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寫的,大部份都是經驗或是體悟,耳中會響起這麼一句話:「寫這些比較簡單,輕鬆捻來。」
乍聽之下,好像真的,「只是」體悟而已—有點自卑,不好意思。但再想想,不是這樣的,寫經驗和體悟,花的工夫更多。
我沒有讀很多資料,在我的文章中沒有引用權威的文章,不像寫學術論文一樣,有各種資料佐證,經過一定的格式和程序調查、實驗、推論、證明、得到結論……。其實,人生的體驗要花更長的時間收集、並列、觀察、消化、重組、印證……,經過許久的時間才會有一點體悟,然後將它寫出來,分享給想看,而且有看到的人。
在這些過程中,也會閱讀資料,看各種說法,還有別人的情形,不過是將看到的資料都消化完後,融入生活中,和自己的生命經驗結合,起化學作用,加上實際去做,去印證,覺得好的,可行的,形成新的生命,有話說之後,才寫出來,沒有比較簡單,比較快,一樣是耗神的,只是沒被看到,沒有具體的「證據」(引用文獻)而已。
「證據」在閱讀者的身上,閱讀者看完之後,有引起共鳴,和自己的生命經驗互相震盪,覺得很好,有收穫,加上願意去試著做看看,得到滿意的結果—這是作者將人生體悟寫下來,分享出去,最值得的地方。
而且,這些都是「第一手資訊」,論文或報導是第二手,或第三手,將許多人的資料整理出來。雖然樣本數比較多,但我只需要一樣就可以了,就像我們常看到的各種「率」,百分之87的人會XX,啊我就是那另外的百分之13,資料寫得再多,對我也沒有用啊!資料合用就好,「多」或「好」不是最重要的。
這些話,算是我的自言自語,自圓其說吧!同時也在肯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