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R/ESG|UBI無條件基本收入:一個打破社福迷思的尊嚴未來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試想一下,如果政府每個月都發給所有國民一筆錢,讓他們能夠滿足基本生活所需,是不是一件很棒,但聽起來匪夷所思的事情?這正是「無條件基本收入」(又稱universal basic income,UBI)想要促成的目標。
無條件基本收入這件事歐美早有在討論,而台灣在這一兩年慢慢從媒體上看到相關話題,或許要感謝一度要競選美國總統的楊安澤(Andrew Yang)。他在民主黨內初選時,便把UBI當成主要的政見之一 ,也獲得不少美國重量級人士例如祖克伯、馬斯克等人的大力支持。因為他華裔、台灣淵源的背景,UBI也跟著進入台灣輿論圈。12月13日,台灣更是辦了有史以來第一場的「無條件基本收入遊行」。雖然只有數千位民眾聚集於立法院外,但至少,這個議題已慢慢從極少數的倡議者,進入到大眾的視野。

UBI和傳統的社會福利,有什麼不一樣?

到底什麼是UBI?顧名思義,就是定期發給民眾一筆現金,沒有任何限制,讓收到的人可以任意花費。筆者曾與不同的朋友討論該議題,得到的反應多半是:社會福利制度不是已經有類似的作法了嗎?幹嘛還要多此一舉?不錯,健全的社福體制本來就會設計低收入戶補助、失業補助或其他津貼,不過它們的共同點是:都存在著一定的門檻與資格限制。例如你必須先失業、才能領取失業補助,又或你需要證明自己是低收入戶,才能得到某些減免或補貼。而UBI最大的不同就是「無差別」的發錢,無論你的身份,所處的條件如何,都可以拿到同樣一筆錢。
乍聽之下或許還是很詭異,不過這麼做其實可以解決很多當前社會福利不足之處。例如我們常聽到的「覆蓋率」問題,一些福利其實並未讓真正需要的人拿到,可能是因為資訊不對稱,像是比起偏鄉,都市的失業者更有機會知道怎麼申請補助;又或者是因為週遭氛圍對貧窮不友善,讓有些人不願意承認自己是低收入戶,因而未能獲得相關福利。
再說,「行政成本」和「資源濫用」的情況也時有所聞,前者包含漫長或複雜的程序,你需要有區公所/鄉公所人員查核你是否符合資格,也需要自己提出符合資格的證明,讓人確認你真的是貧困、殘疾或者失業中,這些都是龐大的潛在成本。更不用說那些濫開證明而「詐」領補助的案例,往往在第一線的基層單位中累積不少民怨。
另一方面,大家可能沒想過一個基本的誘因問題:假設我們給一個每月收入不到15,000台幣的人15,000元的生活津貼,那當他有機會獲得一份月薪18,000的工作時,他很可能不會有足夠的動力去爭取那份工作。畢竟,如果什麼都不做還可以拿15,000,那幹嘛還要為了多出來的區區3,000塊那麼辛苦?也因此,很多原本希望幫助人們度過暫時性難關、期待他們未來仍可自食其力改善生活的社會福利,最後結果卻適得其反。這也正是UBI強調「無條件」的用意:人人都能拿,但不影響你去追求更高薪,更有挑戰的工作,來增加自己的收入。

重新思考勞動與獲利

自由與平等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權利,但不妨想想,「有尊嚴的活著」是否也該是一種基本人權?尊嚴至少應包含最起碼的食、衣、住、行、育、樂。很多研究都提到,人在滿足了溫飽、或沒有攸關基本生存的憂慮之後,會更有能力與意願去從事相對高附加價值的事務。況且我們也不能否認,很多有意義的事,本身是無償的,例如父母養育子女、伴侶操持家務、陪伴與照顧生病的朋友,或是參與社會運動、做義工,甚至很多的文化與藝術創作等,都必須付出時間與精力。而這些「非支薪的勞動」,很多時候是讓文明得以在無形間不斷進步、社會與家庭更和諧的重要動力。
如果你開始稍稍覺得上述的說法有點道理,我們接著可以來聊聊另一個對UBI常見的批評,那就是「不勞而獲」的聯想:憑什麼,不工作的人就可以拿到政府發放的免費現金?這難道不會造成社會上出現一堆懶人嗎?
這個問題可以分成幾個層面來探討。首先,合理的假設是:99.9%的人應該不會只滿足於只夠溫飽的基本收入(例如前面提到的那15,000台幣)。加拿大等小規模的UBI試驗結果也能證明,人們在領取基本收入後,並不會因此停止工作,反而從臨時工轉成正職人員的比例有所上升、工時變長,且花費在菸酒、賭博的時間也相對降低。研究團隊指出,這種現象很可能是因為有了基本保障後,人們更願意去進修與花時間提升自己,甚至工會也更有底氣去爭取較好的勞工待遇(因為真的可以「不爽就不要做」)。同時,以人為單位的UBI也能讓更多原本需要打工扛起家計的青少年有機會回到教育體系,有助於他們日後的職涯發展。
筆者曾與一位在大學擔任行政職的朋友聊天,他對於辦公室環境與上司有諸多不滿,但礙於生活壓力,又暫時找不到其他有興趣的工作,只好「撐一天是一天」。我問他,「如果給你UBI,你還會繼續在學校工作嗎?」對方斬釘截鐵的表示,絕對會換一份更符合志趣的工作,只是若時間允許,還是會希望回學校擔任志工。他說,自己真的喜歡校園的感覺,但可以不用看「上面人的臉色」,做起事情來會更有動力。
所以,即便UBI真的會讓很少一部分人乾脆什麼也不做,光依賴基本收入過活(而且這些人很可能原本就是依賴各種社會福利、慈善救濟的一群),但對絕大多數人而言,理應不存在加劇「不勞而獲」的隱憂。
再說了,如果真的這麼反對「沒有勞動,沒有產出」,就不該「有所獲利」的話,那同樣的標準,是不是也該批判一下那些靠著繼承(你祖先很厲害到底關你什麼事)、房租收取暴利(很多房子還是繼承而來的),或是透過資本操作大賺價差的那些人,他們某程度不也都算是不勞而獲嗎?

如果有一天要做UBI,錢從哪裡來?

最後,假如有天,台灣真的開始要推動UBI制度了,那確實會是一筆龐大的支出,那,大家關心的會是:錢從哪裡來?
關於籌措財源的部分,其實不外乎「開源」和「節流」。若施行了UBI,相信不少行政成本與現有的社福預算,可以大幅降低甚至根本不再需要。以歐洲為例,有學者試算過,若將現有的補貼與救濟成本挪做UBI,足夠歐洲每人每月發放800歐元,而這還沒算到省下的行政人事費用呢!而若要開闢財源,政府能做的主要會是從課稅下手。目前的討論中有幾種可能經費來源:
1.提高非關民生必需的消費稅
2.向科技公司,特別是數據課稅
3.向機器人/自動化生產要素持有者課稅
4.大幅提高「不勞而獲」稅,例如遺產,房租收益等
第一點很容易明白,現在很多國家都有所謂的「VAT」,也就是從每筆消費支出收取一定比例的稅金。以美國為例,研究指出若從現行的0~7%(各州不同)消費稅統一提升到10%,就足以負擔全美成年公民每人每月1,000美金的UBI,且不會影響到其他既有的社福支出。不過,提升稅率很可能造成其他的連帶影響,這部分仍需更多實驗與探討。
第二點向科技公司課稅的出發點是:當前的鉅富多半來自科技產業,我們當然鼓勵那些科技創新,因為他們為全體人民帶來更好也更便利的生活,但不要忘了,科技的演進來自於基礎科學的積累,而科學是屬於全民的,沒有健全的社會、完善的制度、有素質的公民,就沒辦法讓知識傳遞累積。而這些健全社會、完善制度和有素質的公民,總該有人為此買單。再說,舉凡Google、FB、Amazon這些大公司,很多時候是靠著大數據在賺錢,而這些數據,又來自你我每個小市民日常生活的貢獻。難道,這些就該是無償的嗎?
第三點「向機器人課稅」聽起來雖有點荒謬,但不難想像,AI與自動化發展迅速,在不久的將來,機器很可能會取代現有大部分的工作。到時很多人失去工作將不是因為他們不想工作,而是社會上真正需要「人力」的工作遠少於適齡的工作人口總數。機器人取代了這些職業,因此,就算無法直接向機器課稅,但對他們的持有者(很多時候這些人也就是第二點提到的科技公司)課稅、並透過UBI照顧廣大的民眾,似乎也沒有那麼不合理。
最後,當然就是向社會上那0.1%的既得利益者開刀,效法湯瑪斯.皮凱提在《21世紀資本論》裡面的精神,對富人課稅,讓財富重新分配,降低所謂「不勞而獲」的利益誘因,如此要擠出能支付給全民的基本收入預算,根本綽綽有餘。不過,這恐怕也是最難的,畢竟身為既得利益者,總是要想方設法守護自己的財富,至於要幫助社會弱勢什麼的,偶爾做做慈善,搞搞捐贈就好,還可以抵稅賺名聲,一舉兩得。
以上,大抵是筆者對UBI的一些想法,希望有更多的人,願意花點時間來了解一下什麼是UBI。
轉載自天下獨立評論: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10289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4會員
11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CSR (Client Side Rendering) 客戶端渲染CSR(Client Side Rendering)是一種將渲染資料的過程交由瀏覽器端處理的方法。
Thumbnail
avatar
阿榮
2024-03-14
ESG與CSR分析,為什麼企業應該建立ESG永續發展目標?最近因為工作的關係接觸到ESG和CSR的概念,讓我開始思考為什麼在現今社會,有越來越多企業開始重視CSR社會企業責任、建立ESG永續發展目標,而聯合國也提出了ESG永續發展目標,期望企業可以可以將環境永續與社會發展納入公司在進行決策時的考量。
avatar
Ivy Chang
2023-12-04
永續發展不能只是口號!看看這3個精彩廣告如何踐行ESG和CSR面對ESG、CSR等名詞,你是否也覺得責任、永續、環保等只是空話?其實許多國際品牌已將永續發展的理念落實在產品和行銷上。今天就一起來認識ESG和CSR的意義,並分享3個品牌精彩的廣告案例,從中你將看到企業如何以創意廣告向大眾傳達永續發展的訊息。
Thumbnail
avatar
小資女の職場生存之道
2023-10-14
理解ESG和CSR:中小企業走在潮流前端的指南老闆的ESG學院 作為一家中小企業,你可能覺得ESG和CSR只是大公司需要關注的事情。然而,越來越多的公司正在將這些概念納入自己的商業實踐中。ESG代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是一種綜合性的框架,用於評估企業的永續性表現。CSR代表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承擔的社會、環境和經濟責任。
Thumbnail
avatar
ESG學院
2023-07-05
共好生活實驗 | 聖暉工程CSR計畫-20191026 希望完成後,昆蟲們會滿意這棟豪宅^^,畢竟這是這麼多人的心血呢!而且旁邊還有我們做的都市飲食花園(昆蟲們免費的有機餐廳)~應該會很喜歡吧!^^ 期待昆蟲們成為都市中的小精靈,帶給都市裡生活的人們一些小驚喜,驚艷它們的美麗,知道它們的好處,也尊重它們有生存的權利,讓人們跟萬物一起共享美麗的地球~
Thumbnail
avatar
馮雅蕾
2022-10-27
共好生活實驗 | 聖暉工程CSR計畫-20191013希望每個人除了知識技能的收穫之外,也能獲得大自然給予心靈上的連結,與環境共生共好,我們才能創造更好的世界喔~
Thumbnail
avatar
馮雅蕾
2022-10-13
一次搞定CSR、ESG、SDGs的永續企業指南企業該如何開始行動擁抱永續發展?本文將透過《SDG企業行動指南)》(SDG Compass)為企業提出指引方針,並搭配台灣東販出版的《SDGs系列講堂 SDGs超入門:60分鐘讀懂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帶來的新商機》圖文解析,帶領大家一起找到企業永續之路。
Thumbnail
avatar
Phoebe(陳惠萍)
2022-09-20
這家公司破紀錄7連霸!天下CSR獎小巨人 歐萊德成ESG零碳企業典範「2022天下永續公民獎」於今(8)日正式頒獎,評選標準以公司治理、企業承諾、社會參與、環境永續四大指標,是台灣最具公信力與指標地位的ESG獎項之一。中小企業小巨人獎項來到第八屆評選,超過200家台灣最具指標性企業,零碳美妝品牌歐萊德再度登上小巨人組Top5並七度奪冠,堪稱史上稱霸冠軍最久紀錄!
Thumbnail
avatar
O'right 歐萊德
2022-09-14
你的資料如何被偷走? Web安全篇 - 跨站請求偽造(CSRF )互聯網的時代中我們幾乎都離不開網路,那如果能夠對於Web具備基礎的知識,就能夠讓我們在使用網路的過程中提升風險意識,以減少被竊取、盜用的風險,進而保護個人資產,因此多一份知識在身上也就等於多了一份防身的武器,一天學一點,透過微習慣讓我們享受複利的效應。 CRSF攻擊示意圖 如何防範CSRF?
Thumbnail
avatar
阿Han
2022-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