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正常」是誰說了算?——讀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2020/11/1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那段在不知所措中穿梭的日子,並沒有帶來什麼變得更好的啟示。我依然徬徨,依然迷惘,依然為了追尋短暫的美好而虛度人生。」
⠀⠀⠀⠀⠀⠀⠀⠀⠀⠀⠀⠀
高中讀完《1Q84》後,心中一直有個懸念,不斷隱約感受到作者想藉著迷霧般的情節說些什麼,當時的我無法清楚掌握。但那份隨性而虛無的感覺卻深深地吸引我,於是又跟朋友借了這本《挪威的森林》,讀完為了讀第二次自己買了,由於當時也沒什麼閒錢買書,所以重複讀了很多次,於是這本成為村上的書中重讀最多次的,這次是第八次。
⠀⠀⠀⠀⠀⠀⠀⠀⠀⠀⠀⠀
當初購書的時候,封面上面附的是電影版的書腰,上面寫著「死不是以生的對極形式存在著,而是潛存在生之中」所以一開始的關注點會在於「死」。由於自己當時一樣是17歲,kizuki的死在我心中留下很大的謎團,並不是無法想像為何同齡者會做出這樣的選擇,而是疑惑於這個行為所衍伸的後果。kizuki在死後,身影不時在主角的意識中浮現,分量似乎比他活著時還多。那時感受到非自然,由自我意志決定的死似乎是種展演,是保存自己此刻模樣的最終形式。想永遠停留在17歲的話17歲時死吧,這是唯一的選擇,就此之後就能在別人的記憶裡永遠以那個樣子活著。而當對方成長,繼續對抗著險惡世界的同時,你的形象依然持續在那最美好的片段中發酵,那算不算得上是一種靈魂的昇華?
⠀⠀⠀⠀⠀⠀⠀⠀⠀⠀⠀⠀
後來注意到的是「虛無」,村上筆下的主角很多都是這個調調,不太知道自己要幹什麼,以一個看起來很閒適的步調,到書店隨手買一本書,走進街角第一間看到的咖啡廳,點杯咖啡就這麼讀了起來。對於生活、人際好像沒有什麼索求,習慣孤獨一人自處。當初覺得這樣的生活方式好像很爽,沒有什麼煩惱,後來卻漸漸體會到那是因為心中有沒辦法解開的結,或無法理清的線時,在壓力下對於現實的一種逃離。在這期間做什麼都無所謂,卻感覺做什麼都不對,不想和人接觸是因為不想再為這場混亂添加變因。在某個時間會意識到「我之前都在幹嘛啊!」,突然醒過來,才看清自己終於失去了什麼。在直子的狀態尚未明朗,卻在這時跟綠相遇的主角就是處在這種狀態中,不論是和永澤兄出去獵豔也好,和綠在陽台看著附近的火災漫無目的的接吻也好,在這之間似感受不到主角有任何感覺,成就、戀愛、罪惡都沒有,最後靠著和初美姊和玲子姊的對談才慢慢感受到自己的平衡正往一個不可逆的方向傾斜,才終於肯好好整理自己的想法。
⠀⠀⠀⠀⠀⠀⠀⠀⠀⠀⠀⠀
再來則是「歪斜」,正如那座深山中的療養院,它的目的是為了讓人意識到自己的「歪斜」,並去適應它,與之共存,而不是去「矯治」。在裡面的人起初都是因為被當成「病人」才進來的,但對相比於外面充滿了改革、衝突、欺騙的世界,顯得真實而平靜。
⠀⠀⠀⠀⠀⠀⠀⠀⠀⠀⠀⠀
我們都是不正常的人,活在不正常的世界,但卻要依憑著統一的刻度活下去,銀行存款、人際交流、社會地位等等。「正常」這個框架,在無形間綁架了所有的人。身處其中有多少人是因為害怕自身的歪斜被發現,而選擇先下手為強,去放大或攻擊他人的歪斜呢?小說中會看到大部分的人都不太正常,看似完美的人都有著扭曲而不為人知的習慣,看似正常的人最後都自殺。主角也時常因為感受到自己的不正常而罪惡,受到不知何來的攻擊。但很多事都是極其自然的啊,像玲子姐說:「從你的信裡可以感受到你的心正被那位名叫綠的女孩強烈地吸引,正如你所說你們已經無法分開了。你不用因此對於直子感到愧疚啊,這就像是天氣好的時候在湖上划船,天空很漂亮,湖面也很漂亮一樣,是極其自然的事,你只需要和綠好好討論出方法就好。不需要為此道歉。」
⠀⠀⠀⠀⠀⠀⠀⠀⠀⠀⠀⠀
主角最後釋懷了嗎?我不清楚,畢竟在「正常」的社會中,能接受這樣的事的人不多。但我覺得最後的結局很美,當話筒的那頭傳來綠的聲音問道:「那,你現在在哪裡呢?」,主角卻突然意識到自已一直不知道自己在哪,但卻很明瞭此刻最想緊握的,是誰的手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河野若悠
河野若悠
比起風景更愛看動物的眼睛,那裡面有世界最初的模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