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營養元素-硼、鉬、氯

植物的營養元素-硼、鉬、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硼和我們之前介紹過的微量元素很不一樣,它既不是酶的組成,也不和有機化合物配合,也不參與電子傳遞和氧化還原,但硼的存在還是非常重要,它大多集中在植物的莖間、根尖、葉片、花器當中,具有特殊的營養功能。


以花器為例,花器包含柱頭、子房、雌蕊和雄蕊,硼可以讓花粉快速萌芽,花粉管迅速進入子房,就能幫助種子的形成。反之,若是缺硼,花芽分化不順利就會使得結果率降低,甚至造成畸形果。


另外,硼會直接作用於細胞膜,幫助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與運輸,這個功能對豆科作物的影響特別大,並且因為這個功能,強化了植物的蛋白質膠體,可增加膠體中結合水的含量,而有了抗逆境的能力。


鉬則是在已知的植物營養元素當中需要量最少的,但它依然是不可或缺。植物要吸收硝態氮,必須先還原成氨,這個過程需要硝酸還原酶的催化,而硝酸還原酶當中就有鉬,缺鉬會造成植物體內硝酸態的累積,抑制了氮的同化。


鉬也會影響有機態磷和無機態磷的比例,缺少的時候,就會使得磷酸鹽的活性提高,不利於無機態磷轉化為有機態磷。


氯對許多植物來說,吸收很快、量也多,因此很少有缺乏的狀況,反而是會去擔心是否過量,但事實上,並沒有忌氯植物,只有對氯比較敏感的植物,氯是植物的必需營養元素,不能去除。


植物對每項營養元素都有一定的需要量,超過了就容易產生毒害,氯也一樣,缺乏或過量必須經過觀察、檢驗,才能有正確的結論,而不是道聽塗說之後就來自己嚇自己,還順便充當二手傳播,跟著人云亦云。


氯有助於錳離子的安定,讓錳處於比較高的氧化狀態,因而促進植物的光合作用。另外,在我們施用銨態氮肥的時候,氯可以抑制硝化作用,迫使植物吸收更多的銨態氮,並從根部釋放氫離子,使得植物根部及其周圍的土壤酸性增加,喜歡酸性環境的微生物就會大量繁衍,就能抑制病菌滋生,減少病害的發生。
(本系列完畢)

筆耕硯田 https://www.facebook.com/fuyirita/

何小靖 https://www.facebook.com/iritaher


Photo credit: Mycatkins via Visualhunt / CC BY-ND

Photo credit: Mycatkins via Visualhunt / CC BY-ND


avatar-img
靖在不言中
9會員
62內容數
喜歡打字勝過說話,因為打錯的字可以刪除,說錯的話無法收回。 喜歡眼睛勝過嗓子,因為眼睛不會說謊,嗓子卻是魅惑人的工具。 喜歡思考和吸收知識,吸收知識主要還是幫助思考,所以最喜歡的還是思考。 只要是可以寫在紙上、放在電腦裡的,絕對不會記到腦子裡,所以請別在這裡考驗機智問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靖在不言中 的其他內容
植物的含鐵量會隨著植物種類和部位有所差異,像菠菜、萵苣......都是含鐵量比較高的植物。鐵不是葉綠素的組成分,但合成葉綠素的時候還是需要鐵,否則葉綠素無法形成,鐵還影響了植物捕光的器官。 另外,植物體內許多氧化酶的組成份都含有鐵,因此鐵對植物的代謝扮演重要角色,像是呼吸過程。 同樣也是酶的重要
生物膜在生物體當中是控制物質進出的角色,細胞膜也是生物膜的一種,鈣能夠穩定膜的結構,提高細胞膜的疏水性,並增加細胞膜對鉀、鈉、鎂等離子吸收的選擇性,缺鈣的時候這方面的能力就會降低。 再加上細胞分裂需要鈣,但鈣會被固定在細胞壁當中,不容易被轉移或再利用,必須適時補充,否則會影響新細胞形成,以及植物對
氮是植物體內蛋白質、核酸、葉綠素、酶、維他命、植物生長素、生物鹼......等有機化合物的組成份,大概佔了植物體重量的0.3%~0.5%。 特別是蛋白質,氮在其中佔的含量大概是16%~18%,而蛋白質在植物生長與發育過程中又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少了蛋白質,新細胞形成就會受到抑制,植物的生長、發育
在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中,有十六種不可或缺的元素,稱為「必需元素」,依照植物體內的含量區分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含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微量元素則有鐵、硼、錳、銅、鋅、鉬、氯。 另外還有一些元素,不是必需,但對某些特定植物有幫助,稱為「有益元素」,如鈉、矽、鈷....
人怕冷,植物會不會怕冷呢?答案是「植物當然會怕冷」,只不過每一種植物的怕冷程度有差別,所以有部份植物在我們看來,似乎不怕冷。植物對「冷」的耐受性有時候可以從它的「原產地」看出一些端倪,就像是來自熱帶的人和來自寒帶的人相比,前者會比較怕冷。 另外,對於溫度比較敏感的植物,也比較容易發生寒害,氣溫
土壤經過下雨或灌溉,會保持一些水分,當這些水分快要用完,卻無法即時補充的時候,植物的葉片會萎凋,短期內供水會恢復,但過久就沒辦法恢復,這些土壤最後所含的水分就稱為「永久凋萎點」,土壤濕度低於永久凋萎點的植物會在12小時內枯萎。 雖然世界上多數地區都不是極端乾燥,但還是會面臨缺水乾旱的問題,甚至在較
植物的含鐵量會隨著植物種類和部位有所差異,像菠菜、萵苣......都是含鐵量比較高的植物。鐵不是葉綠素的組成分,但合成葉綠素的時候還是需要鐵,否則葉綠素無法形成,鐵還影響了植物捕光的器官。 另外,植物體內許多氧化酶的組成份都含有鐵,因此鐵對植物的代謝扮演重要角色,像是呼吸過程。 同樣也是酶的重要
生物膜在生物體當中是控制物質進出的角色,細胞膜也是生物膜的一種,鈣能夠穩定膜的結構,提高細胞膜的疏水性,並增加細胞膜對鉀、鈉、鎂等離子吸收的選擇性,缺鈣的時候這方面的能力就會降低。 再加上細胞分裂需要鈣,但鈣會被固定在細胞壁當中,不容易被轉移或再利用,必須適時補充,否則會影響新細胞形成,以及植物對
氮是植物體內蛋白質、核酸、葉綠素、酶、維他命、植物生長素、生物鹼......等有機化合物的組成份,大概佔了植物體重量的0.3%~0.5%。 特別是蛋白質,氮在其中佔的含量大概是16%~18%,而蛋白質在植物生長與發育過程中又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少了蛋白質,新細胞形成就會受到抑制,植物的生長、發育
在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中,有十六種不可或缺的元素,稱為「必需元素」,依照植物體內的含量區分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含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微量元素則有鐵、硼、錳、銅、鋅、鉬、氯。 另外還有一些元素,不是必需,但對某些特定植物有幫助,稱為「有益元素」,如鈉、矽、鈷....
人怕冷,植物會不會怕冷呢?答案是「植物當然會怕冷」,只不過每一種植物的怕冷程度有差別,所以有部份植物在我們看來,似乎不怕冷。植物對「冷」的耐受性有時候可以從它的「原產地」看出一些端倪,就像是來自熱帶的人和來自寒帶的人相比,前者會比較怕冷。 另外,對於溫度比較敏感的植物,也比較容易發生寒害,氣溫
土壤經過下雨或灌溉,會保持一些水分,當這些水分快要用完,卻無法即時補充的時候,植物的葉片會萎凋,短期內供水會恢復,但過久就沒辦法恢復,這些土壤最後所含的水分就稱為「永久凋萎點」,土壤濕度低於永久凋萎點的植物會在12小時內枯萎。 雖然世界上多數地區都不是極端乾燥,但還是會面臨缺水乾旱的問題,甚至在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