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快速回應收藏:大英博物館典藏反脫歐仿製鈔票

2021/02/21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快速回應收藏」新潮流
博物館「快速回應收藏」新潮流對於社會議題和時下潮流的感受越來越敏銳,本篇來談談「快速回應收藏(Rapid Response Collecting)」。和以往博物館收藏具有悠久歷史或特殊人類普世價值的物件不同,快速回應收藏(Rapid Response Collecting)是2014年由英國V&A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開始的一種新型博物館實踐,係指博物館收藏了具有新聞價值和與當代社會一些重要時刻、運動、事件有關的物品,觸及經濟、政治、社會變遷、全球化、科技和法律等不同領域,直接記錄了社會即時的見解和思潮,可以說是一種對時代的快速回應。
大英博物館收藏反脫歐仿製鈔票
近年來快速回應收藏已成為歐美博物館的新潮流,許多博物館也開始採用這種方式來添加自己館藏,以凸顯其與社會的連結和當下生活的聯繫。大英博物館於2019年8月份宣布將反脫歐仿製鈔票(anti-Brexit fake banknotes)納入館藏,該紙鈔由巴斯地區的一個親歐盟團體製作(pro-EU group in Bath),上面印有英國新首相Boris Johnson的肖像,並設計寫著:我保證不會向(英國)國家健保局支付3.5億英鎊(I promise not to pay the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the sum of £350m pounds),暗諷新首相備受爭議的言論。
大英博物館現代貨幣專案(Project Curator of modern money)的策展人Tom Hockenhull向英國衛報(The Guardian)表示,該仿製貨幣與他們的收藏相關,貨幣代表著經濟、社會、政治有關的歷史,我們的社會長期有仿製銀行紙幣來宣傳特定政治訊息或觀點的傳統,因為如果掉在地上的東西看起來像鈔票,人們就有可能會撿起來端詳,因此這個紙鈔符合我們部門的收藏政策與種類。
Boris’ Bungled Brexit banknote, sourced from Bath for Europe
(反脫歐仿製鈔票,上面印有英國新首相Boris Johnson的頭像)
「快速回應收藏」的始祖-英國V&A博物館
除了大英博物館的快速回應收藏,作為快速回應收藏的始祖V&A博物館-以工藝設計、裝飾和藝術為主軸的博物館,2014年率先設立了一個快速回應收藏展廳Room 74a,即時徵集世界上對人類社會的設計和生產歷史有重要影響或貢獻的藏品,例如:樂高研究院(The Research Institute),由三位女性科學家(天文學、古生物學和化學)及其實驗室為主角的積木組,是玩具製造史上第一個以不分性別的專業職場為背景,並且全為女性專業角色的產品;第一隻3D列印手槍(The Liberator),為一名學生Cody Wilson花了20小時,透過網路上的公開資訊,自製出世界上第一隻功能完整的3D列印手槍,被認為是當代設計史上的一個開創性時刻,也突顯了3D列印的倫理問題。
註:本槍枝用於挑戰美國攜帶和擁有武器的權利法案,後Cody Wilson被該法審判他自行打印3D槍枝屬「非違法行為」,故命名此槍為The Liberator,意為解放者。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Lego, sourced from V&A Museum
(樂高研究院積木組,由三位女性科學家為主角,打破性別刻板印象)
其他跟進「快速回應收藏」的博物館
美國國立非裔美國人歷史和文化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African American History and Culture)也收藏了近年來美國種族衝突相關抗議集會、示威遊行的物品(海報、衣服、防毒面具等),如:2014年抗議白人警方執法過當導致非裔青年Eric Garner致死的T恤。愛爾蘭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Ireland)收藏了2018年墮胎合法化公投的正反兩方海報。柏林猶太博物館(Jüdisches Museum Berlin)收藏了德國2018年一名非猶太裔人士被誤會為猶太人遭受襲擊時,頭上所戴的猶太小帽(kipa)。美國布魯克林兒童博物館(Brooklyn Children’s Museum)考量其藏品多為富有之白人捐贈者提供,遂成立了「快速回應收藏專案小組」,以徵集其他膚色社群及居民的生活物品,以平衡其偏高比例的「白人」館藏。
此外,2019年5月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開展的「迫力.破力:戰後臺灣社會運動特展」,展出臺灣近代社會運動的人的故事和物件,如太陽花學運當時紅極一時的太陽餅、抗議標語等,也都是「快速回應收藏」的範例。
Brenda Malone, a curator at the National Museum of Ireland, holds a poster used by campaigners during the recent abortion referendum, sourced from New York Times. Photo by Paulo Nunes dos Santos.
(愛爾蘭國家博物館策展人Brenda Malone手持著該國墮胎合法化公投中,反對墮胎陣營的宣傳標語)
反對博物館「快速回應收藏」的聲音
然而,博物館收藏這類親民日常、人人皆可擁有,甚至帶有政治立場的時下潮流物品,也引起了相關的評論聲浪,如Alexandra Jeffery、Owen Hopkins等人就提出質疑,認為這種收藏方式可能會導致博物館低價藏品氾濫,進而影響收藏品貶值,排擠珍貴典藏空間與預算的情形。此外,也抨擊這種收藏方式是短視近利,也是懶散的,終究會適得其反,強調收藏的內容必須更加深刻,也必須避免被政治左右,因為收集物品的當下也就似乎對事件表達了政治立場。
雖然大家都不願直接承認沒有存在所謂真正「中立(neutral)」的博物館,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生活無時無刻都脫離不了政治。不過,筆者樂見的是,博物館作為一個積極的典藏機構,透過快速反應收藏,開啟物品與公眾的對話。藉由安排物品與觀眾接觸(encounter),我們看到了當今複雜的世界和我們身處其中的位置。同時發掘我們如何形塑物品,以及它如何形塑我們的雙向反應。這是一種博物館新的適應方式,也是一種面對時代壓力的新方法,不只記錄了我們快速變化的社會,更是一面反映當代的明鏡。
博物館不再是一個展示「過去的地方」,而是一個「反思時事」的空間殿堂。
➤更多博物館消息都在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的粉絲頁!
➤參考資料:
1. Artsy News|The British Museum acquired a pair of anti-Brexit banknotes
https://www.artsy.net/news/artsy-editorial-british-museum-acquired-pair-anti-brexit-banknotes
2. The Guardian | Fake anti-Brexit banknotes added to British Museum collection
https://www.theguardian.com/artanddesign/2019/aug/09/fake-anti-brexit-banknotes-added-to-british-museum-collection
3. V&A Museum|Rapid Response Collecting
https://www.vam.ac.uk/collections/rapid-response-collecting
4. Museums+Heritage|The power of now: V&A acquires Extinction Rebellion memorabilia for Rapid Response collection
https://advisor.museumsandheritage.com/news/the-power-of-now-va-acquires-extinction-rebellion-memorabilia-for-rapid-response-collection/
5. Brooklyn Children’s Museum|Rapid Response Collecting Taskforce
https://www.brooklynkids.org/teens/rapid-response-collecting-taskforce/
6. Bath for Europe|Brexit Bank Notes
https://bathforeurope.com/get-involved/resources/
7. V&A Museum|The Liberator – the world's first 3D printed handgun https://www.vam.ac.uk/articles/the-liberator-the-worlds-first-3d-printed-handgun
8. The New York Times|In an Era of Strife, Museums Collect History as It Happens
https://www.nytimes.com/2017/10/01/arts/design/african-american-museum-collects-charlottesville-artifacts.html?rref=collection%2Fsectioncollection%2Farts&action=click&contentCollection=arts&region=rank&module=package&version=highlights&contentPlacement=5&pgtype=sectionfront&_r=1
9. The New York Times|Posters, Banners, Boarding Passes: Museums Try to Get a Head Start on History
https://www.nytimes.com/2018/06/18/arts/design/rapid-response-collecting-ireland-berlin.html
10.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迫力.破力:戰後臺灣社會運動特展
https://www.nmth.gov.tw/exhibition_48_405.html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