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現代詩。讓生活變得可愛的方法──馬翊航〈聊賴〉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夜間清醒震動,四十歲以前你該嘗試的二十件事
活要活得大氣,沒有破洞
「先不聊,明天早起去工作。愛你。」
我三十八歲,也要早起

──馬翊航〈聊賴〉

如果你在生活中,總是覺得看見灰色次數大於粉紅色,但又不想幫自己套了個濾鏡,就舉目不見現實悲慘。那可以考慮參考這篇現代詩的視角。

這首詩很可愛,詩中使用許多流行用語,用巧妙的方式挪用用典。生活辛苦是辛苦,卻可以有滋有味,像這首詩一樣。

篇名〈聊賴〉也很有意思,百無聊賴,聊line。這種詩大概只有富巧思的語言小精靈才寫得出來。知識靠學習,經驗靠累積,剩下的那種語言上的靈巧,大概可歸類為作者的靈思,別人學習不來。

★創作螢光筆★

  • 很小的觀察:新詩中可用對話,括弧內可句點。一句內可有逗點。
  • 新詩似乎更常被認定為「接近虛構」,即預設敘事者與作者之間,有一定距離。不像散文好像有不成文的「要真實」的潛規則。
  • 可輕快,但要從中表現出情感。方法大概是,有人對我好,所以我自然對他人好,這樣的互動方式。


作品連結:http://literature.award.taipei/22th/C2.pdf

作品:〈聊賴〉
作者:馬翊航
屆數獎項:第22屆 臺北文學獎現代詩組評審獎

更多創作眉角:
👉網站:木凱創作道
👉FB:木凱創作道
👉IG:mukaiword
👉原文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木凱 Mukai的沙龍
19會員
54內容數
以解析文學獎作品為主,我較關注有助於創作的部分,例如,可以從作品中學習到寫作技巧或創作者心法。偶爾會從讀者端來看作品,但重點是在創作者如何創作。 因此,會一定程度省略一般詮釋、賞析、簡介等,屬於介紹,或個人心得感受的分享。
木凱 Mukai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6/05
「我們用一個東西去比擬另一個東西,這兩件東西最好距離夠遠,又同時具備平行的相似性,連結的方式要精準有說服力,夠遠則表示有創意。也就是要找到一個夠有創意且執行度高的表現策略。」── 羅智成
Thumbnail
2021/06/05
「我們用一個東西去比擬另一個東西,這兩件東西最好距離夠遠,又同時具備平行的相似性,連結的方式要精準有說服力,夠遠則表示有創意。也就是要找到一個夠有創意且執行度高的表現策略。」── 羅智成
Thumbnail
2021/06/02
「父親漸漸聽不進我們言語 當他攤開手心,城市街景圖繪沿著他的長文爬行」 ──廖筱安〈父親是臺北的戀人〉
Thumbnail
2021/06/02
「父親漸漸聽不進我們言語 當他攤開手心,城市街景圖繪沿著他的長文爬行」 ──廖筱安〈父親是臺北的戀人〉
Thumbnail
2021/05/17
「車燈亮起時 就化作鮟鱇魚穿進城市腹腔。」──王信文〈我們目睹冷鋒進站〉
Thumbnail
2021/05/17
「車燈亮起時 就化作鮟鱇魚穿進城市腹腔。」──王信文〈我們目睹冷鋒進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寫於 2023.03.03 ,家中 食用情緒:與人工智慧或人工說話,特別是感到孤寂時 有時候我不想認清現實,即使如此⋯⋯
Thumbnail
寫於 2023.03.03 ,家中 食用情緒:與人工智慧或人工說話,特別是感到孤寂時 有時候我不想認清現實,即使如此⋯⋯
Thumbnail
<在灰冷的季節裡有你的擁抱> 蒼白的捷運燈光 整齊排列的車門 冷風將外套的帽子自頭頂吹落 人們低首,守著小方框內的蒼白 叮咚叮咚車門敞開 行李箱輪子發出細微滾動聲 捷運內廣播門即將關閉 啊 窗外節比鱗次的高樓建築 正用冰冷的白光 無聲注視 車廂的倦容 嬰兒搖籃左右搖晃 魚兒張開嘴吐出幾顆泡泡 又接進
Thumbnail
<在灰冷的季節裡有你的擁抱> 蒼白的捷運燈光 整齊排列的車門 冷風將外套的帽子自頭頂吹落 人們低首,守著小方框內的蒼白 叮咚叮咚車門敞開 行李箱輪子發出細微滾動聲 捷運內廣播門即將關閉 啊 窗外節比鱗次的高樓建築 正用冰冷的白光 無聲注視 車廂的倦容 嬰兒搖籃左右搖晃 魚兒張開嘴吐出幾顆泡泡 又接進
Thumbnail
日光 /壹/ 捻熄了脫俗, 雖然塵昧也從此講究平凡, 沐浴森林的陽光,一樣穿透大地, 只可惜, 城市高牆遮蔽了矮屋瓦的悠閒時光, 偏離自己想成為的模樣。 溫存 /貳/ 愛就這麽得使人嚮往, 夜空才能訴說你嘴角的羞澀, 愛就是這麼細數著, 才能點上星星們的夢想, 月光只用來佈置天空的夜色, 落幕了 也
Thumbnail
日光 /壹/ 捻熄了脫俗, 雖然塵昧也從此講究平凡, 沐浴森林的陽光,一樣穿透大地, 只可惜, 城市高牆遮蔽了矮屋瓦的悠閒時光, 偏離自己想成為的模樣。 溫存 /貳/ 愛就這麽得使人嚮往, 夜空才能訴說你嘴角的羞澀, 愛就是這麼細數著, 才能點上星星們的夢想, 月光只用來佈置天空的夜色, 落幕了 也
Thumbnail
一直是喜歡詩的,許多的思想和情感不知如何表達時,靠著詩來傳達,是少數可行的方法之一,愛情更是如此。 「愛的小箋」類似日本俳句,但非限定五字七字五字三句或三行,唯儘量配合臉書閱讀習慣之30字以內,當然也不押韻,形式更為自由,隨興而自在。
Thumbnail
一直是喜歡詩的,許多的思想和情感不知如何表達時,靠著詩來傳達,是少數可行的方法之一,愛情更是如此。 「愛的小箋」類似日本俳句,但非限定五字七字五字三句或三行,唯儘量配合臉書閱讀習慣之30字以內,當然也不押韻,形式更為自由,隨興而自在。
Thumbnail
「我回到鄉下老家的時候,房間抽屜裡面還是會有很多國中、高中丟不掉的情書,那些東西不可能丟掉嘛。它絕對沒有用處,但是『它必須在那裡』,如果有人要丟掉它,我會跟他拼命。」
Thumbnail
「我回到鄉下老家的時候,房間抽屜裡面還是會有很多國中、高中丟不掉的情書,那些東西不可能丟掉嘛。它絕對沒有用處,但是『它必須在那裡』,如果有人要丟掉它,我會跟他拼命。」
Thumbnail
喜歡紀錄心情,便留下文字些許 喜歡癡人說夢,便每夜凝視星光 喜歡回憶過去,便把心事戀成詩篇~ 我翻了翻從前....只留下了這些。   2009.12/16 16:06 天空是紫的,心是冰涼的,手上的咖啡是溫暖.... 我愛坐在45巷的轉角,聆聽著風笛的聲音。   2009.12/18 1
Thumbnail
喜歡紀錄心情,便留下文字些許 喜歡癡人說夢,便每夜凝視星光 喜歡回憶過去,便把心事戀成詩篇~ 我翻了翻從前....只留下了這些。   2009.12/16 16:06 天空是紫的,心是冰涼的,手上的咖啡是溫暖.... 我愛坐在45巷的轉角,聆聽著風笛的聲音。   2009.12/18 1
Thumbnail
大概很多人都有這種欲說還休的經驗。後來才發現,是傷到心坎有裂痕,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最後念頭不起,原來是萬念俱灰。
Thumbnail
大概很多人都有這種欲說還休的經驗。後來才發現,是傷到心坎有裂痕,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最後念頭不起,原來是萬念俱灰。
Thumbnail
如果你在生活中,總是覺得看見灰色次數大於粉紅色,但又不想幫自己套了個濾鏡,就舉目不見現實悲慘。那可以考慮參考這篇現代詩的視角。
Thumbnail
如果你在生活中,總是覺得看見灰色次數大於粉紅色,但又不想幫自己套了個濾鏡,就舉目不見現實悲慘。那可以考慮參考這篇現代詩的視角。
Thumbnail
這是一篇孩子尋母的故事。故事大概是小時候爸爸揍昏兒子一拳,媽媽生氣、離家。爸爸沉默,哥哥不像哥哥,敘述者我很迷惘,然後有一位早慧女孩灰原哀。哥、我、灰,三人小團體展開詩意的互動與追尋。
Thumbnail
這是一篇孩子尋母的故事。故事大概是小時候爸爸揍昏兒子一拳,媽媽生氣、離家。爸爸沉默,哥哥不像哥哥,敘述者我很迷惘,然後有一位早慧女孩灰原哀。哥、我、灰,三人小團體展開詩意的互動與追尋。
Thumbnail
網路的出現,是拉近人與人的距離,還是疏遠?線上的熱絡交流,是否只凸顯了現實世界中的冷漠與迴避?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與社會,現代人的心反而因為資訊的龐雜而更顯空虛,老派的溫暖或許正是治癒心靈的最佳解藥。
Thumbnail
網路的出現,是拉近人與人的距離,還是疏遠?線上的熱絡交流,是否只凸顯了現實世界中的冷漠與迴避?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與社會,現代人的心反而因為資訊的龐雜而更顯空虛,老派的溫暖或許正是治癒心靈的最佳解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