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2021年,我的寫作計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啊,好像一直該寫些什麼,卻始終被任何雜亂思緒給阻礙。

『啊,寫了也沒人會看。』
『可能寫了幾篇就荒廢了。』
『自己也沒多厲害,不知道該怎麼分享』

這些負面情緒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拜訪,記得文字跟寫作從多年前就是我喜愛的方式,在無名小站剛開始發酵時,我每天至少會打兩篇網誌,除了紀錄生活、也紀錄青春。而經過時代變遷,來到十多年後的現在,我都快忘記怎麼敲打鍵盤,怎樣讓文字動人。就算朋友們透過社交平台後陸陸續續告訴你說,我喜歡你的文字、我喜歡你的分享、我喜歡你的生活。但我一直忘記問自己,喜不喜歡。

對耶,我自己喜不喜歡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分享?
我發現我好喜歡喔,一個跟整個社會格格不入的人,不曉得怎麼在這個社會結構上生存的人,還是用了求生的本能跟愚昧的動力,逃到了山上找尋自我可以生存下來的世界。就這樣來到了外人口中的『偏鄉』、『原民部落』。這裡有太多標籤、有太多不被認識的方式、即將淹沒的文化、語言跟社會的斷層。來到部落後才知道,文化就是生活,而不是博物館不是教科書上的某個物件或是篇幅。
曾經很偏激的討厭這個社會,為什麼文化總是一點一滴消失在資本主義下?為什麼族群間的誤解跟拉扯會越來越大?而我一個流著閩南血統的人,來到南島文化的社會裡,到底該怎麼克服天生的差異與價值觀的落差?這些一直都是我幾年來的問題與反思。經過多年,我知道我該寫下來,我真的該寫下來。把我遇見的看見的,慢慢的分享給外面的人。

我想,沒有人天生想要歧視誰,再多不友善的言論都是出自於不了解,不認識。但因為社會的枷鎖跟價值觀,阻擋了很多人用腳步走進這個世界。那既然我很幸運把自己丟到山上,認識一群樂天的泰雅族的朋友們,那是否,我也可以用自己的觀點出發,寫出這些日常跟生活,讓部落跟族群對於很多人來說不再陌生不再遙不可及。

2021的寫作計畫,透過一個在部落的閩南女孩,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帶更多人認識這個社會,一個在台灣只佔了2%人口的美麗社會。或是很多人印象中的原住民就是樂天、很會唱歌、愛喝酒,但我們穿過這些標籤這些表面,再往裡面看一點,能看到什麼呢?這些在台灣幾千萬年的民族,跟你我有那麼一點不同,卻也相同。
文化不是血統,而是認同。
攝於:台博館庫房,筆者(左)跟著泰雅族耆老研究泰雅族的老件
avatar-img
5會員
6內容數
七年前奮不顧身地逃到山上,我一個閩南人沒任何人脈沒任何資源就這樣傻傻踏進俗稱最強悍的民族-泰雅族的地盤,開始生活開始工作,跟部落的老人家跟小孩們一起學習什麼是文化,什麼是「活著」。 這是我的故事,尋找自我和與部落共榮的日子,原來這些真的很美,只要你願意進來這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摳摟摳摟摳摟.....」 開了大概十分鐘的路程,在山路裡穿梭不久後進到了一個小小世外桃源。 延伸著一條水泥大橋後,進到的是路上的狗隨時都睡在中央要人小心慢行的窄巷,大哥依舊處變不驚的操控著與他融為一體的方向盤,適時駐足的對認識的行人搖下車窗,講著我聽不懂的語言。 『原來這就是泰雅的國度...』
大學畢業後的那兩年一直過得很不順遂,或許跟很多新鮮人一樣,對於「出社會」這件事,既害怕又期待。但那份期待,總是會一點一滴消失殆盡。 曾經有一份待遇穩定,同事相處融洽的工作,而我在裡面擔任影片及視覺設計,週休二日見紅就休,就這樣做到第11個月的時候,某天早晨醒了過來,突然覺得人生怎麼可以那麼無趣?上班
「摳摟摳摟摳摟.....」 開了大概十分鐘的路程,在山路裡穿梭不久後進到了一個小小世外桃源。 延伸著一條水泥大橋後,進到的是路上的狗隨時都睡在中央要人小心慢行的窄巷,大哥依舊處變不驚的操控著與他融為一體的方向盤,適時駐足的對認識的行人搖下車窗,講著我聽不懂的語言。 『原來這就是泰雅的國度...』
大學畢業後的那兩年一直過得很不順遂,或許跟很多新鮮人一樣,對於「出社會」這件事,既害怕又期待。但那份期待,總是會一點一滴消失殆盡。 曾經有一份待遇穩定,同事相處融洽的工作,而我在裡面擔任影片及視覺設計,週休二日見紅就休,就這樣做到第11個月的時候,某天早晨醒了過來,突然覺得人生怎麼可以那麼無趣?上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本文分享了作者在2021年於多個小說平臺的使用體驗,重點集中在流量、介面及收費選項等方面。作者提供了針對不同平臺的優缺點分析,並對新手作者選擇平臺提出建議。文章涵蓋的主要平臺包括PO18、悅閱小說、海棠文化、愛創作、Penana及鏡文學等,為想要進入小說創作的作者提供了實用的參考。
Thumbnail
在首次以執行長身份寄送年度股東信時,亞馬遜執行長Andy Jassy回顧了公司在COVID-19疫情期間的應對策略和表現。他強調了亞馬遜在線購物及雲端服務的重要貢獻,並分析了AWS與消費者業務不同的增長軌跡。信中提到的長期投資和對客戶體驗的持續改進,展現了亞馬遜的創新精神和靈活應變的能力。
2020年的聖誕夜,一個改變我對於未來想像的解決方案出現在我眼前。 那晚參與了台大學姐辦的私人聚會,因為學姐在業界的人脈很廣,因此她時不時就會邀請業界有名或有影響力的大佬或KOL來分享產業動態與經驗觀點。那天,受邀人是在加密貨幣圈深耕已久的KOL,主題是「比特幣與未來展望」。
Thumbnail
我自2019年開始寫台文。一開始寫真少,誠久才寫一段短短的。敢若2023年開始,想著我較想欲寫的主題:性別,才寫較濟。落尾變做生活的代誌,閣有頭殼內面咧想的攏用台文寫,嘛貼佇「方格子」內底,將文章抾做伙,家己的面冊,抑是面冊的社團,欲揣進前的文章誠歹揣。   我咧寫的時,寫著改做台語講法的字詞遐
Thumbnail
以在威權時期因為書信結合的異國婚姻為核心,延伸至北部泰雅族的歷史,與他們在白色恐怖所面臨的困境,儘管是外來者的視角,卻因為語言的接近性,或許更觸及了台灣研究所缺乏的核心內容。
Thumbnail
我沒有特定一個專題去發展我的寫作,因為我沒有什麼專業,而個人的文化造詣還有十萬里可以進步的空間,現在寫出來的都只是個人意見,並不一定正確。有時發佈之後我就不會再看,因為總會覺得太過赤裸而感到不好意思。今次寫一下怎樣決定寫什麼題材。
Thumbnail
僅以此篇作品致敬在我人生中穿梭的過客,以及已逝不能追的歲月。
Thumbnail
寫在前面: 最近在整理以前大學時寫的一些文章,而這篇散文,是我十幾年前在嘉義大林鎮讀大學時寫的,我忘記我這篇散文拿給老師當報告交時,得到幾分。我只知道當時教我們的散文老師,是希望我們大一新生,可以認識一下自己大學附近的鄰居和鎮上的生活圈。但我永遠忘不了自己當時和不熟的系上同學被約去鎮上逛逛的,那種
Thumbnail
今年我看了MIRROR的演唱會,個人表演不俗,但可惜的是就只有個人表演。到最後的大合唱,我仍是不免的感動——有甚麼所謂呢?他們帶動過一連串對香港熱烈的討論、一段野火不盡的時光、一場盛大的文化生產,被這些發生過的事吸引的我,除了感謝,還能慶幸。
Thumbnail
把這篇文章公開的日子已經是2024年,MIRROR不再是大家都喜歡的雞蛋,而是成為了麥當勞、支付寶或是政府宣傳裡的廣告主角。因為路人和粉絲之間的分野越來越大,MIRROR沒有難以如過去一樣打開更多的討論空間;我內文提及過的勇敢人物,也在不同場合裡說出被稱作扮演異性戀的話語。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本文分享了作者在2021年於多個小說平臺的使用體驗,重點集中在流量、介面及收費選項等方面。作者提供了針對不同平臺的優缺點分析,並對新手作者選擇平臺提出建議。文章涵蓋的主要平臺包括PO18、悅閱小說、海棠文化、愛創作、Penana及鏡文學等,為想要進入小說創作的作者提供了實用的參考。
Thumbnail
在首次以執行長身份寄送年度股東信時,亞馬遜執行長Andy Jassy回顧了公司在COVID-19疫情期間的應對策略和表現。他強調了亞馬遜在線購物及雲端服務的重要貢獻,並分析了AWS與消費者業務不同的增長軌跡。信中提到的長期投資和對客戶體驗的持續改進,展現了亞馬遜的創新精神和靈活應變的能力。
2020年的聖誕夜,一個改變我對於未來想像的解決方案出現在我眼前。 那晚參與了台大學姐辦的私人聚會,因為學姐在業界的人脈很廣,因此她時不時就會邀請業界有名或有影響力的大佬或KOL來分享產業動態與經驗觀點。那天,受邀人是在加密貨幣圈深耕已久的KOL,主題是「比特幣與未來展望」。
Thumbnail
我自2019年開始寫台文。一開始寫真少,誠久才寫一段短短的。敢若2023年開始,想著我較想欲寫的主題:性別,才寫較濟。落尾變做生活的代誌,閣有頭殼內面咧想的攏用台文寫,嘛貼佇「方格子」內底,將文章抾做伙,家己的面冊,抑是面冊的社團,欲揣進前的文章誠歹揣。   我咧寫的時,寫著改做台語講法的字詞遐
Thumbnail
以在威權時期因為書信結合的異國婚姻為核心,延伸至北部泰雅族的歷史,與他們在白色恐怖所面臨的困境,儘管是外來者的視角,卻因為語言的接近性,或許更觸及了台灣研究所缺乏的核心內容。
Thumbnail
我沒有特定一個專題去發展我的寫作,因為我沒有什麼專業,而個人的文化造詣還有十萬里可以進步的空間,現在寫出來的都只是個人意見,並不一定正確。有時發佈之後我就不會再看,因為總會覺得太過赤裸而感到不好意思。今次寫一下怎樣決定寫什麼題材。
Thumbnail
僅以此篇作品致敬在我人生中穿梭的過客,以及已逝不能追的歲月。
Thumbnail
寫在前面: 最近在整理以前大學時寫的一些文章,而這篇散文,是我十幾年前在嘉義大林鎮讀大學時寫的,我忘記我這篇散文拿給老師當報告交時,得到幾分。我只知道當時教我們的散文老師,是希望我們大一新生,可以認識一下自己大學附近的鄰居和鎮上的生活圈。但我永遠忘不了自己當時和不熟的系上同學被約去鎮上逛逛的,那種
Thumbnail
今年我看了MIRROR的演唱會,個人表演不俗,但可惜的是就只有個人表演。到最後的大合唱,我仍是不免的感動——有甚麼所謂呢?他們帶動過一連串對香港熱烈的討論、一段野火不盡的時光、一場盛大的文化生產,被這些發生過的事吸引的我,除了感謝,還能慶幸。
Thumbnail
把這篇文章公開的日子已經是2024年,MIRROR不再是大家都喜歡的雞蛋,而是成為了麥當勞、支付寶或是政府宣傳裡的廣告主角。因為路人和粉絲之間的分野越來越大,MIRROR沒有難以如過去一樣打開更多的討論空間;我內文提及過的勇敢人物,也在不同場合裡說出被稱作扮演異性戀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