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教師們看過來,讓你擴大學生來源的必學秘技~漢字簡化到底用了哪幾種方法?

2020/12/3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很多漢字我根本覺得簡化得沒有道理」
「簡體字是殘體字」
「漢字簡化是毫無規則可言的吧?」
「漢字簡化很多是從日文漢字來的。」
上面的見解是不是似曾相識呢?在我開始教由繁入簡的漢字課程開始,這也的確困擾著我。
◆漢字簡化
如果說簡化字毫無規則,似乎又並非如此,1922年學者錢玄同提出了八項簡化原則,如下:
1. 假借字:採用一個同音或者近音的字代替。其中有些是採用了更古的漢字。
2. 形聲字:借用形聲字的原理,將原有的形聲字更換形旁或聲旁使之更簡單。
3. 特徵字:原來的字可能有多個部分,現在僅保留其具有特徵的一部分。
4. 草書楷化:將草書的寫法轉成楷體。
5. 輪廓字:保留原來字的輪廓。
6. 會意字:借用會意字的造字原理,用較簡單的表意部件來代替原來的複雜筆畫。
7. 符號字:將原來字中筆畫較繁複的部分變成簡單符號。
8. 偏旁類推字:從簡化的偏旁部首類推出由它們合成字的簡化。
在此之後,有些學者把八個簡化方法,刪改成六個;
也有些學者將之擴展到十七個,不管有幾種,大致上仍是不脱離這八種。
然而有某些字,例如我在之前文章提過的「廟」與「庙」,卻不在我可以理解的範圍中,更加不知道如何教給學生,這時只好告訴學生這是例外。
不可能總是那麼多的例外吧!我也經常如此思索著。
由於希望能讓學生盡快抓住簡化字的規則,我首先選擇了數量最為龐大的「偏旁類推字」,利用偏旁類推的原則,再佐以部件字教學,協助學生掌握大部份的簡化方法。
隨著不斷研讀資料及教學,這時我驚訝地發現,原來我當初以為數量最多的「偏旁類推字」,其實很多是由「草書楷化」而來。
再來,從漢代開始到隋唐到宋元,迭有出現的異體字跟民間俗字,也佔了為數不少的數量。
「偏旁類推字」反而是衍生於「草書楷化」、「古字」及「俗字」之後。
◆由繁入簡
經過了這十幾年的資料研讀及教學經驗,我將漢字的簡化的類型重新規劃成以下八種
1. 草書楷化
2. 採古俗字
3. 簡化類推
4. 同音簡化
5. 形聲簡化
6. 會意簡化
7. 字形簡省
8. 符號代替
我將前面的特徵字及輪廓字,用「字形簡省」取而代之;並將原本多個發音接近的字,且造成容易混淆的字,改名為「同音簡化」,讓先學繁體字再學簡體字的學生,便於了解簡化的類型,這就是所謂的由繁入簡課程。
◆有效方法
我們學繁體中文長大的華語老師,要「教」簡體字的話,是一定要花時間摸索與整理的。
要想提升簡體教學的能力,就要歸納研究出由繁入簡的技巧。
花了15年光陰,經過簡體字、繁體字及由繁入簡的教學旅程洗禮,現在終於對由繁入簡的漢字教學有了一套較為清晰的方法。
如果老師們想了解簡體字或者想擴大學生來源,來跟雲游華語一起學習由繁入簡的簡體字教學課程吧!在這個課程中,你可以完整地學到,前面文章提到由繁入簡的八種方式。
我會詳細告訴你要教會學生讀跟寫簡化字技巧有哪些,以及有哪些詞彙差異,讓你在簡體字教學上更為得心應手。
本文同步發表於《雲游華語》
閱讀更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十五年前,因為到異地,為了能找個事做,開始在異地教起了華語。 在華語教學及學習過程中,對於漢字形成及演變的探討、華語教學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尤其看到許多外國學習者在學習過程的進步,是我精進教學的動力。 雲遊華語是希望將我過去十五年的一些教學心得,做紀錄及歸納。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