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察覺的對比效應,如何使你做出不理性的選擇|《思考的藝術》

2021/02/2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篇文章主要分享思考的藝術中談及的對比效應,還有這個思考錯誤在生活無所不在的證據!
先看對比效應在書中的意思好了!
當我們在觀察事物時,若同時出現某個可供參照的對象,而這個對象較醜、較便宜或較小,我們就會因此判定原本所觀察的事物較美、較真或較大
在書中作者引用了《透視影響力》中一則有趣的故事來說明:有一對兄弟希德和哈利經營一家服飾店,當希徳發現顧客對某件衣服十分頃心時,便會提高嗓門問在裡頭做衣服的哈利衣服價格,哈利:『那件精美的西服要四十二美金』,此時希德便會假裝有點重聽再問一次,哈利便會再拉高嗓門重複,之後希德便轉過頭對顧客說:『他說二十二美金』,顧客聽聞便會立即掏出錢購買,覺得賺到了。生活中,我們容易認為原價一千元打折成八百元的商品會比原價八百元的商品來得物美價廉,我本人就是這樣,特別是折扣季,會有一種沒買對不起自己的錯覺,因為對我們來說要做到『絕對』判斷是難的,我們沒有辦法輕易的評估出一件事物的價值,但若要我們從兩個物件中選出比較優秀的,那問題就簡單多了
對比效應能夠簡化問題、節省我們判斷的時間,但放縱對比效應來做各項選擇會對我們生活上造成哪些問題呢?作者提出幾個有趣的例子:
我們可能會因此錯估股票。若股票之前在高點但最近下跌,我們因此認為現在的股票比較便宜而大量購入,但我們要在意的應該是股票真正的價值,現在的股價是否已經超過股票淨值,而在未來股票是漲或跌。
另外,作者提到對比效應也可能因此誤你一生,例如一位條件很好的女生嫁給一位條件普通的男生,原因為這位女性的父母很糟,因此這位男士在各方面就更顯加分(這個想法滿有趣的,但這個問題可能不是那麼簡單的XD)
我覺得在這裡或許可以把對比效應和邏輯謬誤的非黑即白一起思考,當局者迷,我們在選擇的當下,容易只考慮目前有的選項,而忽略其他可能性,因此會將就於不那麼合適的選擇,我們能夠說服自己接受,因為他已經比另外一個好,但當回過頭去看當初的決定,似乎又會有一點點的小遺憾,如果再多嘗試、多思考其他選擇,會不會更好,小至買賣商品,大至人生規劃例如:該念哪間學校、該找工作還是創業,或者作者提及的尋找伴侶。因此我覺得問題就回到文章一開始提及的「絕對」判斷,做選擇時比較好的作法應該是去衡量出這個東西在你心中的價值,而不是 A 比 B 好所以我選 A,而關於如何衡量事物的價值我也尚在學習,之後再紀錄!
    0會員
    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