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從心而發的強烈學習欲望,是學習方法的基礎|《這樣學習改變了我》|眾讀PopRead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通過一個又一個考試,你來到了知名學府。開學典禮上,校長對著新生說:「恭喜你們成為大學的一員,在大學裡好好燃燒你們的青春吧!」你對校長的話沒有共鳴,甚至沒感覺,你知道新生中不只你這樣想。得知獲取錄時,比起興奮,更多的是釋放,三年來累積的升學壓力可以拋開了。跟你同一所高中的人沒有幾個能考到頂級學府,但你並沒有覺得自豪。三年來你沒有從學習中得到樂趣,學習在你眼裡只是達成目標的工具,你相信新生中有很多人跟你想法一樣。
開學將三個月了,要適應大學的學習環境並不容易,尤其是課業上,有幾科你追不上老師的課堂進度,功課與測驗成績只在「勉強滿意」的水平,有一科的成績更是慘不忍賭。向來成績不錯的你感到挫折。以前多做考題就能拿到分數,可大學要求「思考」。這不只考倒你,也考倒很多新生。你也感受到身邊同學有形無形的壓力。有的同學三更半夜還在K書;有的放飛自我,連課也不上了;有的只求低空飛高,拿到畢業證書跟家人交待。更令人沮喪的是,這個月已有三個人在校內輕生*,有前輩跟你說,其實每年都有人輕生**,今年曝光度特別高,社會上特別關注,但過幾個月又會沉寂下來。
你自己也有過「那個」念頭,不過你沒有執行的勇氣,但你知道自己所重視的成績再沒有起色的話,說不定也有一天會撐不住。就在你胡思亂想的時候,同系的同學傳了信息給你,說有師生發起「互挺團」,讓大家可彼此支持,互相照應,老師很願意作大家的後盾,系館的其中一個房間有老師長駐,歡迎大家進去聊天^。你沒想過學校裡除了讀書,還有這種東西。你覺得這東西不錯,於是在帖文上按讚。按讚後不久就收到一個訊息,是你高中時的的家教老師「眾讀」傳給你,說跟你一段時間沒見了,想要和你吃個飯,聊聊天。你跟他感情不錯,很多事情都會跟他講,獲取錄時也有傳訊息給他。你跟他約好這個週末下午在你學校附近的咖啡店碰面。
到了週末,你比見面時間早15分鐘到,沒想到眾讀比你更早。但他沒有看到你,一個人靜靜地在看書。你坐到他對面,想看他什麽時候發現你。大約過了10分鐘,他把書合起來,說了一句:「看完了!」然後就看見了你,嚇了一跳,說:「原來你早就到了。」你說:「沒有你早啦,在看什麽書?」他把書的封面給你看,上面寫著《這樣學習改變了我》,你馬上想到最近自己課業成績一般,覺得這本書好們挺適合自己。他先叫你點餐,還說恭喜你上大學,這餐由他付錢。你欣然接受。
點餐後他立馬問你:「最近大學生活還好嗎?」你臉色一沉,嘆了一口氣,說:「跟不上老師和課堂的進度,成績也不理想,有點吃力。」他說:「你高中時就很重視成績,現在成績不如理想,應該蠻受打擊的吧。」你說:「我有努力地讀書和溫習,可大學跟高中不同,要自己思考。以前讀完做考題,做對了就有分數,現在不是,要融會慣通,對我這種考試機器來說,難度不小。」他說:「你也不用小看你自己,能進到這所大學已經肯定你們在學業上的努力了。」他說的持候指著你的校園。你說:「要進到頂級大學的確是有難度,但問題沒有人教我們進了大學後該怎麽做。」他說:「不只你是這樣,很多高中生甚至國中生從小就以『進到頂級學府』為目標,很少再想多一點,思考進大學後要做什麽。不只學生這樣,家長也是如此。目標達成時,會迷惘也是不難預見的。」你想著眾讀說的話,心裡說:「的確,我和身邊的某些同學很少有人思考進大學該做什麽,彷彿生命的意義就是進大學,進到大學後就失去了動力……」
他問:「你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麽而學習嗎?」你重複他的話:「為了什麼而學習……不就是成績嗎。」他再問:「如果成績不理想,你還願意學習嗎?」你停住了,沒辦法回答他的話。他指著桌上的書,繼續說:「這本書說到了不同的學習方法,但前提都是這些人有強烈的求知欲、好奇心或者是為了明確目標而學習,得到知識的當下,他們的喜悅之情由心而發。你有因為『學到知識』開心的時刻嗎?」你回想三個月的大學時光,學習沒有讓你「開心」,高中三年只有拿到好成績才有開心一下下,但感覺很快就褪了。你繼續往回想,國中時有因為「塗鴉」國文教課書而感到高興,同學都說你畫的不錯。可被國文老師發現,換來一頓臭罵,說你只會塗鴉搗蛋,不好好讀書。你就再沒有拿起筆畫畫了。你把這件事跟眾讀說了,他直接問你:「你喜歡畫畫嗎?」你說:「我都忘了畫畫是怎麽樣的感覺了。」他馬上從背包裡拿出一本筆記本和文具袋,掀到空白頁,把筆和橡皮交給你。
你接了筆記和筆,馬上動筆,沒有經過很思考,就畫了一隻柴犬,這隻柴犬跟你腦海中的柴犬有落差,你腦海中的柴犬是很開心活潑,滿臉笑容,你畫的那一隻愁眉苦臉。眾讀看著你畫,直到你停筆,說:「你畫功還不錯欸!不過這隻柴犬表情也太苦了吧。」你沒有理他,又動手畫了一隻哈士奇,又再畫了一隻博美,你彷彿找回國中的自己,不畫個過癮絕不罷休。眾讀靜靜看著你畫,兩邊嘴角往上揚。也不知道畫了多久,你停下筆,直接大叫一聲「爽!」不只眾讀看著你,咖啡店裡的其他人都看了過來,你意識到大家的眼光,說了一聲:「不好意思。」眾讀問:「你還要繼續畫嗎?」你說:「不用。」
你問:「可以畫畫很爽吧?」你說:「非常爽,我可以一直畫下去。」他說:「有動力,就會一直做下去。沒動力,再怎麽勉強,終究有限度。你大學念社會學系,你喜歡社會學或社會議題嗎?」你直接說:「我這種人只是為了成績才去了解社會上發生什麽事的,會進社會學系也只是我的成績夠得到,對我來說,進哪個學系都沒關係。」他說:「可你沒有想過進藝術系。」你說:「國中時塗鴉被罵,就覺得不應該畫畫。」他說:「原來如此。那你現在可以好思考一下將來的路向要怎麽走。」你說:「怎麽突然要做人生規劃?」他說:「這東西學校早就該教了,可我們的教育制度重視學業成績,少有在教『人生目標』,我最近教一個國中生,他的目標就是想要進你的大學,問他原因,他卻說不出來。跟你有幾分像。」聽眾讀這樣說,你的臉有點紅。他接著說:「不說『人生目標』,就要問你對什麽事情有好奇心或求知欲。」你想也不想:「我超想知道那些遊戲的畫面是怎麽做的!剛才那畫的那幾隻狗我就是玩遊戲時記住的。我有看過相關的書籍,但書講得太悶了。」他說:「你很好運,我有一個朋友是做遊戲畫面的,可以介紹你認識。」你驚訝地問:「真的?」他說:「真的,他今天好像放假,要去他家嗎?」你高興地說:「可以!」眾讀拿起了電話,打給他朋友,然後你們起行到他朋友家。
到了他朋友家,你把自己的想知道的東西一件一件問,他朋友一樣一樣回答,而且讓你自己試試做。眾讀看你們聊得忘我,先行離開。很快,他朋友也變了你朋友。回到學校,你的成績並沒有變好,也沒有變壞,但你卻不在像以前那樣垂頭喪氣,你找到了自己的天地—「遊戲畫面製作」。在學校時你有跑去旁聽多媒體教學的課,不過你覺得比起聽,更喜歡親手做,有問題時就問你那位朋友,累積下來,你學了不少遊戲畫面的製作技術。半年後,眾讀又約你出來,而且說這次要你請客。
你跟他一見面就不斷說這半年你學到的遊戲畫面的相關知識,還拿出手機給他看你的製作,他完全沒插話的機會,直到你渴了,要喝水,他才說:「你的學習風格跟本田宗一郎很像。」你說:「本田宗一郎是誰?」他說:「就是『HONDA』的創辦人,馬路上能看到不少『HONDA』的車,他這個人比起研讀課本上的知識,更喜歡自己動手做,邊做邊學,不懂的地方就問懂的人,最渴望看到成品。」你心想這的確蠻像的。他繼續說:「我比較像杜拉克,先設定一段時間內的學習目標與策略,比如每星期要看四本書,我都會先從我的書櫃中挑出四本放在特定位置,然後一本一本看。有了學習的欲望,很自然會去嘗試不同學習方法。但最重要是要有從心而發的學習欲望,恭喜你找到了自己的天地。」你笑著說:「你的功勞也不少哦。」他笑著說:「那我要叫多一點吃的。」你說:「沒問題!」
*台大五天三起事故 又一名22歲男學生墜樓意識不清送醫https://udn.com/news/story/7315/5012863
**Re: [新聞] 快訊/台大男學生宿舍上吊 破門驚見「
https://disp.cc/b/163-cVoE
^暖!學生意外頻傳 台大社會系師生發起「互挺團」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focus/blog/3004526
帖文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ntusociology/posts/1937225889764877?__tn__=-R
《這樣學習改變了我》Readmoo電子書購買連結:
http://moo.im/a/1eiozQ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會員
12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眾讀PopRead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他說:「一句話,厲害的學校之所以厲害,因為他們收了一大批厲害的人,甚至可以說,這些學校『只收』厲害的人。」你思考眾讀所說的話,說:「聰明的學生可以到其他學校啊。」他問:「你會讓你兒子讀不知名的大學嗎?」
不過我換到滿足,我清楚知道自己想做的事,有更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相對代價就是收入不高。這又跟第三條問題掛鈎,我有在實現自我,嚴格來說,我正在建構我所嚮往的自我。
你知道,「大流感」不會是最後一次瘟疫,你希望下次瘟疫來時,人類最好謙卑一點,防護的措施多做一點,政府應該積極防疫,不要因為「面子」而不對群眾誠實,否則到了「大流行」之時,需要做的搶救工作將難以估量。不過你心想:「人是會重複犯錯的動物,由古至今,皆是如此。」
『即時滿足』在人有壓力時特別有吸引力,不想面對就滑手機。跟人面對面溝通太麻煩,滑手機;放假不知道做什麽好,滑手機;坐公車和等公車太無聊,滑手機,一滑就獲得了滿足,製造出『壓力被緩解』的感覺。當下一次出現壓力時,又會低下頭來滑手機。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著自己的想法,有時候光看行為無法看到孩子的內心,多跟孩子溝通,好好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對孩子和家長都會有所得著。每個家庭皆有各自的故事,但願家長能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不用急著幫他們解決問題,讓他們自己學會思考,面對挑戰。
全職工作的好處就是自由接案的壞處;全職工作的壞處就是自由接案的好處。 基本上就是要在「穩定」和「自由」之間做選擇。
他說:「一句話,厲害的學校之所以厲害,因為他們收了一大批厲害的人,甚至可以說,這些學校『只收』厲害的人。」你思考眾讀所說的話,說:「聰明的學生可以到其他學校啊。」他問:「你會讓你兒子讀不知名的大學嗎?」
不過我換到滿足,我清楚知道自己想做的事,有更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相對代價就是收入不高。這又跟第三條問題掛鈎,我有在實現自我,嚴格來說,我正在建構我所嚮往的自我。
你知道,「大流感」不會是最後一次瘟疫,你希望下次瘟疫來時,人類最好謙卑一點,防護的措施多做一點,政府應該積極防疫,不要因為「面子」而不對群眾誠實,否則到了「大流行」之時,需要做的搶救工作將難以估量。不過你心想:「人是會重複犯錯的動物,由古至今,皆是如此。」
『即時滿足』在人有壓力時特別有吸引力,不想面對就滑手機。跟人面對面溝通太麻煩,滑手機;放假不知道做什麽好,滑手機;坐公車和等公車太無聊,滑手機,一滑就獲得了滿足,製造出『壓力被緩解』的感覺。當下一次出現壓力時,又會低下頭來滑手機。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著自己的想法,有時候光看行為無法看到孩子的內心,多跟孩子溝通,好好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對孩子和家長都會有所得著。每個家庭皆有各自的故事,但願家長能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不用急著幫他們解決問題,讓他們自己學會思考,面對挑戰。
全職工作的好處就是自由接案的壞處;全職工作的壞處就是自由接案的好處。 基本上就是要在「穩定」和「自由」之間做選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3.師曰:陰氣孤絕,陽氣獨發,則熱而少氣、煩冤,手足熱而欲嘔,名曰癉瘧;若但熱不寒者,邪氣內藏於心,外舍分肉之間,令人消鑠肌肉。 「師曰:陰氣孤絕,陽氣獨發」,這是病比較深,會隔幾天發作一次,間日瘧或卵型瘧會隔一天發作一次,三日瘧會隔兩天發作一次,熱帶瘧則是不規則,「則熱而少氣、煩冤」,發作的
Thumbnail
「生而為人,從心相遇」是一個社會倡議,旨在推動心理健康,並以理解不同且多元的人為主體。透過文章分享、實地踏查,倡導「好好待人」和「好好成為人」,接納每個人的獨特性,關注每個人的本質。鼓勵敞開心扉,培養多元開放視野,不受標籤、種族、框架和制度束縛,創造更深層的人際連結。
Thumbnail
「拒絕學習的人就是老人。」這句話我是從一個廣播節目聽來的,如果你想要持續擁有青春、健康的人生,那就要不斷地學習, 這樣才「不老」。—— 王偉華 對王偉華而言,保持學習的精神,才能永保青春和健康人生,而且她認為,年齡不應成為學習的阻礙,只要下定決心,任何時候都能達到心中嚮往的目標。 對王偉華而
20240810   放假還在想學校的事情,就覺得自己好像還在那個空間,絲毫不得鬆懈。但昨天聽到的故事又給人很大的希望,還是想記錄下來。   十一   這陣子整理舊東西,翻到高中的畢業證書及滿篇紅字的成績單,一下子悲從中來,原來我當時被當了這麼多科還是有畢業嗎QQ
回想起四年前剛到大學兼課時,總想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課程的一部分,並告訴學生那些內容有多麽地重要。雖然,在課堂中,我總是可以講得口沫橫飛、天花亂墜,但學生的反應相當冷淡。在第一個學期的授課中,這個現象對我而言是很大的震撼。
「 你一定要讀好書,升上S中學!」「S中學的學生成績厲害極了,像我們這些一般學生遠遠不及他們……」「果然又是S中學獲獎啊。」這樣一句一句的話,都插進我的心,仿佛針頭狠狠的刺,痛苦得不可言語。你們可不要相信社會所告訴你的,因爲名校的學生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樣幸福。即使有名望,即使能夠為前途帶來希望,入學的
Thumbnail
在學校環境中掙扎了一年,偶有老師肯定或是寫卷順利,那天,就能看到孩子開朗的笑容。可惜的是,那笑容總是很罕見,慢慢的就不見了。學習,怎麼會變成唯一肯定自己的方式,從提升自我變成評價自己的工具?不該是這樣的!
Thumbnail
當下瞬間演作。無為而無以為從心所欲不逾矩 0無為。為了不再現必須將所有基本功修習完整全部。 0無以為。勿再以再現為固執標的。 0若存心有為那即不是不再現(無為)。自然而然。 0煉至精熟能隨機當下套出。無須思考。 0太合乎規則法條再現仍舊彈不好。莫之應也。 0孔子拜訪老子學不再現當下瞬間演
Thumbnail
此篇文章作者感受到自己是一個失敗的學生,直到意外間聽到了另一位教授的話語。這段話提醒了作者,有時候我們會因為自身的情緒和感受,將他人的建議誤解為批評或否定。但當我們重新調整心態看待事件時,會發現其中可能有著善良與好意。
Thumbnail
  《眼與心》(L'Œil et l'esprit, 1961)是法國哲學家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 1908-1961)的最後書寫,其主要著作有《知覺現象學》(Phénoménologie de la, 1945)、《可見與不可見》(Le Visible et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3.師曰:陰氣孤絕,陽氣獨發,則熱而少氣、煩冤,手足熱而欲嘔,名曰癉瘧;若但熱不寒者,邪氣內藏於心,外舍分肉之間,令人消鑠肌肉。 「師曰:陰氣孤絕,陽氣獨發」,這是病比較深,會隔幾天發作一次,間日瘧或卵型瘧會隔一天發作一次,三日瘧會隔兩天發作一次,熱帶瘧則是不規則,「則熱而少氣、煩冤」,發作的
Thumbnail
「生而為人,從心相遇」是一個社會倡議,旨在推動心理健康,並以理解不同且多元的人為主體。透過文章分享、實地踏查,倡導「好好待人」和「好好成為人」,接納每個人的獨特性,關注每個人的本質。鼓勵敞開心扉,培養多元開放視野,不受標籤、種族、框架和制度束縛,創造更深層的人際連結。
Thumbnail
「拒絕學習的人就是老人。」這句話我是從一個廣播節目聽來的,如果你想要持續擁有青春、健康的人生,那就要不斷地學習, 這樣才「不老」。—— 王偉華 對王偉華而言,保持學習的精神,才能永保青春和健康人生,而且她認為,年齡不應成為學習的阻礙,只要下定決心,任何時候都能達到心中嚮往的目標。 對王偉華而
20240810   放假還在想學校的事情,就覺得自己好像還在那個空間,絲毫不得鬆懈。但昨天聽到的故事又給人很大的希望,還是想記錄下來。   十一   這陣子整理舊東西,翻到高中的畢業證書及滿篇紅字的成績單,一下子悲從中來,原來我當時被當了這麼多科還是有畢業嗎QQ
回想起四年前剛到大學兼課時,總想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課程的一部分,並告訴學生那些內容有多麽地重要。雖然,在課堂中,我總是可以講得口沫橫飛、天花亂墜,但學生的反應相當冷淡。在第一個學期的授課中,這個現象對我而言是很大的震撼。
「 你一定要讀好書,升上S中學!」「S中學的學生成績厲害極了,像我們這些一般學生遠遠不及他們……」「果然又是S中學獲獎啊。」這樣一句一句的話,都插進我的心,仿佛針頭狠狠的刺,痛苦得不可言語。你們可不要相信社會所告訴你的,因爲名校的學生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樣幸福。即使有名望,即使能夠為前途帶來希望,入學的
Thumbnail
在學校環境中掙扎了一年,偶有老師肯定或是寫卷順利,那天,就能看到孩子開朗的笑容。可惜的是,那笑容總是很罕見,慢慢的就不見了。學習,怎麼會變成唯一肯定自己的方式,從提升自我變成評價自己的工具?不該是這樣的!
Thumbnail
當下瞬間演作。無為而無以為從心所欲不逾矩 0無為。為了不再現必須將所有基本功修習完整全部。 0無以為。勿再以再現為固執標的。 0若存心有為那即不是不再現(無為)。自然而然。 0煉至精熟能隨機當下套出。無須思考。 0太合乎規則法條再現仍舊彈不好。莫之應也。 0孔子拜訪老子學不再現當下瞬間演
Thumbnail
此篇文章作者感受到自己是一個失敗的學生,直到意外間聽到了另一位教授的話語。這段話提醒了作者,有時候我們會因為自身的情緒和感受,將他人的建議誤解為批評或否定。但當我們重新調整心態看待事件時,會發現其中可能有著善良與好意。
Thumbnail
  《眼與心》(L'Œil et l'esprit, 1961)是法國哲學家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 1908-1961)的最後書寫,其主要著作有《知覺現象學》(Phénoménologie de la, 1945)、《可見與不可見》(Le Visible 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