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柯宗明《陳澄波密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初知此書,乃因Podcast《百靈果News》(我是教徒👌)。
聽完讀書會第一章我對本作即起了興趣,但在讀之前我是有過猶豫的——因為歷史「小說」首先是小說之後才是歷史。

raw-image
raw-image

為了要吸引一般讀者,歷史小說內容往往是半真半假,或誇大或擴寫,而我不喜歡這樣。因我容易入書太深——怕自己很喜歡的某個人物、某段軼事最後其實只是作者擴寫或杜撰的,那樣我會很難過。儘管如此,糾結半天後還是決定挑戰一下,讀完果然精彩,當然也想推薦此書!

巧合的是,同一批借的書有《裝幀台灣:台灣現代書籍設計的誕生》裡面談及臺灣裝幀歷史時,也出現了許多本作裡提及的畫家,如:石川欽一郎與《臺灣時報》、楊三郎與《臺灣文藝》、灣生立石鐵臣與《民俗臺灣》等,兩本書對照讀起來也意外的有意思。

閱前寫在筆記上給自己看的時間背景概要:
🔺第一次國共內戰:1927年-1937年、第二次國共內戰:1945年-1949年。
🔺二二八事件(1947/2/27-5/16):1945年日本二戰戰敗後,臺灣由國民政府接管。一場由私菸查緝爆發的國民政府與民眾衝突,最後導致大量民眾傷亡,更造成本/外省人對立情結。
🔺戒嚴時期(1949/5/20-1987/7/15);白色恐怖時期(1949/5/20-1991/5/22)。

而本作男主阿政和女友方燕身處的背景年代是尚在戒嚴時期的民國73年(1984),為了追查神祕的畫作修復委託案,他們探訪了和神祕畫家有關係的親友們,並在談話間一起共享了神祕畫家對於時代洪流的無奈與思愁。

楊肇嘉話別餐敘那段,前輩畫家和青年畫家關於個人身份認同的辯論我覺得很有感觸。
前輩畫家們生於尚未被日本殖民時期,他們對所謂的「祖國(中國)」抱有嚮往的念想,同時從父母傳承的文化思想更是如此(陳澄波父親甚至是大清最後一批秀才)。而青年畫家們,他們甫一出生國籍歸屬即為日本人。講日本話受日本教育交日本朋友,從小人格培養就是浸淫在日本帝國主義之中,對他們來說根本感受不到前輩畫家們對中國的孺慕之情究竟何來,當然也就不解前輩畫家們對他們「不成器」的怒意。

這段套到現代臺灣也一樣。
因前人的努力,我一出生即在自由民主的環境裡,所以我對自己的身份認同亳不懷疑就是——我是中華民國籍、我是臺灣人。也因此難以理解為何有些長輩如此執著所謂的「回祖國懷抱」。

但這認同上的差異以本質來說根本無關對錯,只是生長環境所受思想不同罷了,撇除個別偏激行為者不談,或許我們都該學習對彼此尊重。畢竟民主國家最大優點就是求同存異,每個人都能盡情發表個人意見(包含我現在想表達的即便有人無法認同,我卻依然能訴諸筆尖並公開發表);傾聽各種不同的意見,包容多元文化相互尊重才是。

書中這段身份認同辯論也延伸到後半關於臺灣藝文界反日、光復後關於國民政府的辯論。

陳澄波為了把畫作裡的理想推廣給普羅大眾,他自覺藝術教育高於民族認同,也因此在反日情緒高漲時刻,他仍選擇參加由日本主辦的《府展》增加曝光量,而非如其他反日藝術家抵制,只願參加由臺灣人主辦的《台陽展》,當然這舉動也為陳澄波自己招來抱日本大腿背叛臺灣人的嘲諷。而光復後各種衝突產生,讓許多人開始質疑國民政府,但他仍選擇入黨成為議員,只求為臺灣人民盡一份力。

可惜,他的理想與希望最後也終結於他曾經期待的理想裡。

陳澄波,生於大清時期嘉義縣,長於日本殖民時期,骨子裡認為自己流著中國(大清)血統,但其青春歲月人格成長卻深受日治影響(甚至連中文都不太會說)。後又因國共內戰陷入選擇臺灣還是中國的兩難。而為了家人留在臺灣這塊土地為藝術做奉獻時,又受二二八事件所累至死。

人生真是難。
陳澄波不過只想要臺灣人民全都平平安安和和樂樂的生活而已,無奈時至今日的臺灣依舊無法達成,仍深陷非黑即白的政黨二分法之爭中。

由於這是歷史小說,所以我並沒有特別為對白部份感動,但陳澄波就義前和二女兒用眼神與淚訣別時的畫面描述卻讓我鼻酸了,因為我知道之後的槍決是事實,這真是太令人絕望!

作者柯宗明想必熟悉許多史料,才能寫出如同他們口吻及思想的對話,不然就要OOC了(雖然就算OOC一般讀者也不會知道)😂。

看這本比較辛苦的一點是,我是個對美術(史)完全沒有任何概念的人——喜歡看,看了也覺得有趣,但就是看不懂,純用個人角度在解讀畫的那種普通人。為了更了解本書所傳達的意義、了解歷史脈絡,我邊看邊搜尋本作人物及相關史實,這導致我花了比平常多兩倍的時間閱讀,但確實也值得。而且書中還很貼心的附上相關人物的畫作,邊讀邊賞畫,讓我十分驚豔臺灣畫家們的風采。

尤其李石樵〈大將軍〉一作,畫裡所透露的刺骨感令人背脊發涼。即使我不是生於那年代,但只需一眼,馬上就能感受到那個年代的「大將軍」在當時臺灣人民心裡的樣子,太恐怖了!(為此我還特地去問長輩想說是不是畫得太誇張,但他們都說那年代一提到真的就是那樣的氛圍......)

raw-image

最後,要來傳教一下😁
有看過書但懶得聽Podcast的讀友,建議可以聽訪問作者柯明宗,和陳澄波長孫陳立栢的兩章。

延伸閱讀:
價值10億,652幅畫一次裸捐!順天堂二代憶父:「他說,這些畫有一天要還台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個間歇性讀癮患者的沙龍
3會員
13內容數
2021/01/26
身為知名的反烏托邦小說之一,不少人會拿本作和歐威爾《1984》相比,但其實兩者內容所談的中心思想還是有所差異。 《1984》講的是政府利用改寫歷史文獻、利用電視節目內容來洗腦人民監控人民言論,問題來源是「政府」。《華氏451度》則更單純回歸「閱讀」本身——
Thumbnail
2021/01/26
身為知名的反烏托邦小說之一,不少人會拿本作和歐威爾《1984》相比,但其實兩者內容所談的中心思想還是有所差異。 《1984》講的是政府利用改寫歷史文獻、利用電視節目內容來洗腦人民監控人民言論,問題來源是「政府」。《華氏451度》則更單純回歸「閱讀」本身——
Thumbnail
2021/01/03
圖片來源:Pexels 連假沉迷打電動當中,拖到今天才來回顧。 精神時光屋類遊戲真的太可怕了,一晃眼就從白天到黑夜了。
Thumbnail
2021/01/03
圖片來源:Pexels 連假沉迷打電動當中,拖到今天才來回顧。 精神時光屋類遊戲真的太可怕了,一晃眼就從白天到黑夜了。
Thumbnail
2020/12/30
以A子(早瀨英子)、B子(藤真美子)的AB空服員搭檔(兼好友)為主角的7則推理短篇。 其中兩位主角個性,東野用了反差極大的設定:冷靜低調的菁英美女早瀨和衝動迷糊的可愛姑娘藤。
Thumbnail
2020/12/30
以A子(早瀨英子)、B子(藤真美子)的AB空服員搭檔(兼好友)為主角的7則推理短篇。 其中兩位主角個性,東野用了反差極大的設定:冷靜低調的菁英美女早瀨和衝動迷糊的可愛姑娘藤。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就如同其書名 《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 真的在講小說外的作家故事 朱宥勳為本書作者用「評傳」的寫法。 一邊以介紹作家的生平故事,一邊以自己的觀點來評析影響作家人生的關鍵時刻。 台灣從日治時期到戒嚴時期,文學史經歷哪些浪潮,代表的作家有哪些 這本書會一一介紹~
Thumbnail
就如同其書名 《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 真的在講小說外的作家故事 朱宥勳為本書作者用「評傳」的寫法。 一邊以介紹作家的生平故事,一邊以自己的觀點來評析影響作家人生的關鍵時刻。 台灣從日治時期到戒嚴時期,文學史經歷哪些浪潮,代表的作家有哪些 這本書會一一介紹~
Thumbnail
教學或是寫論文,需要了解日治時期的台灣文學,或是某位台灣文學作家的事跡,可以查閱哪些書呢?除了葉石濤、陳芳明、劉登翰、宋澤萊等人編寫的台灣文學史相關書籍,以下提供三本書給大家參考!
Thumbnail
教學或是寫論文,需要了解日治時期的台灣文學,或是某位台灣文學作家的事跡,可以查閱哪些書呢?除了葉石濤、陳芳明、劉登翰、宋澤萊等人編寫的台灣文學史相關書籍,以下提供三本書給大家參考!
Thumbnail
前言:我與台灣文學相識之路 上個月完成一個累人的案子後跑去台南浪流連幾天,第一次認真逛了臺灣文學館,深受感動之餘在館內販賣部翻到這本朱宥勳寫的《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被其幽默而真誠的文筆給吸引,後來就把它讀完了。 本書所提到的九位小說家,我原本只聽過三位:鍾肇政、鍾理和、葉石濤,其他完全沒聽過,而
Thumbnail
前言:我與台灣文學相識之路 上個月完成一個累人的案子後跑去台南浪流連幾天,第一次認真逛了臺灣文學館,深受感動之餘在館內販賣部翻到這本朱宥勳寫的《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被其幽默而真誠的文筆給吸引,後來就把它讀完了。 本書所提到的九位小說家,我原本只聽過三位:鍾肇政、鍾理和、葉石濤,其他完全沒聽過,而
Thumbnail
以推理、懸疑的手法進行一段又一段的跨時空敘事,再透過故事來顯映出活生生的歷史,這是《陳澄波密碼》這部歷史小說的特色,更重要的是,不只是畫家的生命,他的許多畫作成為了敘事的核心,這給我們一個看待歷史的雙重視角:不只故事可以說歷史,繪畫也可以映照歷史。
Thumbnail
以推理、懸疑的手法進行一段又一段的跨時空敘事,再透過故事來顯映出活生生的歷史,這是《陳澄波密碼》這部歷史小說的特色,更重要的是,不只是畫家的生命,他的許多畫作成為了敘事的核心,這給我們一個看待歷史的雙重視角:不只故事可以說歷史,繪畫也可以映照歷史。
Thumbnail
‧ 終於看了這本長久以來只聞其名的,灣生作家庄司總一長篇小說「陳夫人」(1940-1942),此著敘寫日本時代臺南望族陳家的故事,為了避免通俗,強調基督教教義以及日臺族群融合,作者寫得有些用力。但避免了殖民者的偏見,不能說是「皇民化」作品,殊屬難得。
Thumbnail
‧ 終於看了這本長久以來只聞其名的,灣生作家庄司總一長篇小說「陳夫人」(1940-1942),此著敘寫日本時代臺南望族陳家的故事,為了避免通俗,強調基督教教義以及日臺族群融合,作者寫得有些用力。但避免了殖民者的偏見,不能說是「皇民化」作品,殊屬難得。
Thumbnail
如果問你台灣的小說家有誰,你能說出幾個呢?這本《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聚焦於戒嚴時代,談談這些你可能聽過卻不甚熟悉的台灣作家們。
Thumbnail
如果問你台灣的小說家有誰,你能說出幾個呢?這本《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聚焦於戒嚴時代,談談這些你可能聽過卻不甚熟悉的台灣作家們。
Thumbnail
以「桃園市議員呂淑真不識鍾肇政」事件而起的這本作品,不只在章節名稱便精準地評論了這些作家的生平,每一篇的開頭,更每每引發讀者想要繼續閱讀的興趣。從書名「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就能略為感覺到作者的風格,但仔細閱讀後才會更深刻體會作者不只文句流暢、不死板,有時還會以生動幽默的用字讓讀者會心一笑。
Thumbnail
以「桃園市議員呂淑真不識鍾肇政」事件而起的這本作品,不只在章節名稱便精準地評論了這些作家的生平,每一篇的開頭,更每每引發讀者想要繼續閱讀的興趣。從書名「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就能略為感覺到作者的風格,但仔細閱讀後才會更深刻體會作者不只文句流暢、不死板,有時還會以生動幽默的用字讓讀者會心一笑。
Thumbnail
初知此書,乃因Podcast《百靈果News》(我是教徒👌)。 聽完讀書會第一章我對本作即起了興趣,但在讀之前我是有過猶豫的——因為歷史「小說」首先是小說之後才是歷史。
Thumbnail
初知此書,乃因Podcast《百靈果News》(我是教徒👌)。 聽完讀書會第一章我對本作即起了興趣,但在讀之前我是有過猶豫的——因為歷史「小說」首先是小說之後才是歷史。
Thumbnail
從史前冰河時期的台灣人種遷徙、原住民族與南島語系的分佈與推測,一路探到日本統治、國民黨戰敗來台的近代歷史,它依然提及了許多在不同時期所留下的歷史痕跡,與經歷過中華民國版本的歷史教育所不會去思考的「反問」──對我來說,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就是在於作者周婉窈針對這些「模糊不清的台灣史」所提出的質疑。
Thumbnail
從史前冰河時期的台灣人種遷徙、原住民族與南島語系的分佈與推測,一路探到日本統治、國民黨戰敗來台的近代歷史,它依然提及了許多在不同時期所留下的歷史痕跡,與經歷過中華民國版本的歷史教育所不會去思考的「反問」──對我來說,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就是在於作者周婉窈針對這些「模糊不清的台灣史」所提出的質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