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湯問影評|《貓的孩子》: 是人子還是貓眷養的怪物?

湯問-avatar-img
發佈於影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貓的孩子》/《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ep2/ 2018/ 台灣

《貓的孩子》電影海報

《貓的孩子》電影海報

重點摘要

本集諷刺的是一個升學主義大家庭細微結構的無形壓力以及父權主義型塑家庭成員的階級關係。故事講述一個人才輩出的大家庭,只有其中小家庭的獨生子鐘國衍在學業上不甚理想。其父為了家庭面子,宛如精神領袖般地對小圓媽發號施令督促課業,自己卻無所作為,甚至成天在外拈花惹草,大男人主義可見一斑。

《貓的孩子》電影劇照

《貓的孩子》電影劇照

人子與貓的孩子

相依為命的小圓媽與兒子鐘國衍就像是公司最底層的基層主管與員工的關係他們淪為家庭虛擬階層結構的最底部,若不惺惺相惜便只能玉石俱焚。不論如何,他們心中卻各自擁有屬於自己一套發洩情緒的方式,只是愛貓和殺貓兩者本身形成極大對比。小圓媽透過愛貓以滿足自己因打罵教育而無法施加於兒子的母愛需求;鐘則因忌妒母愛被貓鳩佔鵲巢而引發殺機。

《貓的孩子》電影劇照

《貓的孩子》電影劇照

貓在劇中象徵著天經地義的母子相處之道,只是小圓媽母子倆因壓迫的環境而逐漸崩壞。劇情後段,當鐘差點因得不到母愛而弒母得逞,母貓便順利地生產,舔舐著初生的幼崽。轉瞬之間,肅殺之氣隨著舐犢情深煙消雲散,母子倆彼此存在著畸形扭曲的價值觀與感情關係也逐漸地重修舊好。

劇末,小志的一句話便為故事核心畫龍點睛。她說: 「如果我是神,你殺了我,我根本不會死。我只是要你打從心底知道自己的愚蠢。」這番話似乎也呼應著貧女乞齋那類的佛典故事,意味著菩薩總會示現眾生相以循循善誘,而劇中的貓正是肩負著這樣的使命

《貓的孩子》電影劇照

《貓的孩子》電影劇照

小志是損友?益友?

也許小志在眾人眼中,她就是那個被鐘打開的潘朵拉盒子,但她也同時是鐘的貴人。當求死堅定的鐘被抓漏師傅救起時,她是代替鐘跳樓的那個,只是最後象徵小圓媽試圖祈求考運的變質母愛的金紙蓮花最後救起了她,以示答謝成為兒子的救命恩人。如果沒受到外導性格(extrovert)的小志啟發,內向(introvert)的鐘終究會選擇自我毀滅,而非向外尋求發洩以保住性命。

《貓的孩子》電影劇照

《貓的孩子》電影劇照

結論

鐘的角色可被理解為社會上許多因家庭缺陷而缺乏母愛,最終誤入歧途的孩子,而殺貓後掉落的花瓣正如罌粟花果實那樣的垂涎而令人上癮。劇中,抓漏師傅與家教則是明眼的局外人,儘管職業背景懸殊,但相較母子倆,精神富足也許才是人類最美好的餽贈。就像編劇簡士耕所述,當家長渴望把孩子形塑成符合社會價值之人,那麼他就會變成怪物

《貓的孩子》電影劇照

《貓的孩子》電影劇照

以上純屬筆者觀點,若有引用不當之情形,還請不吝指教與包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湯問的沙龍
9會員
14內容數
如果人生是一片海,那你可曾潛入海底,又可曾眺望遠方。 偶爾偷點閒,看到欲罷不能的影集會振筆疾書,至於遊記的發文頻率可以比擬彗星撞地球了。所以,如果你和我的文章有相見恨晚的遺憾,還是可以追蹤喔。期待未來在某個黃辰吉日再度相遇。
湯問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6/12
最討厭下雨的我,偏偏搬到全台灣最會下雨的地方。劇中的林雨菁自從原本與爸爸和奶奶住的小林村因八八風災滅村後,全家僅存她倖免於難。諷刺的是,她卻搬到了叔叔住的東北角,也成為了她最難適應之處。
Thumbnail
2020/06/12
最討厭下雨的我,偏偏搬到全台灣最會下雨的地方。劇中的林雨菁自從原本與爸爸和奶奶住的小林村因八八風災滅村後,全家僅存她倖免於難。諷刺的是,她卻搬到了叔叔住的東北角,也成為了她最難適應之處。
Thumbnail
2020/02/26
相較於前四集,這是一個虛擬建構的反烏托邦社會,探討的是從懷孕到養兒育女的過程被壓制型國家機器(RSA)箝制成一條生產線,而女性唯一的母親職業則會隨孩子的學業成績決定社經地位的高低。在如此功利的社會,其中象徵女工的「母親」在意識型國家機器(ISA)作用下,母性的本質將會如何地發展。
Thumbnail
2020/02/26
相較於前四集,這是一個虛擬建構的反烏托邦社會,探討的是從懷孕到養兒育女的過程被壓制型國家機器(RSA)箝制成一條生產線,而女性唯一的母親職業則會隨孩子的學業成績決定社經地位的高低。在如此功利的社會,其中象徵女工的「母親」在意識型國家機器(ISA)作用下,母性的本質將會如何地發展。
Thumbnail
2020/02/25
本集探討的是功利主義與社會資源分配不均所造就出病態的教育結構,諷刺的小至中低收家庭的母親芳美琪賣命地讓兒女上大學以作為未來對自身最有利的投資,大至公私立學校懸殊的經濟門檻和升學聲望所引來不切實際的覬覦,到頭來卻發現女兒巧藝是最大的受害者,因物質生活水準與同儕格格不入而陷入金錢的誘惑。
Thumbnail
2020/02/25
本集探討的是功利主義與社會資源分配不均所造就出病態的教育結構,諷刺的小至中低收家庭的母親芳美琪賣命地讓兒女上大學以作為未來對自身最有利的投資,大至公私立學校懸殊的經濟門檻和升學聲望所引來不切實際的覬覦,到頭來卻發現女兒巧藝是最大的受害者,因物質生活水準與同儕格格不入而陷入金錢的誘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紅色欄杆圍起了國小校園的老樹,樹上棲身著一隻貓頭鷹Kitty,必須受到保育的牠成了人們所觀看的對象,以「蟑螂/白老鼠」那些人們最厭棄的事物來餵養牠,學生們更是拿雷射筆射向牠騷擾牠,卻無人能夠阻止他們繼續造成精神傷害,習慣了處在在惡劣環境中的Kitty,甚至連打開籠子的門都不願飛去外頭,因為牠知道就算
Thumbnail
紅色欄杆圍起了國小校園的老樹,樹上棲身著一隻貓頭鷹Kitty,必須受到保育的牠成了人們所觀看的對象,以「蟑螂/白老鼠」那些人們最厭棄的事物來餵養牠,學生們更是拿雷射筆射向牠騷擾牠,卻無人能夠阻止他們繼續造成精神傷害,習慣了處在在惡劣環境中的Kitty,甚至連打開籠子的門都不願飛去外頭,因為牠知道就算
Thumbnail
這部怪物,跟我所認識的是枝裕和不太一樣,沒有繼續講著無血緣關係的家庭故事,而是把焦點放在整個日本社會,那種自我封閉,不想理解彼此的壞風俗。人沒法輕鬆做自己,做自己就會被排斥,所以被迫隱藏自己,永不見天日。
Thumbnail
這部怪物,跟我所認識的是枝裕和不太一樣,沒有繼續講著無血緣關係的家庭故事,而是把焦點放在整個日本社會,那種自我封閉,不想理解彼此的壞風俗。人沒法輕鬆做自己,做自己就會被排斥,所以被迫隱藏自己,永不見天日。
Thumbnail
號角聲隱隱地在校園中低鳴,教室裡校長正在教導麥野湊同學吹奏銅管樂器,模仿她的嘴型對著吹嘴吐氣,將內心所欲傳達的情感全都釋放出來,兩人分別處在了謊言風暴的中心點,他們自然能夠理解這壓抑的感受。「如果只有部分人得到,並不能稱作幸福;所有的人都能得到,才能稱作幸福。」校長安慰的話語打開了湊已關上的心門,決
Thumbnail
號角聲隱隱地在校園中低鳴,教室裡校長正在教導麥野湊同學吹奏銅管樂器,模仿她的嘴型對著吹嘴吐氣,將內心所欲傳達的情感全都釋放出來,兩人分別處在了謊言風暴的中心點,他們自然能夠理解這壓抑的感受。「如果只有部分人得到,並不能稱作幸福;所有的人都能得到,才能稱作幸福。」校長安慰的話語打開了湊已關上的心門,決
Thumbnail
2018年開播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系列單元劇,除了《茉莉的最後一天》篇章外,令筆者深有同感的還有改編自原著《人子,與貓的孩子》的《貓的孩子》,原作者吳曉樂曾經表示,這是她當家教過程中最不願回想的一個家庭,而該篇編劇簡士耕的成長經歷,也成為《貓的孩子》的創作動力及養分。 引用及參考自:
Thumbnail
2018年開播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系列單元劇,除了《茉莉的最後一天》篇章外,令筆者深有同感的還有改編自原著《人子,與貓的孩子》的《貓的孩子》,原作者吳曉樂曾經表示,這是她當家教過程中最不願回想的一個家庭,而該篇編劇簡士耕的成長經歷,也成為《貓的孩子》的創作動力及養分。 引用及參考自:
Thumbnail
「貓的孩子」在表現上絲毫沒有討好之意,意圖呈現生命的實相,但我認為它並沒有撕裂親子關係的意思,表現更多的是渴求被了解的疾呼,即使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也想要獲得所愛的人(在此處為母親)的同理。
Thumbnail
「貓的孩子」在表現上絲毫沒有討好之意,意圖呈現生命的實相,但我認為它並沒有撕裂親子關係的意思,表現更多的是渴求被了解的疾呼,即使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也想要獲得所愛的人(在此處為母親)的同理。
Thumbnail
從兩部電影來看,權力,階級,控制,反噬。 血觀音裡控場的是棠夫人, 以愛之名操控女兒,以將軍遺孀的身份靠近,掌控周遭官夫人們的心態,從議長特助,議員夫人,縣長夫人再到院長夫人。洞悉人性的棠夫人深知官夫人們明面上與其交好,私底下卻各有盤算。然,權力讓階級一目瞭然。
Thumbnail
從兩部電影來看,權力,階級,控制,反噬。 血觀音裡控場的是棠夫人, 以愛之名操控女兒,以將軍遺孀的身份靠近,掌控周遭官夫人們的心態,從議長特助,議員夫人,縣長夫人再到院長夫人。洞悉人性的棠夫人深知官夫人們明面上與其交好,私底下卻各有盤算。然,權力讓階級一目瞭然。
Thumbnail
本集諷刺的是一個升學主義大家庭細微結構的無形壓力以及父權主義型塑家庭成員的階級關係。故事講述一個人才輩出的大家庭,只有其中小家庭的獨生子鐘國衍在學業上不甚理想。其父為了家庭面子,宛如精神領袖般地對小圓媽發號施令督促課業,自己卻無所作為,甚至成天在外拈花惹草,大男人主義可見一斑。
Thumbnail
本集諷刺的是一個升學主義大家庭細微結構的無形壓力以及父權主義型塑家庭成員的階級關係。故事講述一個人才輩出的大家庭,只有其中小家庭的獨生子鐘國衍在學業上不甚理想。其父為了家庭面子,宛如精神領袖般地對小圓媽發號施令督促課業,自己卻無所作為,甚至成天在外拈花惹草,大男人主義可見一斑。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第二部作品,比起上一集媽媽的遙控器,恐怖驚悚有過之而無不及。幾乎能用字面上的「慘綠」來形容的風格,失控的家人,崩壞的價值觀,瘋癲的同學還有,見到藍色月亮就能進入的平行世界。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第二部作品,比起上一集媽媽的遙控器,恐怖驚悚有過之而無不及。幾乎能用字面上的「慘綠」來形容的風格,失控的家人,崩壞的價值觀,瘋癲的同學還有,見到藍色月亮就能進入的平行世界。
Thumbnail
〈貓的孩子〉就我看來,不只是吳曉樂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改編,同時也可以視為對村上春樹《1Q84》的改編。編劇讓父權暴力的兩端在劇中相遇:被家暴的女人與孩子,勾勒出我們所處的真實世界。
Thumbnail
〈貓的孩子〉就我看來,不只是吳曉樂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改編,同時也可以視為對村上春樹《1Q84》的改編。編劇讓父權暴力的兩端在劇中相遇:被家暴的女人與孩子,勾勒出我們所處的真實世界。
Thumbnail
「貓的孩子」看起來似乎沒有擺脫父母對孩子的控制以及在挫折中的情緒勒索,不過,若從片尾再回頭去看整齣劇,貓的孩子已經從「控制」的主題,轉變成在這升學主義高張力的壓力之下,如何透過「救贖」來達成彼此的饒恕,而不再讓人活在「控制」以及「被控制」的傷害之中。
Thumbnail
「貓的孩子」看起來似乎沒有擺脫父母對孩子的控制以及在挫折中的情緒勒索,不過,若從片尾再回頭去看整齣劇,貓的孩子已經從「控制」的主題,轉變成在這升學主義高張力的壓力之下,如何透過「救贖」來達成彼此的饒恕,而不再讓人活在「控制」以及「被控制」的傷害之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