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您了解日治時期台灣文學的三本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教學或是寫論文,需要了解日治時期的台灣文學,或是某位台灣文學作家的事跡,可以查閱哪些書呢?除了葉石濤陳芳明劉登翰宋澤萊等人編寫的台灣文學史相關書籍,以下提供三本書給大家參考!


如果您想了解那些使用中國白話文台語文創作的作家,或是發生在1920~1930年代的重要文學事件,例如:新舊文學論爭。不妨翻找陳淑容老師所寫的《「曙光」初現──台灣新文學的萌芽時期(1920-1930)》,當中有簡潔扼要的說明。

raw-image


若是想了解楊逵吳新榮張文環這些使用日文寫詩、寫小說的作家,或是鄉土文學論戰、「台灣文藝聯盟」成立、社會主義思潮對文學(家)的影響等事,趙達勳老師的《狂飆時刻──日治時期台灣新文學的高峰期(1930~1937)》,應該能讓您找到答案。

raw-image


假如對「皇民化運動」、「皇民文學」有疑義,或是想知道台灣作家與台灣文學如何在戰爭時期苦苦求生的經過,翻閱李文卿老師的《想像帝國──戰爭時期的台灣新文學》,您將會看到當時戰時體制的高壓,以及台灣人的無奈與奮鬥之情。

raw-image


當然,還有其他論者與他們精彩的著作,之後我會一一為大家介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國立台灣文學館真讚!
爬格子的雀榕-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6/13
那套台灣文學史長編有很多本,從原住民口傳寫到當代文學。日治時期漢文通俗文學、台語文學、大眾文學、自然書寫……都有。很棒!
avatar-img
爬格子的雀榕的沙龍
114會員
236內容數
這個專題的文章主要在介紹歷史方面的書籍、影片、網站文章的內容,以及我的讀後心得。我是以非科班出身、非史學圈的讀者做介紹與批評,每個月至少發文一篇,請多多指教!
2024/02/17
「臺灣人偷東西,被日本警察抓到以後,會被剁掉一隻手」、「日本統治臺灣五十年,屠殺了四十萬臺灣人」諸如此類的「謠言」都沒有什麼根據,往往是一些不懂歷史的人出於各種理由編造出來的,接受這些,好比吃下沒有營養又有害身心的食物。以下為大家介紹幾本能讓我們遠離謝絕那些歷史謠言,又能讓我們更瞭解那個時代的好書!
Thumbnail
2024/02/17
「臺灣人偷東西,被日本警察抓到以後,會被剁掉一隻手」、「日本統治臺灣五十年,屠殺了四十萬臺灣人」諸如此類的「謠言」都沒有什麼根據,往往是一些不懂歷史的人出於各種理由編造出來的,接受這些,好比吃下沒有營養又有害身心的食物。以下為大家介紹幾本能讓我們遠離謝絕那些歷史謠言,又能讓我們更瞭解那個時代的好書!
Thumbnail
2023/11/29
蔣渭水生前標榜的「日華親善的橋樑──台灣人」、「台灣人當促進日華親善」諸如此類的言論,為人忽視。回看他當年提出的上述口號及相關言論,我不得不佩服他的理想性格與天真,可惜形勢比人強……
2023/11/29
蔣渭水生前標榜的「日華親善的橋樑──台灣人」、「台灣人當促進日華親善」諸如此類的言論,為人忽視。回看他當年提出的上述口號及相關言論,我不得不佩服他的理想性格與天真,可惜形勢比人強……
2023/10/10
作者在本書提出以下的觀點:朱元璋、朱棣這對父子並非迫於政治形勢,不得不屠殺功臣、整治在野文人,而是出於鞏固皇權、為後代子孫盤算的自私心理,慮心積慮佈下兩大盤的棋局,那些被殺害與整治的臣民不過是二人用完即扔的棋子。
Thumbnail
2023/10/10
作者在本書提出以下的觀點:朱元璋、朱棣這對父子並非迫於政治形勢,不得不屠殺功臣、整治在野文人,而是出於鞏固皇權、為後代子孫盤算的自私心理,慮心積慮佈下兩大盤的棋局,那些被殺害與整治的臣民不過是二人用完即扔的棋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戰後真正要說「台灣文學研究」──與台灣相關、在台灣書寫、台灣人書寫文學開端,大概還是得從1970年代算起。
Thumbnail
戰後真正要說「台灣文學研究」──與台灣相關、在台灣書寫、台灣人書寫文學開端,大概還是得從1970年代算起。
Thumbnail
教學或是寫論文,需要了解日治時期的台灣文學,或是某位台灣文學作家的事跡,可以查閱哪些書呢?除了葉石濤、陳芳明、劉登翰、宋澤萊等人編寫的台灣文學史相關書籍,以下提供三本書給大家參考!
Thumbnail
教學或是寫論文,需要了解日治時期的台灣文學,或是某位台灣文學作家的事跡,可以查閱哪些書呢?除了葉石濤、陳芳明、劉登翰、宋澤萊等人編寫的台灣文學史相關書籍,以下提供三本書給大家參考!
Thumbnail
前言:我與台灣文學相識之路 上個月完成一個累人的案子後跑去台南浪流連幾天,第一次認真逛了臺灣文學館,深受感動之餘在館內販賣部翻到這本朱宥勳寫的《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被其幽默而真誠的文筆給吸引,後來就把它讀完了。 本書所提到的九位小說家,我原本只聽過三位:鍾肇政、鍾理和、葉石濤,其他完全沒聽過,而
Thumbnail
前言:我與台灣文學相識之路 上個月完成一個累人的案子後跑去台南浪流連幾天,第一次認真逛了臺灣文學館,深受感動之餘在館內販賣部翻到這本朱宥勳寫的《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被其幽默而真誠的文筆給吸引,後來就把它讀完了。 本書所提到的九位小說家,我原本只聽過三位:鍾肇政、鍾理和、葉石濤,其他完全沒聽過,而
Thumbnail
入場時影廳裡四個步閥襤褸的老人家,互相攙扶走入片場,大概在繁華嘈雜西門的電影院實為少見。 是否電影裡的葉石濤與那群老人家是否是同時代的呢? 是否當年曾深受葉石濤為台灣文學的付出,而深受鼓勵創作文學呢?
Thumbnail
入場時影廳裡四個步閥襤褸的老人家,互相攙扶走入片場,大概在繁華嘈雜西門的電影院實為少見。 是否電影裡的葉石濤與那群老人家是否是同時代的呢? 是否當年曾深受葉石濤為台灣文學的付出,而深受鼓勵創作文學呢?
Thumbnail
如果問你台灣的小說家有誰,你能說出幾個呢?這本《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聚焦於戒嚴時代,談談這些你可能聽過卻不甚熟悉的台灣作家們。
Thumbnail
如果問你台灣的小說家有誰,你能說出幾個呢?這本《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聚焦於戒嚴時代,談談這些你可能聽過卻不甚熟悉的台灣作家們。
Thumbnail
高中選文作者的相關作品 徐志摩 琦君 張愛玲 簡媜 鄭愁予 余光中 黃金川 徐國能 羅志成 楊牧 黃春明 洪繻 蔣勳 張李德和 夏曼藍波安 賴和 詹宏志 王溢嘉 洪醒夫 黃信恩 廖鴻基
Thumbnail
高中選文作者的相關作品 徐志摩 琦君 張愛玲 簡媜 鄭愁予 余光中 黃金川 徐國能 羅志成 楊牧 黃春明 洪繻 蔣勳 張李德和 夏曼藍波安 賴和 詹宏志 王溢嘉 洪醒夫 黃信恩 廖鴻基
Thumbnail
以「桃園市議員呂淑真不識鍾肇政」事件而起的這本作品,不只在章節名稱便精準地評論了這些作家的生平,每一篇的開頭,更每每引發讀者想要繼續閱讀的興趣。從書名「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就能略為感覺到作者的風格,但仔細閱讀後才會更深刻體會作者不只文句流暢、不死板,有時還會以生動幽默的用字讓讀者會心一笑。
Thumbnail
以「桃園市議員呂淑真不識鍾肇政」事件而起的這本作品,不只在章節名稱便精準地評論了這些作家的生平,每一篇的開頭,更每每引發讀者想要繼續閱讀的興趣。從書名「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就能略為感覺到作者的風格,但仔細閱讀後才會更深刻體會作者不只文句流暢、不死板,有時還會以生動幽默的用字讓讀者會心一笑。
Thumbnail
初知此書,乃因Podcast《百靈果News》(我是教徒👌)。 聽完讀書會第一章我對本作即起了興趣,但在讀之前我是有過猶豫的——因為歷史「小說」首先是小說之後才是歷史。
Thumbnail
初知此書,乃因Podcast《百靈果News》(我是教徒👌)。 聽完讀書會第一章我對本作即起了興趣,但在讀之前我是有過猶豫的——因為歷史「小說」首先是小說之後才是歷史。
Thumbnail
現代人已經習慣了日新月異的日常,但對日本時代的台灣人、台灣作家來說,「現代化」的每一天,都是不同的適應和挑戰。1940年的台灣,詩人黃洪炎懷抱著「搜集台灣古典好詩」的夢想,與好友共同編纂、印製了多達470頁的《瀛海詩集》,網羅400多位日治時代漢詩人的3000多首詩,以文學延續台灣的「一線光明」……
Thumbnail
現代人已經習慣了日新月異的日常,但對日本時代的台灣人、台灣作家來說,「現代化」的每一天,都是不同的適應和挑戰。1940年的台灣,詩人黃洪炎懷抱著「搜集台灣古典好詩」的夢想,與好友共同編纂、印製了多達470頁的《瀛海詩集》,網羅400多位日治時代漢詩人的3000多首詩,以文學延續台灣的「一線光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