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讓座鈴」:道德綁架的社會

2020/11/2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圖片來源:中央社今天早上看見了這個新聞:
這個新聞在我同溫層之間引起了不小的討論,處於30左右上下不敢大聲嚷嚷自己還是年輕人的我們反彈超絕劇烈大。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論語-顏淵篇>>
這段大概的意思是,人應該要扮演應該扮演的角色,才有秩序,君主應該要表現的像個君主,臣子應該要表現的像個臣子,父親要有父親的樣子,孩子要有孩子的表現(這個子或指學生),如果都沒有扮演好自己應該要的樣子,就會失去秩序,即使有的糧食,但我吃的到嗎?
孔子雖然強調了秩序的重要性,但也不是要你無論如何都要為了君主而犧牲的這種層度,強調著「自覺」身分才能每個人都能自主的維持著秩序並遵守秩序,才能談論所謂的「道德」。
至於為什麼孔子覺得大家可以自覺自己的身分,是因為他認為只要是人,都會擁有「道德」的本性,這個本性他稱之為「德」。要將這種德打磨提昇,就要透過「教育」來予以提昇,所以孔子才如此重視教育。
「讓座」這件事情對我來說就是德性的一部分,透過教育提昇德性,擁有體諒與同理心的大家就會自發性的讓出座位給有需要的人。而德性較差的人就不會有這樣的行為,並不是說不讓座就是錯的,只是單純的不覺得需要這樣做,這就是為什麼孔子覺得需要教育大家培養大家的德性。
那說這麼多,為什麼「讓座鈴」是道德綁架?
圖片來源:中央社
簡單來說:因為讓座這個舉動應該要是個人行為。
就像前面所講的,如果今天「道德意識」要透過喚醒才會有,那應該要檢討的是我們的教育體制是不是出了什麼樣的問題。其實就連博愛座我都覺得是很糟糕的設計,好好的座位弄個特別的顏色,即使車廂人滿為患大家都不敢去坐到底是???現在還變本加厲了。
在台北通勤了一輩子,有遇過帳著年紀大的長輩到處要位置還破口大罵的,也有遇過因為只搭兩站婉拒讓位的長輩或是覺得自己身體狀況很好不需要坐下的長輩。不禁讓我意識到評估自己的需求應該也是德性的一部分吧。
最後我想這個制度上線後,風氣會慢慢的演變成,沒有人按鈴不會有人讓位,鈴聲響起大家面面相覷。
「誰要讓位?」
腰焰
腰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