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思破解】軟體工程師真的都要數學很好嗎?四個根本不實的流言破除

【迷思破解】軟體工程師真的都要數學很好嗎?四個根本不實的流言破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決定轉職前端工程師之後,陸陸續續都有一些朋友及讀者來關心我學習的近況,其中有不少人是真心為我感到開心,並提供許多學習的管道,在此我想要好好感謝這些支持我追求理想工作的你們。

但是呢,與這些讀者及朋友討論我轉職起因時,我發現大家都對軟體工程師的工作內容不太熟悉,甚至有一些既定的迷思及誤解,所以今天我就整理了四個大家可能對軟體工程師有的迷思,及提供實際的狀況給大家參考:


一、工程師理科要很好?



真正寫程式前,我也跟大家一樣對工程師有非常深的誤解,在第一次與工程師共事時,我看他們的臉就好像他們臉上寫著「我數學超好。」,現在回想起來覺得真的好糗。

工程師是不是「理科要很好」問題的本質應該先回歸到:工程師有很多種,各自拿手的領域也各不同。

舉我目前努力的方向前端工程師為例,會用到數學的時候真的蠻少的,就算會用到也都不會到太難,因為前端工程師工作內容主要是串接資料、處理資料,或者是網頁的切版,目前我覺得用到比較高級的數學大概是平方,或者是取小數點到第幾位。

而大家普遍認為「數學、理科」要很好的工程師確實存在,也存在較高的門檻,像是大家常聽到的「竹科新貴」,大部分都是硬體方面的工程師居多,而這類型的工程師就必須在大學、研究所花大量的時間選修微積分、電機、電子、材料、光電等學分,才能勝任這類的工作,較難靠著自學而取得工作機會。

說工程師數學很好,就好像你對一個老師說你是不是數學很好一樣,畢竟有許多老師就算數學不好也是可以當老師。


二、工程師都爆肝?


這個迷思可能也源自於園區一些高工時、高壓的產業型態,但就像先前所提到的:工程師不是只有一種,工作型態自然不可能大家都爆肝。

當然不能否認的是,許多軟體工程師為了避免客戶投訴、觀感不好,必須要即時解決各式各樣來自產品的問題,所以可能會在奇怪的時間點被主管叫去解問題、開會。

但通常在產品要上線前,絕對不是只有工程師在忙碌,遙想之前做小編的日子,還要兼任當客服、協助解決線上問題,或是之前當業務時,假日都要回客戶訊息,心理上的壓力一言難盡。

想問工程師是不是都爆肝前,我必須得告訴你:業務、行銷業爆肝的人也大有人在,醫生進手術房不也不分時段的嗎?

工程師就只是一種職業而已,有準時下班的人,也有得必須加班的時候,千萬不要錯把大家的議題變成是只有工程師才有的議題。

三、工程師都年薪百萬?


我不得不說說工程師都百萬的人要不是工作能力真的很強,不然就是不懂台灣職涯的薪資發展結構。

工程師除了分很多種類外,也會依照能力來核薪(啊不就跟一般工作一樣),但不可否認的,工程師的薪資水平確實會比其他企業中的職位要來的高一些,但以剛入行的菜鳥來說,並不是你想像中只要是工程師薪水就會一定會比你多個好幾萬。

以長遠的職涯藍圖來考量時,只要有努力、認真精進自己,年薪百萬對軟體工程師是可以被實現的,職涯的天花板確實比其他職位來得高許多。

以我過往的經驗來說,第一份行銷工作的薪水是33k,後來有了一年工作經驗後的業務工作大概獎金加一加差不多是35k,但是一個毫無經驗菜鳥軟體工程師的起薪可能至少會落在35~40k這個區間裡,硬生生是比其他職業多了幾k,隨後職涯的薪資加成也是以10%以上起跳的。

這邊的重點是要告訴大家,一位入行十年以上的工程師要年薪百萬當然不佔少數,但對於還是菜鳥、尚缺磨練的初級軟體工程師來說,對著他說你是不是年薪百萬真的是一件滿失禮的事,誰不需要時間、空間來磨練呢?


四、工程師什麼都要會?


會這麼說的人可能也對整個就業市場有所誤會,真正對工作分工有概念的公司,根本不會要一個軟體工程師什麼都要會,說句現實一點的話:「樣樣通樣樣鬆。」如果對於某個專業不到一定的深度,就代表被市場淘汰、取代的機會越高。

如果今天程式開發的技能是很容易學習的,並且學到每一樣都很強,那麼薪資結構也不會在全世界來說數一數二的。

除非你真的是要創業當老闆,不得不什麼都學一點,不然樣樣通這件事本質上就是不可能被實現的。

另外一個我很常被大家問到的是:「寫程式很難吧?」聽到這樣的問題我真的很想回:「有什麼事是很簡單的嗎?」有時候我甚至覺得出門買便當就超級厭世的,這不是開玩笑,是真的。

對於世人對軟體工程師種種的想像與迷思,今天算是一併幫大家破除了一半以上,簡單來說,軟體工程師就是世界上比較稀少的人力資源,需要透過撰寫程式碼、閱讀文件來替公司帶來價值,並沒有所謂總是在爆肝啦、都年薪百萬啦、丟給程式碼給我們我們都看得懂之類的天方夜譚。

多多了解軟體工程師的實際工作狀態後,大家可能也會比較理解我們以往的迷思是多餘,如果你也對程式開發有興趣的話,那你就更不能輕易相信這些迷思了,搞不好還會徒增一些不必要的焦慮惶恐,限制了自己的職涯發展。

至於大家可能會再次好奇我決定轉職前端工程師的動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這裡參考。

不曉得大家對於軟體工程師還有什麼樣的想像呢?歡底下留言告訴我!

希望今天的文章有幫助到正在閱讀的你,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的話,可以留下你的愛心或是收藏我的文章,也或者可以點選「贊助」,你的一杯咖啡絕對是我持續寫下去的動力!或是透過拍拍手,用你小小的行動支持我的創作!

我是Vivian,我們下次見。


關於V編:

18歲開始教英文,2021年下定決心開啟轉職工程師的新生活,相信不斷學習會有成長的一天。

|Instagram: Vivian Yeh|vivian_enlife

|聯絡我:vivian.enlife@gmail.com


avatar-img
Vivian Yeh - 跨領域轉職的軟體工程師
443會員
102內容數
為了追求可以窩在座位上、可以心無旁騖思考問題、座位可以亂七八糟沒關係、不需要到處哈腰點頭跑客戶,不用腳踩十公分、連妝都可以不用化的職場人生,文組少女毅然決然踏上RD的養成日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各位新年快樂,祝大家 2025 蛇年行大運! 這一次久違地跟大家分享技術相關心得,就如同標題所說,我在 2024 年時,在有兩年多的前端工程師工作經驗下轉到到了全端工程師的角色,並且已經在這個崗位上即將滿一年。 在這過去的一年中,有許多的心得想跟大家分享,那就讓我們直接開始吧!
X 是一個在目標執行上風格跟我很不一樣的朋友,在一天悠閒午後的閒聊中,X 提到當有計劃之外的空閑時間或是假日時,就會特別想要跑出去玩,又或者是盯著手機滑整天,一不小心時間就過去了。 有時候想要做點什麼,閒下來時卻又突然不知道該幹嘛、腦筋一片空白,朋友 X 對此感到特別的煩惱。 關於我:
在 2021 年 6 月的時候,我帶著前端學習者的身份,第一次用影片的方式跟大家分享了自己學習前端的歷程。 老實說,即便當時的我非常有目標地在準備轉職,也了解只要自己持續努力,最後有一天一定會轉職成功。 但在心中依然會有一些自我懷疑的聲音:「我真的可以嗎?」 當然不算! 關於我:
各位新年快樂,祝大家 2025 蛇年行大運! 這一次久違地跟大家分享技術相關心得,就如同標題所說,我在 2024 年時,在有兩年多的前端工程師工作經驗下轉到到了全端工程師的角色,並且已經在這個崗位上即將滿一年。 在這過去的一年中,有許多的心得想跟大家分享,那就讓我們直接開始吧!
X 是一個在目標執行上風格跟我很不一樣的朋友,在一天悠閒午後的閒聊中,X 提到當有計劃之外的空閑時間或是假日時,就會特別想要跑出去玩,又或者是盯著手機滑整天,一不小心時間就過去了。 有時候想要做點什麼,閒下來時卻又突然不知道該幹嘛、腦筋一片空白,朋友 X 對此感到特別的煩惱。 關於我:
在 2021 年 6 月的時候,我帶著前端學習者的身份,第一次用影片的方式跟大家分享了自己學習前端的歷程。 老實說,即便當時的我非常有目標地在準備轉職,也了解只要自己持續努力,最後有一天一定會轉職成功。 但在心中依然會有一些自我懷疑的聲音:「我真的可以嗎?」 當然不算! 關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