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盪:國家如何化解危局、成功轉型?》讀後心得:在鐘擺的動態中,找尋未來的方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危機?你個人曾經面臨過什麼樣的危機嗎?失業、離婚、沒考上好的大學或重病?作者以自己為例,用心理學12種分析個人面對危機的方法,類比去定義了國家面對危機的12種方法(如圖一),並針對七個國家(芬蘭、日本、智利、印尼、德國、澳洲、美國)在近代面臨不同危機型態作為例子對照比較。或許有其他讀者會更聚焦於這12種分析的方法,然筆者所見或正如書名的"動盪",以筆者淺薄的眼光來看,這些歷程更似左右擺盪下追尋未來的一種過程,當極於向某一邊偏擺時,下一次迴盪的力道將更大,更具毀滅性,而經過一次、兩次的動盪傷害後,人們記取教訓隨之進化,將會用修正的方式,以偏擺較小的方式,來回修正,使社會漸漸達到一個平衡,也走出了屬於這個國家獨特的方向。
圖一 摘錄書中P64-65

芬蘭化與西德的新東方政策:妥協後的重生

面對生死交關的危機,該如何處理呢?常常在最緊迫的時間點,要直接改變結構性的根本問題,只會加速組織的敗亡,而先承認目前無法處理根本問題,以能生存下來為要,即便斷臂求生、委屈求全,也要爭取更多緩衝的時間,讓時間成為一種資源,有機會累積足夠實力,再來面對根本的問題,或許是一種生存之道。

芬蘭在二戰初期,一方面抵拒東面國土接壤的蘇聯,二方面保持與納粹德國半友好的關係牽制蘇聯,並與英法等同盟國保持關係。這樣當時人口僅三百餘萬人的小國,在蘇聯擴張主義以數倍軍力及大量現代化機械裝甲的大軍壓境之下,以靈活的戰術加上強大的國家認同,有效的將蘇軍拖垮,雖然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但也贏得了冬日戰爭後存續主權的機會。芬蘭在冬日戰爭清楚地意識到西方盟邦不可靠的殘酷事實,要在兩強之間生存,就必須創造自己被需要的地位,在巴錫基維與凱柯寧兩位總理的帶領下,除了軍事上讓蘇聯意識到侵略芬蘭的代價極高進而放棄外,芬蘭一改1930年代對蘇聯的忽視及排斥,轉而與蘇聯達成一種合作的關係,讓自己變成蘇聯與西方世界的窗口,唯一要犧牲的是部分經濟上的自由與限制國內對蘇聯不利言論,以取得蘇聯對芬蘭的信任,才有機會保持獨立主權。這樣35年的妥協,雖然遭到西方國家的蔑視,但卻創造了芬蘭有機會投資更多資源於教育及研發支出上,讓全體國民的素質大幅提升,創造出極高產出的勞動力,僅半世紀的時間,從原本落後的第一產業國家,轉型為世界前段富裕且均衡的工業強國,並且在蘇聯解體後,重回真正民主自由的國度,外交上仍保持中立的角色,不參與西方世界的北約組織,形成鮮明的獨立格局。

1968年西德爆發學運,年輕世代的學生,並未經歷過納粹德國與二戰,但卻對強烈保守主義與資本主義感到厭煩。這樣社會的衝擊下,隔年大選布蘭特領導的社民黨成為第一大黨,終結了20年的西德右派拒共產世界的保守主義,開啟與社會主義國家關係正常化的契機,並與東德互相承認。雖然布蘭特受到國內反共勢力極大的壓力,但民意如鐘擺一般往左擺動,社民黨以些微差距取得了西德選民的支持,開啟了東/西德雙方的交流往來。經過21年雙方互信與交流,原本的鐵幕也不再如此封閉,雙方人民的了解程度也有所提高,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柏林圍牆也就這麼被推倒了,兩德也終究實現了統一。相較於芬蘭面對的是急迫的生存危機,德國(西德)歷經兩代人的危機,終究在有智慧的妥協下,放棄了原有的對抗與基本信念的分歧,選擇了接觸與互信,讓西德有機會實現統一,並奠定了日後歐盟的雛形。

明治維新與軍國主義:危機的自我感覺

面對危機及解決危機之前,必須先意識到自己處於危機之中。如果組織內部無法接受多元的聲音,無法讓危機的感覺傳遞給其他人,讓群體盡早意識到危機,當越無視於危機,方向越偏頗時,就很有可能從內部爆發革命或由外部戰爭介入,來修正這個狀態。其中從日本近代發展的軌跡,就有許多可看之處。
危機感的意識,有源於內部的壓力,也有源於外部的刺激。1839-1842年的中英鴉片戰爭,讓當時的幕府當局及旗下的大名震撼不已。然而,當時幕府當局(代理人)、各地大名(軍閥)及如傀儡般的天皇(元首)呈現分裂對抗局面,並沒有一致的信念。1853年黑船來襲後,幕府受制於外國勢力,簽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但實際上卻陽奉陰違,反有意無意助長壤夷派義和團式的對外國人或親外派人士的暗殺行動。直到英國及歐洲聯軍兩次對兩大名長州藩及薩摩藩的殘酷報復,才讓日本共同意識到外部真正的危機,進而擱置內部仇恨,兩大世仇大名聯合發動了政變,使大政奉還給明治天皇,現代日本國家的雛形才真正形成。
1853年至1868年的十數年中,日本不論幕府或大名,皆模仿與學習西方,在既有蘭學基礎下,有計劃向西方學習,但全體仍未意識到需要結構變革及消弭內部鬥爭的危機。1868年明治天皇在年僅16歲下繼任,並在倒幕派的支持與主流意識趨同,配合利益結構與權力結構巧妙的轉移下,完成了真正的統一。在頂層權力結構確立後,依序從軍事、財政與經濟、教育、法律,最後確立的新憲法進行改革,藉派出大量的知識分子到英、法、德、美學習及考察,找出當時最適合日本的模式,在不同領域做不同的標竿學習。改革一方面保留傳統,二方面以「發明傳統」的方式,降低反對的情緒來進行改變。明治內閣先承認初期實力無法與西方列強抗衡的危機,忍耐屈辱不平等的條約。經過一連串先從表面的強兵到根本結構的立憲,日本終於在19世紀末期,無論從軍事實力到三權分立的現代國家樣貌,皆得到西方列強基本的認可而給予平等對待的地位,進而陸續洗刷了近半世紀的不平等條約。
明治維新末期,日本併吞琉球,並陸續在甲午戰爭及日俄戰爭上取得勝利,成為脫亞入歐的帝國主義列強之一。一戰結束到二戰開啟間的20年承平時期,日本內部陸軍與海軍的發展有了截然不同的方向,陸軍雖然早期師承德國,但後期主要是以國內士官學校養成為主,而海軍則是派出大量的人才到海外留學或擔任駐外武官。由於養成方式的不同,因此兩者在日後是否對英美為主的同盟國開戰有極大的意見分歧。另一方面從倒幕到二戰,日本從後追趕到成為列強,並享受了20年的承平時期,已超過兩代人(逾70年),集體對於之前危機的感受也日漸模糊,加上陸軍在國內政治上取得優勢,對於美國在基礎工業上的強大視而不見,並藉著各種的手段壓制海軍,導致國家的鐘擺往極端的方向擺動,讓全體面臨極大的危機卻無法停止,最終就在美國兩顆原子彈下,為軍國主義畫下句點。

最危險也是最安全的時刻:保持動盪的安全

從作者所提到的歷史,可以看到人類的進步,每次大危機如二戰、冷戰後,對抗的終止讓原本極端的鐘擺往另一個方向修正,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的群體記憶會逐漸模糊,又會再次擺盪回去,如果社會是一種開放的制度,允許其他聲音的出現,下一次的修正或許可以記取之前的錯誤,在修正的過程中,逐漸找到屬於自己獨特的道路。如果從系統思考的角度來看,「結構影響行為」,這讓筆者回想起過往的經驗,為何許多企業組織治理會在明的結構上刻意設計權力分配的制度,故意非一條鞭看似不穩定的分配。而許多領導人在組織內部,無論接班人培養、內部隱形權力的分配或對某些人刻意表露喜惡等,都是刻意創造某種隱性的不穩定結構,讓組織時常有動盪或內部鬥爭的感覺。這種常保內部可接受的動盪,或許在面對外部更大衝擊時,可以避免組織因決策缺乏多元性,而誤判形勢的機會,能保有一線生機或甚至趁勢超越對手。
無論國家、企業或是個人,如《反脆弱》的概念,在面對這個變化劇烈的外部環境,還在追求一層不變的安穩,看似很安全,卻是存在相當的脆弱性。而看似混亂及動盪的不穩定,或許才是最有反脆弱的特質,也較容易生存下來。
本書尚有許多分析國家面對危機的模式,都十分值得作為學習的典範,筆者功力尚淺,僅就動盪的部分略疏己見,有興趣的讀者推薦細讀此Jared Diamond的大師之作。

參考書目及延伸閱讀

1.Jared Diamond, 動盪:國家如何化解危局、成功轉型?,2019(繁中版)
2.Daron Acemoglu、James A. Robinson,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2013(繁中版)
3. Nassim Nicholas Taleb, 反脆弱:脆弱的反義詞不是堅強,是反脆弱,2013(繁中版)
4.福澤諭吉, 福澤諭吉自傳:改造日本的啟蒙大師. 1899(日文版)/2011(繁中版)
5. Niccolo Machiavelli, 君主論,1532(原版)/2012(繁中版,呂健忠.譯)
↓↓如果本文對您有幫助,請給筆者一個讚,對筆者創作是莫大的鼓勵,謝謝。↓↓
跨境電商新手村中, 創業前有數年掛著財務長職稱的台資企業雜務長, 略懂財會、法務、人資、IT等等, 碎念一點電商過程遇到的一些合規作法的小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20年2月,身在中國大陸。隨著疫情的升溫,公司已經放了一個月的基本薪假,公司沒有收入,但每個月固定的開銷仍鉅,身為財務長的我,除了計算還有多少現金可以運用,重點還是在於盤點投資事業部及人力資源,董事會也開始在檢討過剩人力的問題,一波必要的人事調整即將落下…。
近日,與前公司同事聊天,該前輩拿著之前筆者手稿的專案管理教案,一塊討論在公司推行大型專案時,教育其他部門主管協作。這讓筆者回憶起2009年取得了PMP的往事。老實說,PMBOK細節已忘差不多了,但專案管理底層與豐田式管理所運作的一致。這些思維也深深影響筆者的工作習慣與思考方式。
不論創業或受僱,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在不同公司規模、職業階段、所在的高度等,都會有不同的側重點,就筆者淺薄的觀察,或許可以從經營、管理及產業這三種面向來思考。
閱讀,開啟知識螺旋的鑰匙。閱讀可以是一種學習,一種休閒,可以是有目的學習,也可以漫無目的感受。拜科技所賜,人類獲取資訊的方式越來越多元,每天睜開眼睛的第一件事情,是否先打開手機呢?每天過多資訊反客為主的無差別轟炸,過多被動吸收資訊的方式,讓我們變得懶惰,而閱讀正是幫助你奪回主動權最好的利器。
對於一位撰寫學術論文的新手而言,光是蒐集相關文獻所花費的時間已相當可觀,如果每篇文章都要重頭看到尾豈不是一天有48hr也不夠用了。加拿大滑鐵輪大學S. Keshav教授,2007年六月寫了一篇文章,把他讀paper的訣竅傳授給大眾,對於剛進入研究領域的你我而言,絕對有助於節省許多不必要的時間支出。
我們在任何場合與人第一次碰面,自我介紹的前面三句話,一定會問到:您是做什麼的?從行業及職位切入,總是比較好有共同話題可聊,且說白了,這也是社會上評估你是誰重要的一個角度。上個月筆者為了拜訪客戶,自行設計名片,一張空白的小紙卡上,說明你跟公司關係以及你是誰,而對一人公司而言,任何抬頭變得毫意義。
2020年2月,身在中國大陸。隨著疫情的升溫,公司已經放了一個月的基本薪假,公司沒有收入,但每個月固定的開銷仍鉅,身為財務長的我,除了計算還有多少現金可以運用,重點還是在於盤點投資事業部及人力資源,董事會也開始在檢討過剩人力的問題,一波必要的人事調整即將落下…。
近日,與前公司同事聊天,該前輩拿著之前筆者手稿的專案管理教案,一塊討論在公司推行大型專案時,教育其他部門主管協作。這讓筆者回憶起2009年取得了PMP的往事。老實說,PMBOK細節已忘差不多了,但專案管理底層與豐田式管理所運作的一致。這些思維也深深影響筆者的工作習慣與思考方式。
不論創業或受僱,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在不同公司規模、職業階段、所在的高度等,都會有不同的側重點,就筆者淺薄的觀察,或許可以從經營、管理及產業這三種面向來思考。
閱讀,開啟知識螺旋的鑰匙。閱讀可以是一種學習,一種休閒,可以是有目的學習,也可以漫無目的感受。拜科技所賜,人類獲取資訊的方式越來越多元,每天睜開眼睛的第一件事情,是否先打開手機呢?每天過多資訊反客為主的無差別轟炸,過多被動吸收資訊的方式,讓我們變得懶惰,而閱讀正是幫助你奪回主動權最好的利器。
對於一位撰寫學術論文的新手而言,光是蒐集相關文獻所花費的時間已相當可觀,如果每篇文章都要重頭看到尾豈不是一天有48hr也不夠用了。加拿大滑鐵輪大學S. Keshav教授,2007年六月寫了一篇文章,把他讀paper的訣竅傳授給大眾,對於剛進入研究領域的你我而言,絕對有助於節省許多不必要的時間支出。
我們在任何場合與人第一次碰面,自我介紹的前面三句話,一定會問到:您是做什麼的?從行業及職位切入,總是比較好有共同話題可聊,且說白了,這也是社會上評估你是誰重要的一個角度。上個月筆者為了拜訪客戶,自行設計名片,一張空白的小紙卡上,說明你跟公司關係以及你是誰,而對一人公司而言,任何抬頭變得毫意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經指數 20周慣性跌破,要是確認開始變成中期壓力就會要有最少1個階段跌幅滿足的過程 #南韓指數 也來到三次慣性修正的20周重要支撐,看會不會改變還是又一樣的反彈 ### 兩個都是這波重要景氣國家的節奏 前面大家隨便都能分析任何產業題材 第三季開始就不一樣了,整個世界的資金都是互
Thumbnail
本文從戰後重建到高度現代化,探討日本社會的發展過程及其影響。包括戰後經濟奇蹟、科技與創新、教育體系與價值觀、社會結構與挑戰、文化與全球影響力等面向。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不是只有中國會喊逢中必反,日本當年經濟超強,強到對美國有威脅時,日本本國一樣有類似的口號,台灣其實也有過,只是沒那麼激烈。 為何?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Thumbnail
在討論立法院的一團混亂之前,我們先把鏡頭移到歐洲。1652年3月9日晚間的華沙,波蘭-立陶宛聯邦議會人聲鼎沸,各種咒罵聲此起彼伏。你躲在門外偷聽,原來是一群大貴族正在為了「是否延長會期」爭論得面紅耳赤……
Thumbnail
2003/6/7 自由帝國主義頗能代表美英戰略。世界秩序有兩種:帝國霸權或權力平衡。對美歐日,權力平衡已不復適用。現在只有三種國家—民主體制的西方「後現代國家」、國家主義的中俄印等「現代國家」,以及內戰頻仍的失敗國家。後兩者式對自由民主構成了威脅。但難以援用權力平衡,營造帝國霸權就成為唯一的出路。
Thumbnail
1895年,❙甲午戰爭❙ 一役證明了只求表面形似的 ❙洋務運動❙ —— 類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 80年代的改革開放 —— 的澈底失敗,於是出現了從根本上改革 ❙清國❙ 體制的意見,立憲思想借 ❙戊戌變法❙ 開始凝聚力量,然而百日即壽終正寢。  ...
Thumbnail
2020/2/24 權力移轉是當前西方國際秩序的物質性裂隙。觀念性的裂隙如果放任漂流,則會導致秩序的「西方缺位」,也滑向地緣政治與大國對抗。這將使氣候、公衛、軍控、網安等強烈要求跨國合作的全球非傳統安全問題難以治理。一旦有任何角落出現異常,公眾的廉價對策,就是尋找「他者」來卸責甚至落井下石。  
Thumbnail
把時間軸拉長到幕府末年,西力東漸、殖民地林立逐漸的19世紀,日本作家林房雄旁徵博引,完成了《大東亞戰爭肯定論》這部大逆風的著作,不只企圖用不同的視角帶領讀者看見不一樣的東亞近代史,也要證明「大東亞戰爭」,除了是一場不得不打的戰爭,也是值得讓日本人感到驕傲的歷史。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經指數 20周慣性跌破,要是確認開始變成中期壓力就會要有最少1個階段跌幅滿足的過程 #南韓指數 也來到三次慣性修正的20周重要支撐,看會不會改變還是又一樣的反彈 ### 兩個都是這波重要景氣國家的節奏 前面大家隨便都能分析任何產業題材 第三季開始就不一樣了,整個世界的資金都是互
Thumbnail
本文從戰後重建到高度現代化,探討日本社會的發展過程及其影響。包括戰後經濟奇蹟、科技與創新、教育體系與價值觀、社會結構與挑戰、文化與全球影響力等面向。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不是只有中國會喊逢中必反,日本當年經濟超強,強到對美國有威脅時,日本本國一樣有類似的口號,台灣其實也有過,只是沒那麼激烈。 為何?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Thumbnail
在討論立法院的一團混亂之前,我們先把鏡頭移到歐洲。1652年3月9日晚間的華沙,波蘭-立陶宛聯邦議會人聲鼎沸,各種咒罵聲此起彼伏。你躲在門外偷聽,原來是一群大貴族正在為了「是否延長會期」爭論得面紅耳赤……
Thumbnail
2003/6/7 自由帝國主義頗能代表美英戰略。世界秩序有兩種:帝國霸權或權力平衡。對美歐日,權力平衡已不復適用。現在只有三種國家—民主體制的西方「後現代國家」、國家主義的中俄印等「現代國家」,以及內戰頻仍的失敗國家。後兩者式對自由民主構成了威脅。但難以援用權力平衡,營造帝國霸權就成為唯一的出路。
Thumbnail
1895年,❙甲午戰爭❙ 一役證明了只求表面形似的 ❙洋務運動❙ —— 類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 80年代的改革開放 —— 的澈底失敗,於是出現了從根本上改革 ❙清國❙ 體制的意見,立憲思想借 ❙戊戌變法❙ 開始凝聚力量,然而百日即壽終正寢。  ...
Thumbnail
2020/2/24 權力移轉是當前西方國際秩序的物質性裂隙。觀念性的裂隙如果放任漂流,則會導致秩序的「西方缺位」,也滑向地緣政治與大國對抗。這將使氣候、公衛、軍控、網安等強烈要求跨國合作的全球非傳統安全問題難以治理。一旦有任何角落出現異常,公眾的廉價對策,就是尋找「他者」來卸責甚至落井下石。  
Thumbnail
把時間軸拉長到幕府末年,西力東漸、殖民地林立逐漸的19世紀,日本作家林房雄旁徵博引,完成了《大東亞戰爭肯定論》這部大逆風的著作,不只企圖用不同的視角帶領讀者看見不一樣的東亞近代史,也要證明「大東亞戰爭」,除了是一場不得不打的戰爭,也是值得讓日本人感到驕傲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