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 Bradbury《華氏451度》

2021/01/2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身為知名的反烏托邦小說之一,不少人會拿本作和歐威爾《1984》相比,但其實兩者內容所談的中心思想還是有所差異。
1984》講的是政府利用改寫歷史文獻、利用電視節目內容來洗腦人民監控人民言論,問題來源是「政府」。《華氏451度》則更單純回歸「閱讀」本身——因為人們沉迷於電視節目,甚至把電視裡的角色當成「真正的家人」,於是捨棄了書本,問題在於「人」自身的選擇。
麥田版封面
書籍資訊
科技發展至今,我們生活裡也充斥的「四面電視牆」——開著電視當背景音、開著手機刷臉書、開著電腦工作或寫作業、開著平板追追劇——同時一心四用很誇張嗎?不,一點也不,這是我曾在不同人身上看過的重覆畫面。
親朋好友們許久不見約出來聚餐聊近況,上了餐桌卻反而相對無言,一整桌人都在低頭刷手機更是常見,彷彿離了社交軟體就再也無法維繫人際關係。

書中我印象最深刻的畫面,就是打火隊長畢提用「書」來反質疑男主蒙塔格的一段。
在如此時空背景下,畢提居然可以「引經據典」反駁(順便洗腦)男主蒙塔格,這代表畢提一定看過很多書,並把書中內容消化為己用,才能說出這麼一番乍看很有道理的大道理(?)
但畢提既然讀過這麼多書,那怎麼還會支持燒書呢?
或許這也點出即便讀了再多書,知道很多道理,也不代表有相同的勇氣反抗社會普遍價值觀與立場,選擇從來只在「人」身上。
當蒙塔格沒辦法用拼盡全力也想保護的「書」來說服畢提,反被畢提成功用「書」激怒,並同時按下火焰槍開關那瞬間,蒙塔格其實就輸了。在我看來,即便畢提是「邪惡方」立場,但他確實利用了從書本裡得來的「知識」將蒙塔格說的啞口無言。
反觀男主口口聲聲像個憤青似的說書有多重要,卻無法真正從中獲得有用資訊,將書的內容消化成前進的動力,反而還需要前教授一步步的指示才能行動(而且最後還因自身脾氣而失敗了),瞬間覺得蒙塔格真是弱爆了!🤣
而當電視直播追捕蒙塔格過程時,螢幕裡主播高亢激昂的聲調與用詞,和「電視(家人)」刻意渲染出聳動驚人的畫面來吸引觀眾(民眾)目光——不就和現代新聞標題越露骨、越腥羶色點擊率越高;媒體看圖編故事寫八卦,更能獲得關注一樣?根本沒人在乎內容真假,1953年的作品竟如此精準預測到了這一切。

對照現在台灣,在人民普遍質疑政府所做所為的情況下(當然某方面來說這是民主的優點之一🤣),我們反而更應該注意的是悄悄隱藏在底下的大財團、打著專業名號的團體、以及為求收視點擊不管內容的各類媒體等。
他們操縱著大數據並為之利用製成「假新聞(Fake news)」或不斷增生複製的「內容農場(content farm)」來達到最終目的,而我們一般民眾則在亳不知情下傻傻的成為他們操弄的資料之一。面對各式傳播媒體,無論真假消息我們都應審慎判斷,更不要人云亦云。如何不被任何資訊/知識傳播媒介所蒙騙,才是真正重點。而這些,則取決於「自身的選擇」。

本作雖無庸置疑是反烏托邦小說裡的經典之一,但讓我有點小疑惑的是男主蒙塔格個性的轉變。
可能出於作者設計,但男主為何對書如此執著(觸發點)並沒有明確寫出。在遇見觸發他不願再燒書的失蹤女孩克萊莉絲前,他似乎就已經有意無意在藏書了,這讓我對於他之後的衝動行為有些摸不著頭緒,還是這就表示書有神祕魔力?人天生嚮往看書,渴望獲得知識?大概是我過於駑鈍,沒有get到作者深意。
總之,這點閱讀障礙不影響我對此書的推薦評價!
文末,看到即便沒書,但人已化為書本的浪漫,有點小感動。
外表是流浪漢,腦子裡卻是圖書館。我們不過是書本上那灰撲撲的書衣,除此之外,一無是處。

內容書摘


一個間歇性讀癮患者
一個間歇性讀癮患者
"No MAN is AN ISLAND; EVERY BOOK is A WORLD." 雜食又挑食、全憑心情選書看的一普通讀者的閱讀心得。 外行看熱鬧,稱不上書評。 主:推理┃驚悚┃犯罪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