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時如果看到學習者寫出的字,左大右小、上歪下斜,每個字大小不同,不知道老師們看到時心裡的感想是什麼?
以我自己而言,我會認為是一件很可惜的事,學習者無法欣賞漢字是優雅又具有許多意涵在裡面的藝術。
要讓學習者不覺得漢字難學,我認為做為教學者的心態要調整,如果連教學者也覺得字的好壞美醜無所謂,將很難把學習者帶入華語更進一步的文化層次中。
記得我們幫學習者上的第一堂課除了教些問候語之外,有時候也會幫學生取個中文名字吧?取個中文名字又是為什麼呢?
當我們叫學習者的中文名字時,就彷彿跟學習者有了連結,中文名字不僅代表這個學習者,也讓學習者感知到學習的文化、環境與氛圍。
如何讓學習者了解到漢字的美呢?
我的建議是要讓學習者認識漢字字形結構。學習字形結構後,學習者不但容易記憶字形,也會對自己有能力在一個小小方格中,寫出好看工整的漢字感到開心,對提昇學習者學習的興趣與自信也很有幫助喔!
漢字結構有哪些
漢字粗略地可先區別為獨體字和合體字,以下將為大家依序說明。
獨體字
獨體字是以筆畫為單位構成的字,而這個字無法再拆分成兩個獨立字,用大家熟悉的六書來說,象形字和指事字,如人、山、手、水等就屬於獨體字。
書寫獨體字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平衡,以「日」為例,漢字的左右對稱、重心居中的原則,才顯出獨體字不偏倚的均等意象。
合體字
合體字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個漢字構成,有多個部件,能拆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立的字,六書中會意字或形聲字,就是歸屬在合體字中。合體字又可區分成「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及「包圍結構」,這三大結構又可再細分,將在以下說明,教師可稍加解釋讓學習者明瞭。
左右結構
左右結構分為四種結構。
一、左右均等結構:「好」、「朋」、「的」、「从」等,左右兩邊比例均等。
二、左輕右重結構:「你」、「嗎」、「明」等,一般比例是2:3。
三、左重右輕結構:「數」、「對」、「斷」等,一般比例是3:2。
四、左中右結構:「謝」、「做」、「湖」等,大致上來說,三分均等,兩邊應保持平衡,中間的字通常較為細瘦扁長。
上下結構
上下結構分為四種。
一、上下均等結構:「早」、「思」、「息」等,上下比例約各佔一半。
二、上中下結構:「草」、「意」、「高」等,上中下比例約各佔1/3,部份字如「高」中間部份稍壓縮。
三、上大下小結構:「想」、「魚」、「變」等,上面的部件比重約佔2/3,下面佔1/3。
四、上小下大結構:「安」、「全」、「花」,上面的部件比重約佔1/3,下面佔2/3。
包圍結構
包圍結構分為三種結構。
一、全包圍結構:這一類的字要注意外框的大小,如果框內部件筆畫比較多,外框就要適當加大,如:「國」、「圓」等;如果框內部件筆畫比較少,相應的外框就要適當縮小,「因」、「回」等。寫全包圍結構字提醒學習需從外寫到裡,底下一橫最後才封起。
二、半包圍結構:這一類指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邊被封住的字,如:「原」、「風」、「同」。書寫規則掌握規則一般是先外後裡。
三、部份包圍結構:這一部分可再細分為左上部分包圍及左下部份圍。例如:「病」、「扇」、「壓」都屬於左上部分包圍結構字。
左下部份包圍結構,這一類的字以「辶」、「廴」部首的字較為常見,如:「過」、「建」等,一般先寫右邊部件,再寫部首。
「想要漢字寫得好,結構工整很重要」
前面提到的漢字字形結構,其實都還可再細分,但如果學習者可掌握以上的結構概念,要寫出工整美觀的字形就具有大致的雛形了。由於中國使用簡化字已跟台灣使用的繁體字字形不同,如「雙」在台灣屬於上下結構,而簡化字「双」卻變成左右結構;「縣」是左右結構,「县」是上下結構;「尋」是上中下結構,「寻」卻成了上下結構,以上這些結構原則,請老師們在教學上要多多留意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