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讓座鈴」:道德綁架的社會

更新於 2020/11/2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圖片來源:中央社今天早上看見了這個新聞:
這個新聞在我同溫層之間引起了不小的討論,處於30左右上下不敢大聲嚷嚷自己還是年輕人的我們反彈超絕劇烈大。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論語-顏淵篇>>
這段大概的意思是,人應該要扮演應該扮演的角色,才有秩序,君主應該要表現的像個君主,臣子應該要表現的像個臣子,父親要有父親的樣子,孩子要有孩子的表現(這個子或指學生),如果都沒有扮演好自己應該要的樣子,就會失去秩序,即使有的糧食,但我吃的到嗎?
孔子雖然強調了秩序的重要性,但也不是要你無論如何都要為了君主而犧牲的這種層度,強調著「自覺」身分才能每個人都能自主的維持著秩序並遵守秩序,才能談論所謂的「道德」。
至於為什麼孔子覺得大家可以自覺自己的身分,是因為他認為只要是人,都會擁有「道德」的本性,這個本性他稱之為「德」。要將這種德打磨提昇,就要透過「教育」來予以提昇,所以孔子才如此重視教育。
「讓座」這件事情對我來說就是德性的一部分,透過教育提昇德性,擁有體諒與同理心的大家就會自發性的讓出座位給有需要的人。而德性較差的人就不會有這樣的行為,並不是說不讓座就是錯的,只是單純的不覺得需要這樣做,這就是為什麼孔子覺得需要教育大家培養大家的德性。
那說這麼多,為什麼「讓座鈴」是道德綁架?
圖片來源:中央社
簡單來說:因為讓座這個舉動應該要是個人行為。
就像前面所講的,如果今天「道德意識」要透過喚醒才會有,那應該要檢討的是我們的教育體制是不是出了什麼樣的問題。其實就連博愛座我都覺得是很糟糕的設計,好好的座位弄個特別的顏色,即使車廂人滿為患大家都不敢去坐到底是???現在還變本加厲了。
在台北通勤了一輩子,有遇過帳著年紀大的長輩到處要位置還破口大罵的,也有遇過因為只搭兩站婉拒讓位的長輩或是覺得自己身體狀況很好不需要坐下的長輩。不禁讓我意識到評估自己的需求應該也是德性的一部分吧。
最後我想這個制度上線後,風氣會慢慢的演變成,沒有人按鈴不會有人讓位,鈴聲響起大家面面相覷。
「誰要讓位?」
avatar-img
3會員
10內容數
我看書寫閱讀心得,偶爾我會畫圖寫寫日記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腰焰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憂鬱是大腦的重感冒,也是演化的護身符               《大腦修復術》 第一次起了輕生的念頭是在我父親中風多年,結果母親也腎臟衰竭必須洗腎,看著醫療帳單意識到自己將近30年的人生一點積蓄都沒有,所有賺來的錢都拿來延續父母的命的時候。
憂鬱是大腦的重感冒,也是演化的護身符               《大腦修復術》 第一次起了輕生的念頭是在我父親中風多年,結果母親也腎臟衰竭必須洗腎,看著醫療帳單意識到自己將近30年的人生一點積蓄都沒有,所有賺來的錢都拿來延續父母的命的時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博愛需要教育,霸凌需要遏止 一樣米養百樣人,無論是多合情合理的規定或政策,都會有人想曲解或醜化,不是博愛的問題,是人有問題。 我認為不是要廢除博愛座,不該因為心術不正的人而拔除社會應有的正義,而是要提倡教育的深度與廣度,不該以愛之名合理化霸凌。
Thumbnail
從小在華人的生活中,「溫馴」和「聽話」在教室內被視為非常重要的品德。然而,這些可能成為無形的枷鎖。在華人文化中,「公務員」也是許多中階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工作。對於冒險型的活動,許多家長可能會避免或減少其失敗風險。然而,如何在冒險與安全之間取得平衡?如果思考太多,就不敢邁出一步,或者陷入自我想像,無法
道家老子的觀念,人類因為不知「道」所以講仁義,而仁義不再,所以講禮樂,禮樂也制約不了人心,所以法律就於焉產生! 寄望輿論有用,那是因為有羞恥心,而羞恥心如果存在,就是有道之人,其他根本就不需要了!所以言論根本用處不大,如果沒有選票,從政者會在意民心嗎?惟一可以制衡的,不過是利益而已! 財富、名聲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面臨道義和利益之間的衝突。這篇文章以孔子的哲學觀點來探討社會問題,並強調道義的重要性。文章提到了食安問題、中配入籍問題、社福機構問題以及社工職責的相關議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闡述,作者呼籲人們應該多向道義這邊靠一點,以建立更好的社會。
Thumbnail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27 道德是建立在習俗之上嗎?
Thumbnail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Thumbnail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Thumbnail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博愛需要教育,霸凌需要遏止 一樣米養百樣人,無論是多合情合理的規定或政策,都會有人想曲解或醜化,不是博愛的問題,是人有問題。 我認為不是要廢除博愛座,不該因為心術不正的人而拔除社會應有的正義,而是要提倡教育的深度與廣度,不該以愛之名合理化霸凌。
Thumbnail
從小在華人的生活中,「溫馴」和「聽話」在教室內被視為非常重要的品德。然而,這些可能成為無形的枷鎖。在華人文化中,「公務員」也是許多中階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工作。對於冒險型的活動,許多家長可能會避免或減少其失敗風險。然而,如何在冒險與安全之間取得平衡?如果思考太多,就不敢邁出一步,或者陷入自我想像,無法
道家老子的觀念,人類因為不知「道」所以講仁義,而仁義不再,所以講禮樂,禮樂也制約不了人心,所以法律就於焉產生! 寄望輿論有用,那是因為有羞恥心,而羞恥心如果存在,就是有道之人,其他根本就不需要了!所以言論根本用處不大,如果沒有選票,從政者會在意民心嗎?惟一可以制衡的,不過是利益而已! 財富、名聲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面臨道義和利益之間的衝突。這篇文章以孔子的哲學觀點來探討社會問題,並強調道義的重要性。文章提到了食安問題、中配入籍問題、社福機構問題以及社工職責的相關議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闡述,作者呼籲人們應該多向道義這邊靠一點,以建立更好的社會。
Thumbnail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27 道德是建立在習俗之上嗎?
Thumbnail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Thumbnail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Thumbnail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