就方興未艾的線上教育產業,這兩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如今更受到各界的矚目,開始有更多的機構、學校和個人投入相關研究。好比我的一些實體課程,如今也都
Thumbnail
無論何時何地,只要一連上線,就能輕鬆學習。影音錄影、重點整理,不必擔心錯過精彩時刻。「自媒自創講堂」以自媒體人該具備的能力與議題為中心,採zoom雲端教學;讓人體驗全線上新媒體與線上社群互動的線上講堂。 自2021/05/19起,每月單周星期三晚上8:00,為企業主、知識工作者開啟自媒體營銷的大門!
Thumbnail
無論何時何地,只要一連上線,就能輕鬆學習。影音錄影、重點整理,不必擔心錯過精彩時刻。「自媒自創講堂」以自媒體人該具備的能力與議題為中心,採zoom雲端教學;讓人體驗全線上新媒體與線上社群互動的線上講堂。 自2021/05/19起,每月單周星期三晚上8:00,為企業主、知識工作者開啟自媒體營銷的大門!
Thumbnail
疫情已經一年,在快速施打疫苗的國家,如美國已有許多企業開始討論如何讓員工慢慢回到辦公室上班或是調整為更彈性的 Hybrid 工作方式,在科技的助力之下,過去一年大家也漸漸適應了遠距辦公和各類活動,跟幾個合作過的美國顧問公司聊過對於回到實體教育訓練有什麼想法,確實他們已有些客戶開始詢問回到實體的時程,
Thumbnail
疫情已經一年,在快速施打疫苗的國家,如美國已有許多企業開始討論如何讓員工慢慢回到辦公室上班或是調整為更彈性的 Hybrid 工作方式,在科技的助力之下,過去一年大家也漸漸適應了遠距辦公和各類活動,跟幾個合作過的美國顧問公司聊過對於回到實體教育訓練有什麼想法,確實他們已有些客戶開始詢問回到實體的時程,
Thumbnail
七月底CES宣布2021將破天荒取消美國拉斯維加斯的實體展。很常聽到大家談到,線下的體驗是線上無法取代的,但這次雜學校「線上展」的痛苦轉型經驗也告訴我,「線上策展絕對不是複製線下體驗的替代品,反而是創造出線下做不到的體驗與效能⋯⋯」
Thumbnail
七月底CES宣布2021將破天荒取消美國拉斯維加斯的實體展。很常聽到大家談到,線下的體驗是線上無法取代的,但這次雜學校「線上展」的痛苦轉型經驗也告訴我,「線上策展絕對不是複製線下體驗的替代品,反而是創造出線下做不到的體驗與效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