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我好友吧:明代項聖謨的《尚友圖》
方格精選

加我好友吧:明代項聖謨的《尚友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18(明)項聖謨、張琦,〈尚友圖〉,局部,上海博物館藏

2018(明)項聖謨、張琦,〈尚友圖〉,局部,上海博物館藏

  〈尚友圖〉是由項聖謨(1597-1658)和張琦(生卒不詳,活動於明末清初)兩個人合筆畫成的,張琦畫人物,項聖謨補畫松石。

  畫上的題記告訴我們,畫面六個人分別是魯得之、李日華、智舷、董其昌、陳繼儒、項聖謨。各位不妨先依照引文的描述,猜猜看個別是誰呢?

題記摘錄:「...其晉巾荔服,一手執卷端,一手若指示而凝眸者,為宗伯董玄宰師。其藍角巾褐衣,與宗伯並坐一石,展卷而讀者,為眉公陳徵君先生。其唐巾昂生,以手畫腹上作書者,為冏卿李九疑妻伯。其淵明巾如病鶴者,為竹史魯魯山。釋則秋潭舷公詩禪也。其高角巾素衣,立於松梧之下,一手持卷倚石,一手指點,若有質於二公者,即胥樵項子孔彰也。...」

(明)項聖謨、張琦,〈尚友圖〉,上海博物館藏

(明)項聖謨、張琦,〈尚友圖〉,上海博物館藏

  這張畫作,畫的既是中國繪畫史上一個重要的藝文小團體,也是某個人心靈中一段非常珍貴的關係。李鑄晉先生寫過專文考證這張畫,他認為,這張畫並非記錄某個特定時間地點的雅集寫真圖像,而是項聖謨在明亡後,作畫紀念他經歷過的明末江南嘉興、松江地區的藝壇。換言之,對項聖謨而言,這其實是一幅帶有追憶美好時光,帶有情感的想像畫。

  畫中的六個人,在繪畫史上代表了明末江南地區相當重要的藝文交遊圈,其中,董其昌、陳繼儒、李日華是最出名的書畫名家和鑑藏家,而當時最有能力舉辦這種大咖雲集藝術趴踢的Host,則是項聖謨。


#江南Style 雖然是將近十年前的老哏,但對這個藝文小團體而言還是相當貼切的Hashtag了吧原圖:(明)項聖謨、張琦,〈尚友圖〉,局部,上海博物館藏

#江南Style 雖然是將近十年前的老哏,但對這個藝文小團體而言還是相當貼切的Hashtag了吧原圖:(明)項聖謨、張琦,〈尚友圖〉,局部,上海博物館藏

  項聖謨的祖父項元汴(1525—1590),是名滿天下的收藏家,也是大商人。古往今來,除了皇帝,重要的收藏家常常也是大企業家,項元汴擁有一批重要的古代和當代收藏,後來傳到了項聖謨手中。在晚明的江南,出現了像項元汴這樣的大商人,掌握了豐富的文化資本,吸引了尤其像是董其昌這樣指標性的江南藝文名流與其密切往來,改變了原本由文化界人士主導的藝文鑑賞活動傳統。

  在過去的印象中,著名的雅集主導人,比如蘭亭雅集的王羲之、春夜宴桃李園的李白、西園雅集的北宋駙馬王詵,本身就是才華洋溢的藝文人士;並且,雅集的主要參與份子也幾乎是同樣性質的藝文界人物。相較之下,過去有人認為從商的項元汴藝術修養並不好,一開始學界並不甚重視這種商人出身的收藏世家,直到稍晚開始關心贊助者如何影響畫家創作的研究議題,項元汴才漸漸被當做學術研究課題受到注意。因此,透過這張畫,我們可以感受到項家的影響力,以及明代出現了由商人積極參與的藝文活動模式。

  項元汴是商人起家,賺了錢有了資產,便能擁有很好的條件教養培育他的下一代,因此,到了項聖謨這一輩,考取功名不是問題。加上項家和藝文圈關係很好,項聖謨從小學習文學與繪畫,有很好的藝文造詣,彼時,商人和士人的定位其實已相當模糊。項聖謨的繪畫觀念深受董其昌的影響,對項聖謨來說,與董其昌等人相識,能跟他們混同一個圈子,實在是一個非常珍貴又光榮的生命歷程。

  畫中的項聖謨,位在右上角松梧之下,他一邊看著名家們的背影,整個畫面都述說著自己與他們的關係,但他又彷彿置身在大師圈子之外,或許是為了表達謙遜,或許也暗示了他彷彿正用綜觀回憶的視角,緬懷這些大師群集的最好的時光。

  明朝滅亡(1644年)後,項聖謨隱居不仕,以賣畫維生,被後人分類為遺民畫家。他流傳至今的畫作,有幾件也都具有追憶過往時光的畫意,但所謂遺民畫家,不盡然都只能畫些國破山河在的圖像,或是只能從畫面尋找忠義氣節與政治課題,例如這件〈尚友圖〉,項聖謨描繪的是一段美好的關係,與他心中最懷念的時代。

  現在的我們會如何紀念重要的場景與建構一段關係呢?也許一起拍一張照片上網打卡,或是利用臉書定義彼此是不是好友,加入社團或粉絲頁,有時也會躲在螢幕後按下按鍵隱藏、刪除其實沒跟你那麼熟的人而永遠不讓對方知道。我們雖然探討的是1652年的畫作,但沒有攝影技術、也沒有臉書社群網站的明代人,也是一樣,選擇用圖像記錄下了一段心靈珍惜的關係與生活。


2018年上海博物館舉辦的董其昌大展,主視覺就使用了這件〈尚友圖〉,大概也有不少莘莘學子與觀眾,都忍不住用各種姿勢和董其昌及他快樂的好友們一起拍照留念了吧。

2018年上海博物館舉辦的董其昌大展,主視覺就使用了這件〈尚友圖〉,大概也有不少莘莘學子與觀眾,都忍不住用各種姿勢和董其昌及他快樂的好友們一起拍照留念了吧。

--

〈尚友圖〉人物

由左至右-後排:董其昌(1555~1636)、陳繼儒(1558~1639)、項聖謨

-中:僧智舷(1557~1630)

-前排:魯得之(1585~?)、李日華(1565~1635)


avatar-img
散步之後的沙龍
4會員
6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散步之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畫家眼中與心中的景物,被重新思考成可以如何經由人的雙手與技術再現,不只在畫面上,也化身新的語彙進入詩歌中,成為了新鮮的描述方法。
那時我曾做了一個夢,當我們造就的未來是極為恐怖的,2019年應該就是最多嚮往〈五馬圖〉的未來人們隱身在博物館人群中的一刻吧。
巴米揚的爆破象徵了破壞的瞬間性。堅硬強韌的材料傳世許久後也許還能殘存,但脆弱的材質就不可能了。無法自己發言也無法保護自己的歷史遺物,不管有多貴重,掌握存廢的決定權都是『當下(現在)』(的我們)。所謂『當下』所行的複製,就是表明了我們要繼續往未來前行的意志。
畫家眼中與心中的景物,被重新思考成可以如何經由人的雙手與技術再現,不只在畫面上,也化身新的語彙進入詩歌中,成為了新鮮的描述方法。
那時我曾做了一個夢,當我們造就的未來是極為恐怖的,2019年應該就是最多嚮往〈五馬圖〉的未來人們隱身在博物館人群中的一刻吧。
巴米揚的爆破象徵了破壞的瞬間性。堅硬強韌的材料傳世許久後也許還能殘存,但脆弱的材質就不可能了。無法自己發言也無法保護自己的歷史遺物,不管有多貴重,掌握存廢的決定權都是『當下(現在)』(的我們)。所謂『當下』所行的複製,就是表明了我們要繼續往未來前行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