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遊世界是最好的教育。」
年輕時也曾經環遊世界的荷蘭沙發主Jaap這麼說。
這18個月的世界旅行,讓我們有機會嘗試超多不同的新事物,同時也發現自己的無知,原來有好多事情是我們不會的,也因此學會不少新技能。
一、煮飯
以前我們只會煮泡麵,因為臺灣就是一個外食盛行的國度,根本懶得煮飯。在國外為了吃到熟悉的臺灣味,也開始用國外的食材煮出各式各樣的料理,順便讓沙發主嘗試一些臺灣的味道。從本來義大利麵煮到燒焦,到後面會做烤雞、糖醋里肌、打拋豬,甚至千層麵、小蛋糕,還學會一些異國料理例如炸香蕉、蘋果派、煎木薯。我們在各國的沙發主家煮飯,也可以順便參觀各國的廚房,看看他們的廚具、使用的食材、烹調的方式。
慢慢體會到煮飯的優點,除了價格便宜之外,還可以自己選擇份量、口味,想加什麼就加什麼,雖然要花不少時間準備料理,但大口咬下自己做的美食的那剎那,就會知道辛苦是值得的。
二、砍柴和築柵欄
旅行累了的時侯,我們會用Workaway這個網站打工換宿,通常都是簡單的工作,裡面有各種工作機會。
我們曾經到Bosnia首都Sarajevo的山上修繕小木屋,也因為這樣學會拿著斧頭把五公尺高的樹砍下來,槌擊的過程非常累,手也因為和斧頭摩擦而破皮流血,但也從這次經驗學到要怎麼用身體的力量來施力。
在南美洲的亞馬遜的生態農園,跟一群來自加拿大、奧地利、英國的志工們一起工作,穿梭在植物叢林,雙腳踩著雨鞋,伴隨著蟲鳴鳥叫,學會怎麼把一條條的竹子釘在一起,成為一個天然的圍籬。
這些都是很勞累的工作。雖然利用大自然的素材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建造,而且很容易腐壞,但是看到自己雙手所創造出來的成果是非常滿足的,難怪有些嬉皮會到山林自給自足一陣子。
三、做馬賽克
同樣也是打工換宿的Project,在北馬其頓旅行的時侯,我們在一間Hostel當管家。而這個Hostel的老闆很喜歡藝術、生態農法這類的東西,也邀請我們來做馬賽克。
一開始很懶得學,感覺這些創作需要耗費很多時間精力,所以一直拖延。隨著離開這間Hostel的時間快到了,才開始在網路上找圖片尋求靈感,學著用磁磚敲擊、黏貼、灌漿,一步一步在牆面做出漂亮的馬賽克。
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嘛! 完成一個作品當下是非常感動的。想像未來我們的作品會被很多入住的旅客看到,真的很有成就感!
四、學習各國的舞蹈
其實在臺灣我們就很喜歡跳舞了,在國外總是喜歡湊到一邊問當地人。
「可以教我們怎麼跳嗎? 」
一聽到外國人要學跳舞,他們往往露出超大的笑容並且興奮的教我們。
在巴爾幹半島學Balkan Folklore(當地的民俗舞蹈),南美洲學習Cumbia, salsa, Merengue, Cumbia, Batchata各種不同的雙人舞,跳舞最棒的就是當身體和音樂合而為一的時侯,心跳加速,腦袋會充滿一種喜悅的心流狀態,跟一群人跳舞的時侯,群眾會帶來強烈的能量,讓人大肆揮汗,跳個不停忘了時間,就算休息的時候,音樂還是在身體流動著。
五、學會不同的語言
英文是最常用的語言,但還是常常會遇到無法溝通狀況,所以學會當地的語言就是非常重要的事。在歐洲每個國家有不同的語言,光是學會你好、謝謝這兩個句子就可以快速拉進彼此的關係。
在南美為了生存,我們從學數字開始,鼓起勇氣和陌生人開口,仔細聽他們說的話再重複,努力用GOOGLE翻譯片片斷斷的聊天,好幾次因為沙發主完全不說英文讓我們壓力很大。
在這樣不得不練習的環境,
西班牙語進步很快。到了第三個月,已經可以在路上跟當地人殺價、聊天,甚至介紹臺灣。
從一個又一個字彙,進階到能拼湊成句子。 當下能表達並且跟人產生連結是非常感動的,這些感動會推動我們不斷的學習。如果當時再待一年,西語程度甚至會超過英文吧!
這些就是我們旅行18個月所學到的技能,而旅行讓我們學到的不單單只有「技能」,也有很多內在的轉變,例如培養耐心、和陌生人變朋友、隨遇而安的適應能力、勇於犯錯。
這些內在的轉變比起技能,更是大大的改變我們的思想。
賴姨一直都不覺得自己有藝術天分,自從她到亞馬遜叢林幫植物作標籤的時侯,很多旅人都稱讚她畫得很好。我們永遠都不知道自己蘊藏多少潛能,只要願意去嘗試,總會有個技能讓你非常有興趣,而且值得一輩子不斷的做。
每個人內心都有「創造」這個深植身體的DNA。臺灣的生活非常方便,有時候讓我們忘記人類很久以前就精通的技能,例如煮飯、砍柴。當我們實際去操作之後,就會發現自己和大地深深的連結。
而我們相信,不只有旅行才可以不斷學習,生活中也可以找尋各種學習的樂趣。
不斷學習的生活,一點都不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