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腕〉的各式解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酷兒理論家巴特勒認為異性戀成為自然化的霸權乃是通過生理性別、社會性別與情慾的結盟,是一種文化建構。以他的解構思維來論,建構異性戀為原始文本的前提即是同性戀的複製,故而同性戀的「複製」是為異性戀原本的「先決條件」,因此「複製」先於「原本」。事實是巴氏是要藉此駁斥異性戀二元對立的本質論。他認為生理上的男人,其社會性別可以是個女人,生理上的女人,其社會性別可以是個男人。所謂「男」、「女」本來就是幻影。性別特性並沒有固定的疆界,性別劃分也並非非男即女。男性與女性特質―陰柔與陽剛,共存一體,無法全然劃分。以伍爾芙的《歐蘭朵》為例。外表上的雌雄莫辨其實指的是歐蘭朵本身心理上的雌雄莫辨。她在心理上游移在兩種性別角色之間,她/他既是男人,也是女人。在這裡特別指出了歐蘭朵的性別特質。
川端康成1964年完成的〈片腕〉,文中的男主角帶著一個女孩的手臂回家,互相把玩,已經讓兩者的情慾慢慢流淌。作者用有著陰柔的語氣來描述,如凝視凋零的花蕊,「我拾起一兩片散落的話蕊,打量著它們,這時放在桌上的女孩手臂,卻像尺蠖般伸動手指,拾攏著花蕊。」(頁14)。如說到女孩的指甲,「比又脆又小的貝殼和嬌嫩的花瓣,顯得更加透明清澈,宛如乍光即逝的露珠。看得出她日日夜夜努力地在內化女人的清純之美。這份美妙滲透到我的孤獨裡。」(頁15)又如「在五瓦特微光的映照下,它的圓潤和形影顯得格外柔和。我輕輕地轉動它,欣賞著晃動的光影,只見這光影順著其接縫處往下移動,途中變細……」(頁28)到這裡為止,可以想像得到男子是一名有著陰性特質的人,他一直告訴讀者,他的細心觀察。讀到最後,男子與女子的手臂交換,並在旁觀察自己的手臂,自己所處的空間彷彿就是同志所在的暗櫃。
〈片腕〉的主角「非男即女」之下以換手臂來做著同志情欲的探索,從最表淺的意義來說,就是對陽具的操弄。巴特勒在《身體要務》書中說:「從某個意義來說,卸除陽具的優勢並將其抽離規範式的異性戀交換,讓陽具在女性間重新流通且重新取得優勢即是陽具的重新佈署,使原先運作的表意鍵得以斷裂。如果女同志擁有陽具,明顯的他並非傳統的意義來擁有,他的行為甚至造成擁有陽具本身產生意義的危機。」如他所言,這造成一種批判性,而且顛覆性的模仿意符。
當作者寫道「這隻手臂同其母體的女孩在無限遙遠的遠方」(頁18),然後開始想像遠方的女孩,「從手臂接縫處的圓潤,到手指、下巴、臉頰、耳朵以及細長的脖頸和頭髮,在在都呈現整體的和諧之美。(頁20)」甚至把手臂「擬人化」。以文學創作原理來看,或許這就是對女性身體的認同,至少反映出女性書寫在語法句構上的不同,強調流動性,如流水般的延伸瀰漫。
「書寫妳自己。妳的身體必須被人聽到。」此乃「陰性書寫」,由法國女性主義興起之後,主要是西蘇於1970年代所提出的新書寫理想,反對使用「男性」或「女性」的辭語,以避免人類禁錮於傳統二元對立邏輯之中。所謂「書寫」此一詞彙指涉的是一種表意實踐(signifying practice)。意即由符號組構而成的語言系統為書寫運作的場域。
藉由川端康成的成長,我們看到他從開始寫作的歷程。少年的川端是個孤獨的人,他內心渴望能與自己覺得「美」的人有肌膚之親,他自己不時也會表現出女性化的舉動。而他執著的是一種「少女」的美,與另外一位寫「母性」的谷崎潤一郎,風格是不同的。
對象的穩定性來自心靈在精神上將對象表現出來的能力,以便對象不在的時候自我能夠忍受。一旦孩子對於主要的照看者有一個穩定的意象,他或她就比較容易忍受與照看者的分離,並發展出一個自主的自我。
分離總是充滿焦慮,這樣的問題容易產生神經性的行為,而不能滿意的早期關係將會導致創傷,引起對於分離的恐懼情感或與別人混為一體的焦慮。這樣的關係需要始終如一的關注提供一種客觀一致性的意識,未能做到,人便會體驗到一種自戀的創傷,一種對於存在中,基本錯誤的意識,這樣的意識將會阻礙客觀世界的穩定發展。復歸的渴望、分裂為好的或壞的客體、又愛又恨的矛盾心理、受迫害或拋棄的幻覺,以及對修復創傷或恢復嚮往失去的事物,構成了對象關係理論心理學的特點。
〈片腕〉中女孩要與她的手分離時其實是有焦慮的成分,不然她不會給手臂戴戒指,接著又為增加手的靈性,把手肘與手指的關節親了又親,雙眼似乎又有淚水。然而這個手臂跟著男人「我」回家後,漸漸發展出所謂手/她的意識:如還在路上,穿越馬路時傳來汽車喇叭的聲響,手臂害怕的扭動身體,或者與另外一個正開車的女子有種互相感應的直覺(頁11);手臂開始以她自己獨立的主體跟男人「我」交流,而不是還附著於借手臂給人的女孩,如開燈(頁14);如指甲的接觸(頁15)。接著,手臂說話的聲音,又讓男人「我」想到曾經跟他在一起過的女子(頁21),這或許也是男人「我」心裡自己的創傷。
建立個人與他者之間的邊界是最為關鍵,當自我從內在化了的他者,精神表象獨立出來的時候,這些他者也就不再被體驗為個人中不確定自我的一部分,而是分離出去,成為一個可以認識的客體。這種分離在自我與他者建立了邊界,形成一種存在,便是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存在,不會受到拋棄或者吞沒的威脅。
當男人「我」想要模仿女孩摘下自己的右手臂,裝上女孩的右手臂(頁28),按照拉康的說法,這是從兒童自我認同的想像意識,即「鏡像階段」開始的。這種鏡像主要是通過對於在母親的鏡像注視中所形成的他們自己,外在形象的識別而形成的。因此,任何人的自我認同都是一個內部的分裂,形成一種二元性,自我與他者的基本辯證法,即是一種「仿同作用」。當男子裝上女子手臂,兩者合而為一,雖然有種顫慄,但男子自己手臂的主體性卻也脫離了。

avatar-img
1會員
24內容數
讀書與寫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墨依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突然發現自己書架上有好幾本馬奎斯的書。
有些小說讓我相見恨晚。
再度拿出張錯的詩集《飄泊者》讀著。
問我為何讀這本書,是的,就是被「貓」這個字及封面上的貓眼給誘拐來了。
莫迪亞諾的《環城大道》據悉簡體版本有兩種~
作家藉著同性愛戀深入探索人性、自由和約束、短暫和永恆、性與美、生與死、青春與宿命、愛與厭倦之間,表達對此根本課題的獨立見解。
突然發現自己書架上有好幾本馬奎斯的書。
有些小說讓我相見恨晚。
再度拿出張錯的詩集《飄泊者》讀著。
問我為何讀這本書,是的,就是被「貓」這個字及封面上的貓眼給誘拐來了。
莫迪亞諾的《環城大道》據悉簡體版本有兩種~
作家藉著同性愛戀深入探索人性、自由和約束、短暫和永恆、性與美、生與死、青春與宿命、愛與厭倦之間,表達對此根本課題的獨立見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有一則現代寓言故事叫做"鍾情的臉龐",講述一名拒絕愛情的女子的愛情,她的愛慕者眾多,但因為她的拒絕皆求而不得。第一位愛慕者是運動員,遇見她後成為了人偶師。第二位愛慕者是藝術家,遇見她後成為了整體形象設計師。而最後與她相伴的那一位,極其普通平凡,甚至十分笨拙。 而這篇寓言故事實際上翻寫自知名的日本古老
Thumbnail
  作者:阿鏡   作品 一:字貓(R18)   類型:輕鬱、愛情   昨日和格友聊到車文,由於自己曾寫過,也很愛,所以也觀摩了不少這類大手們的創作。   有趣的是,男頻、女頻,寫法不太一樣,我個人較偏「情慾」的描寫,當然,和人設也有關。   我不敢說自己多會寫,情、慾有合一..
Thumbnail
「 人在出生以後,如果沒能將那些來自境遇以及周遭,又或是出生以前所謂遺傳之類染於自身的東西洗去幾分,並加以擺脫到某種反璞歸真的程度的話,似乎就不能成為真正的自己。」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中年女性的性慾和愛的情感,並透過歌曲《沐春風》的歌詞分析來解讀。對於中年女性的性情、性慾、以及社會上的角色扮演提出了深入而全面的觀點。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今天療癒的主題是原生家庭:父親 母親如果是愛,那父親就是勇敢跟堅強。 我是女生,除了有女性的一面勢必也有男性的一面;反之我是男性,勢必除了男性陽剛的一面也必定有女性溫柔的一面。 不會因為生理性別就只有單單一個面向,就像太極裡,陰陽彼此是平衡的,男性面向便是陽剛,女性面向便是柔美。 所以父親在
Thumbnail
《芭比》和《可憐的世界》透過電影敘事,探討了性別觀念和男女角色在父權社會下的困境,以及女性主義對性別框架的質問和解構。 本文從電影中的角色與情節,揭露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該成為女性主義者。
Thumbnail
繼《聲之形》之後,這是另一部有關聾啞人士&手語的作品。 畫風相當美型,男的帥,女的美,雖然網路上有漫畫版男主比動畫版更帥的評論,但我個人認為兩個版本都很好看,精緻到不行! 男主/逸臣手指上的刺青,就和他的白髮一樣相當搶眼,要想忽視都很難,不得不說,作者在人設上的小心思做得相當成功XD
Thumbnail
在《芭比》熱潮稍微退卻之際,這部電影仍值得深度探討。雖然外界對其女性主義的標籤可能使部分觀眾望而卻步,但其在性別議題上的深刻反思,使人們能共享共鳴。不僅強調女性的力量,還透過肯尼角色展現了男性在當代社會中的掙扎。電影最終以現實世界的回歸收束,真正反映出平權的複雜性與努力。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有一則現代寓言故事叫做"鍾情的臉龐",講述一名拒絕愛情的女子的愛情,她的愛慕者眾多,但因為她的拒絕皆求而不得。第一位愛慕者是運動員,遇見她後成為了人偶師。第二位愛慕者是藝術家,遇見她後成為了整體形象設計師。而最後與她相伴的那一位,極其普通平凡,甚至十分笨拙。 而這篇寓言故事實際上翻寫自知名的日本古老
Thumbnail
  作者:阿鏡   作品 一:字貓(R18)   類型:輕鬱、愛情   昨日和格友聊到車文,由於自己曾寫過,也很愛,所以也觀摩了不少這類大手們的創作。   有趣的是,男頻、女頻,寫法不太一樣,我個人較偏「情慾」的描寫,當然,和人設也有關。   我不敢說自己多會寫,情、慾有合一..
Thumbnail
「 人在出生以後,如果沒能將那些來自境遇以及周遭,又或是出生以前所謂遺傳之類染於自身的東西洗去幾分,並加以擺脫到某種反璞歸真的程度的話,似乎就不能成為真正的自己。」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中年女性的性慾和愛的情感,並透過歌曲《沐春風》的歌詞分析來解讀。對於中年女性的性情、性慾、以及社會上的角色扮演提出了深入而全面的觀點。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今天療癒的主題是原生家庭:父親 母親如果是愛,那父親就是勇敢跟堅強。 我是女生,除了有女性的一面勢必也有男性的一面;反之我是男性,勢必除了男性陽剛的一面也必定有女性溫柔的一面。 不會因為生理性別就只有單單一個面向,就像太極裡,陰陽彼此是平衡的,男性面向便是陽剛,女性面向便是柔美。 所以父親在
Thumbnail
《芭比》和《可憐的世界》透過電影敘事,探討了性別觀念和男女角色在父權社會下的困境,以及女性主義對性別框架的質問和解構。 本文從電影中的角色與情節,揭露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該成為女性主義者。
Thumbnail
繼《聲之形》之後,這是另一部有關聾啞人士&手語的作品。 畫風相當美型,男的帥,女的美,雖然網路上有漫畫版男主比動畫版更帥的評論,但我個人認為兩個版本都很好看,精緻到不行! 男主/逸臣手指上的刺青,就和他的白髮一樣相當搶眼,要想忽視都很難,不得不說,作者在人設上的小心思做得相當成功XD
Thumbnail
在《芭比》熱潮稍微退卻之際,這部電影仍值得深度探討。雖然外界對其女性主義的標籤可能使部分觀眾望而卻步,但其在性別議題上的深刻反思,使人們能共享共鳴。不僅強調女性的力量,還透過肯尼角色展現了男性在當代社會中的掙扎。電影最終以現實世界的回歸收束,真正反映出平權的複雜性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