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人說,閱讀很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常常聽人說,閱讀很難!

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如何讓閱讀變得更容易?

我是個重度閱讀者。不正式的每年統計閱讀書量約五十本,平均每月可讀四本,換個說法就是每星期可讀完一本書。

我的閱讀習慣跟大多數人一樣,從小就被父母和老師培養起來。從漫畫、畫報,識字稍微多了才接觸報紙、厚厚的一本小說或者歷史故事。升上中學,我很順利的就可以閱讀大量的小說、散文以及比較嚴肅的文學研究。

但是,那些都是有效率的閱讀嗎?

剛過去的一個月,我變換了我的閱讀方式,使用了番茄時鐘工作法來進行學習和閱讀,當然也把番茄時鐘搬到我的工作上。由此,我得到的效果是——我從3月初開始閱讀第一本學術論文,到後來輕而易舉讀完十本書,並且有效地把讀後感寫出來,這讓我發現,我過往的讀書方式有很大的一個弱點,其問題關鍵在於無法在“零散”的時間內,專注閱讀、學習。

只要是學習,那必然是一趟唐僧取經的漫長路途。

學習除了可報讀課程,但我更傾向回歸到學習最原始的方法——書籍。就我的認知而言,文字撰寫而成的內容被編輯成書,那是知識被有系統和規律傳承的方式。與此同時,我慶幸生在知識可透過書籍和科技輕易獲取的時代。

幾年前,我就開始轉換閱讀方式,從紙本過渡到電子閱讀。電子閱讀如今幾乎成為我日常的主要閱讀方式(當然紙本還是必不可少)。從智能手機、平板、電子墨閱讀器甚至是聽書,我在知識的吸收上是無休止的行進著。

偶然的機緣下,在CH上跟一群朋友開著CH一起學習,繼而開始使用番茄時鐘有規律的學習。剛開始我還是半信半疑,心想天底下怎麼可能有一種可以讓一個人安靜的呆在遠處25分鐘、30分鐘、60分鐘,專注在一件事情上而不為外界或3C產品騷擾?

不嘗試,你不知道什麼叫做成功的機會。

這一個月的試驗,我得到以下收穫:

(1)每日清晨7點起床,就開始閱讀兩個小時;

(2)閱讀速度,獲得更大的進步;

(3)擁有更多時間健身;

(4)工作效率提升兩倍;

(5)更有規律的將訂閱的播客、文章聽完、讀完;

(6)以往一個月最多能寫作十篇1500字的文章,提升到如今可寫作25篇。

試驗還在進行中,尤其是針對閱讀這件事。每次看到朋友閱讀的書單和速度我總是自嘆弗如,現在,找到正確的方法那報酬是難以想像的,也讓自己更加充實的去面對生活與工作上碰到的疑難雜症。

=============

三月讀完的書:

1、黃庭堅散文及其文藝理論研究【有讀後感】

2、陶瓷之路

3、AI3.0【有讀後感】

4、想成为神的巴士司机【有讀後感】

5、华格纳:世界终极的歌剧【有讀後感】

6、歧路花园【有讀後感】

7、飲饌叢談【有讀後感】

8、思維版圖

9、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10、每天都在膨脹【有讀後感】

=============

3月閱讀的書籍裡,我從《AI3.0》裡面獲得了電腦科學界截至2019年的大部分進展,不再像一般群眾,聽聞大數據、深度學習而滿頭霧水,而是能站在有歷史背景的科學立場去看待人工智能的發展與未來動向。

另外,從《窮查理的普通常識》裡,學到許多新的看待事情和學習的觀點。尤其是“逆向思考”、“不成為拿著鐵鎚的人”、“跨領域學習”。雖然查理芒格是很厲害的投資家,但在書裡,芒格談最多的是如何透過心理學的運用,結合經濟學等學科,以判斷和分析眼前和未來可能發生的動向。芒格不斷提到的幾件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學科之間的跨領域”方式,尤其是對宏觀經濟學者的批判,芒格可是一點都不留情。

從研究黃庭堅的散文理論與文藝思想這本博士論文裡,更鞏固了我對北宋文人、政局的了解。《陶瓷之路》雖是一本舊作新編,相關內容和資訊也不若現在先進,但對於了解中國陶瓷的發展脈絡,劉良佑的介紹是相當富有文采、可讀性極高!

此外,《思維版圖》這本看起來跟“思維導圖”很類似,但完全不是那回事的“小論文”,對於如何理解東西方(主要以美國和中國、韓國、日本人、新加坡為例子)人的認知現象、思維迥異有很多有趣的說法。例如從語言學的角度而言,東方人在語言表達上,使用的幾乎都是“動詞”,西方人則是以“名詞”為主。這小小的一本書,涵蓋的內涵非同小可。

龔鵬程的《飲饌叢談》更是打開了我對飲食文化了解的全新感受,這本書擺在一眾飲食書籍中,定然是最耀眼的,理由無非是旁徵博引,詼諧幽默。當然,這書裡也有很難啃的部分,特別是以學術論文去辯證從《詩》以來的飲食文化、孔孟、老莊等借飲食來傳遞思想、論述,非常紮實,要更專注才能把那幾篇“硬貨”啃掉。

上面就是這個月,我的閱讀方式和心得的簡單報告。番茄時鐘工作法確實能很有效協助到像我這樣需要更專注的人去完成某些事情。不過,在工作上,番茄時鐘也有它的弱點。在一般辦公室,如果發生被他人“佔用時間”的情況,番茄時鐘將會不斷被打斷(唐鳳也討論過相關的問題),關於如何不讓自己的時間被他人所佔用,我們可以透過另一本書《生時間》來分析和嘗試理解相關的問題。期待下一個月,再跟你們分享我的讀書報告和工作法的心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igel Ng的沙龍
19會員
65內容數
馬來西亞華人文化現象觀察
Nigel 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0/09
三位分享人都認為,沒有一項科技可以超越或取代人類的積極學習的態度,唯有學習才能帶來革命性的創新思維。他們也判斷,不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科技創新只會為人類的工作帶來實際且有用的減輕與加速的作用,但在全面取代人類這件事情上,我們無需過度焦慮與慌張,掌握工具,應用工具,讓工作事半功倍才是科技創新為人類
Thumbnail
2023/10/09
三位分享人都認為,沒有一項科技可以超越或取代人類的積極學習的態度,唯有學習才能帶來革命性的創新思維。他們也判斷,不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科技創新只會為人類的工作帶來實際且有用的減輕與加速的作用,但在全面取代人類這件事情上,我們無需過度焦慮與慌張,掌握工具,應用工具,讓工作事半功倍才是科技創新為人類
Thumbnail
2023/08/22
阿添年輕時,本來是在日本公司會計部門做收賬,但後來他父親中風後身為家中獨子的他就回來接手養豬場和賣肉生意。後來政府以養豬導致環境污染名義收掉阿添家族經營了80年的養豬事業,他就只能靠賣豬肉養活兩個家庭。
Thumbnail
2023/08/22
阿添年輕時,本來是在日本公司會計部門做收賬,但後來他父親中風後身為家中獨子的他就回來接手養豬場和賣肉生意。後來政府以養豬導致環境污染名義收掉阿添家族經營了80年的養豬事業,他就只能靠賣豬肉養活兩個家庭。
Thumbnail
2023/08/20
幽默大師林語堂曾說:“並不是因為我是第一流的幽默家,而是在我們這個假道學充斥而幽默則極為缺乏的國度裡,我是第一個招呼大家注意幽默重要的人罷了。”在我的時代裡,讀林語堂的幽默隨筆並不感到特別幽默,因為時代的緣故就有了隔重樓板隔重山的感覺,也因此對於林語堂的幽默,我是Get不到的。
Thumbnail
2023/08/20
幽默大師林語堂曾說:“並不是因為我是第一流的幽默家,而是在我們這個假道學充斥而幽默則極為缺乏的國度裡,我是第一個招呼大家注意幽默重要的人罷了。”在我的時代裡,讀林語堂的幽默隨筆並不感到特別幽默,因為時代的緣故就有了隔重樓板隔重山的感覺,也因此對於林語堂的幽默,我是Get不到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段時間意識到自己想讀的東西很多,但時間常常太少,於是刻意研究了一些關於閱讀方法的書籍來提升自己的閱讀效率。在這之中,《如何閱讀一本書》給了我許多的啟發。
Thumbnail
這段時間意識到自己想讀的東西很多,但時間常常太少,於是刻意研究了一些關於閱讀方法的書籍來提升自己的閱讀效率。在這之中,《如何閱讀一本書》給了我許多的啟發。
Thumbnail
約莫一個月前,我開始參加了人生第一場讀書會,每週都會分享一本書, 也可以聽聽別人怎麼說。 有一次被問到「大家都怎麼閱讀」 我覺得是很棒的問題~ 當然,如何閱讀這件事本身沒有標準答案,我也嘗試過許多方法, 以下是我自己的閱讀方式,提供給大家參考: 【1.同時看很多本書】 自從用了電子書閱讀器,看書時間
Thumbnail
約莫一個月前,我開始參加了人生第一場讀書會,每週都會分享一本書, 也可以聽聽別人怎麼說。 有一次被問到「大家都怎麼閱讀」 我覺得是很棒的問題~ 當然,如何閱讀這件事本身沒有標準答案,我也嘗試過許多方法, 以下是我自己的閱讀方式,提供給大家參考: 【1.同時看很多本書】 自從用了電子書閱讀器,看書時間
Thumbnail
其實,這是我第一次看關於「閱讀法」的書籍,即便在此之前已經有各式各樣的閱讀法相關書籍出版,但身為一個精讀與嗜讀者,我的閱讀目的一直很明確,我不只是要從書中獲取實用的資訊而已,而是想要去體會作者優美的文筆與敘事方式,所以一直以來我是單純以封面設計、作者、書名來挑書,至於書籍簡介及目錄則是幾乎不看,就像
Thumbnail
其實,這是我第一次看關於「閱讀法」的書籍,即便在此之前已經有各式各樣的閱讀法相關書籍出版,但身為一個精讀與嗜讀者,我的閱讀目的一直很明確,我不只是要從書中獲取實用的資訊而已,而是想要去體會作者優美的文筆與敘事方式,所以一直以來我是單純以封面設計、作者、書名來挑書,至於書籍簡介及目錄則是幾乎不看,就像
Thumbnail
熱衷閱讀的人有兩種,一種追求著內在成長,在閱讀中享受著極大的喜悅與自我滿足;另一種則是透過閱讀獲得外在傲人的成就,強調學以致用來解決問題。回想自己在近幾年的閱讀習慣,有八成的比例屬於後者。如果是速讀,那麼只是讀得快;但他產出的本事也很驚人,這讓我很好奇他所謂的「串聯閱讀法」是什麼樣神奇的技巧?
Thumbnail
熱衷閱讀的人有兩種,一種追求著內在成長,在閱讀中享受著極大的喜悅與自我滿足;另一種則是透過閱讀獲得外在傲人的成就,強調學以致用來解決問題。回想自己在近幾年的閱讀習慣,有八成的比例屬於後者。如果是速讀,那麼只是讀得快;但他產出的本事也很驚人,這讓我很好奇他所謂的「串聯閱讀法」是什麼樣神奇的技巧?
Thumbnail
想要一次讀懂,就什麼也不懂。如何破解書中深鎖黃金屋,《如何閱讀一本書》就是您的首選。
Thumbnail
想要一次讀懂,就什麼也不懂。如何破解書中深鎖黃金屋,《如何閱讀一本書》就是您的首選。
Thumbnail
書的價值,會隨著你當下的心情和目的改變。你要重視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被動吸收知識。—p.126 在我尚未建立穩定的閱讀習慣時,雖然很喜歡買書,但看書的速度很慢。不是容易分心,否則就是抓不到重點,看過的書總是過目即忘。 以下我將會介紹書中「三次閱讀法」的概念,與建立閱讀習慣的六個要點。
Thumbnail
書的價值,會隨著你當下的心情和目的改變。你要重視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被動吸收知識。—p.126 在我尚未建立穩定的閱讀習慣時,雖然很喜歡買書,但看書的速度很慢。不是容易分心,否則就是抓不到重點,看過的書總是過目即忘。 以下我將會介紹書中「三次閱讀法」的概念,與建立閱讀習慣的六個要點。
Thumbnail
作者認為,一位讀者要追求的目標──為了消遣娛樂、為了升學,或是為了增進對這個世界的理解──都會決定他閱讀的方式。而閱讀,就像是非輔助型的自我發現學習,是跟著一位缺席的老師在學習,只有當我們知道如何去讀時,才可能真正讀懂。
Thumbnail
作者認為,一位讀者要追求的目標──為了消遣娛樂、為了升學,或是為了增進對這個世界的理解──都會決定他閱讀的方式。而閱讀,就像是非輔助型的自我發現學習,是跟著一位缺席的老師在學習,只有當我們知道如何去讀時,才可能真正讀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