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另左當道?台灣公民團體的危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天(4/1)立法院召開的藻礁保護公聽會中,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退休研究員、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邵廣昭教授在會中質疑了護礁團體提出的部分觀點,消息傳出後,馬上有人挖出邵廣昭老師曾因詐領助理薪資而被以偽造文書罪起訴的過去。
我想關心環保或海洋生態的人應該都記得這個新聞。當時邵廣昭老師的助理因只有高職畢業,依中研院規定僅能領20,800元的薪資,而他為了協助邵老師海洋採樣,不只無法固定週休二日,還常常要配合漁船、潮汐及天候等條件半夜加班,仍無法支領加班費。
因此,邵老師謊報助理的母親是臨時工,每個月補貼七千多元給他,讓助理每個月能領個勉強溫飽的2萬8千元。7年多來,這些錢沒有一塊進到邵老師口袋,直到 2012年他自覺不妥,主動向檢方自首並繳回全數金額,也因此被起訴。
這個故事當時在環保圈沸沸揚揚,許多學者都出面聲援,還有人從資料庫挖出這位助理採集過的1,118筆魚類標本,鑑定過的1,691筆標本,證實助理的工作能力絕對不輸給任何優秀人才。在當時社會一片22K的聲浪中,邵廣昭老師成為了鄉民口中「良心老闆」的代表。
就是這樣一位在學界素有威望的老師,只因對藻礁議題發表不同意見,就有人要試著要抹黑他的私德。
近年來,民粹主義在全球橫行,各派學者們開始投入研究其原因,其中有一派的說法,認為越來越激進的左派運動要為民粹興起負起責任。
由於左派人士通常具有高度的理想性,當這些人走入群眾運動,往往會是越極端、越不願意妥協的人,反而更容易掌握道德的制高點。當這些人在公民團體中佔據領導地位時,由於他們一步不退的態度,將使任何有實質意義的討論都成為不可能,導致雙方的對立只能越來越激化。
而這種激烈的對立以及伴隨的時程延宕,會逐漸使人民對民主制度失去信心,轉而求助於更傾向威權獨裁的領袖,即使這些威權領袖根本沒有提出任何有效的解決方案,但至少他們會做出決定,帶領已經厭倦精英語言的群眾脫離無止盡的爭論,重建過去政府對社會的宰制。
在台灣這種跡象正逐漸明顯,它影響的並不是單獨某個議題,而是整體社會對未來政治的想像。
如果我們希望的未來,是一個公民跟政府能坐下來好好協商討論的、參與式民主的未來,那不只是檯面上操弄民粹的政治人物,公民團體對內部極端份子的縱容也正在破壞這樣的願景,仔細檢視這些人的言行,更會發現他們早已背離了這些組織當初的理想,卻仍沒有什麼人敢公開批評。
與理念相反的人合謀、誇大不實的宣傳、抹黑意見相左的學者,以及不願溝通的姿態,這些「另類左派」正在使台灣社會走向極端,我們開始看到越來越多人希望政府不要顧慮公民團體、不要跟人民有過多的討論,這難道是台灣有什麼新興的民粹代表人物在搧動嗎?在我看來,也許缺乏自省的公民團體要承擔起更大責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5K會員
274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艾德。 最近突然有感,報紙、網路媒體、新聞頻道各有立場,想靠文字評論生活就必須進入他們的體制,無形中也是接受了他們的束縛;方格子則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看看我們能不能擺脫媒體的綁架,透過直接來自讀者的支持,得到真正獨立思考產生的文字,我想努力看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艾德的大腦迷宮 的其他內容
講點務實面的事情好了,從藻礁公投引起爭議至今,很多人不理解民進黨溫吞的作法,但從政治學或選舉操作的角度,這一切其實再自然不過。
藻礁公投的70萬份連署書送件後,有些人認為,接下來就是兩邊不斷互相攻擊對方的政策,直到8月投票。這當然是一種模式,但這是好的模式嗎?誰又會是這個模式的勝利者?
在一些不適合發展光電、風電的地區,配合全球減碳要求,核能也許是他們必要的選擇;可是在台灣正好相反,我們的太陽能跟風電極具潛力可以開發,成本競爭力不會輸給核能,但斷層地形使我們核電的風險比其他地區更大⋯
我一直都是無可救藥的理想主義者,即使在藻礁議題上民進黨政府一再退讓,我依然相信會有更好的選擇,但絕不包含支持這次找國民黨一起連署的藻礁公投。
國民黨(2021):支持環團護藻礁! 同樣是國民黨(2017):天然氣站設在台北港一定抗爭到底! 還是國民黨(2015):核定興建第三接收站,計畫面積232公頃(目前計畫的10倍),碼頭就填土做在藻礁區上。
護藻礁表面上是單純的環境生態問題,背後卻是兩大黨能源政策的角力。如果現在這個避開藻礁區的接受站我們仍無法接受要推翻它,那未來必定會出現一段電力的空窗期,到時我們要接受核能還是忍受空污?這才是我們該先思考好的問題。
講點務實面的事情好了,從藻礁公投引起爭議至今,很多人不理解民進黨溫吞的作法,但從政治學或選舉操作的角度,這一切其實再自然不過。
藻礁公投的70萬份連署書送件後,有些人認為,接下來就是兩邊不斷互相攻擊對方的政策,直到8月投票。這當然是一種模式,但這是好的模式嗎?誰又會是這個模式的勝利者?
在一些不適合發展光電、風電的地區,配合全球減碳要求,核能也許是他們必要的選擇;可是在台灣正好相反,我們的太陽能跟風電極具潛力可以開發,成本競爭力不會輸給核能,但斷層地形使我們核電的風險比其他地區更大⋯
我一直都是無可救藥的理想主義者,即使在藻礁議題上民進黨政府一再退讓,我依然相信會有更好的選擇,但絕不包含支持這次找國民黨一起連署的藻礁公投。
國民黨(2021):支持環團護藻礁! 同樣是國民黨(2017):天然氣站設在台北港一定抗爭到底! 還是國民黨(2015):核定興建第三接收站,計畫面積232公頃(目前計畫的10倍),碼頭就填土做在藻礁區上。
護藻礁表面上是單純的環境生態問題,背後卻是兩大黨能源政策的角力。如果現在這個避開藻礁區的接受站我們仍無法接受要推翻它,那未來必定會出現一段電力的空窗期,到時我們要接受核能還是忍受空污?這才是我們該先思考好的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近來對岸大動作的所謂懲罰「台獨」一連串的大動作,可以說是針對性極強,而國內政客的反應也很有意思,除了例行的場面話,覺得對岸的法律管不到台灣外,但核心的問題其實相當啼笑皆非,陷入一種庸人自擾無事惹塵埃的邏輯,其實就其本源來說兩岸都陷入了為一個不存在的議題打稻草人的迷思,首先就字面來說「獨立」是屬地脫離
Thumbnail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提出第五縱隊議題,要控管數十萬高風險群,引發爭議。沈伯洋在Threads自稱「我是臺灣第一個世界民運代表」,引發嘲諷。沈伯洋所稱代表的組織「世界民主運動」背後資助的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曾被指控向鐵幕後的反共力量提供資金。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最近國會又爆發肢體衝突,雖然已經見怪不怪了,但是民進黨及其支持者的邏輯可以說,所謂靈活的道德底線表現在言行中,過去民進黨在席次弱勢當下往往是用暴力手段癱瘓議事,而且振振有詞地告訴國人自己在「維護民主」,而當民進黨變成相對多數時,利用席次優勢蠻橫行事時,政敵如法炮製當下,民進黨開始指責別人不民主,如果
2024年大選後,國民黨人在台灣社會引起許多爭議和反彈。在社會議題上表現強勢、無責任的態度,並將責任推給中央政府。並提出許多含政治目的的爭議法案。此外,國民黨員屢次訪問中國,令人擔憂其親中態度。這一系列事件都令人對新政府的未來擔憂,在施政上恐陷入混亂。希望人民應與真心為國效勞的人一銅守護美好的未來。
從台灣近年「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來看,可以知道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是一種「虛假的」(模糊的)的統獨對峙現象,其中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是主要原因。「正確的認清中華民國是中國的舊政權之真相」(這就是一個中國),才能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走向「改變現狀」之目標 。
Thumbnail
不論你是傳統藍綠支持者,是柯粉或柯黑,應該都可以感受到,台灣的民主政治確實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未來這幾年,白色會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該怎麼瞭解白色力量的崛起?為何年輕人拒絕藍綠?厭惡建制不是台灣特產,或許是民主國家的普遍現象!我們可以從水島治郎的《民粹時代》一書的考察裡,進行深入的思考。
Thumbnail
長老教會總會議長彭志鴻:「樂見是由台灣本土政黨來執政,就國民、民眾、民進三黨」。這三黨,是因台灣公民的投票而得以存在,所以才會有台灣主體性已被全世界看見並認同。 選舉落幕 長老教會總會議長彭志鴻提醒對民主制度信任   台灣教會公報 2024011
Thumbnail
這系列講網路公關,怎麼講到這麼大的題目?因為網路公關也有職業道德,從業者也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有些案子不可以接。但近年狀況是每況愈下,下到難以想像。第一個出問題的,就是繼承國民黨文傳、救國團技能的二三代,碰網路後組織的廣告、公關公司。藍二代、三代對於國家認同很薄弱,尤其是遇到中國就分歧,但.....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近來對岸大動作的所謂懲罰「台獨」一連串的大動作,可以說是針對性極強,而國內政客的反應也很有意思,除了例行的場面話,覺得對岸的法律管不到台灣外,但核心的問題其實相當啼笑皆非,陷入一種庸人自擾無事惹塵埃的邏輯,其實就其本源來說兩岸都陷入了為一個不存在的議題打稻草人的迷思,首先就字面來說「獨立」是屬地脫離
Thumbnail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提出第五縱隊議題,要控管數十萬高風險群,引發爭議。沈伯洋在Threads自稱「我是臺灣第一個世界民運代表」,引發嘲諷。沈伯洋所稱代表的組織「世界民主運動」背後資助的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曾被指控向鐵幕後的反共力量提供資金。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最近國會又爆發肢體衝突,雖然已經見怪不怪了,但是民進黨及其支持者的邏輯可以說,所謂靈活的道德底線表現在言行中,過去民進黨在席次弱勢當下往往是用暴力手段癱瘓議事,而且振振有詞地告訴國人自己在「維護民主」,而當民進黨變成相對多數時,利用席次優勢蠻橫行事時,政敵如法炮製當下,民進黨開始指責別人不民主,如果
2024年大選後,國民黨人在台灣社會引起許多爭議和反彈。在社會議題上表現強勢、無責任的態度,並將責任推給中央政府。並提出許多含政治目的的爭議法案。此外,國民黨員屢次訪問中國,令人擔憂其親中態度。這一系列事件都令人對新政府的未來擔憂,在施政上恐陷入混亂。希望人民應與真心為國效勞的人一銅守護美好的未來。
從台灣近年「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來看,可以知道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是一種「虛假的」(模糊的)的統獨對峙現象,其中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是主要原因。「正確的認清中華民國是中國的舊政權之真相」(這就是一個中國),才能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走向「改變現狀」之目標 。
Thumbnail
不論你是傳統藍綠支持者,是柯粉或柯黑,應該都可以感受到,台灣的民主政治確實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未來這幾年,白色會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該怎麼瞭解白色力量的崛起?為何年輕人拒絕藍綠?厭惡建制不是台灣特產,或許是民主國家的普遍現象!我們可以從水島治郎的《民粹時代》一書的考察裡,進行深入的思考。
Thumbnail
長老教會總會議長彭志鴻:「樂見是由台灣本土政黨來執政,就國民、民眾、民進三黨」。這三黨,是因台灣公民的投票而得以存在,所以才會有台灣主體性已被全世界看見並認同。 選舉落幕 長老教會總會議長彭志鴻提醒對民主制度信任   台灣教會公報 2024011
Thumbnail
這系列講網路公關,怎麼講到這麼大的題目?因為網路公關也有職業道德,從業者也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有些案子不可以接。但近年狀況是每況愈下,下到難以想像。第一個出問題的,就是繼承國民黨文傳、救國團技能的二三代,碰網路後組織的廣告、公關公司。藍二代、三代對於國家認同很薄弱,尤其是遇到中國就分歧,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