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認識國文課沒教的台灣小說家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言:我與台灣文學相識之路
上個月完成一個累人的案子後跑去台南浪流連幾天,第一次認真逛了臺灣文學館,深受感動之餘在館內販賣部翻到這本朱宥勳寫的《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被其幽默而真誠的文筆給吸引,後來就把它讀完了。
本書所提到的九位小說家,我原本只聽過三位:鍾肇政、鍾理和、葉石濤,其他完全沒聽過,而且前述這三位我也是這一、兩年才知道,其中我更只讀過葉石濤的幾則短篇小說。
身為一位台灣人卻對台灣文學所知甚少,有著既慚愧又憤怒的心情。除了主修台文系或中文系的學生、對台灣文學特別有研究的人,其實大部分的台灣人對台灣文學所知應該都和我差不多,不少人甚至對於「台灣文學」這四個字感到相當生疏:「台灣文學是什麼?台灣有文學嗎?」
我在去年開始對台灣文學產生高度好奇,是因為驚覺自己讀過的小說大多是日本和歐美的翻譯文學,而讀過的台灣小說卻寥寥可數,因此想多讀台灣本土作家的書。一開始我讀了陳思宏、黃春明、陳雪、朱少麟、蕭麗紅等等,這些作家都算是相當知名的當代台灣作家。後來又往前追溯經典文學,而陸續讀了吳濁流、呂赫若,感到驚為天人——台灣文學似乎有一大段空白是我(以及大多數台灣人)所不了解的。畢竟以前學校國文課教的都是古文和外省作家為主,導致大多臺灣人對中國文學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對台灣文學卻幾乎全然陌生。
關於本書
每個章節分別介紹一位作家的故事,讓我不僅了解到該作家的生平,還對台灣文學的脈絡有了基本的概念。當初我讀吳濁流和呂赫若的作品時,發現他們都是以日文寫成,再由後輩翻譯成中文,也發現了鍾肇政除了是《臺灣作家全集》的總編,還翻譯了好幾篇小說,就讓我覺得鍾老必定是位重量級人物,將來必須拜讀他的作品。
本書介紹的四位作家:鍾肇政、鍾理和、葉石濤和陳千武都是經過兩個時代和政權的更迭、被迫要轉換語言來創作。當時國民黨在據台一年後就禁止日文報紙,讓長年受日文教育的台灣人忽然就變成文盲,試想這對人民的打擊會有多大,而對靠文字創作吃飯的作家來說更簡直是世界末日。就算是科技發達的現代,要將一個語言學到精通也不容易,更何況是在沒有網路的時代,不僅要學到精通,還要能創作、寫出通順優美的故事,這必然是需要至少好幾年的磨練(也不一定能成功),有許多作家就因此只好放棄寫作了。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鍾肇政和葉石濤的故事了。在深受語言轉換之苦以及外省作家獨佔文壇、本省作家被邊緣化的時代(更別提黨國體制下沒有創作自由,國民黨大力鼓吹反共文學——關台灣人屁事),這些作家們還是努力不懈地創作。
在第一章《因為鍾肇政不只想到他自己》中,鍾肇政率先寄信給當時他所知的幾位本省作家,並集結大家組成「文友通訊」,在那沒有網路也沒有影印機的年代,以書信往來交流、互相討論作品。在那人心惶惶、再小的讀書會都會被監控的白色恐怖時代,這樣的知音互助會實在是太重要也太可愛了,讓我超想加入的(?)。此外,他也不斷勉勵和提拔其他本土作家,集結大家編成《臺灣作家全集》,他簡直是台灣文學的一盞明燈。
在第三章《這個局葉石濤已經布了一輩子之久》中,葉石濤雖很早就以小說家出道,但經歷改朝換代的語言更迭、後來更在白色恐怖時期被羅織罪名而入獄三年,使他創作生涯不得不被中斷。終於復出文壇後,更深耕文學評論,在解嚴前夕出版《台灣文學史綱》,霸氣的為台灣文學史奠定基石。
除了令人感動的北鍾南葉兩老之外,還有在病塌寫作到最後一刻的鍾理和、拉拔許多本土作家的主編林海音、煞氣的詩人陳千武。後半段介紹了聶華苓、郭松棻、陳映真的故事,意外地讓我學到不同派流的故事和境遇:支持自由民主的外省人被國民黨壓迫、因受西方哲學薰陶而支持共產黨,但實際走訪中國就大幻滅,亦有始終堅持統一的陳映真。本書著實是一個正常國文課該編列的教材,我推薦給任何想了解台灣文學、台灣作家的人,這本是很好的入門書,也讓我對我的台灣文學選讀更有方向了。
閱畢日期:2023/3/26
抱持著好奇心探索著世界,將腦海中及心裡一張張映像寫下來。文章不一定跟旅行有關,有時會發揮憂國憂民的本性,想到什麼寫什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書名: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台譯:《無聲告白》) 作者:Celeste Ng 類型:小說 語言:英文 閱畢日期:2023/3/16 簡述: 本書描寫了在70年代一個位於美國俄亥俄州(Ohio)的華裔美國家庭:哈佛高材生、現任大學教授的華裔父親、來自美國南方的金髮藍
書名: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台譯:《無聲告白》) 作者:Celeste Ng 類型:小說 語言:英文 閱畢日期:2023/3/16 簡述: 本書描寫了在70年代一個位於美國俄亥俄州(Ohio)的華裔美國家庭:哈佛高材生、現任大學教授的華裔父親、來自美國南方的金髮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關一位研究員搜索山洞多年始終遍尋不著,直到有天黃昏,他扶著石壁慢慢往前,摸著摸著發覺不對勁,這凹凸不平滑的手感,是個「四」字。「有字啊!」......因為有字便有記錄,有紀錄就有歷史與故事,在漫長的一生中,當你終於摸到了先祖的證明、歷史的證明,那會是多麼的感動,就像摸到甲骨文而興奮的沈愷一樣。
Thumbnail
點入【朱宥勳|小說.評論.台灣文學】,你將看到朱宥勳以領銜者之姿,企圖帶領一群揚旗耀武的本土文青,衝向名為台灣文學的山峰。
Thumbnail
提到台灣文學研究史,自然得提到葉石濤及其《台灣文學史綱》。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開端,其中張良澤便是代表人物。
Thumbnail
戰後真正要說「台灣文學研究」──與台灣相關、在台灣書寫、台灣人書寫文學開端,大概還是得從1970年代算起。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戒嚴時期文學主題以及四個文學團體的因應方案。透過介紹不同的作家與他們的作品風格取向,突顯出在戒嚴政策的底下,文學界選擇了與政府前呼後應、曲折避開,或直球對決的不一而足的態度。
Thumbnail
台灣的50年代文學,是懷鄉、反共與戰鬥文學興盛期,也是由政府主導文學走向的特殊文學時代,是時自由主義的風氣固然受到壓抑,文學作品的政治價值遠勝過藝術價值,但無論如何,這畢竟是一段特殊的文學歷史,台灣新文學無可磨滅的一頁。 當年,司徒衛(1921-2003)《書評集》和《書評續集》,正為1950年代
Thumbnail
這次《逆流:鍾理和與鍾肇政書信錄》的發行,我好奇的將已經絕版的《臺灣文學兩鍾書》找來閱讀,過程中彷彿閉上雙眼就能穿越時空看見他們伏在案上寫信給對方的模樣,好幾度,那些或是隔空打氣、或是訴說頹喪的情感,一再如力透紙背般的渲染上我眼眶裡,令淚濕衣襟。
Thumbnail
沒有土地,哪有文學。──葉石濤 從日常生活被文字包圍切入,帶領觀眾進入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學發展史。由原住民的口傳文學開始,反應了島嶼及海帶來的自然生命經驗,再到殖民時代、反共時代的不屈意志,最後行至每個人都能放肆書寫的現代,共寫下一個文學盛世。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關一位研究員搜索山洞多年始終遍尋不著,直到有天黃昏,他扶著石壁慢慢往前,摸著摸著發覺不對勁,這凹凸不平滑的手感,是個「四」字。「有字啊!」......因為有字便有記錄,有紀錄就有歷史與故事,在漫長的一生中,當你終於摸到了先祖的證明、歷史的證明,那會是多麼的感動,就像摸到甲骨文而興奮的沈愷一樣。
Thumbnail
點入【朱宥勳|小說.評論.台灣文學】,你將看到朱宥勳以領銜者之姿,企圖帶領一群揚旗耀武的本土文青,衝向名為台灣文學的山峰。
Thumbnail
提到台灣文學研究史,自然得提到葉石濤及其《台灣文學史綱》。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開端,其中張良澤便是代表人物。
Thumbnail
戰後真正要說「台灣文學研究」──與台灣相關、在台灣書寫、台灣人書寫文學開端,大概還是得從1970年代算起。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戒嚴時期文學主題以及四個文學團體的因應方案。透過介紹不同的作家與他們的作品風格取向,突顯出在戒嚴政策的底下,文學界選擇了與政府前呼後應、曲折避開,或直球對決的不一而足的態度。
Thumbnail
台灣的50年代文學,是懷鄉、反共與戰鬥文學興盛期,也是由政府主導文學走向的特殊文學時代,是時自由主義的風氣固然受到壓抑,文學作品的政治價值遠勝過藝術價值,但無論如何,這畢竟是一段特殊的文學歷史,台灣新文學無可磨滅的一頁。 當年,司徒衛(1921-2003)《書評集》和《書評續集》,正為1950年代
Thumbnail
這次《逆流:鍾理和與鍾肇政書信錄》的發行,我好奇的將已經絕版的《臺灣文學兩鍾書》找來閱讀,過程中彷彿閉上雙眼就能穿越時空看見他們伏在案上寫信給對方的模樣,好幾度,那些或是隔空打氣、或是訴說頹喪的情感,一再如力透紙背般的渲染上我眼眶裡,令淚濕衣襟。
Thumbnail
沒有土地,哪有文學。──葉石濤 從日常生活被文字包圍切入,帶領觀眾進入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學發展史。由原住民的口傳文學開始,反應了島嶼及海帶來的自然生命經驗,再到殖民時代、反共時代的不屈意志,最後行至每個人都能放肆書寫的現代,共寫下一個文學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