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學生」的蛻變與成長歷程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從小就是一個乖孩子的我,出社會後的成長故事。

國中時挑燈夜中的書房 / 現已移居他處

國中時挑燈夜中的書房 / 現已移居他處

在學生時期,大學之前,我每日埋頭案首,為分數和成績汲汲營營,為每一道題絞盡腦汁。當時的快樂與擔憂,情緒交雜,一則以每日充實的知識學習感到滿足,一則為自己只懂讀書卻贏不了人而擔憂焦慮,只因「讀書」是我在學生時期唯一感到自己是有價值的武器。

在上高中之前,國小及國中的日子裡,我一直是班上的各科小老師及幹部,因為讀書認真以及乖巧的個性,深受老師的愛戴,也因為身處在一個令我安心的環境之中,許多俏皮的個性也展露相當自然。上課時間認真上課,下課時間又總在長廊和樓梯間追趕男生,幫女生打抱不平,那時候的自己,好不開心!

國中三年,我用盡我的生命讀書學習,每日挑燈夜戰,每一科目都自己另外手寫彙整筆記,地理科畫出地圖、歷史科我列出事件的時間軸、生物科也手繪出歪七扭八的各式細胞模樣,甚至在整理之中,還研發出各式專屬的字體娛樂自己,妝點筆記。

為了學習更好,我還會閱讀課外書籍,學習學霸們的筆記術,甚至也因為睡眠時間極少,更去了解跟如何有效率的睡眠,想起來非常充實!那時候的日子,就是這麼樸實又厚重,日復一日,累積起來的筆記厚度也象徵我的每一份努力。

基測過後隨著分數分發至高中,便開始我的人生另一階段。

因為身旁的同學們,個個都是出類拔萃的讀書人,我也變得越發沒有自信,高中三年,儘管我在一間校風相當活躍的學校就讀,卻是我人生最沒有活力的三年,因為我對自己失去了信心。我失去學習的動力,也感到迷惘,儘管這麼努力學習,卻仍比不上同儕,從小到大只會讀書的我,還有什麼存活的價值與意義呢?那時候,陷入無力感與自卑之中。

學測過後,為了逃避高中生的升學比較,選擇了科技大學,跳脫出大學的戰局。

大學,是既開心又疲憊的日子,一如繼往的充實又有趣!

大學,是小型社會的縮影,這時候的自己,才逐漸走出「讀書不夠厲害就沒有價值」的迷霧森林。各式社團與系學會活動,硬著頭皮和朋友一起舉辦多場活動,從規劃、接洽、活動主持及場控,再到報告書的編撰,很青澀的也把每個流程經歷了幾遍。倏忽發現,原來這個世界,書讀不好也可以活得很好。

出社會直到現在,隨著眼界的開闊,更加發現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個性、能力、思想、理念,以前認為弱勢的不一定就不好,也有許多善加利自身特色的人們,在工作及職場各崗位中持續付出,讓社會變得更好。正是看見這些不一樣的特質,也正閃耀著美好的光芒,內心中對自己的本質也更加深信,我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特色,不必追隨與比拼,反之,我們應該花時間認識自己內心的渴望,渴望在哪個領域扎根?自己享受工作的哪一部分?而我能為哪個我重視的議題付出盡一份心力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ang.
0會員
5內容數
正在養成觀點輸出的習慣,隨性紀錄生活的書寫手札。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關於該不該用考試評斷學生,以前我總是覺得好啊!畢竟還算是會念書的我可以說是看重考試成績世道裡的既得利益者。 不用成績評斷的話,拼身世背景、品性才藝,我絕對穩輸的。 然而,我最近看了愈來愈多關於正向教養的書籍,其闡述了鼓勵內在動機,不用外部獎勵時,我反思了我的考試經歷,似乎有些道理。 我的大考運
Thumbnail
關於該不該用考試評斷學生,以前我總是覺得好啊!畢竟還算是會念書的我可以說是看重考試成績世道裡的既得利益者。 不用成績評斷的話,拼身世背景、品性才藝,我絕對穩輸的。 然而,我最近看了愈來愈多關於正向教養的書籍,其闡述了鼓勵內在動機,不用外部獎勵時,我反思了我的考試經歷,似乎有些道理。 我的大考運
Thumbnail
在大學迷茫時,我們是應該追逐學歷與科系,還是尋找真正熱愛的領域? 本文是一位大二生分享自身心路歷程,從曾崇拜頂大到轉學考失敗後發現學歷非絕對。文章呼籲大學是廣泛探索的場所,真正改變是實質解決問題,而不是學歷與科系的高低。每次選擇都是優化,持續進步。以「長跑型學習者」觀點看待,強調實質學習機會的關鍵。
Thumbnail
在大學迷茫時,我們是應該追逐學歷與科系,還是尋找真正熱愛的領域? 本文是一位大二生分享自身心路歷程,從曾崇拜頂大到轉學考失敗後發現學歷非絕對。文章呼籲大學是廣泛探索的場所,真正改變是實質解決問題,而不是學歷與科系的高低。每次選擇都是優化,持續進步。以「長跑型學習者」觀點看待,強調實質學習機會的關鍵。
Thumbnail
從小就是一個乖孩子的我,出社會後的成長故事。 在學生時期,大學之前,我每日埋頭案首,為分數和成績汲汲營營,為每一道題絞盡腦汁。當時的快樂與擔憂,情緒交雜,一則以每日充實的知識學習感到滿足,一則為自己只懂讀書卻贏不了人而擔憂焦慮,只因「讀書」是我在學生時期唯一感到自己是有價值的武器...
Thumbnail
從小就是一個乖孩子的我,出社會後的成長故事。 在學生時期,大學之前,我每日埋頭案首,為分數和成績汲汲營營,為每一道題絞盡腦汁。當時的快樂與擔憂,情緒交雜,一則以每日充實的知識學習感到滿足,一則為自己只懂讀書卻贏不了人而擔憂焦慮,只因「讀書」是我在學生時期唯一感到自己是有價值的武器...
Thumbnail
不知道多久之前曾聽著周邊朋友談論「讀書的意義是什麼?」 「讀書本來就沒有意義啊!」大家似乎半開玩笑地達成了一種在我聽來蠻荒謬的共識。 你們覺得讀書沒有意義,那為什麼還要讀書?為了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我曾看過一篇文章,內容寫道:「如果找到好工作真的這麼容易,那為什麼那些教授不去找工作賺大錢?」
Thumbnail
不知道多久之前曾聽著周邊朋友談論「讀書的意義是什麼?」 「讀書本來就沒有意義啊!」大家似乎半開玩笑地達成了一種在我聽來蠻荒謬的共識。 你們覺得讀書沒有意義,那為什麼還要讀書?為了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我曾看過一篇文章,內容寫道:「如果找到好工作真的這麼容易,那為什麼那些教授不去找工作賺大錢?」
Thumbnail
「乖」的話術在沒有防備的時候會引導我們,陷入一個要不斷讓自己有用的情境:我得讓自己有用。
Thumbnail
「乖」的話術在沒有防備的時候會引導我們,陷入一個要不斷讓自己有用的情境:我得讓自己有用。
Thumbnail
我以前就是那種乖乖牌的學生,無不良好嗜好,直到現在也是 從國中開始、高中到大學,一直以來都是為了課業而努力向上的人 一開始讀普通科時,不管我怎麼努力讀,那些科目的成績永遠突破不了六位數,甚至還更低...我有些沮喪 國中算是我最不想提的黑歷史,令我難過的事遠比開心的事多更多
Thumbnail
我以前就是那種乖乖牌的學生,無不良好嗜好,直到現在也是 從國中開始、高中到大學,一直以來都是為了課業而努力向上的人 一開始讀普通科時,不管我怎麼努力讀,那些科目的成績永遠突破不了六位數,甚至還更低...我有些沮喪 國中算是我最不想提的黑歷史,令我難過的事遠比開心的事多更多
Thumbnail
從厭倦穿著土氣的國中制服到自覺還不錯好看的高中制服,這些褪去的衣裳,即便收進了衣櫃,摺起的服裝也不僅是物品,更是一段狂野的回憶,倒也不是說那個時期的我有多傲慢或叛逆,相反地,現在回想起來,我反而覺得自己當時真是「太乖了」......
Thumbnail
從厭倦穿著土氣的國中制服到自覺還不錯好看的高中制服,這些褪去的衣裳,即便收進了衣櫃,摺起的服裝也不僅是物品,更是一段狂野的回憶,倒也不是說那個時期的我有多傲慢或叛逆,相反地,現在回想起來,我反而覺得自己當時真是「太乖了」......
Thumbnail
從呱呱墜地的那刻起,我們便展開了這一生的學習之旅,還是嬰兒的時候,我們還無法表達自己的需求,於是我們學習用哭聲來表示自己的生理需要,漸漸的我們開始學會說話,能透過講話的方式去模仿我們所聽見的話語,這時候的我們或許不懂單詞的意義,但卻享受在學習的過程中,因為每天的所見所聞都是一個新的世界
Thumbnail
從呱呱墜地的那刻起,我們便展開了這一生的學習之旅,還是嬰兒的時候,我們還無法表達自己的需求,於是我們學習用哭聲來表示自己的生理需要,漸漸的我們開始學會說話,能透過講話的方式去模仿我們所聽見的話語,這時候的我們或許不懂單詞的意義,但卻享受在學習的過程中,因為每天的所見所聞都是一個新的世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