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貓的孩子-如何在期待中成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摘自:卡里.紀伯倫《先知》

意圖靠近必先撕裂?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此系列劇名一出,加上青少年朗誦詩人紀伯倫詩作的影像,馬上戳中了許多父母的心,紛紛跳了出來高呼冤枉,批評這樣的影集是在鼓動少年、青年們不孝、違反倫理,表示作為父母也有許多辛酸與無奈。

  「貓的孩子」這一劇中案例正是最極端的家庭,配合恐怖片般的節奏、氛圍,渲染了男主角阿衍對於母親揪心的控訴,以及他巨大壓力下產生的精神症狀,在在都刺激著觀眾的神經,昭示著這世間原來有人過得如此痛苦與掙扎,甚至讓人在心中暗暗地問著自己:「這是不是在說我?」

  這樣強烈的刺激必然帶來部分的反感,但看完整部戲劇,我認為帶給觀眾最強烈的感受是:「親子之間無法靠近的遺憾」。誠如原作者與導演所說,看了會不舒服,是因為這些故事都是真的,也正因為這些撕裂的經驗已經存在,才是對於觀看眾人最好的提醒:「你還要往這條路走嗎?」

期待中順勢而為,還是逆勢而出?It is a question.
  回頭看看劇中角色的選擇,阿衍和母親的一切都順應著他人的期待而活,一個為了得到母親的愛,另一個為了在家中站穩妻子、媳婦的地位。所以他們一起忍著害怕、哀傷、憤怒,吞下所有生命的苦,只為了培養一個符合家族期待的「滿級分」人才。

  這對母子的生命因著「期待」如此緊密的連結在一起,卻也因此造成他們之間的隔閡,而無法感受到彼此之間濃厚的母子親情。直到阿衍因為精神壓力及現實挫折的傷害,開始產生幻覺等解離症狀,這過度糾纏的母子關係才在一聲聲:「我怎麼會變成這樣?」的質問中破碎。

  但單純的打破期待就能獲得快樂的新生活嗎?顯然在現實或是劇中都不會如此簡單,沒有了家人的愛與連結,無論掙脫或是滯留最後都是苦痛。只有被重要的家人看到自己對於愛的渴望,並且獲得了家人真誠的回應,才能解決當前的生命困境。

  就如同阿衍差點失控殺害母親前一刻,所聽到的新生小貓叫聲,喚醒了母子在心中對彼此的愛,因而相擁,在那時他們暫時放下了想要完成期待的執著,專注在眼前差點失去的家人身上,意識到自己很久沒有認真地聽家人說他想要的是什麼了,同時願意花心思來滿足對方的需要,他們才一起得到了解脫。

付出生命代價的同理

  「貓的孩子」在表現上絲毫沒有討好之意,意圖呈現生命的實相,但我認為它並沒有撕裂親子關係的意思,表現更多的是渴求被了解的疾呼,即使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也想要獲得所愛的人(在此處為母親)的同理。

  最動人的是結局的提問:「如果你殺了耶穌,該如何得到祂的原諒?那要是殺的是一隻貓呢?」凡人並沒有神之子的超脫和無盡時間,該如何在傷人與被傷後復原?

  結尾的畫面似乎給了解答,阿衍跟女同學渾身髒污與血垢相視而笑,像是一幅譬喻畫,說著凡人若是傷人,必須與對方受盡相同的痛苦,嚐盡他的辛酸血淚,毫不逃避地陪伴對方一起走過生命的低谷,才能在終點時用理解的眼光,牽著對方的手,繼續共構下一段人生。

※本文原刊載於文化大學學生諮商中心心靈照顧專欄
※圖片來源: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官方粉絲專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消極心理師的人生改裝工程的沙龍
77會員
24內容數
2021/07/14
那時候,我有數次站在我們高中天台的欄杆邊邊往下看,很意外的沒什麼恐懼的感覺,但看著看著會浮出「掉下去一切都結束了呢」的想法。甚至有點嚮往。拉住我的,是我當時養的一隻白底橘斑貓。
Thumbnail
2021/07/14
那時候,我有數次站在我們高中天台的欄杆邊邊往下看,很意外的沒什麼恐懼的感覺,但看著看著會浮出「掉下去一切都結束了呢」的想法。甚至有點嚮往。拉住我的,是我當時養的一隻白底橘斑貓。
Thumbnail
2021/04/01
諮商關係很特殊,不同於世間的其他關係,是一種為了個案而存在的關係,並且是以幫忙個案解決、適應困擾為目的的關係。所以這是一種「有目標」、「有一定期限」、「焦點明確」的關係,假如今天我們把諮商關係的界限跟平常的親友、工作、愛情關係搞混,就會浮現出幾個要思考的問題。  
Thumbnail
2021/04/01
諮商關係很特殊,不同於世間的其他關係,是一種為了個案而存在的關係,並且是以幫忙個案解決、適應困擾為目的的關係。所以這是一種「有目標」、「有一定期限」、「焦點明確」的關係,假如今天我們把諮商關係的界限跟平常的親友、工作、愛情關係搞混,就會浮現出幾個要思考的問題。  
Thumbnail
2021/03/24
現在資訊跟社交場合的發達,不管是去夜店玩、用交友軟體,可能會讓人跟人進入到性接觸的時間變短、變容易,加上性騷擾、性侵害的案例不斷,因此現在不斷加強「積極同意」的觀念宣導。但是,不是有積極同意就可以為所欲為,而是應該隨著關係的發展,走到有性接觸前,仍不可以忘記要「取得積極同意」!
Thumbnail
2021/03/24
現在資訊跟社交場合的發達,不管是去夜店玩、用交友軟體,可能會讓人跟人進入到性接觸的時間變短、變容易,加上性騷擾、性侵害的案例不斷,因此現在不斷加強「積極同意」的觀念宣導。但是,不是有積極同意就可以為所欲為,而是應該隨著關係的發展,走到有性接觸前,仍不可以忘記要「取得積極同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電影是精彩的,身為宮崎駿迷非常推薦到電影院支持一下,細膩又滂薄的畫作,以美術的呈現絕對是非常厲害的。不過看完很難以好看或不好看來形容這部電影,只有想到滿多劇情跟故事線好像都沒交代清楚,因此腦中還在不停的糾結思考中@@到底為小夏阿姨要跑到異界,真人為何要傷害自己等。
Thumbnail
電影是精彩的,身為宮崎駿迷非常推薦到電影院支持一下,細膩又滂薄的畫作,以美術的呈現絕對是非常厲害的。不過看完很難以好看或不好看來形容這部電影,只有想到滿多劇情跟故事線好像都沒交代清楚,因此腦中還在不停的糾結思考中@@到底為小夏阿姨要跑到異界,真人為何要傷害自己等。
Thumbnail
母親救了一隻懷孕母貓,產後體力不支留下五隻奶貓過世,母親盡力想養活奶貓,不過最終也只養活一隻。這隻貓每天陪伴母親睡覺,找父親討吃的,對我們兄弟姊妹態度更是囂張跋扈。 「你也養一隻貓在家跑來跑去,你家也有味道。」我反擊著。 沒想到父親反而說:「哪有,我家的最香最沒味道了…」
Thumbnail
母親救了一隻懷孕母貓,產後體力不支留下五隻奶貓過世,母親盡力想養活奶貓,不過最終也只養活一隻。這隻貓每天陪伴母親睡覺,找父親討吃的,對我們兄弟姊妹態度更是囂張跋扈。 「你也養一隻貓在家跑來跑去,你家也有味道。」我反擊著。 沒想到父親反而說:「哪有,我家的最香最沒味道了…」
Thumbnail
她們渴望探索外在的世界,卻不得不在金錢與現實的壓力下,經歷顛沛流離的街頭生活、提早面對不工作就得飢寒交迫的現實,對愛匱乏的她們既是彼此的依靠也是彼此的惡魔,從患難中扶持、爭吵、到身體的索求、霸凌與傷害,這本小說讓我們看到青春明媚光燦的陰暗面,年華少女間質變的友誼也無不反映著成年人世界的凶險與疏離..
Thumbnail
她們渴望探索外在的世界,卻不得不在金錢與現實的壓力下,經歷顛沛流離的街頭生活、提早面對不工作就得飢寒交迫的現實,對愛匱乏的她們既是彼此的依靠也是彼此的惡魔,從患難中扶持、爭吵、到身體的索求、霸凌與傷害,這本小說讓我們看到青春明媚光燦的陰暗面,年華少女間質變的友誼也無不反映著成年人世界的凶險與疏離..
Thumbnail
2018年開播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系列單元劇,除了《茉莉的最後一天》篇章外,令筆者深有同感的還有改編自原著《人子,與貓的孩子》的《貓的孩子》,原作者吳曉樂曾經表示,這是她當家教過程中最不願回想的一個家庭,而該篇編劇簡士耕的成長經歷,也成為《貓的孩子》的創作動力及養分。 引用及參考自:
Thumbnail
2018年開播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系列單元劇,除了《茉莉的最後一天》篇章外,令筆者深有同感的還有改編自原著《人子,與貓的孩子》的《貓的孩子》,原作者吳曉樂曾經表示,這是她當家教過程中最不願回想的一個家庭,而該篇編劇簡士耕的成長經歷,也成為《貓的孩子》的創作動力及養分。 引用及參考自:
Thumbnail
「貓的孩子」在表現上絲毫沒有討好之意,意圖呈現生命的實相,但我認為它並沒有撕裂親子關係的意思,表現更多的是渴求被了解的疾呼,即使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也想要獲得所愛的人(在此處為母親)的同理。
Thumbnail
「貓的孩子」在表現上絲毫沒有討好之意,意圖呈現生命的實相,但我認為它並沒有撕裂親子關係的意思,表現更多的是渴求被了解的疾呼,即使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也想要獲得所愛的人(在此處為母親)的同理。
Thumbnail
本集諷刺的是一個升學主義大家庭細微結構的無形壓力以及父權主義型塑家庭成員的階級關係。故事講述一個人才輩出的大家庭,只有其中小家庭的獨生子鐘國衍在學業上不甚理想。其父為了家庭面子,宛如精神領袖般地對小圓媽發號施令督促課業,自己卻無所作為,甚至成天在外拈花惹草,大男人主義可見一斑。
Thumbnail
本集諷刺的是一個升學主義大家庭細微結構的無形壓力以及父權主義型塑家庭成員的階級關係。故事講述一個人才輩出的大家庭,只有其中小家庭的獨生子鐘國衍在學業上不甚理想。其父為了家庭面子,宛如精神領袖般地對小圓媽發號施令督促課業,自己卻無所作為,甚至成天在外拈花惹草,大男人主義可見一斑。
Thumbnail
我最早聽到「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句話,是從劉仁州老師口中聽到的,現在,我終於從原著中知道了:原來是出自紀伯倫的《先知・論孩子》。當然,第一次從劉仁州老師聽到這句話時,我第一個疑問就是:「孩子不是父母的,那是誰的」?劉老師也很快的就回答了:「孩子,是上天的,上天只是透過父母的結合,讓孩子得以誕生⋯
Thumbnail
我最早聽到「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句話,是從劉仁州老師口中聽到的,現在,我終於從原著中知道了:原來是出自紀伯倫的《先知・論孩子》。當然,第一次從劉仁州老師聽到這句話時,我第一個疑問就是:「孩子不是父母的,那是誰的」?劉老師也很快的就回答了:「孩子,是上天的,上天只是透過父母的結合,讓孩子得以誕生⋯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第二部作品,比起上一集媽媽的遙控器,恐怖驚悚有過之而無不及。幾乎能用字面上的「慘綠」來形容的風格,失控的家人,崩壞的價值觀,瘋癲的同學還有,見到藍色月亮就能進入的平行世界。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第二部作品,比起上一集媽媽的遙控器,恐怖驚悚有過之而無不及。幾乎能用字面上的「慘綠」來形容的風格,失控的家人,崩壞的價值觀,瘋癲的同學還有,見到藍色月亮就能進入的平行世界。
Thumbnail
〈貓的孩子〉就我看來,不只是吳曉樂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改編,同時也可以視為對村上春樹《1Q84》的改編。編劇讓父權暴力的兩端在劇中相遇:被家暴的女人與孩子,勾勒出我們所處的真實世界。
Thumbnail
〈貓的孩子〉就我看來,不只是吳曉樂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改編,同時也可以視為對村上春樹《1Q84》的改編。編劇讓父權暴力的兩端在劇中相遇:被家暴的女人與孩子,勾勒出我們所處的真實世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