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是這樣說沒錯,但25歲確實已經離開我一段時間了
青春期是在自己很排斥的國家度過的,也是一段佔據當前人生三分之一的時光,難免被潛移默化
一些回到台灣自己都匪夷所思的觀念
一些有點格格不入的自己
因人而異的一些自己感到 應該這樣嗎?的習慣反而被接受,但不變的是我一直很矛盾。
跟還在讀書那時候的自己比起來,明顯的臉皮薄了,也臉皮厚了。
可以在被無理大媽插隊的時候板起臉說 排後面好嗎?
但是無法再穿上白色褲襪或者百摺短裙了。
也變得更自我,但更懂得為在意的人著想了
對了,也開始不覺得自我是個反義詞
以前真的是心存天下,總是想著希望世界溫柔一點,自己遼闊一點
現在好像漸漸可以體會緘默的人,轉頭先走的人,利益為上的人了
但並不是我變成那樣的人
緘默是因為禍從口出,更懂得說話前捋清楚事情及說出口後的影響。
轉頭先走是因為感覺到不需要這個環境,或是這些人了。並不會對自己帶來好的磁場的人事物,就像上一篇文裡說的,我也一併斷捨離了。
利益為上是因為對自己的目標更明確了。真正的知道自己要什麼就不會再耗費心力在不相干的事物裡面了。
或許以前是覺得,自我的人不關心別人,不在意別人的感受,不過後來的現在反而是覺得將重心更多地放在自己身上才能真正地在短短的人生有所收穫吧。
比起自我,關於矛盾的自己這件事
好像還需要更多的自我理解,更多的強烈的目的我才能與它共處吧
(不想)接受矛盾的自己卻能一直努力做出不後悔的決定的自己,今天也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