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網路民主的試點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網歷史軌跡與拉脫維亞一樣,不同族卻同樣命運,先後被丹麥、日耳曼人、瑞典帝國、波蘭立陶宛聯邦、俄羅斯沙皇、蘇聯所併吞。同樣境內有三成的俄羅斯人,也面臨大量人口外移打工得困境。愛沙尼亞的土地面積有4萬5千平方公里,目前總人口增加到130萬人。
因此愛沙尼亞政治體制與拉脫維亞也十分類似,都是內閣制,單一國會,但議會總席次是101席,分別由12個選區選出,差別在於選制的差異,採取比例代表制與個人參選混合制,政黨參選按比例代表制計算當選席次,但需要跨過5%門檻,個人參選只要能拿下『總票數除於應選席次』平均票數以上就可以當選。
聯合政府是常態,聯合執政可以共同分配總統、總理、議長及14個部長。總統由會議會選出,總統提名總理經議會同意。
愛沙尼亞是目前最早實施網路投票的國家,大選投票前十天開始,直到大選前三天為止,共七天,選民可以透過網路或手機在網站上進行投票,在投票期間隨時可以上網投票、或取消投票,最後也可以走進投票所進行實體投票行為。
網路與數位公民是愛沙尼亞突破小國小民的路徑,網路公民也吸引世界各國的公民申請,SKYPE是在愛沙尼亞產生,2002年就推出數位身分證,2005就開啟網路投票系統,愛沙尼亞的 I Voting 投票已經實施十年的報告中,網路投票占全體投票數三成,2015年就有七位愛沙尼亞人在台灣採取網路投票。弔詭的網路投票並沒有讓年輕人投票率增加是比較有趣。
自由之鏈的起點,就是塔林的歌唱革命廣場,歌唱革命是愛沙尼亞激進主義者和藝術家海因茨·沃克(Heinz Valk)在1988年6月10日至11日發表的文章,在塔林歌曲節現場群中自發性在夜間演唱愛國歌曲,所創造名詞。『愛國五歌曲』成為音樂節的大合唱。持續四年的抗爭,蘇聯也出動坦克前往鎮壓,愛沙尼亞人用人肉盾牌阻擋坦克,最後沒有流血取得獨立。
愛沙尼亞國會前與友臺小組主席合照
革命歌唱廣場
知名愛沙尼亞音樂學院院長 在蘇聯時期因偷窺女學生洗澡 被自己老婆檢舉 最後羞愧而死,他老婆在學院外立像是要警惕世人,但愛沙尼亞人認為是被蘇聯迫害致死,目前他兒子也是該學院的院長。
網路投票2005-2015報告
選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3會員
    134內容數
    透過新聞事件,了解中國體制的運作,看新聞了解背後的邏輯,有些是千年古中國文化,有些是政治運作的淺規則,更多是意識形態下的中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洪耀南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自由之鏈的背後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制衡與平衡下立陶宛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制約拉脫維亞的民主制度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歷史上的今天─2月24日(愛沙尼亞國慶日)今天焦點─歐洲主權債務危機 
    Thumbnail
    avatar
    吳僑生
    2021-02-24
    2018 俄羅斯、波羅的海三小國、芬蘭 42天 – 愛沙尼亞 塔林的交通、住與食 愛沙尼亞共和國,通稱愛沙尼亞(Estonia),為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首都及全國最大城市為塔林(Tallinn)。國土由大陸部分和波羅的海中的2222個島嶼組成,總面積42,388平方公里,人口約140萬,為世界高收入經濟體之一,因此三小國中,愛沙尼亞的物價消費都遠比立陶宛與拉脫維亞高出許多。愛沙
    Thumbnail
    avatar
    店小二DianXiaoEr
    2020-10-18
    【小國雄心:從愛沙尼亞看見台灣的機會】愛沙尼亞與台灣同樣面對國內市場規模的侷限,許多新創業者第一天就被迫必須打造面向全球的服務,而愛沙尼亞數位基礎建設的完善、數據的完整性與政府的開放透明,創造了這樣有利於創業者完美的測試環境和服務情境,然後推向全球,那台灣呢?
    Thumbnail
    avatar
    許毓仁 Jason
    2019-08-03
    愛沙尼亞的免費公共交通工具你知道在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居民乘搭公共交通工具都是免費的嗎?
    Thumbnail
    avatar
    吳冠諾
    2018-05-26
    別放棄希望——那些年的愛沙尼亞<p>「讓你的孩子學英語吧,終有一天我們會自由的,英語會比俄語更有用,別放棄希望。」 </p>
    Thumbnail
    avatar
    吳冠諾
    2018-01-14
    腼腆的愛沙尼亞人<p>雖說我長得不帥多少有點影響,但總括來講,愛沙尼亞人不喜歡和陌生人交流。比起在三藩市買杯咖啡也能隨便聊起點甚麼,愛沙尼亞的人幾乎可說是內歛得很冷漠,在商店也不會有售貨員前來詢問你要甚麼,自己搞定就好。</p>
    Thumbnail
    avatar
    吳冠諾
    2018-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