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藝班 54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上了八個月的課,終於能靜心紀錄一下目前的心得。
見網路上早有眾多職人分享茶的各類專業知識,當然不缺我錦上添花啦!
今天想分享荷版侍茶師課程中,讓心裡發出小火花的小感想~
原以為上課內容純理論居多,想說只要讀讀講義+實作品茶+期末考試,應該就可以順利過關,真的是白日夢做多了哈。
雖說講師都是荷蘭人,並不算從小生長於在茶文化裡的族群,但每位對茶的熱情、相關知識與對課程設計還真是不容小覷,不得不佩服虛心請教~🙏🏼
除了對茶種本身了解外,他們對產地的政治環境、行銷手法、生意習慣、茶農薪資、採收及運輸工具、文化淺規則、市場價值等一條龍,都掌握一手資料。
是滴,講到台灣,老師可以從台茶某號聊到杉林溪、臭豆腐、台積電、採茶人月薪、繁體字到兩岸關係等(阿里山、凍頂烏龍、東方美人只算是基本知識,而且主講師一年至少造訪台灣五次,比我還常回去QQ) ,還說全世界只有一間持續研發新茶的學術中心,地點就在台灣,可惜所謂的茶金時代只留在影集裡了。
這邊可能要解釋一下我的驚訝,因為主講師除了訓練侍茶師外、也訓練咖啡師(barista)和侍酒師,這表示他要含括的國家有夠多,每個都了解一二真的是要下點功夫的。後來和老師比較熟了,他說基本上365天他有200天都在飛,一下子去巴西看豆子,一下子去日本講習,一下又去肯亞採茶或斯里蘭卡選茶,連暑假6週的road trip都是和自己老婆自駕從蘇格蘭到葡萄牙走訪歐洲自家茶園,真的是辛苦但又令人嚮往的生活呀 🥰
話說安荷芬附近也有一家茶園呢,離我們家開車15分鐘,有沒有人想要一起去玩玩~~~
既然老師們在世界各地的茶葉大國走遍遍,我很好奇他們心目中喜歡的茶種與產地各為何,令我驚訝的是,講師們竟一致最鍾愛台灣茶,我一開始還想有那麼誇張嗎,沒想到這幾個月研讀各類茶種製作、品了世界各地的各種茶款後,完全認同台灣茶的層次令人驚艷,真是沒有比較沒有傷害,小時候不惜福啊~
沒有想到在這茶藝課裡,因住在歐洲十餘年而許久沒有經歷文化衝擊的我,竟然毫無防備地被重撞到。我好像一位法國人完全不以自己的紅酒為榮,一位義大利人不知道披薩很有名一樣,這個例子舉得好嗎 🥲
我以前都會覺得在家用茶座泡茶嗑瓜子好像老人,但和姐妹們一起去吃個英式下午茶卻感覺很優雅,又或者觀賞日本的茶道儀式也很有文化感,久而久之喝純的台灣茶和老人茶被淺移默化地劃上等號。好像不把茶入菜、入甜點、入手搖飲、入酒、入保養品,無法打進普羅大眾的市場。我也不知道這現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有沒有社會觀察家願意分享呢?
做個問卷好了,若是今天你會收到一份禮物,你會想要收到台灣的高山茶,還是某歐洲牌的香氛混茶?
拜託,光想到包裝,就覺得歐洲茶鐵盒才會有粉紅少女泡泡啊,而且名字多會取,什麼french blue, royal wedding的,喝一口都感覺變得很高級。嗯,我還是不要講太多茶的來源好了。
齁,台灣的高山茶都是阿杯在喝的,而且包裝都是那種長方形俗俗的紙盒,收到真的會尷尬不失禮貌地微笑轉送愛喝茶的長輩...
(該不會只有我如此膚淺 😆)
再用酒比喻好了,若是假設最複雜製作的酒種和最精緻的味道屬香檳,最低級的是啤酒(只是打個比方勿戰 🙈),台灣茶真的可以列在香檳的級別。看著我茶藝班同學對待台灣茶那神聖的態度與認真的眼光,我小小羞愧😳
人類的消費行為真的蠻好掌握,對於產品的喜好、刻板印象等,90%可以歸咎行銷的手法。加上今年在店裡和客人互動,實際證明來自不同國家的人買茶或咖啡的認知與選擇完全有跡可循,好似每人背後都有一個隱形背板,紀錄著行銷此類產品的話術與包裝。嘿,那我當然是好好操控客人啦,看歐洲人說歐洲人話,看亞洲人說亞洲人話 😏
看朋友當然是說真話啦 😘
本人生文章的速度真是有夠慢,自己立下要把課程內容寫成網誌的目標,不知道有沒有辦法堅持下去,大家若願意讀那我更有動力鼓勵自己寫下去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雪莉愛找碴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沒想到才透露了冰山一角,全世界熱烈的讀者們(對,就是要這麼浮誇這麼會自我行銷才能在歐洲存活,有空再來開新單元,寫個職場天花亂墜篇)就陸續加入老天爺的行列,為了不辜負大家的集氣與激勵,苦主我決定棄劇,振筆疾書寫~下~去~ 說到我們嘟嘟,大家腦中第一浮現的畫面是什麼呢?是位好單純好不做作的脫線美少女?還
30好幾了,從來沒什麼動力寫網誌。想不到這陣子老天爺鼓勵我,讓我在職場不斷地被逼向各種臨界點…那從未存在過的創作(負)能量,在一夕之間爆發地不可收拾,不來發揮一下簡直快憋出病來,為了老公的身心健康只好另尋發洩管道… 沒想到才打一個小case就晚上12點了,更精彩的留給下一篇好了,好想睡。
今天要來向廣大的民眾們分享,敝公司有什麼特異磁場,能吸引怪力亂神類的寶可夢限量版在此聚集。 苦主單就寶可夢嘟嘟的(化名)案例說明,畢竟每家公司、主管的處理方法不一,每項個案亦不相同,所以敝公司的情形不等於其他尼德蘭公司的狀況唷~ 知性篇 1. 持續生病超過2年 2. 經常性因病缺席 8. 其他
沒想到才透露了冰山一角,全世界熱烈的讀者們(對,就是要這麼浮誇這麼會自我行銷才能在歐洲存活,有空再來開新單元,寫個職場天花亂墜篇)就陸續加入老天爺的行列,為了不辜負大家的集氣與激勵,苦主我決定棄劇,振筆疾書寫~下~去~ 說到我們嘟嘟,大家腦中第一浮現的畫面是什麼呢?是位好單純好不做作的脫線美少女?還
30好幾了,從來沒什麼動力寫網誌。想不到這陣子老天爺鼓勵我,讓我在職場不斷地被逼向各種臨界點…那從未存在過的創作(負)能量,在一夕之間爆發地不可收拾,不來發揮一下簡直快憋出病來,為了老公的身心健康只好另尋發洩管道… 沒想到才打一個小case就晚上12點了,更精彩的留給下一篇好了,好想睡。
今天要來向廣大的民眾們分享,敝公司有什麼特異磁場,能吸引怪力亂神類的寶可夢限量版在此聚集。 苦主單就寶可夢嘟嘟的(化名)案例說明,畢竟每家公司、主管的處理方法不一,每項個案亦不相同,所以敝公司的情形不等於其他尼德蘭公司的狀況唷~ 知性篇 1. 持續生病超過2年 2. 經常性因病缺席 8. 其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好好生活、好好吃飯、好好喝茶,好好是一個空間,以茶相伴於生活中。 這是位於萬華街巷內,一個以茶為載體的生活空間。二男二女以夢想為軸心的嶄新小天地。
Thumbnail
國際紅茶採摘等級,成就了紅茶世界化的宏圖霸業 台灣習以比賽茶區分品質等級,無論知名茶區,抑或綠茶,烏龍茶,紅茶,皆是如此! 紅茶發展不若中國綠茶或烏龍茶久遠,僅短短兩百年,即風靡全球百分之七十人口,這得歸功於工業革命時代的荷蘭及英國,定義了紅茶採摘分級劃分&產製規範,促使紅茶品質更趨穩定一致,並
Thumbnail
日式綠茶跟台灣綠茶,在品種上完全不同,雖然都屬於不發酵茶,但台灣的綠茶大多使用「青心柑仔種」,將茶葉萎凋後,使用「炒菁」的工藝加以後製。 而日本綠茶的品種以「藪北種」やぶきた 為主,也就是日本境內,茶佔比 70% 以上的主要品種,而且是用「蒸菁」的方式,做以後製。
中國人以為全世界都喝綠茶,印度人認為地球只有紅茶,台灣人相信小綠葉蟬只有台灣有!雖是一方風土養一方人,但缺乏相關知識,會讓我們過於偏頗及忽視專業! 產業分析所建立起底層邏輯,從總體觀點了解世界茶葉供需狀況,是梳理茶產業最重要基本功!
Thumbnail
茶文化源遠流長,就是西方各國喜歡飲茶的人也越來越多,雖然西方的茶文化與華人傳統茗茶的意境始終有點出入,可是西茶文化依然呈現了一種將生活和享受融合在一起的飲食美學......
Thumbnail
泡一壺好喝的茶,擁有三心,感恩的心、細膩的心及愛心,喝茶的人久久難忘依戀於心。 泡茶文化在各國 都有其聞名原因,日本茶道講究禮儀、精神層次,英國則有特殊香溢聞名花茶,台灣的茶香是樸實無華的自然香氣,沒有誰是冠軍,但都有相似之處,則是擁有三心泡的茶,茶香總能讓人心曠神怡。 喝茶屬自然健康
Thumbnail
喝茶並不單純地品茶,它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內觀的境界。除了能促進身體健康,喝茶還可以幫助我們進入內心的寧靜,讓我們更專注當下的生活。所以,喝茶不僅僅是一個喝飲料的過程,蘊含了豐富的文化背景。
Thumbnail
2024年1月14日 從小就跟著家人一起喝茶,就是老人茶、熟茶,各式各樣的茶葉,有時候覺得好淡像水,有時候苦後回甘,有時候則是澀味回甜,但始終沒有更多認識茶葉世界。 終於,來參加講茶學院的茶葉品評一級的認證課程,湯家鴻老師真是卯足全力加快速度的分享,從感官品評與風味敘述切入,再提到軟硬水的選擇與
Thumbnail
台灣有句俗諺說:「文章、風水、茶,懂的沒幾個。」 茶葉自古以來往往視為家傳之學,除了傳統產業父子相傳的經濟層面因素,在學科的研究上沒有精細到足以劃分為專門領域的知識系統,這可能也是一個原因。身為茶產業的第四代,先祖的經驗並沒有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來,市場與消費型態隨著時代有相當大的改變,過往的經驗未必
Thumbnail
從過去在第一線的銷售經驗,到近期陸續從茶職業體驗包與學茶新手村的學員回饋中了解到民眾普遍對於茶的認識誤區。我認為最嚴重的誤解是烘焙,甚而有人把烘焙連結成炒茶。而這個誤解已經形成一種似是而非的說法: 綠茶烘焙(炒茶)輕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好好生活、好好吃飯、好好喝茶,好好是一個空間,以茶相伴於生活中。 這是位於萬華街巷內,一個以茶為載體的生活空間。二男二女以夢想為軸心的嶄新小天地。
Thumbnail
國際紅茶採摘等級,成就了紅茶世界化的宏圖霸業 台灣習以比賽茶區分品質等級,無論知名茶區,抑或綠茶,烏龍茶,紅茶,皆是如此! 紅茶發展不若中國綠茶或烏龍茶久遠,僅短短兩百年,即風靡全球百分之七十人口,這得歸功於工業革命時代的荷蘭及英國,定義了紅茶採摘分級劃分&產製規範,促使紅茶品質更趨穩定一致,並
Thumbnail
日式綠茶跟台灣綠茶,在品種上完全不同,雖然都屬於不發酵茶,但台灣的綠茶大多使用「青心柑仔種」,將茶葉萎凋後,使用「炒菁」的工藝加以後製。 而日本綠茶的品種以「藪北種」やぶきた 為主,也就是日本境內,茶佔比 70% 以上的主要品種,而且是用「蒸菁」的方式,做以後製。
中國人以為全世界都喝綠茶,印度人認為地球只有紅茶,台灣人相信小綠葉蟬只有台灣有!雖是一方風土養一方人,但缺乏相關知識,會讓我們過於偏頗及忽視專業! 產業分析所建立起底層邏輯,從總體觀點了解世界茶葉供需狀況,是梳理茶產業最重要基本功!
Thumbnail
茶文化源遠流長,就是西方各國喜歡飲茶的人也越來越多,雖然西方的茶文化與華人傳統茗茶的意境始終有點出入,可是西茶文化依然呈現了一種將生活和享受融合在一起的飲食美學......
Thumbnail
泡一壺好喝的茶,擁有三心,感恩的心、細膩的心及愛心,喝茶的人久久難忘依戀於心。 泡茶文化在各國 都有其聞名原因,日本茶道講究禮儀、精神層次,英國則有特殊香溢聞名花茶,台灣的茶香是樸實無華的自然香氣,沒有誰是冠軍,但都有相似之處,則是擁有三心泡的茶,茶香總能讓人心曠神怡。 喝茶屬自然健康
Thumbnail
喝茶並不單純地品茶,它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內觀的境界。除了能促進身體健康,喝茶還可以幫助我們進入內心的寧靜,讓我們更專注當下的生活。所以,喝茶不僅僅是一個喝飲料的過程,蘊含了豐富的文化背景。
Thumbnail
2024年1月14日 從小就跟著家人一起喝茶,就是老人茶、熟茶,各式各樣的茶葉,有時候覺得好淡像水,有時候苦後回甘,有時候則是澀味回甜,但始終沒有更多認識茶葉世界。 終於,來參加講茶學院的茶葉品評一級的認證課程,湯家鴻老師真是卯足全力加快速度的分享,從感官品評與風味敘述切入,再提到軟硬水的選擇與
Thumbnail
台灣有句俗諺說:「文章、風水、茶,懂的沒幾個。」 茶葉自古以來往往視為家傳之學,除了傳統產業父子相傳的經濟層面因素,在學科的研究上沒有精細到足以劃分為專門領域的知識系統,這可能也是一個原因。身為茶產業的第四代,先祖的經驗並沒有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來,市場與消費型態隨著時代有相當大的改變,過往的經驗未必
Thumbnail
從過去在第一線的銷售經驗,到近期陸續從茶職業體驗包與學茶新手村的學員回饋中了解到民眾普遍對於茶的認識誤區。我認為最嚴重的誤解是烘焙,甚而有人把烘焙連結成炒茶。而這個誤解已經形成一種似是而非的說法: 綠茶烘焙(炒茶)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