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抉擇時刻:一種課程模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先前提過,峰終定律給我們的最大啟示是,一個活動若想得到好評價,就得塑造並放大峰值體驗。那麼,這可以如何應用在哲學普及,或說知識性質較強的課程當中?

《行為設計學》一書當中,蒐集了許多案例,並歸納出峰值體驗的三類事件與四類感受。這些事件是我們在人生當中或多或少會碰到的,而感受的強度與多寡,則決定了峰值印象會有多深刻。

首先是轉折點,包括身份轉變與心態轉變,譬如成年、婚姻與生育子女。它往往造就了前所未有的思維與行動模式,也可說是帶來了全新的自我認知或社會角色。

其次是里程碑,包括階段性成就,或得到重要稱號,升職、拿到學位與競賽勝利屬之。這是在原先努力的目標當中,得到肯定與正向回饋。

其三是低谷反超,譬如從重大挫敗、失去所愛當中重新振作,這往往伴隨著新目標、新動力的生成。

這些事件常常與下列感受一同出現:喜悅感,主要由感官享受與驚奇刺激所引發;認知感,對應到自我揭露、真相大白與個人潛能發揮;榮譽、輝煌或神聖感,通常與社會文化的主流價值緊密相關;連結感,常見於與他人共同進行的舉動,或共同合作的成果。

事實上,這能夠解釋哲學普及當中,頗受歡迎的一種教學素材,那就是思想實驗。思想實驗提供了有明顯衝突或轉折的抉擇情境,並引發了巨大的驚奇感與認知感,所以常常能給人鮮明印象。譬如在著名的電車難題當中,就假設我們面臨了「死一救五很合理」或「無辜者不該受害」的直覺衝突,甚至在網路上還形成了一種文化迷因,從而不斷出現新的變型版本。

此外,它也能說明,為何許多教導寫作或簡報的書籍,都強調故事的重要性。好的故事,常常伴隨正向的情感元素,而且必定會有明顯的劇情轉折。

這樣的峰值理論,給了我們許多提示,來塑造更好的知識體驗。只考慮單次課程的話,我認為最有力的做法,是打造「抉擇時刻」的敘事:

在嚴重後果已發生或將要發生的情況下,若能回到避免這一切的抉擇時間點,並獲得權力來做出改變事件進程的決定,你會有何直覺思考、付出哪些隱藏代價、得到什麼具體成果?對於你的決定,網路輿論會有什麼反應?後世的人們又會如何評價?

原則上,這可以滿足峰值體驗的許多要素:

1. 嚴重後果/避免發生的對比,能塑造低谷反超的情境。而在後果舉例與避免策略的敘述之中,都可強化驚奇感,譬如放上驚人的圖片或數據。

2. 獲得改變事件進程的權力,則賦予我們新角色、新心態,以打造轉折點。而做出決定的思考過程,尤其是一般人比較意想不到的線索,則可強化認知感。

3. 考慮輿論的各種反應,甚至在網路上塑造話題,已是政治人物的選舉必備策略,也是創造連結感的好媒介。因為這可以提供更多互動,讓人覺得最終決定是大家共同做出的。

4. 取得一定成果並獲得普遍讚揚,則可帶來榮譽感與輝煌感。這或許可請聽眾協助:如果要向他人講述一個成功事件的前因後果,尤其是其中的關鍵因素,你會怎麼說?說些什麼?

這很像是大型延長版的思想實驗,真的想要完整呈現,應該需要一兩個小時、合適的場地與積極參與的聽眾。門檻的確有點高,但也會有相應效果。(不過,我並非主張所有哲普課程都該如此做,只是想指出一種可能性。)

當然,在考慮峰值理論的同時,也別忘了哲普課程最常為人稱道的優點:一個能夠自由發言、對各式觀點友善、理解各種不同想法的場合。所以「抉擇時刻」還應該能搭配設計良好的提問,加上帶領討論的技巧。

事實上,我們可以在哈佛大學教授、《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的作者桑德爾(Michael Sandel)主持的講座當中,見到上述的許多要素與優點。

(桑德爾的講座錄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HHa4ETr2jE)

當然,桑德爾強調的是道德推論如何形成,尤其是意圖或結果是否佔有決定地位,而這類倫理學論題比較容易找到對應於「抉擇時刻」的案例。但我相信,就算不屬倫理學領域,也應該盡量塑造出這樣的敘事,或至少是值得嘗試。

據我觀察,有經驗的知性課程講師,多少都意識到這類故事性或情境性強的教學內容,能夠帶來多大學習效果。而峰值理論所提供的原則與資訊,可使教學設計有更大的想像空間。

而最關鍵的或許是,「抉擇時刻」很適合突顯出灰犀牛事件:在可預見的未來裡,高機率會出現的重大狀況,卻由於某些因素而被視而不見,或被認定沒那麼快發生。

雖然這類事件如氣候變遷或金融危機,不見得與哲學有多大相關,但若哲學普及強調的是思維方法而非特定內容,我們反而更應該用哲學來看待這些終將影響世界運行的議題,而非一開始就把自家給排斥在外,尤其在我們宣稱哲學思辨能使自己、使社會變得更好的時候。

或者也可以說,在這些議題上,哲學不見得能提供比其他專業更深入的知識,但可以促成更多反省思考的機會。我相信,這才是哲學普及的最大價值所在:用簡明易懂的方式,來使一般人也能思考結構龐大的未來趨勢,從而認清自己在這之中的位置,並提早擬定應對策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哲學開箱文的沙龍
93會員
212內容數
用ChatGPT協助寫作,打造自家專屬的神隊友,提供標題、故事、對話、名言的好候選,蹦出未曾想過的好創意。
2024/10/02
《被追趕的經濟體》指出,戰後東亞經濟的興衰,都依循了起飛期、黃金期、被追趕期等三大階段。 台灣的黃金期是1985-2005。在這之前,一切都很美好,一切看來都向上發展。 但在這之後,沒有因時代紅利而受益的人們,將越來越辛苦。
Thumbnail
2024/10/02
《被追趕的經濟體》指出,戰後東亞經濟的興衰,都依循了起飛期、黃金期、被追趕期等三大階段。 台灣的黃金期是1985-2005。在這之前,一切都很美好,一切看來都向上發展。 但在這之後,沒有因時代紅利而受益的人們,將越來越辛苦。
Thumbnail
2024/09/23
究竟是努力去彼此內耗,還是努力去相互合作呢? 兩種狀況我都看過,希望大家選到的世界都是後者。 只要選對環境,一切真的會單純很多。
Thumbnail
2024/09/23
究竟是努力去彼此內耗,還是努力去相互合作呢? 兩種狀況我都看過,希望大家選到的世界都是後者。 只要選對環境,一切真的會單純很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現代生活中,我們常面臨兩種選擇:行動或不行動。許多人認為,不行動只是不做決定,暫時停留在某個狀態。然而,從哲學的角度來看,不行動其實也是一種行動,且它的影響往往比我們想像的更大。正如時間一樣,不管我們是否有所作為,它總是以一種無法停止的方式流逝。而我們每一次選擇不行動,實際上已經做出了一個選擇:
Thumbnail
在現代生活中,我們常面臨兩種選擇:行動或不行動。許多人認為,不行動只是不做決定,暫時停留在某個狀態。然而,從哲學的角度來看,不行動其實也是一種行動,且它的影響往往比我們想像的更大。正如時間一樣,不管我們是否有所作為,它總是以一種無法停止的方式流逝。而我們每一次選擇不行動,實際上已經做出了一個選擇:
Thumbnail
我們每天都面臨著各種選擇,每個選擇都可能導向不同的結果,而我們總是希望做出最好的決定。然而,人類並非完美的決策者,我們常常受到各種心理因素的影響。《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書作者Uri Gneezy探討了「預期的後悔」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以及如何利用這種心理現象來設計更有效
Thumbnail
我們每天都面臨著各種選擇,每個選擇都可能導向不同的結果,而我們總是希望做出最好的決定。然而,人類並非完美的決策者,我們常常受到各種心理因素的影響。《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書作者Uri Gneezy探討了「預期的後悔」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以及如何利用這種心理現象來設計更有效
Thumbnail
你是否困在選擇困難的障礙中?這篇文章講述作者的經歷,包括如何克服選擇困難和從一本書獲得的啟發。
Thumbnail
你是否困在選擇困難的障礙中?這篇文章講述作者的經歷,包括如何克服選擇困難和從一本書獲得的啟發。
Thumbnail
好久沒有讀到想寫下一篇長文心得文的好書了。 我常常會對人生感到困惑,會懷疑自己過往的決策是不是正確的,對人生的選擇是否要調整,而這本書一開始就一針見血的說;「我們人生所有重大決策都歸結於3個問題:是否該開始、是否該留下、是否該離開。」
Thumbnail
好久沒有讀到想寫下一篇長文心得文的好書了。 我常常會對人生感到困惑,會懷疑自己過往的決策是不是正確的,對人生的選擇是否要調整,而這本書一開始就一針見血的說;「我們人生所有重大決策都歸結於3個問題:是否該開始、是否該留下、是否該離開。」
Thumbnail
生命是由一長串的工作與選擇組成的,我們不僅需要一個必定能獲得成功的秘訣,我們還需要看穿這個世界的底牌。 而這種從事物的底層、本質出發,尋找解決問題路徑的思維方法,就稱為「底層邏輯」。 我們的一生充其量就是一場「機會的遊戲」。 或許事情不會一直如我們所願,或許計劃總是不如預期,然
Thumbnail
生命是由一長串的工作與選擇組成的,我們不僅需要一個必定能獲得成功的秘訣,我們還需要看穿這個世界的底牌。 而這種從事物的底層、本質出發,尋找解決問題路徑的思維方法,就稱為「底層邏輯」。 我們的一生充其量就是一場「機會的遊戲」。 或許事情不會一直如我們所願,或許計劃總是不如預期,然
Thumbnail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塞勒的研究發現,大腦的三種機制會影響決策,使人難以離開舒適圈。誇大失去的痛苦、低估改變的快樂,以及排斥改變的現狀偏見,都會阻礙我們面對改變。另外,容易被回憶事件左右決策的可得性捷思法也是一個影響因素。面對直銷產業,理性分析是必要的,我們一起從名人發言和相關事件來思考吧。
Thumbnail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塞勒的研究發現,大腦的三種機制會影響決策,使人難以離開舒適圈。誇大失去的痛苦、低估改變的快樂,以及排斥改變的現狀偏見,都會阻礙我們面對改變。另外,容易被回憶事件左右決策的可得性捷思法也是一個影響因素。面對直銷產業,理性分析是必要的,我們一起從名人發言和相關事件來思考吧。
Thumbnail
我常常在懷疑,是否做出一個錯誤的選擇,就會影響到之後的成就:當大多數的人都告訴你,你讀的這個科系未來找工作會很難找,系上的老師也會告訴你,連在上課時,課程也傾向於考公職這條路:我思考了很久最終還是沒有選擇加入這條路,你永遠都有選擇權,你知道如何做決定,這句話使我徹底的醒悟。 每天我們都要面臨大大小
Thumbnail
我常常在懷疑,是否做出一個錯誤的選擇,就會影響到之後的成就:當大多數的人都告訴你,你讀的這個科系未來找工作會很難找,系上的老師也會告訴你,連在上課時,課程也傾向於考公職這條路:我思考了很久最終還是沒有選擇加入這條路,你永遠都有選擇權,你知道如何做決定,這句話使我徹底的醒悟。 每天我們都要面臨大大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