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社區堡壘是社會幸福而有韌性的保障―「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讀後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學醫,從學生時代就對生態及演化非常有興趣,深深了解所有生命都會在跟周遭其他生命及環境不斷互動中而不斷改變,這也是我在二十多年前跟朋友們成立荒野保護協會的起心動念─只有美好的環境才能培育美好素質的人,因此我們希望保留與恢復台灣美好的自然環境,讓在此塊土地生存的所有生命都能自在且健康地成長。
這樣的概念當年只是源自於自己的生態知識與直覺,但是最近看了一本書─「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運用社會性基礎設施,扭轉公民社會的失溫與淡漠」,書裡有許多最新的研究與例證,說明我們身處的環境,對我們自己以及整體社會的影響。
作者所舉的例證主要集中在社會基礎設施的影響,比如圖書館,社區公園,街上的咖啡館……等等。作者引用學者的研究說,我們可以經由環境設計預防犯罪,也就是說某個人在某個環境很可能會犯罪,到了另一個環境就不會想犯罪,換句話說,其實並沒有天生的罪犯,只有會誘人犯罪的環境,只要有合適的環境,人人都可能犯罪或不犯罪。
因此,從積極面來講,好的環境會塑造良好素質的人,消極面來說,要遏止犯罪,最有效且花錢最少的方法,就是改善社會性的基礎設施。
至於什麼是社會性基礎設施,作者以較寬的方式定義,第一類是公共機構與設施,包括了圖書館、學校、公園,遊樂場、運動場,乃至於可供人行走停留的人行道與街邊的綠色空間。
另外就是民間的機構,比如宗教聚會所或各種公益組織所建構的人際網絡與活動。
第三類是商業機構,尤其是民眾能夠隨意聚集或停留的場所,比如咖啡館、小餐廳、理髮店或書店、雜貨店……等等。
至於我們過去最重視的所謂基礎建設,比如造橋鋪路,營建交通運輸系統,以及提供自來水、電力天然氣、汙水處理……這些雖然都是讓一個地方得以讓人居住的關鍵基礎建設,但是他們不能算是社會性的基礎設施,主要是它們不能讓人們在其間停留、互動,彼此交流不同的想法。因此,同樣為運輸系統,公共汽車和火車能促進公民聚集互動,但是高速公路反而會加速社會原子化,一個個割裂的單獨原子,割裂社會關係,導致人際關係的疏離。
正如這些道路機場或堤防一樣,社會性基礎設施也不可能天然形成,都需要有人去營造,並且必須投入資源持續地維護與管理,作者用許多很有說服力的研究證明,當社會性基礎設施一旦退化、人們的社交網絡就會崩解,犯罪案件會增加,老人病人等弱勢民眾會逐漸被孤立,而年輕人容易耽溺於毒品,整個社會的公民參與逐漸減少,民眾彼此也會愈來愈不信任。
在眾多社會基礎設施裡,作者花了不少篇幅描述圖書館的重要性,我心有戚戚焉,圖書館也可以說是形塑我之所以為我,最重要的因素,就像作者所說的,去那些地方學習了解自己和即將面臨的世界,便會形塑出他們的未來。
二十世紀初的大慈善家,鋼鐵大王卡內基在全世界捐款興建了二千八百座大型圖書館,他稱圖書館為社區堡壘。說得真好,尤其在台灣。以前一般庶民互動的場域是以寺廟為核心的空間,但現今對青壯年而言,大概不會假日或下班沒事就往廟裡跑,這時候社區型的圖書館就可以補足這個讓社區居民在參加活動中彼此交流的缺口。
圖書館舉辦的各式各樣的活動,館內各種不同的空間,提供了從老人、青少年、照顧孩童的父母親,最適切的活動與空間,最重要的是免費且平等地提供各族群使用。
一個運作良好的圖書館,幾乎可以提供任何年齡層在生活所有層面所需要的學習甚至生活資源,更可以豐富我們的精神與心靈生活,如作者引述某位圖書館長所說的:「圖書館確實是個堡壘,它讓謙卑的人感到高貴。人俯仰一生,需要感到高貴和擁有尊嚴。」
當然,除此之外,這個可以自由聚集各種族群在此自由且平等活動的空間,也會扭轉公民社會的失溫與淡漠。
像圖書館中這種依附實體空間而開展的人際互動,另外還有一些在社區裡的宗教聚會場與推動不同目標與訴求的公益團體活動場地,因為聚集人群而彼此互動,都是讓民眾感受到幸福感的重要來源,也是一個社會面臨危機挑戰時,得以恢復的關鍵。
這些危機也許是來自於天然災害,地震、颱風或淹水,也可能是人為的恐怖攻擊或動亂,作者在書中也證明,擁有好的社會性基礎設施,人們在危機中生存或復原的機會大很多,這也是這些年永續發展論述裡強調的,在不確定的時代中,我們無法避免災難的發生,但是我們可以增加我們的韌性,也就是受傷之後的復原力。
可惜就如同圖書館的重要性總是被政治人物低估一樣,眾多花費很少的社會性基礎設施往往被擁有權力的主政者所忽略,希望大家能找這本書來看看,然後發揮我們公民參與的行動力量,來影響政府的資源分配。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5K會員
    2.0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歲末感懷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牛的復興運動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過年的感想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用空白填滿行事曆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史上最短且最動人的故事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喜劇《沒問題先生》與尤努斯的社會企業有什麼共通性?微型貸款消費的其實是「信任」緊密的社區網絡讓人與人之間多了一份濃烈的「信任」,卻也因為這份信任,讓還款率高達九成以上的微型貸款,乍看之下成為了非常成功的社會企業案例,其實只是礙於「人情壓力」,換句話說,微型貸款消費的就是「信任」。
    Thumbnail
    avatar
    予晞🌸
    2021-08-17
    什麼是「平均之上」的生活?過得比別人好就快樂嗎?設立「尊嚴圈」:幸福不再被社會平均值綁架!大家對於「應該過的生活」有一個具體的想像嗎?那「普通的生活」又是長什麼樣子呢?「平均之上的生活」又是長什麼樣子呢? 大家會羨慕誰的生活嗎?有具體的理想生活樣本嗎?那感到羨慕的地方又在哪裡呢? 什麼是「平均之上」的生活? 社會上可能存在這樣的統計資料,例如,平均結婚年齡是28歲、平均生子年齡是32歲
    Thumbnail
    avatar
    布蘭達&維尼
    2021-02-05
    《你是豬》逼問出來的不是真相,而是社會的假象《你是豬》散發出的是強烈批判性,不管是在台詞上的髒話連篇、劇情上各個種族對彼此的指控、或是針對社會制度毫不保留的針貶,雖然片長只有60分鐘,但裡頭要批判的事情可能比一般劇情電影還要來的多,野心很大,也都能有所論述。
    Thumbnail
    avatar
    Allen Chen
    2020-11-22
    書籍|從瑞典生活體驗反思台灣社會:《幸福是我們的義務:瑞典人的日常思考教我的事》記得大學時期,就讀外文系的我,曾與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有文化交流的機會。坐在同個教室,上著同樣的課程,亞洲學生和歐美學生的思維、表現、言詞、感受卻有顯著的不同。當教授拋出一個問題,希望得到回應時,台灣學生默不吭聲 ,我們都害怕發言出錯被嘲笑。而歐美的學生勇於發表意見,當想法有分歧時能夠質       
    Thumbnail
    avatar
    維克絲
    2020-11-09
    你要檢討的不是恐怖份子,而是這個社會─《失控危城Hotel Mumbai》2008年印度發生了一系列的恐怖攻擊事件,你知道嗎?2019年斯里蘭卡也發生了一連串的恐怖攻擊。時隔11年,世界,是變得更好?還是更糟?
    Thumbnail
    avatar
    不正田心
    2019-06-30
    王丹:健全的民主需強大的公民社會來制衡政府,而不一定是強大的反對黨<p>台灣未來的民主,應該是公民社會的參與,而不是三權分立或政黨政治。如果今天政府要做一件事情,一定要經過公民社會的同意才能進行,不同意就做不了,才是民主的展現;以為政黨政治就叫民主的話,是對民主極為膚淺的理解。政黨政治是以「分配」為主的模式,它只是保護民主,但不是真的民主。年輕人一旦進入政黨,就會受到黨的限制,當然也不可能推翻那些體制,還不如留在公民社會天馬行空,為社會指出大膽的方向。</p>
    Thumbnail
    avatar
    重讀者
    2015-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