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教師們看過來,讓你擴大學生來源的必學秘技~漢字簡化到底用了哪幾種方法?

華語教師們看過來,讓你擴大學生來源的必學秘技~漢字簡化到底用了哪幾種方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很多漢字我根本覺得簡化得沒有道理」
「簡體字是殘體字」
「漢字簡化是毫無規則可言的吧?」
「漢字簡化很多是從日文漢字來的。」

上面的見解是不是似曾相識呢?在我開始教由繁入簡的漢字課程開始,這也的確困擾著我。

◆漢字簡化

如果說簡化字毫無規則,似乎又並非如此,1922年學者錢玄同提出了八項簡化原則,如下:

1. 假借字:採用一個同音或者近音的字代替。其中有些是採用了更古的漢字。

2. 形聲字:借用形聲字的原理,將原有的形聲字更換形旁或聲旁使之更簡單。

3. 特徵字:原來的字可能有多個部分,現在僅保留其具有特徵的一部分。

4. 草書楷化:將草書的寫法轉成楷體。

5. 輪廓字:保留原來字的輪廓。

6. 會意字:借用會意字的造字原理,用較簡單的表意部件來代替原來的複雜筆畫。

7. 符號字:將原來字中筆畫較繁複的部分變成簡單符號。

8. 偏旁類推字:從簡化的偏旁部首類推出由它們合成字的簡化。

在此之後,有些學者把八個簡化方法,刪改成六個;

也有些學者將之擴展到十七個,不管有幾種,大致上仍是不脱離這八種。

然而有某些字,例如我在之前文章提過的「廟」與「庙」,卻不在我可以理解的範圍中,更加不知道如何教給學生,這時只好告訴學生這是例外。

不可能總是那麼多的例外吧!我也經常如此思索著。

由於希望能讓學生盡快抓住簡化字的規則,我首先選擇了數量最為龐大的「偏旁類推字」,利用偏旁類推的原則,再佐以部件字教學,協助學生掌握大部份的簡化方法。

隨著不斷研讀資料及教學,這時我驚訝地發現,原來我當初以為數量最多的「偏旁類推字」,其實很多是由「草書楷化」而來。

再來,從漢代開始到隋唐到宋元,迭有出現的異體字跟民間俗字,也佔了為數不少的數量。

「偏旁類推字」反而是衍生於「草書楷化」、「古字」及「俗字」之後。


raw-image

◆由繁入簡

經過了這十幾年的資料研讀及教學經驗,我將漢字的簡化的類型重新規劃成以下八種

1. 草書楷化

2. 採古俗字

3. 簡化類推

4. 同音簡化

5. 形聲簡化

6. 會意簡化

7. 字形簡省

8. 符號代替

我將前面的特徵字及輪廓字,用「字形簡省」取而代之;並將原本多個發音接近的字,且造成容易混淆的字,改名為「同音簡化」,讓先學繁體字再學簡體字的學生,便於了解簡化的類型,這就是所謂的由繁入簡課程。

◆有效方法

我們學繁體中文長大的華語老師,要「教」簡體字的話,是一定要花時間摸索與整理的。

要想提升簡體教學的能力,就要歸納研究出由繁入簡的技巧。

花了15年光陰,經過簡體字、繁體字及由繁入簡的教學旅程洗禮,現在終於對由繁入簡的漢字教學有了一套較為清晰的方法。

如果老師們想了解簡體字或者想擴大學生來源,來跟雲游華語一起學習由繁入簡的簡體字教學課程吧!在這個課程中,你可以完整地學到,前面文章提到由繁入簡的八種方式。

我會詳細告訴你要教會學生讀跟寫簡化字技巧有哪些,以及有哪些詞彙差異,讓你在簡體字教學上更為得心應手。

本文同步發表於《雲游華語》

閱讀更多:

Merry X'mas 聖誕節快樂♥ 聖 - 漢字教學


avatar-img
Yenling的漢字、生活與觀察的沙龍
46會員
73內容數
十五年前,因為到異地,為了能找個事做,開始在異地教起了華語。 在華語教學及學習過程中,對於漢字形成及演變的探討、華語教學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尤其看到許多外國學習者在學習過程的進步,是我精進教學的動力。 雲遊華語是希望將我過去十五年的一些教學心得,做紀錄及歸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二十世紀中期,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了一項舉世矚目的文字改革——漢字簡化政策的推行。這一舉措,不僅改變了中國文字的發展軌跡,更對國民教育、文化傳承與社會效率產生了深遠影響。然而,這項改革的背後,有著複雜的文化抉擇與現實需求,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當時的背景是,中國正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識字率
隨著秋天的來臨,這篇文章探討了「秋」字在漢字文化中的源流與象徵意義。秋季不僅意味著成熟與收穫,還承載著對生命的反思與感懷。透過對自然變化和中秋節的描述,文章引導讀者思考生活中的每一次成長,從中珍惜當下的美好與教訓。秋天的涼意與孤寂提醒我們,無論面對何種情況,都應以最好的姿態迎接生活的每一個「秋天」。
對你而言,「虎」是哪種形象呢? 一、尊敬崇拜 二、殘酷兇暴 三、無所畏懼 來看看關於「虎」的漢字故事吧!
在二十世紀中期,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了一項舉世矚目的文字改革——漢字簡化政策的推行。這一舉措,不僅改變了中國文字的發展軌跡,更對國民教育、文化傳承與社會效率產生了深遠影響。然而,這項改革的背後,有著複雜的文化抉擇與現實需求,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當時的背景是,中國正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識字率
隨著秋天的來臨,這篇文章探討了「秋」字在漢字文化中的源流與象徵意義。秋季不僅意味著成熟與收穫,還承載著對生命的反思與感懷。透過對自然變化和中秋節的描述,文章引導讀者思考生活中的每一次成長,從中珍惜當下的美好與教訓。秋天的涼意與孤寂提醒我們,無論面對何種情況,都應以最好的姿態迎接生活的每一個「秋天」。
對你而言,「虎」是哪種形象呢? 一、尊敬崇拜 二、殘酷兇暴 三、無所畏懼 來看看關於「虎」的漢字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