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故事第一九零期

2020/11/2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陳家洛與袁承志 /梁哈金
  最近重讀《書劍恩仇錄》和《碧血劍》。小時很愛《碧血劍》,對《書劍》卻一直「麻麻地」。喜歡碧血是因為袁承志,對書劍感覺還好則是因為陳家洛。
  多年後,我自己也多少有在寫小說或武俠小說了,再回頭來看書劍和碧血,你就會非常、非常、非常佩服金庸。為甚麼人家第一次寫武俠小說,就可以寫得那麼好!我甚至認為,就算金庸寫完《書劍恩仇錄》就不寫了,他仍然會在武俠小說史擁有極高的地位。《書劍恩仇錄》的成就,完全不下於北派五大家那些代表作(除了《蜀山劍俠傳》),且猶有過之。不光故事結構遠勝民國武俠的鬆散與不完整,對於人物的塑造、武功的構想、武打場面的設計、愛情的描寫、節奏之緊張刺激等等,皆超乎前人。
  書劍寫於1955年,距離環珠樓主、白羽、王度廬、鄭證因、朱貞木等大師因為中國淪陷而斷稿,僅僅六年。那六年期間,因為戰亂、流亡、貧困,中港台都缺乏新的武俠大師出現,所以從北派五大家到金庸,其實沒有一個過渡期,金庸就是這樣以嶄新的形象蹦出來了。雖然當時與梁羽生齊名(號稱「梁金」),梁氏同時的《龍虎鬥京華》亦闢「新派武俠小說」之大門,然而在小說寫法的開創性,卻不及金庸。
  我上課時很愛用所謂的「少年英雄成長故事」的故事原型跟同學討論金庸的武俠:
→遇到明師教他超級武功
→得到武功祕笈、寶物,讓他迅速level up
→結識美女
→成為絕頂高手,報仇or破案or解決江湖陰謀or報國。
  從這個故事原型來檢視「新派」武俠小說,可說差不離幾。我也認為,這是新派武俠比起民國小說更好看的主因,更是我們現在對於「武俠小說」的整體印象。好看的武俠小說,就要長這個樣子,就要有這些元素,或其「變型」。
  比如陳家洛(少年),他因為政治關係,被紅花會幫主于萬亭送去給天池老人當徒弟(遇明師),而成為武功高手。後來于萬亭死了,遺命他繼任幫主,他在歷險中,發現了《莊子》(武功祕笈)武功大進,認識霍青桐和香香公主(結識美女),成為絕頂高手,可惜最後謀反(報國)失敗,只好歸隱。
  比如袁承志(少年),因為父親是袁崇煥,所以神劍仙猿穆人清(明師)收他為弟子,十年之內就成為江湖罕見的絕頂高手。他無意中在某個山洞發現了金蛇郎君留下的秘笈(武功秘笈)和金蛇劍、金蛇錐(寶物)(更獲得明惠帝留下的寶藏,和解萬毒的朱睛冰蟾),讓他更加高強。後來還跟溫青青在一起、得到阿九垂青(美女),最後幫助闖王滅明(報仇、報國),然而對闖王失望,於是投奔南國。
  這樣的舉例,可以一直持續下去。金庸的小說,幾乎都追尋這個模式而逞其變化,但不脫離這些母題。這樣的寫法流行於五、六零年代的台灣武壇,搞到最後古龍跑出來抗議,說要改變武俠,將本來以寫少年、復仇故事、武功秘笈、絕世高手傳授武功、寶物為主的寫法,改成寫中年、友情、愛情、原諒。那也是1966年後的事了。
  就我的武俠視野,真正完成這種「好看模式」(「少年→遇到明師→得到武功祕笈、寶物→結識美女→成為絕頂高手、報仇」)的武俠小說家,就是金庸。在他以前的武俠,也不是沒有少年英雄,也不是沒有遇到明師,也不是沒有武功祕笈和寶物,也不是沒有江湖陰謀,或修成絕頂高手,但這個模式通常都只完成部分,要嘛不是少年英雄、沒有結識美女(如《鷹爪王》),要嘛成為絕頂高手卻沒有復仇故事(如《偷拳》),要嘛有一堆愛情故事,卻沒有少年發現武功祕笈、成為絕頂高手(如王度廬的小說),要嘛為國爭光卻沒有各種寶物、也沒有愛情故事、更沒有復仇(如《近代俠義英雄傳》)。這個模式的完整性,應該是完成於金庸的。
  但金庸一開始也沒操作得很好,這使得陳家洛沒那麼讓人喜歡。陳家洛是有得遇明師,卻沒有從懵懂少年練成高手的啟蒙過程;他有得到武功秘笈,卻是《莊子》,而且沒有讓人感覺很厲害、很特別的內容;他沒有得到甚麼很強大的寶物;他與兩個大美女相愛,卻因為自己的愚蠢害死了一個,而另一個,他忌妒她比自己強大;最後也因為他的愚蠢,也沒革命成功,只能含恨敗退到西域去。何況他一開始就以優雅的高富帥形象出現,更是一點都不討人喜歡。
  所以陳家洛不討喜,不光是因為形象不討好(在那個人人困苦的年代,地主階級出身的傢伙是很難得到認同的)、做人失敗而已,而是整個故事結構都無法滿足讀者。幸好,金庸還是寫出了擁有天下第一劍法「追魂奪命劍」和「連環迷蹤腿」、氣概萬千的無塵道長,說話之間就可以把別人的武器揉成一團爛泥的「綿裡針」陸菲青,徐天宏和周綺這對傻白甜與武諸葛CP,愛笑的駱冰,以及神祕的阿凡提。是這些配角撐起了這部小說。否則以陳家洛、乾隆、香香公主、霍青銅這些人來撐場的話,真的是不行。
  於是,到了第二部小說,金庸大大強化了這套模式的各個內容。他設定袁承志是袁崇煥的兒子,先天就有殺父與家國之仇;出場的時候是十歲,隨著舊將們落魄江湖;寫他拜師、學武的過程;讓他挖到金蛇密笈,得到金蛇寶劍和各種寶物;並給了他一個任性的、連讀者都受不了的無理取鬧的青青,顯得他不離不棄、專情無比,最後也讓他幫助闖王入京,崇禎自殺。
  夠完整了吧!但袁承志還是不好看,甚至金蛇郎君的魅力都遠勝於他。金蛇郎君比他有個性得多,而且出身比他還悲慘,一生的故事比他還曲折,愛恨情仇比他還驚心動魄。不過袁承志不吸引人的原因不僅於此,而是他雖然滿足了模式裡面的所有條件,卻得來太容易了:師父是不費吹灰之力就遇到,而且誰也不收只收他,而且這麼厲害的武功,他十年內就練成了絕頂高手;神形百變和暗器手法,跟木桑道長下下棋就有了(而且棋力還比他高才奇怪);金蛇秘笈也是隨便就找到,而且隨便就練成;青青也是自己送上門來,雖然愛吃醋又難搞,卻是死心蹋地地愛他,連美極了的阿九也是莫名其妙超級愛他,愛到《鹿鼎記》了還在愛;最後連殺父仇人都自己自殺了。
  而且他個性太成熟,幾乎零缺點,才二十歲的人,面對那些江湖老到的高手們,卻智勇雙全,言詞成熟,應對裕如。明明沒甚麼臨敵經驗,遇到絕頂高手卻靈活應變,毫不生手。像青青這樣的女生,如果咱們二十歲時遇到,不每天鬧分手才假,他卻完全接受她,愛意絲毫不減,連生她的氣都沒有。
  袁承志的一切都得來太容易、太理所當然了,反而少了真實感。相對來說,金蛇郎君就真實多了。如果用這套模式來檢視金蛇郎君,那他其實也是挺符合的。除了「得遇明師」沒有仔細描寫之外,秘笈、寶物、美女,他全都具足。雖然沒有自己報了仇,但《碧血劍》最後還是讓溫家五老一個一個慘死,而且是單戀自己的何紅藥殺死的,何紅藥是被自己埋下的炸彈炸死的,也算得上是報了仇。所以金蛇郎君更為頓挫的奮鬥故事,反而得到讀者更多的認同。
  於是到了第三本著作:《射雕英雄傳》,金庸就讓郭靖成了一個笨蛋,雖然還是有很好的際遇,但一切都得歷盡艱辛方能得來,包括跟黃蓉的愛情。最後也不再讓郭靖引退,而是讓他守襄陽城戰死。這套模式在他手裡,才算是初步完成了。
  但我還是愛袁承志,因為《碧血劍》是我看的第一部武俠小說,袁承志是我的第一個夢。以男主角而言,就算是楊過、令狐沖、韋小寶或喬峰,以及金蛇郎君,對我來說魅力都不如袁承志。原因是:誰不想要像袁承志那樣,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一切啊!人生已經如此的艱難,為何還要活得跟楊過一樣?全部乖乖送上門來不是很好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10會員
    261內容數
    <p>「武俠電子報」是由幾位愛好武俠的朋友輪流撰寫,內容包括書評、影評等各式評論。只要是與「武俠」相關,或能以「武俠」的視角切入的各種事件,都是武俠電子報的守備範圍。</p>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