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前進,但無法讓它帶走曾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一》

  [1.談談改變]




  時間的流動需要一些明確的截點,比較過去與現在的差異,粉飾難言之事同時累積自身的價值,而那些截點有長有短,像是生日、過年、畢業、假期結束、住出院、多年未見的同學會。而他們共同點就是每當截點結束,總有些不同的東西,如外貌打扮多了個髮帶,理了新造型,或是新的感慨心得產生了,又或是認為一往從前,似乎沒甚麼不一樣。這些截點除了讓別人知道自己是不是有所長進,或是新時節新氣象外,也對於自己是個結尾的審查,看看自己這段時間裡面,經歷了甚麼,學習了甚麼,也得到了甚麼,而這些代表我改變了什麼。這些就是跟著時間習習相關的-我們的改變。

  

  回想起來,在年輕的,容易被環境影響,也可能勇敢無畏的年輕時代,算是我們最積極應對並採取行動的時期,也是生命中第一次對許多外人,展現自己的成果,而我們的改變都是怎麼做到的呢?

  我們生命起碼擁有80年的時間,但是不同階段拼湊著,卻漸漸擠滿我們,我們應對外在的空間不算寬裕,所以年輕時期我們特別能夠感受到那種想讓自己換然一新的破切感,想要獲得他人的肯定,而那時候開啟了為了改變自己而學習的獨特模式。 我們的改變,像是從最顯眼的外貌、談吐,特定族群的語言、資源交流,到不容易在一般場合感覺到的經驗、知識,最直覺是選擇直覺的外貌,出外工作見人,或是準備進入某個場合,都要精心打理一番,希望這樣能夠帶給別人直接不同的印象,或者拿個顯眼的🍎手機,直接讓人發現自己的用品不同了;然後在言語上,我們看情況會去學會能展現不同氣質跟風格的表達方式,案例如:追星座男/女的方法之一、第二語言、專業用語、流行詞彙、觀點表達,這些學習將進行一生,我們會一直累積觀念跟經驗,並且不斷塑造自身,就像我們喜歡玩的人設,或是戰技裝備,是一個自己可以控制打造的特色,一個顯眼的不同,而這當中一個很重要的是,其實這些都是既明顯,也相當容易跟快速,為什麼需要快速?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得以跟別人接軌,才有辦法藉由這些改變得到直接的回應,哪怕一句慶慰的:你看起來不一樣啊!這樣,就足以讓我們得到暫時的安心,跟成就感。的確短期,但我們同時也會不斷努力。

  對我們而言,這樣的自我打造或是外型變化,大部分的感覺都是需要的,在自己的經驗中,有感受到外人對自己意見的排斥,對出格想法的陌生。就算並沒有在這樣的群體裡面有負面經驗,但也許看著同學們,一群一群的一起玩,看到老師對於某些同學的注意,或者某次因為自己的言行,好像就要被孤立,就要被討厭,那這樣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好;記憶中模糊的記得,要有人喜歡,要有人對自己說話,要有人對自己說:你做的好棒,要有人常對自己說好棒,一定要由那變化萬千的他們口中說出,是不是自己才是比較好?

  我們在那時候決定要用這個標準去看待自己的價值,所以開始努力學習迎合,我們做了好多的事,只是為了同樣想像中的注視,跟那個不太清楚的目標,之所以不清楚是因為,在你釐清之前就很忙著累積能力跟成果了,怎麼可能清楚。為此,世界在這樣的願望下產生了各種讓人變化的方式,有明顯的,也有不明顯的; 明顯的像是外觀或是談吐,不明顯的則是內在的情緒與轉變。

  如果一個人,旁人說他從沒改變,我們會直搖頭,說人固執是不好的,為什麼沒有成長呢?為什麼沒有學習呢?但那說的,是不是也是自己?

這其實是一個身而為人,一個很奇妙的現象,我們一直在變,真的一直在變,我們思考著我們擔憂著,而且隨著時間輪轉,歲月給我們的記憶卡寫上了歷史,但是關於-為何自己常說不要在意別人,卻還是在對方的遠離後撕心裂肺?在他人理睬而興高彩烈,諸如這樣的,老樣子,我們好像難以改變。但本身改變與否其實有很多解釋的空間,而那就是要看看自己現在所在的位置是哪裡,對自己而言的意義是什麼,譬如我自身的經歷,之所以離開學校已有一、兩年,沒有再接觸原本的同學,卻還是想要透過網路交朋友。那是因為我自己在觀念上,對於父母的關心跟稱讚,反而認為是施捨,是體諒,是家人所以才會稱讚自己。而從大概小一的年紀,我有初步意識到,「人不能自己說的算」這個觀念,在那個較重視學童表現的學校,想當然爾是不允許不守這規矩的人,而自幼對於交友因某些因素產生嚮往的我,為了別人對自己的態度,我算是一直處於一個期待外人的狀態中,是因為早期經驗中的恐懼,一開始也是有自信的,也是覺得自己身上具備某些能力,只是並沒有踏實,更像是只是知道而沒有感覺,而再因為「人不能自己說的算」這個觀念,是模糊的,不確定有自信、自我肯定、驕傲、中二病等等是不是都一樣的,而為了不想要因為自滿而被討厭,所以變成這樣對人依賴的情況。

  基於這個基礎,我是希望有人能夠給予嘗試融入群體的行為表達肯定,而為何是對外人而非家人,則是因為自己在家人那邊接受到的教育,自己也不是那麼熟悉,即便有些已經成為可見的,也被肯定的結果,卻覺得若要更加被認可,就勢必要更加認真努力,但自己就是喜歡,與外人的輕鬆,沒有那麼的多嚴格跟審查,同時也的確不是那麼能夠讓人成長,但至少是容易的,會將其變為辛苦的獎勵(只是辛苦也是從他們那來的)看著別人好像擁有那種數量的留言與回應就認定那樣才是別人喜歡,這個是固執,不願意改變,但同時也不是真的必要,只是留於舒適圈。這樣下去,日子似乎沒有目標,因為就算是為人際付出,也不算是自己 ,是因為覺得容易跟效果顯著,才讓自己一直維持它。我提供的付出,在一開始也不是貢獻的心情,而是索取。

  藉由自身的這個例子,其實是想要表達,改變未必容易,特別有些保留的原因是因為當事人在那樣的環境下,像是我因為認為在人際上有舞台,所以才會放不下,或可以說覺得沒必要放。有些特質是對自己有深遠的影響,所以心裡對那種輕鬆與好感的依賴,必然是會一直不斷增強對其的上癮,並且也真的覺得自己擁有機會。而在自己的家人當中,也有這樣性情的人,跟我有一樣的星座,但他是在戰爭中存活的人,並且離開溫暖熟悉的故鄉,他雖然在陌生他鄉成家,並且努力的落地生根,然而,從他臨終的無奈與悲傷,似乎讓人看出來,他最後還是惦記著,熟悉的那一切。

  

  某些事上的保留,讓自己的內心難以融入不同的顏色,但也是因為沒辦法放手,不敢放手也不願意放手,是因為想要抱著那濛瀧的美好,成為讓自己麻痺的酒精。只是若將此視為前車之鑒,那該怎麼辦?我想回顧生命也是很必要的,因為這個令自己充滿動力去追求的,不論是人際、成就、外貌、財富、自身定位,任何你現在會很積極熱衷去維持的,那背後都有數個理由,是你將他保持原位的目標。可能是因為家庭的造就,或是自己想要展現自我,而這個被環境慢慢教育,自己也默默學習的過程,也本就是有些不同,只是我們是不是也曾遇過,自己經歷一番風霜,想要表達苦盡甘來的心得,或是滿載而歸的成就,只是別人看上去,是根本沒有看出來,想想不免讓人氣憤。所以接下來想要談談, 為什麼普遍不容易感受到別人的不同。

  [2.別人看不懂我啊]

  我們經歷自己的生命過程,每一刻的想法,每一個動作,先不論對世界,對自己合不合適,經歷過的嘗試改變的,都是自己的一部分,而且在情感上,原本就會覺得自己的生活沒有人能全盤了解。那其實以我們自己的角度來看,是不是朋友當中也是覺得她們沒什麼不一樣,跟當初相處過的那種個性跟作風都一樣,那為什麼會這樣呢?首先得承認,就算是頻繁接觸的人,感覺你們很常一起,但因為自己不是他體內的蛔蟲,無法理解他現在的感受,過去的心情,其實在我自己身上也真的是覺得朋友就算5年沒見,也不會有明顯的變化,因為自己已經在心中定型了她這個人的個性,自然不會意識到對方的改變,那不是惡意,是真的實際上無法知道,也許因為沒有足夠的觀察力訓練,或是因為在認知中的改變跟對方所展現的對不上,別人正在努力的事,對他自己再辛苦,別人真的都未必能夠感受到;而還有一種情緒,正因為發現對方的不同,所以更不想在心中或嘴上去承認,就是嫉妒或是羨慕,因為這樣感覺自己沒有成長。

  最後我們要講講,既然不是改變都能讓人意識到,那什麼程度的改變才能夠讓別人注意。

  簡單來說,論影響深度跟別人觀感來講,像是下面這幾種:換用品、換朋友、換環境、換形象、行為等等,基本上可以說是對於自己在觀念上,作風上沒有太大影響的,不能夠去改變價值觀跟底線的,在別人看起來跟自己感受上,都比較不會有改變的感覺,可以介定在小的改變。人應該不會覺得今天你換個鞋子就變了個人,只是對自己來講可能是個象徵性的宣誓,也是自我鼓勵或犒賞,但畢竟還是較小的改變,而它的好處我在前面有提到,是容易輕鬆,也較能立刻看到短期效果,而且有些是因應情境做出猶如演戲的行為,這便是要解釋為何停留過去或同溫層,那麼讓人甘願?環境在他的應付範圍,或是他自己只能應付的範圍,這範圍中,原本的方式或是觀念讓他游刃有餘,自然只會需要做小的改變;然後再來是對別人來講可能有明確的不同,對自己更是有顯著的差異,也就是中等的改變,像是:信念、有知見的自律、做事情心放的位置、完整的邏輯去理解外在,那為什麼這樣的改變較大呢?之所以能介定為中等改變,主要特色是因為你做的這個改變能夠讓你某種程度拋棄舊的作風與價值觀,隨之而來的,譬如如果人是基於盡可能不造成生命的喪生外,他實際上可能不只是不吃肉類,而是自律而不去拍打讓自己毛毛的蟲子,那這個人等於做到一件不簡單的事情,畢竟也是看過各種給那個蟲子蟑螂整得四不像的,同學也是有用暴力的方式殺死牠,所以這種在觀念上有打破些,隨之而來會是行為與氣質,而如果是行為先,不一定能帶出那個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走心少女Maya的沙龍
5會員
60內容數
2021/09/27
  “閩省漳,泉地方,民俗強悍,好勇鬥狠,而族大丁繁之家,往往恃其人力強盛,欺壓單寒,偶因小故,糾黨械鬥,釀成大案,及至官司捕治,又復逃匿抗拒,目無國憲,”   ---雍正皇帝對於閩、泉、漳族群的評價      爺爺奶奶是典型的厭惡一黨專政、親美友日和支持台灣獨立的長輩,這會是源自於他們的社會
Thumbnail
2021/09/27
  “閩省漳,泉地方,民俗強悍,好勇鬥狠,而族大丁繁之家,往往恃其人力強盛,欺壓單寒,偶因小故,糾黨械鬥,釀成大案,及至官司捕治,又復逃匿抗拒,目無國憲,”   ---雍正皇帝對於閩、泉、漳族群的評價      爺爺奶奶是典型的厭惡一黨專政、親美友日和支持台灣獨立的長輩,這會是源自於他們的社會
Thumbnail
2021/08/07
#我國計畫經濟體制的形成與作用 (計畫經濟:國家在生產、資源分配以及消費等各方面,都是由政府事先進行計畫) 1949年新中國成立,當時國內整體支出一窮二白,生產資料生活資料都極其匱乏,經濟結構也及其單一;從國際方面來講,帝國主義企圖扼殺新興的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社會主義只有前蘇聯,所以中國只能藉建蘇聯
2021/08/07
#我國計畫經濟體制的形成與作用 (計畫經濟:國家在生產、資源分配以及消費等各方面,都是由政府事先進行計畫) 1949年新中國成立,當時國內整體支出一窮二白,生產資料生活資料都極其匱乏,經濟結構也及其單一;從國際方面來講,帝國主義企圖扼殺新興的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社會主義只有前蘇聯,所以中國只能藉建蘇聯
2021/08/06
#%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初期探討 #%列%寧%對%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探索 ●新經濟政策 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了*蘇%維%埃%政權,當時的帝國主義,妄圖扼殺新生的社會政權,所以為了保衛當時的國內戰爭勝利,俄國當時採取了暫時的共產主義政策。共產主義政策本
2021/08/06
#%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初期探討 #%列%寧%對%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探索 ●新經濟政策 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了*蘇%維%埃%政權,當時的帝國主義,妄圖扼殺新生的社會政權,所以為了保衛當時的國內戰爭勝利,俄國當時採取了暫時的共產主義政策。共產主義政策本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一段時間的差異,裡面有不被注意的變化,變化裡有隱藏的寶藏
Thumbnail
一段時間的差異,裡面有不被注意的變化,變化裡有隱藏的寶藏
Thumbnail
人生真的很奇妙,當你回首曾經的自己,發現是模糊不清的,那是誰?誰是我?但這就是成長,和過去的那個自己告別,自己才有所進步,我喜歡人在變化,不管是“變好變壞”,只要有變化,人就和過去式不一樣,人就有希望。
Thumbnail
人生真的很奇妙,當你回首曾經的自己,發現是模糊不清的,那是誰?誰是我?但這就是成長,和過去的那個自己告別,自己才有所進步,我喜歡人在變化,不管是“變好變壞”,只要有變化,人就和過去式不一樣,人就有希望。
Thumbnail
人會改變是自然,但每天和自己朝夕相處,或許無法察覺自己早已改變?這些改變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壞的,而最明白的可能是旁觀者。 如果回頭細數人生每個階段的改變,可能會很明顯的知道某些因成長所帶來的不同,因時間所造就的紋路,因不同際遇所遭遇的挫折。這些是透過時間的比較,我們才能很客觀的說出。
Thumbnail
人會改變是自然,但每天和自己朝夕相處,或許無法察覺自己早已改變?這些改變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壞的,而最明白的可能是旁觀者。 如果回頭細數人生每個階段的改變,可能會很明顯的知道某些因成長所帶來的不同,因時間所造就的紋路,因不同際遇所遭遇的挫折。這些是透過時間的比較,我們才能很客觀的說出。
Thumbnail
人的想法和感受,真的會隨著時間和認知的改變而改變。 原來你篤定不會變的事,會在最後的某一刻變得釋然。 人都是會變的。 情緒和感受,也都是流動的,不要把一時的感受認定為永恆。 時間不一定能證明什麼東西,但一定能讓你看透很多人很多事。 不信你回頭看看去年的自己,早都不是以前的那個你了。 我也希望在我的世
Thumbnail
人的想法和感受,真的會隨著時間和認知的改變而改變。 原來你篤定不會變的事,會在最後的某一刻變得釋然。 人都是會變的。 情緒和感受,也都是流動的,不要把一時的感受認定為永恆。 時間不一定能證明什麼東西,但一定能讓你看透很多人很多事。 不信你回頭看看去年的自己,早都不是以前的那個你了。 我也希望在我的世
Thumbnail
人到底會不會改變 有人說 45歲後就是垃圾時間 要改變很難 真的嗎 當然我相信有的人是這樣的 但我始終覺得 不是的 人到了一個年紀 身體機能確實開始走下坡 可也正因為如此 心中開始騷動 都到了這個時間點 好像該做些甚麼 另一個聲音卻是 都這樣了 還能做甚麼嗎 常常內心的掙扎就是如此
Thumbnail
人到底會不會改變 有人說 45歲後就是垃圾時間 要改變很難 真的嗎 當然我相信有的人是這樣的 但我始終覺得 不是的 人到了一個年紀 身體機能確實開始走下坡 可也正因為如此 心中開始騷動 都到了這個時間點 好像該做些甚麼 另一個聲音卻是 都這樣了 還能做甚麼嗎 常常內心的掙扎就是如此
Thumbnail
從大歷史的脈絡中,從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時,人們開始建立組織並且訂定勞動契約,開啟了團隊協作及朝九晚五的工作型態。 再到互聯網社群的時代,每個人都有機會獨立完成工作,因此漸漸地又能走向個體產出並且快速交流的協作關係。 因此,過去有句話說「以不變應萬變」或許已不再適用⋯⋯
Thumbnail
從大歷史的脈絡中,從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時,人們開始建立組織並且訂定勞動契約,開啟了團隊協作及朝九晚五的工作型態。 再到互聯網社群的時代,每個人都有機會獨立完成工作,因此漸漸地又能走向個體產出並且快速交流的協作關係。 因此,過去有句話說「以不變應萬變」或許已不再適用⋯⋯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常常錯過改變的關鍵時機?你是不是每次都在事情結束後,才懊悔自己少做了什麼? 讓我告訴你,你可以很不一樣! 化被動為主動,雖然承擔較大風險,但有了掌握自己風向的自由。換一種眼光,重新看待自己,你也可以成為自己的女媧!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常常錯過改變的關鍵時機?你是不是每次都在事情結束後,才懊悔自己少做了什麼? 讓我告訴你,你可以很不一樣! 化被動為主動,雖然承擔較大風險,但有了掌握自己風向的自由。換一種眼光,重新看待自己,你也可以成為自己的女媧!
Thumbnail
  我覺得七月份是我人生的另一個重大轉折,從去年十月開始至今,每一個月都在進階,十月出來試水溫,十二月決定出去,二月底踏上旅程,三月接受挑戰,四月、五月遇到意外,六月掉到黑洞,七月換一個職場跟新的生活模式,把我許久未碰的工具們拿來用一用。   原本我重新跟人群接觸、又換了一個環境,身心靈的尚未適應,
Thumbnail
  我覺得七月份是我人生的另一個重大轉折,從去年十月開始至今,每一個月都在進階,十月出來試水溫,十二月決定出去,二月底踏上旅程,三月接受挑戰,四月、五月遇到意外,六月掉到黑洞,七月換一個職場跟新的生活模式,把我許久未碰的工具們拿來用一用。   原本我重新跟人群接觸、又換了一個環境,身心靈的尚未適應,
Thumbnail
  時間的流動需要一些明確的截點,比較過去與現在的差異,粉飾難言之事同時累積自身的價值,而那些截點有長有短,像是生日、過年、畢業、假期結束、住出院、多年未見的同學會。而他們共同點就是每當截點結束,總有些不同的東西,如外貌打扮多了個髮帶,理了新造型,或是新的感慨
Thumbnail
  時間的流動需要一些明確的截點,比較過去與現在的差異,粉飾難言之事同時累積自身的價值,而那些截點有長有短,像是生日、過年、畢業、假期結束、住出院、多年未見的同學會。而他們共同點就是每當截點結束,總有些不同的東西,如外貌打扮多了個髮帶,理了新造型,或是新的感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