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為什麼上街頭》(金融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為什麼上街頭》可說是「佔領華爾街」的紀實與理論基礎,作者格雷伯(很遺憾地,前陣子過世了)則是其精神領袖,他率先了想出一個響遍世界的口號:We are the 99%。
這反映出,參與者主要是為了抗議美國「金融化」的政經走向:貧富差距日漸升高,1%掌握極大的財富、聲量與政治影響力,而其他的99%則吃不飽餓不死,在無人聞問中掙扎度日。
按格雷伯的思路,「發展金融」其實等於「全民負債」:對年輕人而言,好的職缺需要高學歷,而大學學費讓他們一出社會就得拚命還貸款加利息,銀行因此大賺;對有資產的人,加收各式各樣的「管理」稅,表面上是充實政府財政,實際上是拿去還債務黑洞,銀行因此大賺。
當然,其中絕對不乏資本家的龐大獻金,使得政客持續做出對金融業有利的決策,或至少是不打壓。尤其2008次貸風暴,美國政府極力金援各大銀行(儘管有些還是被放棄了),導致金融業景氣好能賺不少、出事情別人買單,正是個極為明顯的例證。
簡而言之,這是政府與資本家合謀的一種壓搾體制。但在種種因素影響下,欠債的金融機構沒多少人深責,個人欠債不還才被視為道德罪惡,有如莊子講的「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 」。
在我看來,這種大趨勢和陰謀論的組合,滿適合拿來當做反映社會現實的教學內容,尤其貧富差距所帶來的影響,應該算是顯而易見。但在論及這類大議題時,實作上容易遭遇到的困難,就是資訊量太多、認知負荷太重,不容易短時間內讓人把全盤輪廓弄清楚。
事實上,就格雷伯的觀察,大家也未必是搞清楚這一切後才選擇上街頭。他們之中的許多人,尤其是早期參與者,幾乎都一再表示:我按照規則行事,大家告訴我該怎麼辦,我就一五一十地照做。現在,看看我淪落到什麼地步!
我認為這很適合用來當切入點,尤其是對學生而言,哪些情況下會導致類似感受,譬如拚命唸書結果成績還是很差之類的。至於他們未來何時會有這種感受,大概就是租房或買房了吧,畢竟這十多年間房價高漲,租金也有上昇跡象,顯然是個人努力難以追上的差距。
也就因為如此,居住問題成了社會大眾的熱門話題。而這所延伸出的題材,如臺灣的社會住宅爭議,以及北京上海等地的蛋殼公寓爆雷,只要再加上一些數據蒐集,就能從焦點議題來反映出重大趨勢。
若照我的風格來設計課程,應該會如此提問:
1.什麼時候,你會有「為什麼我努力照做卻還如此下場」的感受?哪些因素觸發了這類感受?
2.居住成本,應該佔整體收入的百分之多少?如果這個比例顯然太高,導致許多人有這類感受,政府應該做出哪些決策?這些決策各有何利弊?
3.有人說這根本上是「負債化」的問題,所以應該透過定期的陳情抗議,來促使政府做出重大改革,譬如收取資本稅。你同意嗎?什麼原因讓你這麼想?政府的改革可能遭到哪些阻礙?
==
格雷伯(David Graeber),湯淑君等譯《為什麼上街頭》,臺北:商周,2014。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2會員
212內容數
用ChatGPT協助寫作,打造自家專屬的神隊友,提供標題、故事、對話、名言的好候選,蹦出未曾想過的好創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哲學開箱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某些議題的爭議,本來就會懸置不決,但學生不習慣於這一點。
國民法官,人人有機會當,你準備好了嗎?
既然覺得關鍵字是「想」,他的解決方案自然就是「我來教你怎麼想」。
從大腦科學的角度來看,3:7才是最有效率的學習。
不用花太多時間說明題材,而應把重點放在提問之內。
找到自己偏好的、能快速吸收的資訊呈現類型。
某些議題的爭議,本來就會懸置不決,但學生不習慣於這一點。
國民法官,人人有機會當,你準備好了嗎?
既然覺得關鍵字是「想」,他的解決方案自然就是「我來教你怎麼想」。
從大腦科學的角度來看,3:7才是最有效率的學習。
不用花太多時間說明題材,而應把重點放在提問之內。
找到自己偏好的、能快速吸收的資訊呈現類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從他人身上得到錢」,跟「靠自己努力賺到錢」,原來靠前者得到錢的比例,比後者多得多!顛覆了我對金錢的想像和價值觀。
Thumbnail
負債對於人生的影響很深遠,我們需要看待負債的態度以及影響,並思考真正的財富在哪裡。這是一篇討論負債和社會議題的文章。
Thumbnail
資本主意主導了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它促使人類文明與科技的進步,人民擁有自己的財富,可以透過工作來獲取相對應的報酬,因為每個人的能力不同而產生了貧富差距,在資本主意的運作下逐漸拉大了差距。 如今差距已經擴大到了20%人擁有其他80%人的資源,80%人由於資源匱乏,即使透過努力工作也無法改變生活,心中累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得要富有,為了改善我們都有可能遇到的財務、健康、家庭、居住、交通、死亡和殘疾等問題,若只是一直抱持著窮人的思維與習慣,遲遲不培養自己養成致富的習慣,那麼貧窮只會跟著我們直到生命結束。
「21世紀資本論」作者主張是課徵富人稅,解決貧富不均的問題,避免類似法國大革命以及二戰希特勒的崛起(他認為這些革命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經濟貧困造成)。我的思考是,如果最富有的那一群人,擁有了人工智慧、生物科技及機器戰警等等力量,不再害怕基層民眾革命的時候,那麼這位法國學者的主張,對那些有錢人就一點說服力
Thumbnail
2008年,美國雷曼兄弟破產,房地產泡沫化,5萬億撫恤金、不動產,400萬儲蓄和債券消失了,並導致800萬人失業,600萬人流離失所。《大賣空》主要是在描述房地產泡化之前,那些少數有先見之明、受經濟之神眷顧的那些投資者的故事。 我主要想談兩件事,第一,假設全世界只有少數人知道真相,知道某些
Thumbnail
對大多數的執政者來說,會比較希望央行能常常降低利率水準,因為他們認為降低利率有助於刺激經濟。 當利率降低,在銀行存款能得到的利息變少了,而借錢買車、買房時,需要繳交給銀行的利息也變少了。存錢所得到的報酬變少、借錢需要付出的代價變低。
Thumbnail
上一大章談社會,略有提到產業,這一篇來說點經濟,恐怕要得罪一大票人。不過,反正是非主流意見,請當邪門歪道就好。上一章最後提到,你總得給中下層的人過日子,讓他們覺得人生有希望。那這為何不算社會,而是經濟議題?筆者不是經濟系的,也不打算用大量資料解讀,資料不是問題,解讀才是.....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從他人身上得到錢」,跟「靠自己努力賺到錢」,原來靠前者得到錢的比例,比後者多得多!顛覆了我對金錢的想像和價值觀。
Thumbnail
負債對於人生的影響很深遠,我們需要看待負債的態度以及影響,並思考真正的財富在哪裡。這是一篇討論負債和社會議題的文章。
Thumbnail
資本主意主導了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它促使人類文明與科技的進步,人民擁有自己的財富,可以透過工作來獲取相對應的報酬,因為每個人的能力不同而產生了貧富差距,在資本主意的運作下逐漸拉大了差距。 如今差距已經擴大到了20%人擁有其他80%人的資源,80%人由於資源匱乏,即使透過努力工作也無法改變生活,心中累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得要富有,為了改善我們都有可能遇到的財務、健康、家庭、居住、交通、死亡和殘疾等問題,若只是一直抱持著窮人的思維與習慣,遲遲不培養自己養成致富的習慣,那麼貧窮只會跟著我們直到生命結束。
「21世紀資本論」作者主張是課徵富人稅,解決貧富不均的問題,避免類似法國大革命以及二戰希特勒的崛起(他認為這些革命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經濟貧困造成)。我的思考是,如果最富有的那一群人,擁有了人工智慧、生物科技及機器戰警等等力量,不再害怕基層民眾革命的時候,那麼這位法國學者的主張,對那些有錢人就一點說服力
Thumbnail
2008年,美國雷曼兄弟破產,房地產泡沫化,5萬億撫恤金、不動產,400萬儲蓄和債券消失了,並導致800萬人失業,600萬人流離失所。《大賣空》主要是在描述房地產泡化之前,那些少數有先見之明、受經濟之神眷顧的那些投資者的故事。 我主要想談兩件事,第一,假設全世界只有少數人知道真相,知道某些
Thumbnail
對大多數的執政者來說,會比較希望央行能常常降低利率水準,因為他們認為降低利率有助於刺激經濟。 當利率降低,在銀行存款能得到的利息變少了,而借錢買車、買房時,需要繳交給銀行的利息也變少了。存錢所得到的報酬變少、借錢需要付出的代價變低。
Thumbnail
上一大章談社會,略有提到產業,這一篇來說點經濟,恐怕要得罪一大票人。不過,反正是非主流意見,請當邪門歪道就好。上一章最後提到,你總得給中下層的人過日子,讓他們覺得人生有希望。那這為何不算社會,而是經濟議題?筆者不是經濟系的,也不打算用大量資料解讀,資料不是問題,解讀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