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力才有永續的動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帶著孩子上台分享自己的 DFC歷程

帶著孩子上台分享自己的 DFC歷程

最近接下了一個小任務,就是去各個學校向老師們分享 DFC四步驟如何運用到教學之中,但是理論都可以講得高大上,但就是理論,為了避免現場老師有這樣的想法,所以我決定帶著揚揚去分享自己如何將 DFC運用在生活之中,解決自己的問題。

但是這個孩子,真的很難控制他!畢竟他是打從娘胎就決定自學的孩子,有主見,不曾受過學校團體要乖乖上課的規範要求,自然讓我幾度理智線即將斷掉!但這個風險已經在我帶他去分享之前就有預料到了,所以也提醒了 DFC團隊的夥伴會有驚喜,但可能是驚嚇。

108課綱之後,還是很多家長會問「如何考高分?」,但是考高分是108課綱的目的嗎?所謂的素養是真的很難用分數評量,但是我一直相信,一個有素養的孩子,學業成績不會太差,但反之就不一定了。所以我直接跟學生說:「如果你的家長還是想問我怎麼考高分,那我覺得直接先恢復聯考吧!108課綱的目的不是為了要繼續考高分。」

在還沒有108課綱的之前,我就覺得現在的教育已經無法因應變化快速的社會,因此決定讓孩子自學,因為誰能夠預料到10年後的社會會發生什麼事?去年的現在也無法預料到2020會是豬羊變色的一年,突然「線上」的使用能力變得很重要,以前家長最討厭孩子使用網路,但一度我們都擔心要線上教學,突然又要孩子學會使用這些,所以誰能夠預料到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但是讓孩子有自主學習的空間,其實對於家長而言,是很大的壓力,像揚揚是習慣手作的孩子,又對自己有要求,總希望自己一開始就做到最好,所以會拜託大人完成自己做不到的部分,但是沒有經過練習,誰也都沒有辦法表現好,因此都要耐著性子跟他說,必須要自己完成,加上他求好心切,所以他只要剪壞了一小個部分,就會選擇直接放棄,都要陪著他不斷突破,並改良,到現在他才有能力做出有模有樣的作品。中間的故事是一段錢與時間的辛酸血淚史。

而且,這樣的學習過程,沒有檢核點,難以追蹤,需要的是時間來證明,當然也可能是證明孩子沒有這方面的天賦,可能也白白浪費了時間,但是我都相信,這些時間不會真的浪費,總是會在每個時間點發酵出需要的能力,只是在看不見成績的狀況下,有多少家長可以接受呢?

我深刻了解學校老師面對家長的壓力,所以我這一系列的演講主題都會定調在「改變從小小的開始」,不一定要「成功」才是好的教育範例,有時候失敗也是很重要的,最起碼它證明了在這樣的條件下,這件事情不會成功,希望可以鼓勵老師帶著孩子開始改變。

但其實我知道,如果家長不改變,現場的老師要改變也是很困難的,除非跟我一樣當個兼任老師,不開心教就換學校。

其實,學校的教育只是孩子學習成長的一個部分,孩子本身如果有學習的意願,自學就會成為他永續學習的動力,所以如何讓孩子求知若渴,我覺得才是身為老師應該要著力的地方;身為家長,如何不打擊孩子學習的興趣,也是很重要的,不要問告訴孩子今天考幾分,或是那些東西不重要,因為未來沒有人知道什麼是重要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雲的癒心觀測站的沙龍
1會員
8內容數
2021/04/02
#嘿小唐我在這 #小唐的咩噗  #策展全紀錄 #同理是最棒的溝通 #設計思考 第一次成為策展人,也第一次辦展就有副總統蒞臨的殊榮,開展前腦袋想到快爆炸的苦痛,似乎也值得了! 2021.03.21 賴副總統清德先生在國際唐氏症日當天蒞臨看展 這次彤鳥主要負責撰寫「小唐的咩噗」這面黑板牆的文字內容,這區
Thumbnail
2021/04/02
#嘿小唐我在這 #小唐的咩噗  #策展全紀錄 #同理是最棒的溝通 #設計思考 第一次成為策展人,也第一次辦展就有副總統蒞臨的殊榮,開展前腦袋想到快爆炸的苦痛,似乎也值得了! 2021.03.21 賴副總統清德先生在國際唐氏症日當天蒞臨看展 這次彤鳥主要負責撰寫「小唐的咩噗」這面黑板牆的文字內容,這區
Thumbnail
2020/11/24
今年很意外地闖關到安麗小夢想大志氣的決選, 但也造成很大的壓力
Thumbnail
2020/11/24
今年很意外地闖關到安麗小夢想大志氣的決選, 但也造成很大的壓力
Thumbnail
2020/11/17
我們也很感激豐珠願意讓我們去學校帶著孩子一起用不一樣的方式看世界,也希望孩子們也可以換一個方式看待自己,看到自己有能力的一面,看到自己值得被愛跟肯定的一面。
Thumbnail
2020/11/17
我們也很感激豐珠願意讓我們去學校帶著孩子一起用不一樣的方式看世界,也希望孩子們也可以換一個方式看待自己,看到自己有能力的一面,看到自己值得被愛跟肯定的一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前陣子聽了台大教授葉丙成在Podcast上,談到現在的教育制度已經遠遠跟不上世界變化的速度,其中的關鍵除了老師以外,更重要的是家長們 身為一個父親,對於葉教授所說的「轉換父母對教育的KPI」深有同感,很多爸媽總覺得人生的決勝點在孩子的18歲,只要讓孩子考上一間好的大學,當父母的KPI就達成了
Thumbnail
前陣子聽了台大教授葉丙成在Podcast上,談到現在的教育制度已經遠遠跟不上世界變化的速度,其中的關鍵除了老師以外,更重要的是家長們 身為一個父親,對於葉教授所說的「轉換父母對教育的KPI」深有同感,很多爸媽總覺得人生的決勝點在孩子的18歲,只要讓孩子考上一間好的大學,當父母的KPI就達成了
Thumbnail
在學校環境中掙扎了一年,偶有老師肯定或是寫卷順利,那天,就能看到孩子開朗的笑容。可惜的是,那笑容總是很罕見,慢慢的就不見了。學習,怎麼會變成唯一肯定自己的方式,從提升自我變成評價自己的工具?不該是這樣的!
Thumbnail
在學校環境中掙扎了一年,偶有老師肯定或是寫卷順利,那天,就能看到孩子開朗的笑容。可惜的是,那笑容總是很罕見,慢慢的就不見了。學習,怎麼會變成唯一肯定自己的方式,從提升自我變成評價自己的工具?不該是這樣的!
Thumbnail
有些家長強烈要求孩子走自己走過的路,每天向孩子灌輸自己當年如何認真讀書取得好成績繼而出人頭地,然後要求孩子照方抓藥,努力讀書。面對成績不如預期的孩子,他們完全無法理解,自問當年環境更惡劣也做得到,為什麼讓孩子享用最好的資源,成績卻無法提升?他們認定孩子不夠努力,完全無視孩子的本質和興趣,堅持將自己的
Thumbnail
有些家長強烈要求孩子走自己走過的路,每天向孩子灌輸自己當年如何認真讀書取得好成績繼而出人頭地,然後要求孩子照方抓藥,努力讀書。面對成績不如預期的孩子,他們完全無法理解,自問當年環境更惡劣也做得到,為什麼讓孩子享用最好的資源,成績卻無法提升?他們認定孩子不夠努力,完全無視孩子的本質和興趣,堅持將自己的
Thumbnail
在人工智慧時代,孩子的教育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學校的課堂之中,家庭教育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侷限了孩子們的發展空間,過度強調知識的灌輸,而忽視了自主學習的重要性。自學能力不僅是為了應對當前的教育體制,更是為了孩子未來面對不斷變化的社會和工作環境時能夠自如應對。
Thumbnail
在人工智慧時代,孩子的教育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學校的課堂之中,家庭教育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侷限了孩子們的發展空間,過度強調知識的灌輸,而忽視了自主學習的重要性。自學能力不僅是為了應對當前的教育體制,更是為了孩子未來面對不斷變化的社會和工作環境時能夠自如應對。
Thumbnail
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Thumbnail
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Thumbnail
教育孩子思考和判斷的任務是每位家長的責任與使命。這不僅僅是為了他們在學業上取得成功,更是為了讓他們在未來面對各種挑戰時能夠自信地做出正確的抉擇。要培養這樣的能力,家長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和空間去思考問題,而不是一味地灌輸答案。透過提出開放式問題,鼓勵他們尋找多種解決方案......
Thumbnail
教育孩子思考和判斷的任務是每位家長的責任與使命。這不僅僅是為了他們在學業上取得成功,更是為了讓他們在未來面對各種挑戰時能夠自信地做出正確的抉擇。要培養這樣的能力,家長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和空間去思考問題,而不是一味地灌輸答案。透過提出開放式問題,鼓勵他們尋找多種解決方案......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