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客閱讀筆記的沙龍
首頁
跨境財務長的碎念
過客商業書櫃
關於
過客商業書櫃
20
公開內容
商業類書籍是我事業及人生的指引,有那麼幾年經理人管理及海外工作的經驗,卸下經理人名片上的抬頭,我還剩下什麼?透過閱讀,反思自己的錯與對,分享一點微不足道的感受。
全部
讀後心得
時事分享
知識管理
創業思維
職場觀點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過客閱讀筆記
2021/02/09
發佈於
過客商業書櫃
理想化
“經理,您說的有點太理想化了。”廠務其中一位有超過12年織造經歷的副理,又再抵抗將流程標準化的作業。筆者笑著回答“郭兄,如果連一點理想都沒有,公司還有改變的希望嗎?”
#
職場觀點
#
企業管理
#
品質
3
留言
過客閱讀筆記
2021/02/07
發佈於
過客商業書櫃
《零規則》讀後心得:用自由與責任構築的新企業物種
從本書的最後往前看,或許Netflix文化的新物種,在亞洲屬於威權或習慣至上而下的文化框架下,非常的難以生長出來,然在美國,在建國歷史及自主獨立文化深根下,尤其需要快速反應及創新的媒體或科技公司身上,產生這樣以自由與責任構築出來,將權力下放到最基層的新企業組織,確實不令人意外。
#
讀後心得
#
閱讀
#
企業創新
8
留言
過客閱讀筆記
2020/10/28
發佈於
過客商業書櫃
收入的意義
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迪頓與克魯曼在2010年,對美國45萬人所做的社會實驗證實,年所得7.5萬美金是美國人幸福感的頂點,超過7.5萬美元的年收入就不會因為所得增加而增加幸福感。對於你而言呢?一個月、一年多少的收入,會讓你感到安全感,多少的收入會讓你的幸福感增加?
#
月薪25萬
#
投資理財
#
生活職場
1
留言
過客閱讀筆記
2020/10/25
發佈於
過客商業書櫃
《動盪:國家如何化解危局、成功轉型?》讀後心得:在鐘擺的動態中,找尋未來的方向
以筆者淺薄的眼光來看,這些歷程更似左右擺盪下追尋未來的一種過程,當極於向某一邊偏擺時,下一次迴盪的力道將更大,更具毀滅性,而經過一次、兩次的動盪傷害後,人們記取教訓隨之進化,將會用修正的方式,以偏擺較小的方式,來回修正,使社會漸漸達到一個平衡,也走出了屬於這個國家獨特的方向。
#
危機管理
#
歷史
#
讀書心得
6
留言
過客閱讀筆記
2020/10/22
發佈於
過客商業書櫃
這不完全是梁姐的錯?從一個老員工的資遣看組織跟老闆
2020年2月,身在中國大陸。隨著疫情的升溫,公司已經放了一個月的基本薪假,公司沒有收入,但每個月固定的開銷仍鉅,身為財務長的我,除了計算還有多少現金可以運用,重點還是在於盤點投資事業部及人力資源,董事會也開始在檢討過剩人力的問題,一波必要的人事調整即將落下…。
#
生活職場
#
職場觀點
#
中年失業
3
留言
過客閱讀筆記
2020/10/07
發佈於
過客商業書櫃
淺談專案管理與工作
近日,與前公司同事聊天,該前輩拿著之前筆者手稿的專案管理教案,一塊討論在公司推行大型專案時,教育其他部門主管協作。這讓筆者回憶起2009年取得了PMP的往事。老實說,PMBOK細節已忘差不多了,但專案管理底層與豐田式管理所運作的一致。這些思維也深深影響筆者的工作習慣與思考方式。
#
職場觀點
#
專案管理
#
一頁紙專案管理
4
留言
過客閱讀筆記
2020/09/14
發佈於
過客商業書櫃
淺談巧用不平等優勢的事業發展
不論創業或受僱,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在不同公司規模、職業階段、所在的高度等,都會有不同的側重點,就筆者淺薄的觀察,或許可以從經營、管理及產業這三種面向來思考。
#
創業
#
職場觀點
3
留言
過客閱讀筆記
2020/08/19
發佈於
過客商業書櫃
知識管理|從《如何閱讀一本書》講起
閱讀,開啟知識螺旋的鑰匙。閱讀可以是一種學習,一種休閒,可以是有目的學習,也可以漫無目的感受。拜科技所賜,人類獲取資訊的方式越來越多元,每天睜開眼睛的第一件事情,是否先打開手機呢?每天過多資訊反客為主的無差別轟炸,過多被動吸收資訊的方式,讓我們變得懶惰,而閱讀正是幫助你奪回主動權最好的利器。
#
知識管理
#
閱讀心得
#
學習
4
留言
過客閱讀筆記
2020/08/13
發佈於
過客商業書櫃
重拾舊文|How to read a paper 中譯
對於一位撰寫學術論文的新手而言,光是蒐集相關文獻所花費的時間已相當可觀,如果每篇文章都要重頭看到尾豈不是一天有48hr也不夠用了。加拿大滑鐵輪大學S. Keshav教授,2007年六月寫了一篇文章,把他讀paper的訣竅傳授給大眾,對於剛進入研究領域的你我而言,絕對有助於節省許多不必要的時間支出。
#
翻譯
#
分享
#
閱讀
1
留言
過客閱讀筆記
2020/08/10
發佈於
過客商業書櫃
《你是誰,比你做什麼更重要》讀後心得 II:一張人生的空白名片
我們在任何場合與人第一次碰面,自我介紹的前面三句話,一定會問到:您是做什麼的?從行業及職位切入,總是比較好有共同話題可聊,且說白了,這也是社會上評估你是誰重要的一個角度。上個月筆者為了拜訪客戶,自行設計名片,一張空白的小紙卡上,說明你跟公司關係以及你是誰,而對一人公司而言,任何抬頭變得毫意義。
#
創作與書評
#
職場觀點
#
人生
5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