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為什麼上街頭》(金融篇)

更新於 2024/12/1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為什麼上街頭》可說是「佔領華爾街」的紀實與理論基礎,作者格雷伯(很遺憾地,前陣子過世了)則是其精神領袖,他率先了想出一個響遍世界的口號:We are the 99%。
這反映出,參與者主要是為了抗議美國「金融化」的政經走向:貧富差距日漸升高,1%掌握極大的財富、聲量與政治影響力,而其他的99%則吃不飽餓不死,在無人聞問中掙扎度日。
按格雷伯的思路,「發展金融」其實等於「全民負債」:對年輕人而言,好的職缺需要高學歷,而大學學費讓他們一出社會就得拚命還貸款加利息,銀行因此大賺;對有資產的人,加收各式各樣的「管理」稅,表面上是充實政府財政,實際上是拿去還債務黑洞,銀行因此大賺。
當然,其中絕對不乏資本家的龐大獻金,使得政客持續做出對金融業有利的決策,或至少是不打壓。尤其2008次貸風暴,美國政府極力金援各大銀行(儘管有些還是被放棄了),導致金融業景氣好能賺不少、出事情別人買單,正是個極為明顯的例證。
簡而言之,這是政府與資本家合謀的一種壓搾體制。但在種種因素影響下,欠債的金融機構沒多少人深責,個人欠債不還才被視為道德罪惡,有如莊子講的「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 」。
在我看來,這種大趨勢和陰謀論的組合,滿適合拿來當做反映社會現實的教學內容,尤其貧富差距所帶來的影響,應該算是顯而易見。但在論及這類大議題時,實作上容易遭遇到的困難,就是資訊量太多、認知負荷太重,不容易短時間內讓人把全盤輪廓弄清楚。
事實上,就格雷伯的觀察,大家也未必是搞清楚這一切後才選擇上街頭。他們之中的許多人,尤其是早期參與者,幾乎都一再表示:我按照規則行事,大家告訴我該怎麼辦,我就一五一十地照做。現在,看看我淪落到什麼地步!
我認為這很適合用來當切入點,尤其是對學生而言,哪些情況下會導致類似感受,譬如拚命唸書結果成績還是很差之類的。至於他們未來何時會有這種感受,大概就是租房或買房了吧,畢竟這十多年間房價高漲,租金也有上昇跡象,顯然是個人努力難以追上的差距。
也就因為如此,居住問題成了社會大眾的熱門話題。而這所延伸出的題材,如臺灣的社會住宅爭議,以及北京上海等地的蛋殼公寓爆雷,只要再加上一些數據蒐集,就能從焦點議題來反映出重大趨勢。
若照我的風格來設計課程,應該會如此提問:
1.什麼時候,你會有「為什麼我努力照做卻還如此下場」的感受?哪些因素觸發了這類感受?
2.居住成本,應該佔整體收入的百分之多少?如果這個比例顯然太高,導致許多人有這類感受,政府應該做出哪些決策?這些決策各有何利弊?
3.有人說這根本上是「負債化」的問題,所以應該透過定期的陳情抗議,來促使政府做出重大改革,譬如收取資本稅。你同意嗎?什麼原因讓你這麼想?政府的改革可能遭到哪些阻礙?
==
格雷伯(David Graeber),湯淑君等譯《為什麼上街頭》,臺北:商周,2014。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2會員
212內容數
用ChatGPT協助寫作,打造自家專屬的神隊友,提供標題、故事、對話、名言的好候選,蹦出未曾想過的好創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哲學開箱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某些議題的爭議,本來就會懸置不決,但學生不習慣於這一點。
國民法官,人人有機會當,你準備好了嗎?
既然覺得關鍵字是「想」,他的解決方案自然就是「我來教你怎麼想」。
從大腦科學的角度來看,3:7才是最有效率的學習。
不用花太多時間說明題材,而應把重點放在提問之內。
找到自己偏好的、能快速吸收的資訊呈現類型。
某些議題的爭議,本來就會懸置不決,但學生不習慣於這一點。
國民法官,人人有機會當,你準備好了嗎?
既然覺得關鍵字是「想」,他的解決方案自然就是「我來教你怎麼想」。
從大腦科學的角度來看,3:7才是最有效率的學習。
不用花太多時間說明題材,而應把重點放在提問之內。
找到自己偏好的、能快速吸收的資訊呈現類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Augustine 說, 我想說的是, 無論是憑藉什麼東西, 使得人類在動物之上的, 是否我們應該稱呼為“mind”或者“spirit”, 又或者兩者皆可(因為這兩者都被聖經使用過), 如果他(這裡指上帝)統治和控制的其他東西構成了人類, 那麼人類是處於 perfectly ordered 完美秩序
Thumbnail
▓「廢墟自我」   「我們可以說,走進愛情,也是作為逃離自己的方式之一。人們從廢墟自我的荒土,逃向完善自我的樂土("Wreckego"→"Completego")。」   這系列中提到的「廢墟自我」真有意思,我要來好好想想。   ▓突然不愛了   「了解到愛與恨總是在意識與潛意識中交
Thumbnail
「決戰詩神殿」故事集的主角張小飛,提了一個問題:「古人為什麼有姓,有名又有字又有號??」這些都是要背的啊。這應該是每個國中生共同的痛苦回憶吧? . 在下列的古人字號填空題,張小飛因為記不起來,也不想查資料,胡亂地答了 蘇軾--字(子路)……,號(東坡居士)…… 正確是:字子瞻,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Thumbnail
這本書算是日本人撰寫的投資書,主要透過各種小故事講述55條個有錢人的思考法則。裡面是沒有教怎麼投資,更多的反而是觀念上的討論,對於自己職場的工作、投資、創業或是改善關係等,我覺得都蠻有幫助的,比較像是觀念建立的書,很推薦一讀。
Thumbnail
1.作者建議,可以每星期養成嘗試一件新事物的習慣。 2.制定養成習慣或是長時間計畫時,可以將讚賞自己的計畫也加入其中,例如,連續5天內達成就送自己什麼,連續10天內達成就獎勵自己什麼事,類似這種方式,也要將獎勵內容加入計畫之中。 3.不管做任何事,“刻意紀錄”都是非常重要的,還要將當時心情也都紀
Thumbnail
作者是哈佛商學院企業管理榮譽講座教授暨權威顧客心理學大師傑若德.查爾曼,他在書中指出,顧客其實知道自己要什麼,只是傳統的調查方法挖掘得不夠深入,無法協助顧客發現自己的需求並且明確表達。 因為上次分享文章,有人問我是否有推薦的行銷書。其實除了之前分享的 #記住我選擇我替我傳 以外,我不太記得我看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Augustine 說, 我想說的是, 無論是憑藉什麼東西, 使得人類在動物之上的, 是否我們應該稱呼為“mind”或者“spirit”, 又或者兩者皆可(因為這兩者都被聖經使用過), 如果他(這裡指上帝)統治和控制的其他東西構成了人類, 那麼人類是處於 perfectly ordered 完美秩序
Thumbnail
▓「廢墟自我」   「我們可以說,走進愛情,也是作為逃離自己的方式之一。人們從廢墟自我的荒土,逃向完善自我的樂土("Wreckego"→"Completego")。」   這系列中提到的「廢墟自我」真有意思,我要來好好想想。   ▓突然不愛了   「了解到愛與恨總是在意識與潛意識中交
Thumbnail
「決戰詩神殿」故事集的主角張小飛,提了一個問題:「古人為什麼有姓,有名又有字又有號??」這些都是要背的啊。這應該是每個國中生共同的痛苦回憶吧? . 在下列的古人字號填空題,張小飛因為記不起來,也不想查資料,胡亂地答了 蘇軾--字(子路)……,號(東坡居士)…… 正確是:字子瞻,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Thumbnail
這本書算是日本人撰寫的投資書,主要透過各種小故事講述55條個有錢人的思考法則。裡面是沒有教怎麼投資,更多的反而是觀念上的討論,對於自己職場的工作、投資、創業或是改善關係等,我覺得都蠻有幫助的,比較像是觀念建立的書,很推薦一讀。
Thumbnail
1.作者建議,可以每星期養成嘗試一件新事物的習慣。 2.制定養成習慣或是長時間計畫時,可以將讚賞自己的計畫也加入其中,例如,連續5天內達成就送自己什麼,連續10天內達成就獎勵自己什麼事,類似這種方式,也要將獎勵內容加入計畫之中。 3.不管做任何事,“刻意紀錄”都是非常重要的,還要將當時心情也都紀
Thumbnail
作者是哈佛商學院企業管理榮譽講座教授暨權威顧客心理學大師傑若德.查爾曼,他在書中指出,顧客其實知道自己要什麼,只是傳統的調查方法挖掘得不夠深入,無法協助顧客發現自己的需求並且明確表達。 因為上次分享文章,有人問我是否有推薦的行銷書。其實除了之前分享的 #記住我選擇我替我傳 以外,我不太記得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